明朝最牛驴友徐霞客,他哪来的钱到处旅游?

aliangcn


现在的很多人都对旅游非常感兴趣。随便去街上问一下那些人,你们的愿望是什么?很多人都会答到那就是旅游全世界。没办法,旅游多好玩啊,既能够领略世间千万种风景,又能吃到许多小吃。想去世界旅游的这个愿望很少人能够实现,为何呢?因为没有旅游经费。没有钱,如何能够走遍天下?明朝有个牛人,他的名字叫徐霞客。那就是个正儿八经的无业游民,平时不干什么正事,就到处旅游。他这一生走遍了中国的许多地方,留下了他太多的足迹。他是个无业游民,哪里来的钱支撑他到处旅游?


㈠ 家里有矿,是个富二代

他出生在世家大族,在当地超级有名。虽然那个时候的徐家已经有些颓落之势,但大家也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道理。人家的家底还是殷厚的,有着不少的钱财。此外他还有地,可以把那些地租出去,每年都能收到不少的地租。再加上他的母亲可不是一般人,是个出了名的女强人,他的母亲在经营一家大工型手工作坊。每年这家手工作坊都能带来不少的盈利。如此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他哪里没有旅游经费呢?


㈡ 多个朋友,好上路

我们为什么要结交朋友?那当然是因为结交朋友有着诸多好处。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他只是一个无业游民,但他的朋友中也不乏有许多达官贵族。毕竟徐家当年也风光过,许多亲戚都在朝中说的上话。他本人虽然没有踏上官场,但其官场上的人脉是不容小觑的。他去了很多地方,那些地方的地方官员或多或少都与他有些交情。既然有交情,那么有些人就会慷慨解囊。看吧,旅游经费人家朋友也会给。


㈢明人徐霞客走遍天下,是个牛人

在那个年代,他其实也算得上是一朵奇葩了。不知有多少人为了能够考取功名而夜夜奋斗,不知有多少人为了能够踏上仕途而无所不用其极。可是他呢?他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他就喜欢旅游。他游览了祖国的许多大好河山,偶尔才回家几趟,然后又去到处游玩。另外,他还讨了好几个美丽的老婆。他的人生可真惬意、潇洒。原来真的有人能够一生纵情于山水而不陷入功与名。


尚武菌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尚武菌,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尚武菌


徐霞客,名弘祖,号霞客,江苏江阴人。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驴友和背包客,徐霞客在22岁时就正式出游,太湖是他第一次出游的地方。此后34年,徐霞客走遍除四川外的两京十二省和一百多座城市,写下近260多万字的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最后,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霞客带病来到祖国的西南端——腾越州(今云南腾冲市),这是他人生旅行的最后一站,也是他游历最远的一站。

一年后徐霞客病情加重,云南地方官便用车船将其送回到江阴。第二年,徐霞客因病去世,享年56岁。

从这层意义上说,徐霞客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中度过。并且,根据史书上记载,徐霞客旅行时,可不像我们现在那些穷游的背包客,而是骑着马,带着仆人,悠哉游哉。

对此,肯定很多人会好奇,徐霞客不当官也不工作,他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到处旅游呢?



其实,这一切全要归功于徐霞客显赫的家世。在江阴地区,徐霞客的徐氏家族,可谓是真正的名门望族。他们的一世祖徐锢,为北宋开封府尹。后来蒙古军队攻占开封,统一南北后,便举家迁到偏僻的江阴县西顺乡,始创江阴徐氏梧塍一脉。

徐霞客的高祖徐经,是江阴首富,与唐伯虎的关系非常好,后来还和唐伯虎一起因“会试舞弊案”入狱,后来释放后就对科举失望,这样导致后来徐氏家族的人都不太热衷于科举当官。

后来传到徐霞客父亲徐有勉时,因其善于经商,徐家更是达到鼎盛,光良田就有4万多亩,从南到北走完有五十里路远。

徐霞客的父亲喜欢读书游览,和东林党人士素有来往,但因为其先祖的缘故,也不爱权势,不入仕途,只喜好游山玩水。徐霞客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他也对枯燥乏味的八股文章不感兴趣,以至于在他15岁时,连童子试都还没有考取,父亲见其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

等到徐霞客19岁时,便很想外出探询名山大川的奥秘,但因为父亲突然去世,徐霞客只好先守孝三年。接着,徐霞客又放心不下年迈的母亲,所以一直不忍离开家中。这时候,徐霞客的母亲王氏却极力支持儿子出去旅行,还亲手为他缝制“远游冠”。

因为有母亲的全力支持,再加上他家中又有如此厚实的财力,徐霞客自然可以潇潇洒洒地四处四处旅行。在徐霞客地《游天台山日记浙江台州府》中,他还特意记载了第一次出行的情况,当时他骑着马,带着仆人,还有挑夫,悠哉悠哉,可谓富游。



此后二十年里,徐霞客旅行所花费地钱,都是靠家里人的支持。但是,从崇祯初年开始,也就是从徐霞客42岁开始,随着他母亲的去世,一方面是没有人打理家产,另一方面也是兄弟叔伯们都做了分家,所以徐霞客的家境开始大不如前。

与此同时,因为明朝末年动乱时代的开启,先是各种自然债害造成大饥荒,接着又是农民起义越演愈烈,徐霞客的家产也逐渐消耗,他的旅游也就不复以前那么逍遥。据好友钱谦益写的《徐霞客传》,徐霞客为了生活,还自己下地耕种,可见其经济条件已是一落千丈。

不过,干瘪的钱袋子,阻止不了徐霞客的雄心壮志,他仍然坚持继续旅行,不过好在古时候各大景区都不收门票,也没有过桥费、过路费和停车费,所以徐霞客只需要备好吃的喝的穿的就行,有点闲钱的时候,就弄个毛驴骑骑,晚上找个小客栈睡觉。没有闲钱的话,就用步行和住山。

实在不行,就只有找朋友借钱充当游资。好在徐霞客的朋友大都是非富即贵,所以大家一般情况下都会借给他。比如有一次,徐霞客进入杭州时,身上的盘缠已经吃紧,不得不向当地的朋友借了10两银子。

到了湘江,徐霞客遇到劫匪,身上的财物被洗劫一空,狼狈的他只好投靠在衡阳府谋事的老乡金祥甫,在金家住了十几天,随后以家中的20亩田的租金作抵押,借了20两银子,才又继续旅行。

再后来,徐霞客的名声也是越来越大,所以他一路上都会得到当地很多名流们的资助。比如在衡阳的时候,一个叫做唐大来名士就慕名前来结识徐霞客,两人一见如故,后来唐大来不仅给徐霞客50两银子做盘缠,还写信给沿途的朋友,招呼大家解决徐霞客的沿途困难。

还有,徐霞客达到广西后,一个叫做唐玉屏的官员特意送给他一副通行马牌。这通行马牌可以动用广西境内官方车马,还可以在政府的驿站中免费食宿,比我们现在的老年卡和军人证还管用。换句话说,徐霞客后面十四年旅行的钱,大多是靠亲友们的资助。

当然,这段时间徐霞客的花费其实是相对比较低的,而且很多时候他也不是白拿别人的钱,他会把自己家里的地抵押给朋友。总的来说,徐霞客能够完成他的旅行,最重要还是他家里条件优越,否则在明末那个乱世年代,他恐怕早就饿死了。


我是赵帅锅


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驴友,在没有高铁动车,汽车飞机的情况下,靠着11路(两条腿)硬是踏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了惶惶剧作《徐霞客游记》。

(怎么看怎么像葛大爷的徐霞客图)


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但是没有钱拿了也去不了,这是从古至今没有变过的道理。那么问题就来了,徐霞客从哪儿来了这么多钱,天天旅游,天天在路上?

徐霞客的祖上,可是名门望族,巨富,但是呢,到他这一代已经破落的差不多了,所以基本不可能全靠家里资助,就踏遍山山水水。

怎么样才能筹到钱,出门旅游呢,徐霞客有个好办法,那就是借钱。比如,崇祯9年9月19日,在这个听起来就不错的日子,徐霞客再次踏上了旅途,并且在9月30日到达了杭州。然后他就在日记里写下来了:“是日复借湛融师银十两,以益游资。”

这才刚出家门不到半个月就开始借钱了。而且注意一个“复”字,说明这不是他第1次借钱。至于以后还没还也就不知道了。

除了借钱之外,徐霞客和充分利用公家的资源,享受了一把公费旅游。

他在旅途中认识了一位叫做唐玉屏的军人,两人相交甚欢,后来分离时,唐玉屏给了他一块“马牌”(也就是明代官员出事给驿站的信物,可以利用信物,在驿站免费吃住,和征用驿站马匹)。

在明代初年的时候,驿站管理非常严格,不是谁都能进一站歇歇脚的。但是到徐霞客所处的晚明时期,制度松弛,徐霞客就钻了制度的漏洞,动用驿站资源,享受公费旅游。

徐霞客还有一个绝招——拉赞助。因为他长期在旅途上,逐渐在驴友圈声名大噪,各地的名士也都听出了他的事迹。这使得他几乎达到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水平,所以到哪里基本上都有人介绍接待,就这样,徐霞客一直在路上行走了三十余年。


一盘拉条子


《粤西游日记三十》记载,崇祯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徐霞客坐着轿子爬山涉水由于山高路远,轿夫们苦不堪言,到了一个东山下的小村子的时候,徐霞客倒是悠然自得,但众役夫因路途遥远险峻,不堪其苦,突然扔下轿子,哄然散去。

徐霞客怒气冲天,赶紧下轿指挥家奴将轿夫都抓回来,家奴们煞费苦心,围追堵截,终于还是抓住了一个轿夫,徐霞客命家奴用绳子捆绑后牵着进了眼前的村子。村中男子得知是徐霞客进村,早已吓得逃进深山里去了。

万不得已,最后是一个老人出来招待徐霞客一行人,并忙解释道:“这里驿站的铺司外出有事,我应该代替他为您寻找役夫,今天天色暗了,明日再启程吧。”老人说完,为徐霞客准备了好酒好菜。徐霞客当晚记:我万不得已只有答应了老人,捡到四处散落的行李,却发现轿夫罢工四处逃窜的时候,丢失了两只鸡。

次日下午,老人为徐霞客征到了轿夫,轿夫们继续抬着徐霞客主仆数人在山间那没过头顶的深草处行走,轿夫们感受到了路途的艰苦,便想办法逃脱,他们吓唬徐霞客说,前面山里经常有盗贼出没。边说边往东南山下走了半里,到一了一个山沟,轿夫们又像昨天那些人一样弃轿而去,徐霞客无奈只好招呼家仆背了钱财下山,重回之前那个村子里。

这时天色已经昏暗,躲到山里的村民也还没有回来。徐霞客担心丢在山间的行李被人顺走,只得带领家奴在村子里抓壮丁下苦力,但因村民早已逃到山里藏起来,只搜到两名妇女帮忙搬行李。

徐霞客命令老人做饭。后来徐霞客得意地在日记中写老人如果不是担心我会鞭责他的子孙,便不会言听计从。吃过晚餐,吩咐老人找好轿夫,徐霞客便躺下休息。


仲尼96942246


当年徐霞客不是旅游,而是艰苦的徒步地理考察式游历;由于当年还没有旅游业,所以徐霞客的艰苦之旅与现代人乘坐飞机、邮轮、高铁,下榻酒店、宾馆的消费式观光旅游有着天壤之别……。

明末徐霞客历经三十多年的游历式地理考察,先后写有黄山、庐山、天台山、雁荡山等名山游记,以及《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 徐霞客去世后,由他人整理成六十余万字的地理学专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先后考察过广西、贵州、云南的两百多个喀斯特地貌洞穴,并在著述中写明了洞穴的位置、方向、高度、宽度、深度。 并指出一些岩洞的形成是因为水的长期机械侵蚀所造成;钟乳石是由于水滴天长日久的凝聚而成等。



明末时期交通闭塞社会落后,徐霞客独自一人闯荡江浙闽赣湘鄂,以及两广云贵川。每天爬山涉水、翻山越岭,吃干粮住驿站晓行夜宿,熬过了三十多个寒暑,经常因找不到驿站而只得穴居溶洞过夜,还要承受遭野兽攻击的风险,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他哪会知道几百年后的今天,他当年曾经游走过的所有地方都成了门票昂贵的热门旅游景点;他更不知道,他当年考察过的原生态自然景观,现如今出现了游客丢弃的遍地垃圾,以及受利益驱使而人为改变原始生态景观。如玄武湖、莫愁湖、月牙湖、百家湖等湖边均修建了休闲娱乐场所。以至于施工的泥沙随着雨水沉到湖底,从而导致湖底淤积而抬高湖床,以至于减少了水容量,并减低了水的自净能力……。


东骧神骏


家里有矿,朝里有人,所以,徐霞客旅途十分愉快,30多年的旅途,走了许多地方,还写下了近300万的文字。这些文字里处处透着主人公愉快的心情,虽不喜功名,却自得于各地美景之中。

按照我们今天的旅游来看,就是近处的一日两日游,也要三五百块钱,如果是走得远一点,怎么也得一两千,要是从北方去海南玩,因为有交通、吃饭、住店,一周怎么也得三千。

由此来看,这种天天旅游的生活,显然和我们常人是没缘分的。徐霞客居然能旅游30年,显然这是有极为丰厚的家底的。

徐霞客家庭状况

徐家祖上是明初高官徐麟,后人在老家江阴一带经商,生活富足,是当地有名的大户,甚至有人考证说,徐家就是当时这一地区的首富。

不过,后来徐霞客的祖父却在科考的时候经历了可怕的事情。那一年他进京赶考,因为才学过人,所以答完了所有的题目,但是正期盼提名的时候,却被羁押到官府问罪。

原来因为他答得太多,竟然被怀疑是科考作弊。幸亏家里有钱,经过一番打点最终将人要回,但是从此徐家就对科考没了兴趣。徐霞客的父亲一生恣情山水,受他影响,徐霞客第一次考试没中,立马就彻底放弃,矢志旅游。

当时徐家极有钱财,光是良田就有4万多亩。虽然在父亲过世后,几个兄弟分了这些土地,可是徐霞客手上依然有不少田产。除此之外,徐家还和官商有来往,负责向朝廷供应布匹,这也给徐家带了可观的收入。

外交权贵

富庶人家总是有会能结交到权贵,徐家当时和朝中的大员来往密切,当时的清流里面,很多人都和徐家交往不错,比如朝中的缪昌期,比如清流领袖钱谦益等。在他孙子出生的时候,还收到过朝中多位一品大员的贺礼。

朝中大员有如此关系,到了地方和下面的官员的来往,那就更不必说。事实上,在他的旅游途中,沿途许多官员都对他极为尊重,包括最后一次出行,病重之际也是由云南一带的官员派人护送回家的。如果没有朝中大佬打招呼,谁会在乎一个旅客的生死?

徐霞客的旅途

母亲在世的时候,徐霞客从不走远,甚至有时候长年留在家中。不过他每次出门,都会带足钱财,还会带上不少佣人,替他扛包。

起初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他是真的在旅游,几乎未写过任何的文字。后来年近五十,徐霞客却对于著书立说十分热心,他的大部分作品,也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因为这个阶段他经历了许多事情,比如路途太远,需要典当自己的衣服来换盘缠,还遭遇过匪徒,差点被打劫一空。但即便是再穷,他都有资本克服,随便卖一点东西就有路费回家,回去后修整一番再出发。

所以徐霞客是真有钱,古往今来,也只有他最喜欢玩,还有资本玩一辈子。


小小嬴政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这句话,是徐霞客少年时代,博览群书后立下的远大志向——纵情山水。与同时代的读书人相比,徐霞客的志向有些不务“正”业。

在徐霞客生活的明朝,何谓“正”业?功名利禄为正业、耕读传家为正业。

人说,吾之良药,彼之砒霜。其他读书人所钟情的功名利禄,对徐霞客来说,恰如“砒霜”般让他倍受折磨。徐霞客想看看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想看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想看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

1608年,徐霞客22岁。这一年,为父亲守孝三年期满,徐霞客再也按捺不住内心那颗“纵情山水”的心思,于是他向母亲摊牌: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徐霞客这句话刚说出口,就后悔了!孔子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意思是说,若是有高堂在上,最好是待在家里尽孝,为什么呢?万一死在半路,父母就没人养了。令徐霞客没想到的是,徐母非但没有阻止他,反而鼓励他放心远行。

莫说是在明朝,就是在现在,也不会有哪个母亲鼓励自己的儿子整天“不务正业”。因为不务正业的言外之意,就是啃老、就是花家里的钱。

徐霞客所在的江阴徐家,最不缺的就是钱。

按照《徐霞客游记》所言,徐家“广有田亩,富有义行,有敕书楼为证,诗书传世,筑有万卷楼”,是江阴一带有名的大地主;徐母还开了一家手工作坊,严格来讲也算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先驱人物之一。

徐霞客的志向一直埋在心里,最大的阻碍从来都不是钱,而是父母的支持。

在母亲的支持下,徐霞客择吉日出行。临行前的那个早上,徐霞客早早地收拾好行囊,带着两个仆人——顾仆和王仆,给母亲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之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纵情山水”的旅程。

不用说,徐霞客的行囊里,除了必备的生活物资,就是钱——大量的钱。

出过远门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受,就是明明带了很多钱,还没怎么花呢就完了。徐霞客第一次出远门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刚到目的地,兜里的钱就告罄。没办法,徐霞客只能一路讨饭一边游山玩景,回到家时,家里人几乎都认不出他来了。

这次出行,对徐霞客的影响非常大。

看来,书读百遍,真的不如一次实践。原来,李白、苏轼、王维们的纵情山水看似惬意非常,实则每一次“仰天大笑出门去”,都伴随着种种开支——住宿需要钱,吃饭需要钱,走路需要钱,遇到土匪也需要钱。

同时,徐霞客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些文人墨客都喜欢与佛道结缘。

佛寺道观之清幽是一方面,很多风景极美的地方,往往都有僧道在这里修建寺观;出家人的慈悲为怀,也会对文人墨客提供免费的食宿。如此一来,那些寄情山水的读书人,很多都与高僧大德留下了典故。

这是徐霞客一生旅行(以游记为本)所有的住宿统计:

从这张统计表里可以明显看出,包括寺庙、友人家、官府接待处(驿站)的住宿时间最长,几乎占了一半!与之对应的旅店、民家、舟船这些花钱的投宿点,只占了40%;还有一些不明地点,大抵风餐露宿。

可见,徐霞客即便家大业大,也非常清楚:出门在外,钱要省着花。

在这张表格里,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徐霞客一生不想入伍,可是他却能够享用官员专用的驿站。这却是为何?

1613年,这一年徐霞客28岁,他的“远大志向”早已感动了许多人。这些人也想纵情山水,可是,因为生活中的种种,或许是资金、或许是勇气、或许是父母,他们出不了远门,只能在精神或物质上支持徐霞客。

其中有一个叫唐玉屏的死忠粉,送给徐霞客一个“马牌”(明代官员入驻驿站的凭证,有了它,就可以免费享用驿站的物资)。正是这张马牌,令徐霞客在许多渺无人烟的地方,有了存身之所。

有人就会说了,徐霞客蹭吃蹭喝、侵占国家资源,还好意思写在日记里?

这段话或许对,但并不绝对。徐霞客的母亲开办的手工作坊,有多少入了贪官污吏的私囊?徐家的万亩田产,不也被明王朝一点点霸占?徐家世代拒不当官,也是被逼的。再者说,徐霞客不论是入住寺观还是入住驿站,并非白吃白喝。

很多时候,徐霞客离开寺观或者驿站时,往往会将一些随身物品、钱财留下,以充食宿之资。这一点,在《徐霞客游记》里都有多处记载。比如说,在南京迎福寺住了一晚,离开寺庙时,强行留下一些碎银子。

△鸡足山

1636年,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他的目的地是云南鸡足山。

当他走到湘江时,遇到了劫匪,身上的财物全都被抢光,连衣服都被扒走了。劫匪走后,徐霞客凭借藏在头发里的银簪,“买”了一身衣服,然后继续南下。可想而知,没有钱的徐霞客这一路该有多艰难!

倘若沿途遇到驿站还好,如果是偏远山区,就只能一边讨饭一边前行。

当他走到丽江时,因为常年行走,腿疾再犯已经无法行走。为了完成云游鸡足山之志,当地一个姓木的太守朋友,全程资助了他的行程,并派人抬着他完成了最后的旅行,最后将他抬回老家江阴。

至此,徐霞客在朋友、家人的帮助下,完成了“朝碧海而暮苍梧”之志。纵观他30余年的旅行,可以看出他无时不刻都需要钱,可深究起来,钱真的是最关键的因素吗?


祗树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默默付出的女人,但在徐霞客背后给予他最大帮助的不是他老婆,却是他母亲。徐霞客19岁丧父,他跟老太太提出自己要去旅游后,老太太居然欣然答应,据说七十多岁还曾陪他游山玩水,是位开明的老顽童。

说起徐霞客,我们都很熟悉,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旅游学家,历史学者。从二十多岁开始出游,游历过21个省和地区,还写了《徐霞客游记》,对后世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当时的风土人情非常有用。同时,有很多人奇怪,徐霞客哪来的那么多钱到处旅游呢?

首先,他的家境肯定很殷实。徐家是一个有名的富庶家族,而且徐霞客的母亲善于经营,徐霞客的祖上就是读书人,他从小就受到家庭熏陶,热爱读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22岁正式出游。游历过21个省和地区。

其次,就是朋友的重要性了。虽然徐霞客历史家境殷实,但是到他父亲那一辈,就已经慢慢衰落了,但他父亲兢兢业业,使家族有了一些起色,但是徐霞客并没有继承家族的产业,而是外出游行,从二十几岁到五十几岁,一直在外面,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家境再殷实,也是无力承担这样的花销的。事实的确是这样。

在徐霞客的后半生的旅游中,他已经没有多少钱了,很多时候都是靠朋友的接济。在前半段旅途中,徐霞客走遍大江南北,结识了很多朋友,所以他再次出游,没有钱后,就找以前结识的朋友。

还有一点是徐霞客的一个朋友给了他一块马牌。在那时,马牌只有规定的官吏才能得到,但是明朝后期,马牌管理混乱,徐霞客也就有幸得到了一块。有了马牌有什么好处呢?马牌可以保证徐霞客在所有驿站畅行无阻。马牌可以为他提供免费的食宿,和免费的车马。可以说,在他的出游中,马牌对他有很大的帮助。

像徐霞客这样出游相信有很多人羡慕,但是,长时间的出游就代表不能照顾到家庭,那么家里的事也就不能如意了。我觉得徐霞客的人生还是有些地方不完美的。徐霞客有一个小妾周氏,徐霞客纳周氏之前周氏就怀孕了,两人成婚后,徐霞客就再次出游了。

周氏后来生下一子。而此时徐霞客的妻子害怕周氏争宠,就借周氏未婚先孕而将周氏赶出徐家,并将他们从徐家的家谱中除名。后来周氏改嫁于李家,所生的儿子也改名为李寄,寄,不言而喻,为寄人篱下之意。后来,徐霞客也并没有将二人再次归入族谱,有可能是在徐霞客心中,一个妾室,一个儿子并不算什么。但是一个很戏剧性的结局是,是李寄整理出了《徐霞客游记》,可以说,如果没有李寄的整理,徐霞客根本就不会闻名于后世。

徐霞客几乎在壮年晚年时期都在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写下了很多有利于现代研究的资料,为现代研究做出来很大的贡献。但是,他的一生也并不是完美的,他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缺点的。据说,他非常的高傲,不体恤民情,还抓老年人为自己做工。

但是,我们要知道,哪个人是完美的呢?对于这些古人,我们的评价都是个人所见,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罢了。


无笔


主要原因是……那时“景点”不收费!

而且,旅游也尚未变成“产业” ,日月星辰、山川草木、江河湖海、花鸟鱼虫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无偿”馈赠……😎😜



冬日暖阳ABC


地理达人徐霞客

在我国古代,时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但是,在古代,想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光有钱或者仅仅做官还是不行。因为了解地理,只要有足够的物质条件,就可以去实地考察,而天文则不行,因为擅自观测天象,一旦被人举报给官府,必然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因此在我国古代民间学者编撰的地理方面的著作有不少——比如《徐霞客游记》,但天文著作则寥寥无几。《徐霞客游记》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徐霞客靠什么穷游?

了解徐霞客生平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徐霞客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搞地理研究(姑且这么形容)上,那么,这些年来,徐霞客都是靠什么,来作为维持其日常活动的开销?

关于这个问题,需要将徐霞客的出游,划分为两个阶段,来做探讨。

徐霞客出身江南望族,虽然到徐霞客出生那会儿,徐家在朝廷里没有什么人做官,但徐家祖先为徐霞客所遗留的家产,已经足够徐霞客正常生活一辈子。如同《红楼梦》里面的生在温柔乡里面的贾宝玉一样,徐霞客也生在富贵之家。优越的出身条件,得以让徐霞客生来就不必为生计忧虑,并且有闲情逸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徐霞客不热衷科举,但是,对于求知,却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这也是后来徐霞客热衷出游的原因之一——毕竟,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在徐霞客出游的第一个阶段,是徐霞客青年时代。这时候,徐家还是家境殷实的富足之家,比如万历四十一年(西历1613年),徐霞客游天台山,就是骑着马、带着仆人和挑夫,带上各样旅游用的物品,去天台山游玩。

虽然在历史上,徐霞客被视为励志楷模,但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说,徐霞客则是一个不善经营、热衷玩乐的二世祖。所谓“坐吃山空”,徐霞客学问虽高,但毕竟不善于财富经营。加上徐霞客的每次出游,都要消耗大量的财富,逐渐的,徐霞客经历了家道中落。

随着徐家财富的衰竭,加之徐霞客还有母亲需要赡养,因此,徐霞客在不能继续富游并且还有母亲需要赡养的背景下,不得不回家亲自下田,通过农耕,来为自己和老母亲收获口粮。随着徐霞客母亲的过世,了无牵挂的徐霞客,再次选择了出去做地理研究。

这算是徐霞客第二个出游阶段的开始

这个阶段的徐霞客,在失去了家庭财富的支持以后,只能依靠这些途径,来维持其在外活动:

借钱。徐家作为望族,徐霞客作为名流,虽然没落,但是社会上少不得一些名流朋友。因此,徐霞客去借钱,这些人或多或少,都会赞助徐霞客一些,甚至不乏和徐霞客关系不错的人,主动为徐霞客募捐,资助徐霞客,让徐霞客继续出游;




乞讨。徐霞客有时候会遭遇突发事件:比如遭遇窃贼、劫匪。这就会导致徐霞客身无分文。这时候,徐霞客想要糊口,只能依靠乞讨。如果是在山林遭遇劫匪,那么,连乞讨糊口的机会都没有了,这时候,徐霞客只能依靠在野外采些野菜之类的,进行充饥。


当然,徐霞客一路上,也不乏遇到欣赏自己的人,主动会给自己提供赞助。比如徐霞客抵达云南后,得了疾病。较为欣赏徐霞客的云南土司木增出钱,将徐霞客送回了老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