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遹:辛亥元勳 民建先驅


冷遹:辛亥元勳 民建先驅

冷遹:辛亥元勳 民建先驅

  • 2014年7月9日,民建中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冷遹紀念館揭牌儀式在江蘇省鎮江市舉行。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出席揭牌儀式。

冷遹(1882-1959),字御秋,江蘇丹徒人,民建創始人之一,“中華職業教育社四老”之一。

追隨孫中山革命

1906年,冷遹加入同盟會,從事反清革命活動。1908年策動安慶秋操起義。1911年任同盟會廣西支部代理支部長。武昌起義爆發,任廣西省民軍混成協幫統,出師北伐援鄂。1912年1月率師開抵南京,任安徽軍政府參謀部總長、中華民國陸軍第一軍第九師師長,被授予中將軍銜和文虎勳章。1913年3月,冷遹任江蘇陸軍第三師師長。“二次革命”爆發,冷遹在徐州擁護和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主張,興師討袁,失敗後流亡日本。1915年,冷遹參加護國討袁運動,任護國軍兩廣都司令部參謀處處長。1917年9月,孫中山在廣州就大元帥職,任命冷遹為護法軍政府總參議、內政部次長、代理內政部長。

探求實業救國之路

1921年,冷遹憂于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退出了波詭雲譎的軍政舞臺,致力於實業和教育事業,創辦江北鹽墾公司、永安蠶種場、益民蠶種場、黃墟農場、四益農場;興學助教,創辦鎮江女子職業學校、京江中學、建東中學、鎮江初級職業科園藝學校。曾任鎮江商會主席、鎮江水電公司、鎮江中國國貨公司、四益農場、中建農場、鎮江縣銀行董事長等職。1929年,冷遹代表地方人士與中華職業教育社、江蘇省農礦廳合作,創辦黃墟農村改進試驗區,在村政、農業、教育、水利建設等方面有諸多建樹。

1937年12月,鎮江淪陷,黃墟農村改進試驗區停辦,創辦的學校被迫停課停辦,蠶桑業遭到嚴重破壞。

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盧溝橋事變”後,冷遹任鎮江縣民眾組織委員會副主任,協調各方接待過境抗戰部隊,協助構築防禦工事,維持治安秩序,接送和慰問傷病兵員,動員工商界購買報國公債,查防漢奸,運送過境的難民,開展抗戰宣傳,有力支援了前線抗日將士。

鎮江淪陷前,冷遹主持物資沿江西遷,利用商會中的輪船公司,將蠶種近20萬張、顯微鏡多架轉運到重慶;協助鎮江、高資、橋頭等處蠶種場部分技術人員分批乘輪西撤。這批蠶桑技術人員及蠶種為發展四川蠶桑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冷遹、黃炎培、江恆源等在武漢成立“江蘇省失業青年救濟委員會”,進行救濟工作;在武漢成立了十餘個難民收容所,解決難民的吃住和醫療問題,幫助尋找失散親人,半年時間即救濟難民十萬人以上。冷遹等人還設立了“江蘇紡織工業委員會”,在湘南常德漆家河鎮籌建了“難民紡織廠”,開展生產自救,有力地支持了抗戰事業。

1939年1月,冷遹、張瀾、黃炎培等人聯合發表宣言,聲討汪精衛叛國投敵罪行。期間與中共代表周恩來、董必武等常往來,共商時局,由衷擁護國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44年9月,在國民參政會三屆三次會議上,支持林伯渠代表中共提出的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呼籲團結抗日。

延安之行

1945年7月1日,冷遹、黃炎培等6位參政員訪問延安。冷遹親眼目睹中國共產黨的施政政策和解放區的成就,接觸和認識了大部分的中共中央領導人和高級將領,並與毛澤東多次面談。毛澤東贈送冷遹延安大生產的毛毯一條。

1945年7月14日,冷遹和黃炎培、江恆源聯名發表聲明,堅決拒絕出席參政會關於國民大會問題的討論,以支持中共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1945年10月,冷遹回到鎮江,利用身為江蘇省臨時參議會議長的合法身份,支持和掩護鎮江地區地下黨組織的革命鬥爭,營救地下黨員和進步群眾。

投身新中國建設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佈“五一口號”。民建於1948年5月23日通過“贊成中共五一口號,籌開新政協,成立聯合政府”的決議。這個決議標誌著民建的政治立場、政治綱領的轉折。它實際上宣佈了民建放棄了最初成立時“不右傾,不左袒”的中間路線,在國共兩黨之間的激烈鬥爭中,最終選擇了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中共團結合作的立場。1949年9月,冷遹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並以民主建國會代表身份參加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和開國大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冷遹任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兼水利部部長、江蘇省副省長、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兼民建江蘇工委主委、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等職,成為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的摯友、諍友。(王 榮 王抒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