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子没有升值空间,有人盖了也不住,为何盖房潮越演越烈?

新大风歌


农村的房子有没有升值空间,主要是看地方的。有的地方,农村里的那房子升值空间,比城市里的套房还大。拆迁一次,那补偿款,都够很多农村家庭奋斗一辈子了。

我那边隔壁镇,前几年有高速公路经过,上面征收土地,有一户人家,刚好家里房多,也在征收范围内,盖好还没几年呢。征收补偿款下来时,有人算过,他家那补偿款有八位数那么多。这钱,他们一家人赚一辈子都没有那么多。

农村里的房子,到底有没有升值空间呢?我个人觉得有宅基地和能审批下来的话,如有余钱,还是建议建房子的,无需太漂亮,简简单单的就好。为啥呢?毕竟房子在那,说不定哪天拆迁了呢。


1:随着国家对于农村的大力扶持,我觉得对于很多农民工来说,未来的出路一定会是在农村的,而不是城市。

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其实自己心里都清楚,在外进工厂流水线打工打得越久,个人的发展前景越窄。当农村的基础设施完善,就业和发展前景比城市好时,他们会义无反顾地回农村去的。

而随着网络的发展,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职业会脱离办公室,而成为自由职业。随着城市的消费成本高,压力大,那些可以脱离办公室而工作的人,会有部分人会到农村去生活工作,

当农村里的人变多时,那房子自然而然地就会变得有价值了。


2:随着国家对于农村宅基地的管控越来越规范,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也都看到的,最近几年建房子审批变得不容易了。

那么以后呢,随着各方面完善,审批会更加难。所以,我觉得现在有地方,有钱的话,还是建点房子吧。也许以后会变得有钱也建不了。

3:拆迁这个话题,一直都被大家津津乐道。在很多农村人眼里,拆迁仿佛就是他们发家致富的最好途径了。

的确,拆迁一次,那补偿款,可以让很多家庭过着不错的生活,基本上很多家庭奋斗几十年都得不来的。

但是,拆迁这种东西,在确定前,基本上很难知道。而确定后,你也没办法在那空地上建房子来索取多点补偿款。

像一些很明显有拆迁可能的农村里,我觉得有机会的话,还是建房子的。说不定真拆迁了呢。而如果不拆迁,房子在那,你也可以有办法利用起来。


4:为了面子。现在很多农村里,大家争先恐后地建房子,然后又不居住,而且那房子一个比一个漂亮。

在农村里,普遍都有相互攀比的风气。谁要是在村里,没个像样的房子,就会被认为是没有能力的,会被整个村里人背后说笑话。

于是,很多人哪怕没有居住需求,也要在村里花钱建房子的。

总得来说,现在农村里的房子,本身就有一定的升值空间。而大家建房子热潮呢,原因多多,因人而异吧。


村哥小凡


题主你说得没错,农村的房子,就算你修得再漂亮,也像城市里的房子,有升值的空问。但是,现在却有很多人都会回农村老家来盖房子了。


就拿我表妹来说,她们家在重庆有一套房子,一家老少都在重庆生活。

可在今年九月份,我表妹夫的老爸和老妈,又回家把家中已经破旧不堪的老房子拆掉,买了水泥、钢筋和砖头等建筑材料,请来工人又在原址上面盖了一栋120平米的上下两层楼房。

像这种外面大城市里有房子,但是还要回家盖房的人,在我们这里有很多。有人说,他们一年到头很少回家住,花钱在农村盖房子似乎不划算。

其实,作为70后,我认为,在我们中国,大部分人都有落叶归根的心理。

像这些从农村走出去的人,在他们内心深处,外面的城市再豪华,可他们还是觉得,自己的根还在农村老家。

如果在老家还有房子,等到老了,或者城市里呆不下去了,他们还有家可回。

如果老家连房子都没有了,那么若干年后,对于故乡来说,那可是真的回不去了。

所以说,现在许多人就算在城市里有房,依然还会回农村老家盖房子,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可以叶落归根。



我是李芄说乡村,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


李茗说乡村


农村房子虽然没有升值的空间,但是要不是生活所逼我相信任何人也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乡。无论再外面有多风光,到干不动了还是回到自己的家乡亲切。

老家现在现盖房子的少了,毕竟经济有限为了生活都进城买房了,都是在原来的房子基础上返修整改下回到老家有个落脚的地方就可以了。





王大在农村


其实原因很简单,一半是出于攀比心理,一半是出于茫然心理。

我的老家在一个村子里,留在这里亲友很多。今年春天我回去扫墓,几年没回来了,惊讶地发现村子里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栋栋二层小楼拔地而起。

但是,另一方面,村子里人越来越少,除了一些五六十岁以上的,现在能走的都走了,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去外地定居发展。以前村子里鼎盛时候,有400多户人家,二三千人,现在能有一千人都不错了。村子里的小学,早就废弃了,长满了荒草。我们小时候在这里上学,那时候非常热闹,而今,往事成了追忆,一片凄凉。

在老家和亲友聚了一次,渐渐的弄明白了村子里为什么突然起来了这么多别墅。

首先就是出于攀比心理。应该说,农村的很多事都不是正能量的,比如愈演愈烈的彩礼现象,比如水涨船高的人情账,也包括攀比心理。这家起了两层小楼,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看见了 ,表面是称赞,其实内心可能存有嫉妒心理的。你建了,我也要建,而且我要比你建的更好。现在家家户户基本都有人出去打工,打工的人比钱寄回来建二层小楼难度不是太大,尤其家里打工的人多的,更是比较轻松。

然后是出于对未来的茫然。农村的人,受教育水平低,即使在城市里打工多年,城市里高高在上的房价,导致大部分打工者都买不起房子,融不进去这个城市。他们不知道自己未来在哪里,故乡,是他们最后的指望了,在老家兴建别墅,也是出于无奈的选择。

所以,农村出现盖房潮,一半是出于攀比心理,一半出于对未来的茫然。而农村建房成本较低,不算地皮的话,建房成本一平方1000以下就能拿下来,建二层小楼200平方米,二三十万就够了,客观上刺激了建房潮,毕竟相比大城市高高在上的房价,在老家建房实在是太轻松了。

此外,部分外出发展的农村人在老家建房,是想保住宅基地,怕被收回去。即使不住了,他们也要守住这个根,因为将来如何,他们不知道,总得给自己留个退路。

虽然农村的房子基本没有升值空间,这几十万投入进去建房子是一种浪费,但是从情感上来说,是有很大的成就感的,他们觉得非常值。其实,农民兄弟太不容易了,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他们也不会这么做了。对此,我们对他们给予多多的理解吧,大家说对吗?


李中东


我是土生土长的封开农村人,对于农村的房子是没有升值空间那是真的。因为农村没有开发农村的房子盖着都是自己缝年过节回去住,所谓盖的房子没人住是。年轻的人都外出城里工作,老人又在旧房子住不肯和年轻的住在一起。所以新盖的房子没人住。…………



农村仔小卢


说到盖房,让我想到了自家的房子。那是2013年,我刚从浙江打工回来,那年,老屋显得破旧不堪,就如老父亲的脸,满是沧桑。

恩施农家小屋

自从父亲过世后,这三间老屋就成了我们兄弟三人唯一的遗产!“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苍凉景象在这个工业社会和“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没想到出现在我的面前。放眼望去,邻居家均已辞旧迎新,住进了敞亮的楼房。而我家,还在原地踏步!

当时老大已在武汉成家立业,家里只剩下我和弟弟两个,但三间旧屋对于我们兄弟两人来说,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决定另立门户请人盖房,以此来缓解住房紧张的问题。其实,就题主提到的盖房不住的问题,我觉得有失偏颇。

恩施农村旧村落

在我的印象中,确实也有题主描述的那样,房子盖好后没人住,最后成为空房,甚至有些地方严重到出现空心村。为什么农民盖好房后不住,愈演愈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农民盖房并不是钱多,就跟我一样,以前的旧屋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缺少实用性和功能性,盖房只是在旧屋上翻新的结果,并不是每家都会盖上几套房。

自从我家盖上新房后,就一直在家发展,这几年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在世人的眼里,农村经济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都在鼓吹新农村建设、鼓吹农村合作社如何能赚钱等。其实农村并不是新闻里那么光鲜,如果农村人为了盖房后仅仅是为了不让房子空着,我估计在农村是无法找到就近就业的工作的,那么,找不到工作,过不了几年,农村又会变得停滞不前,不再外表光鲜,更谈不上发展新农村了。不管是现在还是今后,农村经济要充满活力,农民还得外出务工后带回资金,这才是农民致富的根本。

恩施农村新居

中国人都有恋乡情结,落叶归根就像一道紧箍咒深深的扎进人们的思维里,所以,当农村很多人在城里务工挣到钱后,就会在生他养他的地方盖好自己心意已久的房子,以方便今后不能工作了告老返乡,给自己的后半生留一个归宿地,仅此而已!


鄂硒农技


最近十来年,社会是在不断的开展农村各种项目,也就不断的征用农村的土地,我的农村老家就在五年前被拆了,政府在镇上赔了几套安置房给我们,不过后面我们又在祖宅重新翻建了一栋。而且,老家的整个村都是这样的,即使建了也没人去住,就是喂蚊子的。

我是农村来的坐家,欢迎大家来围观,今天的话题就是,农村房子没有升值空间,有人盖了也不住,为何盖房潮越演越烈?


就拿我爸来说吧,原本我爸爸是在城市给人盖房子的,后面五十岁的时候,就回农村定居,没想到农村盖房子的比城市的单还要多。他总是忙,一个月三十天,不是下大雨或是什么重大事情,他都一天都没停的。他说没办法,别人催,而钱一样不好拿。当然,前两年,他也自己重新翻建老宅,几个兄弟每年又盖了一层楼房。

他说,那些长期在外面打工的,也要你在老家帮盖好房子,一是因为,就算没人去住,村里人看得到是他们家的房子,有面子。二是因为,万一哪天政府又要拆了,自己盖的高大点,也能配的多点。三是因为,老了有个归宿,我舅舅他们也说,以后孩子长大了,套房就给孩子,自己回农村老家住,中国父母的溺爱和伟大啊!


四是因为,让别人记得有你这么一个人。长期在外,很多人都不记得村里有没有你这个人了。所以,盖了房子,别人看到就知道是你家,有这么一户人家。五是因为,随波逐流,别人家都盖,我们也跟着盖。六是因为,权是自己的。有些人的套房是小产权或是没有房产证的,而老家的肯定就是你自己的,虽然法律上还是国家的,但是有理赔则是你的。

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农村人不管在城市有没有套房,最后,还是会想在老家也盖房子的,你可以说是农村人的老思想,也可以当做一种文化习俗的流传。我自己也是如此,有钱了,还是想在农村盖一个自己的房子,住的空气好,舒坦,不怕吵不怕闹,空间大,价格相对便宜很多。你们呢? 感谢大家来围观,期待大家去扩散和关注一下我!谢啦!


农村来的作家


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更比较清楚为什么农村自建房那么多,却很少有人去住,我家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我来谈下我的看法吧!

首先跟大家分享下我家的情况,我家2011年的时候花了大概17万元盖了自建房,当时这17万元可是花了我父母多年来赞来的积蓄,这房子建好了,大家也都知道农村人建房子目的有两个就是自己有一个很好的归宿,有一个到老了有颐养天年的地方,另一个目的就是建一个漂亮的房子给自己的儿子娶媳妇用,所以当时我家建房子花了17万元只能把房子盖起来,根本不够房子的装修,我们也知道房子装修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反正我家装修大概也花了6万元,我家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也没有多大的收入,但是急于建一个漂亮的房子就是给我当婚房娶媳妇用,所以当时没办法只能找亲戚朋友借钱装修,所以房子建好也装修好了,要把借的钱给补上呀,在家里靠种地把钱还上要猴年马月,再说结婚也要不少彩礼,只能全家人到外面去打工省吃俭用,攒钱,把钱还给别人。因此我老家房子是建好了但是却没人住,反而在外地,一家人租个很小的房子挤在一起,哎!这就是农村人的命,这也就是农村的建房很多却很少人去住的现状。

我想每个农村出来的人都应该深有感触吧,自家建的房子不住,却不远万里露宿他乡,所以作为勤奋的农村人更加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现状,加油吧农村人……


精神头


说农村盖房潮愈演愈烈,有点不太切合实际,我在农村生活这么多年,也就小时候感觉村里盖房子的比较多,这几年盖农房的还真不是特别多。因为我们这里的习俗是,盖农房要上梁,“上梁”的仪式很隆重,木工瓦匠还会坐在梁上撒糖和小饽饽、小粽子,作为资深吃货的我,从来都不能错过任何一家的“上梁”活动,所以对村里盖新房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不过呢,虽然“盖房潮”没有愈演愈烈,“抢房潮”倒是真的愈发严峻了。

说农村房子没有升值空间,只能说你是没有眼光,观察周围有眼光的人,都在偷偷去农村置房置地,因为农村的房子可能此一时不值什么钱,彼一时就身价倍增了。这个也不是没有前例,我们邻居之前有点闲钱,就买了同村一个五保户的破农房,当时好多人都不理解,有几万块钱干啥不好,去买个破旧房子干啥呢。

当时我们村旁边这一片儿在十年前就是荒山野岭,山上都是种庄稼的,还有一大片坟地,还记得小的时候总跑这边山上来烤地瓜,捡几根玉米秸点燃起来,丢几个小地瓜里面烤,旁边村子少人也少,真的是很荒凉了。

短短五年,旁边的村子拆了,我们村的坟地和庄稼地也被征用了,这里盖起来商品楼,汽车站也搬来了这周围,这周围立刻火了起来,别说楼房了,连农村平房出租都火热了许多,这个时候,当时花2万块钱买的农房卖20万都有人要,因为地价抬高了。大家说农村房子没有升值空间吗?空间是绝对有的,只是早晚问题。如果说有生之年等不到它升值的那种偏远地区,那确实是不值得盖房买房的。

之所以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入到农村的平房,但又没有去盖,主要不是不想盖,而是不允许盖,现在农村哪里还有多余的宅基地可批,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多余的宅基地可批准,尽管大家想回村里盖房,也没有机会。

还有一部分人在村里有宅基地,房子也盖了,但是不在村里住,一方面就是为了占着宅基地,留着升值,另一方面是在城里上班,回农村住不方便,盖好了等年纪大了之后再回村里住,过着李子柒那样的桃花源式生活。




珍宝岛乡林区双子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应该是部分地区,或许在提问者的家乡盖房的人还很多,再者我也注意到南方的一些乡村,特别是山区盖房子的人还很多,我个个人认为很可能是他们那里的地可能多一点吧,随便山上一片地方花点钱买了,就可以盖房了,而且不会有多贵的!而在我的家乡河北邯郸成安县,盖房子的人现在很少很少了,这其中我总结了几点原因。第一点就是我们这里以前没个村里都会给适龄青年划拨宅基地,供他们结婚成家用,而现在各个村都没有了宅基地用地,耕地全部都确完权了。所以即便是想盖房也没地方。第二点:农村年轻人想对象结婚,全都要房要车,即便家里有房,也得在城里买一套房子,否则很难成。这就导致很多人都不敢在家里盖了。第三:如今我们这里的经济条件比过去好了,很多年轻人都挣了钱了,而我们这里的教育资源都在县城,所以他们出于对孩子的前途考虑,很多人就会往城里买房,这样孩子上学方便,能受到好点的教育。所以,恰恰相反我们这里是盖房的人越来越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