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把学生分两部分,一部分家长希望老师拿起戒尺的;一部分家长反对的。您认为怎么样?

只留清气满人间


我觉得可取!毕竟每个人的教育观念不一样,统一管理更容易推动教育发展。

学生教育需不需要戒尺?

需要!惩戒权是肯定需要的。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清楚法律就是用来惩戒他们犯错的,那么未成年人就不犯错了?犯错就不需要惩戒?当然不是,未成年人犯错同样需要惩戒手段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如果任其发展,只会贻害无穷!

部分家长为什么反对?

反对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对孩子的过分关爱。很多时候家长内心都是一句话:我的孩子我可以罚,你不可以。同时,由于对教师体罚的评判并有一个具体标准,很多家长再知道孩子被罚时都会想到是被教师体罚了,所以教师在管理上有难度,而家长更不愿意看到教师惩罚学生。

分开管理好不好?

我认为可以大胆尝试。毕竟教师的管理风格和家长的内心需求总有一方需要妥协。那么为了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成绩何不就个人需要对号入座?既可以解决教师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又能让家长积极配合管理,何乐而不为呢?

结语:学生管理问题一直是一个很大的矛盾点。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更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我觉得在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时,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值得一试。


站三尺迎诸公


无论是赞成的家长还是反对的家长其实最终目标都是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部分反对的家长不是在反对老师拿起戒尺本身,之所以反对老师打学生根源其实在于对老师的不信任。



孩子犯错了,打两句骂两句很正常,哪个家长敢说自己从小到大没有打过自己的孩子。如果爷爷奶奶打了孩子两下,做父母的会去法院状告爷爷奶奶吗,为什么老师打了学生两下就投诉到教育局呢?根源还是在于信任二字,因为家长认为爷爷奶奶打孩子是没有私心的,不存在打击报复的可能,但是老师打孩子却不一定,出于其他的目的或者因为家长的原因给学生穿小鞋都有可能,这不是不信任是什么?



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师德也存在问题,逢人说话区别对待,逢年过节暗示家长送礼,不送可能就给你的小孩穿小鞋,家长反感这种行为,但毕竟孩子在人家手上却也无可奈何。还有部分老师违规补课,本来应该课上的内容补课班上讲,不去听课的学生就会导致跟不上课程,这种老师实在可恶不配当老师!但我相信这部分老师仍旧是少数,大部分老师值得人们尊敬的。

净化教师队伍,建立家长与老师的之间的信任,教师是否应该拿起戒尺,这也许根本就不应该是一个问题!


考研小秘书



心中无苦就是乐


如果家长真明目张胆的这样表露心声,那就两种学生————分开做!

并且告诉别的科目老师,一部分是可以惩戒的,一部分不用惩戒。

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因误惩戒而给老师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诸多社会例子你懂得,就怕某些戏多的学生,和溺爱的父母。

但我转念一想?凭什么老师要听家长的呢?老师作为教书育人的职业,代表的是一个教育的专业人员。凭什么在教育行业要让老师听家长的。难道家长更懂得教育孩子,更懂得利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帮助孩子成长孩子???

如果我来做!!!

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真有这样的家长们存在。那就按刚才说的分开做,实行两种管理模式,一种可以用惩戒权,一种不可以用惩戒权。采用两种制度,一种是以说教为主,一种是说教加惩戒为主。再配合一些家庭教育、退寝,走读,请家长等制度进行家庭内辅助教育。教育学上,不是有一句话说5+2等于零吗?

不过我相信。不会走到这种地步。不会有些家长明目张胆的要求老师不让用惩戒权。因为老师和家长的心都是一样的,都是对学生好。

作为一名老师。奉劝新入职的老师。一定不要用惩戒权。因为每个学生都是“ 丰富多彩 ”性格各异的个体。每个性格各异的个体背后是群群色色的家长。

而你,单枪匹马!!!学校保护不了你!!!


班主任教数学


我认为是可行的。惩戒是维护正常教育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和需要,有这样认识的家长,无论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怎样使用这个权利,都能正确对待和支持。另一部分家长则持反对态度,让学生快乐成长学习,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对的,但他们都只是想象,不知道教育教学的规律,造成了今天老师不敢管,不能管的局面。対这部分家长首先要帮助提高认识,因为他们大多都是八0和九O后的一代新人,都是独生子女,没吃过亏苦,自然而然有这样的想法,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管制,但不知道送孩子读书的目的,任其自然的结果。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有各项规章制度,不然整个社会就要乱套。道理都很明白,为何不去遵循。不成规距,不成方圆。没有惩戒,教育教学秩序如何开展,孩子又怎能学习好?老师没有惩戒权何以教育教学?要让家长认识到学校不只你家一个孩子,是来自许多家庭的,一切行为却有约束,这些都是每个老师必须了解的,并结合实际,因人施教,合理使用惩戒的尺子,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有了共识,教者才能大胆使用教学手段,孩子才能健康发展。只有有效的结合,才能培养新的下一代。


用户展望未来0508


学生来学校接受教育学习知识,老师给学生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还肩负着管理学生的责任。然而现如今我们的学生教育管理却出现了怪现象,人民网曾有篇文章《把“戒尺”还给老师》,对于这种教育管理的分析十分到位。文中指出“我们的教育似乎正患上一种'软骨病‘:对学生罚站不敢罚久,批评不敢重说;只要家长来闹事,学习多半息事宁人,老师多半是弱势,被要求写检查、扣工资.....”。

其实正是由于文中提及的现象愈演愈烈,导致现在老师对于学生不敢、不能、不想管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了。从而引发了我们现在学校里很多“熊学生”的出现,课堂上捣乱、讲话、影响他人学习,平时上课睡觉,不写也不交课后作业等等破坏学习规矩的行为层出不穷。更有甚者不但在学校里面荒废学业,而且发展成为了欺凌同学,侮辱老师的“校霸”。

我们过去的父母家长常对老师说“孩子在校不听话,请替我严惩不贷”。现如今有许多家长却质问老师“孩子多大的错啊,你凭什么要如此惩罚他?”。当然现在的社会也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如此蛮不讲理,还是明白“教不严”的后果的,所以才有部分家长赞成老师拿起戒尺的,同样也有部分家长以“惩罚过度“为理由而反对。

对待这样的两种观点的问题,我个人还是坚持认为教育中,尤其是中小学教育中,戒尺所代表的惩戒权应该赋予老师。我也非常赞同一种观点,“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罚分明的”。

学生在学校里面不单是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守规矩,明事理。盲目的宽容和错位的鼓励,是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的。学生的行为违反了班级纪律,枉顾了老师的教导,老师用戒尺的形式来小惩大诫,达到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对老师心存敬畏,改掉坏毛病,勤学上进有何不可呢?

在家中父母舍不得管,在学校老师不敢管。其实这是打着“鼓励教育”的旗号对教育的误导。有句话说的好;跪着的老师,能教得出站直的学生吗?

优秀的孩子都是教育管教出来的,教他们守规矩才不会胡作非为,教他热爱学习才会认真读书;

高举的戒尺打的是学生的不良行为,惩戒的是孩子的错误,让学生受到约束,规整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所以我认为给与老师戒尺,用好它让其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规矩,足以改变某些孩子的未来。收走戒尺,似乎赢的是家长,可是输的却是孩子的教育。教育绝对不是“一味甜蜜的教育”,也不是“棒喝辱骂的教育”,鼓励和惩戒相得益彰才是好的教育。


小学英语点点通


在家长送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家长一般会对老师有两种嘱托,一种会对老师说我的孩子比较调皮,还希望老师能够多谅解,另一种会对老师说我的孩子比较调皮,希望老师严加管教,该打打,该骂骂。如果我们家长能够从第三方的角度,或者从老师的角度去思考,你会希望。自己的学生遇到哪一类家长呢?我想多数都是第二类吧。因为家长的这个态度代表了家长对学生教育的观念。所以说玉不琢,不成器。学生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管理的手段。车里面可能会有一些惩罚性的措施。当然这些惩罚方式应该是合情合理程度适中的。在这一点上我赞同老师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教。要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营造良好氛围。


当然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多进行沟通,不管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也许他们了解的孩子只是一个方面,并不全面。沟通可以让老师和家长了解一个更还更全面的孩子。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激励方式或者是惩罚措施,也要根据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一概而论搞一刀切。


南坞北斋


事实情况是,这种假设短时间内无法实行。因为大部分学校没有配套的师资,学生大部分都不喜欢被打,社会也会对这种行为指手画脚。


我们假设这个“若”成立,那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首先是第一类,分到能够使用戒尺班级的学生。这个班级的老师肯定是业务能力很强,个人认真负责的。(不要说只会打人的,那不是老师)此类学生有两种,一个是本身自律性很强,热爱学习的人。这类人在这个班级里,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学习会有比较大的进步。另一类是被家长强迫来这个班级的。他们在这里会有无所适从。当大家都在认真学习的时候,他可能会跟不上大家的节奏,久而久之,更不愿意在这里了。


然后是第二类,在没有戒尺老师班里的学生。这个也有两类。一类是本身放浪不羁爱自由的。在这里老师难教育,学生更加放纵自己。另一类是本身胆小,不敢去有戒尺的老师班级里。或许他们学习也比较优秀,但是在乱的大环境下,不下降就算好的了。





其实无论如何,每个学生都会遇见严厉和宽容的老师。


我希望每个学生都能遇见手中有戒尺,心中有爱的老师。


i微观教育


1 这么做也不现实

把学生按照这种方式来分,进行分班教学,教育资源这么紧张,在现行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2 拿起戒尺,适当严厉是有必要的。


现在呼吁把戒尺还给教师,给教师权利,让教师去训导孩子,给予一定惩罚。

素质教育推行的是爱孩子,每个老师都不能体罚学生,用爱去包容学生,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学生。

这看起来没错,但是很多孩子比较皮,不吃这一套。这些皮的学生有一些问题,如果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循循善诱,会有所改变。

但是先一班有60-70个人,很普遍,一个老师根本没有那个精力去管这么多学生。他要讲课,要参加学校的各种会议等等。如果一班20-30个学生,老师顾得过来,大家其乐融融也没问题。

学生多,在一个集体中,要让课程顺利进行,老师还是需要一些威严,一些手段,来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这就是呼吁把戒尺还给老师的原因。几十个学生,上一节课是不容易的,有说话的,有不听课的,有开小差的,有睡觉的。

老师上课的时候可以用一些手段,比如说话的严厉制止他安静,下课再耐心疏导。

不交作业的绝对不行,你得补上,认真地练习。我觉得这是可以的。

但有些家长会要求老师不能严厉对待自己的孩子,必须温柔相待。这种方式你在家可以,在学校真行不通。在集体中,我们必须有规矩。

3 在集体中,有集体的规矩

在集体中,我们要向前推进,就不能各自为政,尊重孩子是应该的。但是原则必须有。犯了错,该批评还是要批评。

只要家长想清楚这一点,不过分护短,不听风就是雨,也没必要把孩子分开教育。学校本来就是个小社会,孩子们有自己的圈子,他们要学会在这里守纪律,团结同学,学会合作。

老师可以批评孩子,可以教育他们,但是注意度,注意方式。


宝妈丽丽在修行


其实说到底就是老师该不该严格管理孩子的问题,惩罚的度掌握怎么样?

我个人认为,惩罚还是要的,只是掌握住合适的方式方法就可以了。

如果在上课期间孩子有违课堂纪律,老师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惩罚一下学生。例如抄写课文,罚站,象征性的说一下,或是打一下就好。但是建议课后跟学生解释为什么这么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就行。如果有的家长因为过于溺爱孩子,不让老师批评孩子,那么说明这部分家长也是不对的,学生犯错,老师适当的批评是可以的,有些事情没有必要过于袒护孩子,担心孩子怎么样?当然,体罚学生,辱骂学生这种过分的行为,估计在现在这个社会,我是不建议的,毕竟社会在进步,文明的教学方法还是有很多种的。

综上所述,适当的惩戒犯错的学生是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