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考試,感覺能考98,結果只有78,為什麼學生估分這麼離譜?

每次語文考試之後,學生都會覺得自己考得還不錯,但是試卷一發下來,卻發現分數比自己預期的要差了不少。感覺能考98,結果只有78!學生估分很離譜。

01

仔細一查看,原來除了作文失分較多外,閱讀理解更是慘不忍睹!幾乎找不到能得全分的題目,總是這裡扣一分,那裡扣一分,單看還不算什麼,可加起來就失分嚴重了!

語文考試,感覺能考98,結果只有78,為什麼學生估分這麼離譜?

學生對此不能理解,明明自己答得挺好,為什麼老師非要東扣西扣呢?而且,評分標準上明明說的是“言之成理皆可”,偏偏到後來要把參考答案變成標準答案,但凡有一丁點不一致,就毫不留情地扣分。學生就感覺很受傷,這不是騙人嗎?

家長也對此頗有微詞,認為扣分太嚴苛,傷害了孩子學語文的熱情。其他科目動輒滿分,唯獨語文,連80分都難考到!別的科目補課能看到顯效,語文卻是連補課都難見成效!

02

問題是語文考高分雖難,考及格卻挺容易,所以,不像數理化和英語能拉開差距。於是,不少家長在初中以後,就默許孩子放棄對語文的重視。

雖然,大家嘴上一直說得語文者得高考,但是身體卻很誠實。一天到晚,懶得翻語文書,刷語文題,作文呢也是非寫不可才會懶洋洋地敷衍一篇。

語文考試,感覺能考98,結果只有78,為什麼學生估分這麼離譜?


劍客老師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已經超過25年,來交流一下我的一些體會。我覺得,語文主觀題客觀化,是造成學生拿不到高分從而失去對語文學習興趣的罪魁禍首!

什麼意思呢?語文測試中可以由學生自由表達觀點的主觀題,被當成了答案唯一的客觀題來對待。像是閱讀理解的“參考答案”,在閱卷過程中往往會成為“標準答案”,作文呢?也是越來越偏向於八股,有人將其稱之為“格格作文”,也就是模式化樣板化套路化的作文,完全沒有靈性,只剩下蒼白的格式。

03

為什麼有些學生平時會覺得自己語文挺好呢?那是因為平時測試,特別是不參與年級排名競爭的時候,各班語文老師都會對自己的學生“網開一面”。

每個從中文系畢業的語文老師都深知“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當沒有競爭壓力時,語文老師往往具有“神性”,用一種幾近於憐愛的心態來看待學生的每一次用心答題。不管是不是與參考答案相似,只要是有靈性的、有主見的,哪怕答得離題萬里,跑到九霄雲外,老師也會盡可能給高分,以鼓勵學生髮展創造力。

語文考試,感覺能考98,結果只有78,為什麼學生估分這麼離譜?

但是,一旦涉及到必須排名,語文老師便恢復了“人性”,把評分標準奉為圭臬,不願越雷池半步,緊扣評分標準給出的得分點進行評分。表面上,這是為了對大多數人公平,採用的統一賦分,看上去是一把尺子量到底,實際上,這是把“參考答案”變成了“標準答案”。直接結果就是抹殺了許多有創意的表達,很多靈性在此過程中煙消雲散!

語文考試,感覺能考98,結果只有78,為什麼學生估分這麼離譜?


尤其是升學考試,特別是中高考這種大考,閱卷組會議都會強調評分尺度的把握。實際上,是在暗示閱卷教師不要根據個人喜好對不按“參考答案”(實為“標準答案”)來的回答賦出高分。

有些“聽話”的閱卷老師會“一絲不苟”地執行,但凡與評分標準不一致,就不給分;而有些“叛逆”的老師則會“靈活處理”,遇到言之有理的答案,會盡可能給出相對合適的分數,既不給滿分也不是直接扣完,送人鴨蛋。

語文考試,感覺能考98,結果只有78,為什麼學生估分這麼離譜?

04

可惜的是,這樣“叛逆”的老師委實太少了點!這也情有可原,有多少人肯為跟自己沒啥關係的人費腦筋、擔擔子呢?萬一遇上特別“講規矩”的閱卷領導,抽查發現老師沒按參考答案來評分,輕則點名批評,重則開除閱卷資格並給予紀律處分,那可真是比竇娥還冤了!

語文考試,感覺能考98,結果只有78,為什麼學生估分這麼離譜?


只是,語文本來是主觀大於客觀的科目,看重的不是一成不變而是不落俗套。用標準答案捆住了學生的思想,那還能放飛心靈麼?

與其捆在牢籠裡,不如在經典書籍裡自在徜徉!讀一讀國學經典,誦一誦唐詩宋詞。

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