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天!來自佛山的他們仍在武漢堅守

策劃統籌/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誠

2月7日,由張健、陳銘樂、陳麗珍和梁常香組成的佛山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響應號召,迅速集結,星夜馳援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重症科病房。

截至3月23日,佛山支援武漢醫療隊352人中的348名已經平安返回佛山。而這4位醫護人員,仍在武漢堅守崗位,已有48天時間。歸期暫未確定,戰鬥仍在繼續。

佛山婦幼保健院重症醫學科護師 張健:

最想回家好好睡幾天

第48天!來自佛山的他們仍在武漢堅守

張健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誠 通訊員 張秋芳

每天上班6個小時,四班倒。目前,佛山婦幼保健院重症醫學科護師張健正跟著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醫療團隊,即鍾南山院士的醫療團隊,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ICU負責護理危重症病人。

“現在病人少了很多,重症的也比高峰時候少了不少,所以沒有以前那麼忙。但是,每天的工作還是要照常進行。”張健說,去到武漢近50天了,現在只要有空都會和家裡人視頻,但感覺八個月大的女兒已經要把自己忘記了。“這個禮拜和我們同批的廣西和內蒙古醫療隊都會回家,再換一批其它省的過來,廣東隊暫時還沒收到消息說可以回家。”  

雖然在ICU工作多年,但張健坦言,這是第一次接觸這麼大量的傳染病患者。“來的時候會有點擔心:個人防護肯定要做到位,至於會不會被感染,很難說。”張健所在的醫療團隊6小時一班,在ICU對重症患者進行護理涉及較多高危操作,比如吸痰、霧化等。為保證插管病人呼吸道通暢,護理人員常要幫病人吸痰,這時痰液可能會飛濺出來。而在給病人做霧化時,要短暫斷開呼吸機管道,此時病人也可能咳嗽,把痰咳出來,這些都有一定感染風險。

盯著心電監護儀,查看血氧飽和度、心率、血壓,工作期間能“坐下來”的時間特別少。張健坦言,“確實很累,防護服裡的手術衣溼了又幹,幹了又溼。出艙時,把防護服脫掉,裡面的衣服全溼透了。”他說穿著防護服搶救病人的感覺很“酸爽”。

“現在上班的壓力不是很大,畢竟這行做了這麼多年了。每天最大的壓力就是穿防護服,一想到就有些緊張。因為防護服不怎麼合身,我是下身短上身長,防護服正好相反,所以脖子很難完全防護好。但這個時候也不可能提什麼要求,只能儘量去克服。”張健說。

張健說,等回到佛山,最想好好睡幾天覺,因為經過四十多天的高強度工作,自己的生物鐘都已經亂了。“感覺每天都睡不好,甚至有些焦慮。但是戰鬥為止,我還不能停下來。”

禪城區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 陳麗珍:

回去後想生個娃

第48天!來自佛山的他們仍在武漢堅守

陳麗珍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哲 通訊員 陳琳

陳麗珍是一名90後護士,疫情爆發後,她主動申請加入醫院組建的援助武漢醫療隊。2月7日,她成為該院第一批支援湖北醫護人員前往武漢。 

在武漢協和醫院工作的一個多月裡,她主要負責醫院重症ICU的護理任務自己,包括交接病人。她所在的病房大部分是重症患者,每天6個小時一班。由於需要穿防護服和和做好準備,她幾乎每天上班前總要提前兩小時出發,推遲兩小時下班,前後差不多要11個小時。

“經過這一個多月鍛鍊,現在已習慣了。”陳麗珍說,由於協和醫院是武漢幾個定點醫院之一,一些其他醫院的病人也會轉運到這裡,目前她所在的病房裡還有十幾位病人需要照顧。“剛過來的時候病房裡全是滿的,現在已經有很多空床了。”陳麗珍表示,感覺疫情慢慢控制住了,自己的歸期也就近了。

不久前佛山醫療隊大批醫護人員正式返回佛山,陳麗珍成為佛山四個依然堅守在湖北的醫護人員之一。“我肯定也想回去,但是畢竟還有任務。”陳麗珍說,她現在最想對父母說聲謝謝。出發武漢前,她怕爸媽擔心,並沒有告訴他們自己前往武漢的事。陳麗珍來到武漢後,她的父母看到了關於自己的報道,想問她,可是又怕打擾她,一直不敢打電話給她,只能向她的老公詢問消息。後來,她打電話回去的時候,父親告訴她,其實她不必瞞著他們,他們能理解她的決定。“我真的很感謝他們,讓我沒有後顧之憂。”陳麗珍說。

陳麗珍說,她回去後最想做的是兩件事:生個娃和陪家人好好吃個飯。“生個娃可能需要時間,但是回去後一定要和佛山的小夥伴們吃點好吃的 讓快樂來的快一點。”陳麗珍笑著說。

南方醫科大學南海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 陳銘樂:
鍛鍊成“全能戰士”

第48天!來自佛山的他們仍在武漢堅守

陳銘樂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聞 通訊員 李彥興

時間返回到2月7日。陳銘樂作為佛山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員踏上旅途,被分配到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負責危重患者的護理工作。陳銘樂還記得,在協和醫院西院區,他第一次面對那麼嚴酷的環境,剛開始也是困難重重。“第一天上班,我對這裡的一切都很陌生,在我面前,20張病床都睡滿了病人,護目鏡太緊,勒著我的頭,還不到3個小時就感覺頭幾乎都要炸了。”然而,即使護目鏡上都是霧,陳銘樂依然堅持將每一位病人的護理記錄單都讀完,耐心地觀察護理2位男性危重診患者的生命體徵,有時更要幫助病人吸痰。“在組長的鼓勵下,我一直全身裝備堅持到交班為止。”6個小時不吃不喝,當晚回到酒店的陳銘樂發現下巴被口罩勒出了一塊紅印,怎麼洗都洗不掉“我只好找了一塊小布,第二天上班的時候墊著。”

從最初的不適應到一天天的適應下來,逐漸熟悉環境後的陳銘樂成了醫療團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為要輪班,他看過武漢的夜晚和清晨,看過很多患者在疾病前的人生百態。

如今,堅守在武漢48天的陳銘樂,早已鍛鍊成了一位業務嫻熟的全能戰士,無論是氣插護理、深靜脈護理還是ECMO的使用,這些平時接觸不到的設備與訓練,在這裡都能充分鍛鍊。休息時,陳銘樂常常想著,如果不是這次疫情,自己來武漢能幹些什麼?“我可以在街上吃熱乾麵,啃周黑鴨,還可以到武漢大學看看櫻花。”如今,大部分武漢馳援隊員都回到佛山,陳銘樂既替同行高興,也想著自己什麼時候能早點完成任務踏上歸途。“但是我知道,這裡的任務還沒有完成,這裡還需要我,勝利的曙光已經出現,我更要堅持下來。”

廣東同江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 梁常香:
當好最後一批守夜人

第48天!來自佛山的他們仍在武漢堅守

梁常香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韜遠

“看到這幾天佛山馳援湖北醫療隊的隊友們分批迴家,我心情特別激動,也特別感動。今天,我又收到了很多親們的問候了,我目前還在武漢協和西院區ICU戰鬥,大家再等等我啊!”前幾天,看著朋友圈裡一批批從佛山來湖北馳援的醫療隊員們完成任務順利回家的消息,廣東同江醫院ICU護士梁常香高興不已。作為順德首位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目前因為救治工作的需要,她還要留守在前線,繼續戰鬥。

在得知湖北武漢需要醫務人員支援的時候,梁常香第一時間報了名。2月7日11時許,梁常香接到上級發來的支援武漢緊急出發指令,她立即帶上早已打包好放在醫院裡的個人行李和醫用防護物資,趕往廣州白雲機場集結。梁常香所對口支援的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是武漢定點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主戰場”,也是目前武漢僅留的十家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定點醫院之一。梁常香所在廣東支援協和西院ICU醫療隊在這裡已經工作了近兩個月,目前,戰鬥還在繼續,梁常香和其他前來支援的醫護人員們還在堅守著陣地。

一個半月在武漢協和醫院裡的艱苦工作,梁常香早已適應了這一工作節奏,但是仍舊絲毫不放鬆。梁常香說,目前她所在的西院區ICU裡住著一些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救治任務還比較繁重。這兩天,她負責看管的一名重症患者需要進行CRRT(血濾)和ECMO(俗稱“人工肺”)治療。這是重症患者治療的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她絲毫不敢鬆懈。

3月22日晚,為了搶救一名患者,梁常香所在的團隊連夜打了一場硬仗。“還好,我們打贏了!病人順利搶救了回來,目前病情穩定。”梁常香說,希望我們早日戰勝疫情,早日平安回家。在黎明到來之前,他她和戰友們還要站好最後一班崗,當好最後一批守夜人!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審籤 | 張德鋼

實習生 | 林夢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