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燭影斧聲的真相是什麼?

k哥工作室


《宋史·太祖本紀》對於宋太祖之死記載有“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受命於杜太后,傳位於太宗”。單是這簡單的兩句似乎不足以澄清宋太祖死亡以及傳位之謎。照理說,古代皇帝都是傳位於子,而宋太祖死後卻是其弟趙光義即位,其中頗多疑點,不同文獻中做出了不同的猜測,這些猜測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認為宋太宗弒兄即位,另一類自然是為宋太宗辯護。

支持前一種觀點的主要有文瑩《續湘來祖山野錄》、蔡東藩《宋史通俗演義》和李逸侯《宋宮十八朝演義》等,其中有些還描述了許多細節;支持後一種觀點的以司馬光《涑水記聞》的記載為代表。

第一種宋太宗弒兄即位觀點的認為,在公元976年(開寶九年)趙匡胤病重之前,其弟久已窺伺帝位,並早已收買了皇帝身邊的人,一有風吹草動就報告,等待最佳時機奪得皇位。該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似乎預感到其命不久,便叫皇后到身前來,但其時他已病重,表達甚有困難。宋皇后知其意為後事安排,便派親信召次子趙德芳進宮。

而此時,該親信早已被趙光義收買,隨即將情況報告給趙光義。趙光義便不顧阻攔,來到宋太祖床前,美其名曰看望皇帝,其司馬昭之心,又如何能瞞得過皇后。宋皇后在未能等來德芳,趙光義又闖進的情景下,見事已至此、也只能求得自保。於是宋皇后對趙光義哀求:“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趙光義則回道:“共保富貴,勿憂也!”傳說當時,“遙見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以及“柱斧戳地”之聲,從此“燭影斧聲”即用來代指宋太祖傳位之謎。

二十一日晨,趙光義就在靈柩前即位,改元太平興國。

《湘山野錄》中對此有一段不同的描述:趙匡胤在某天晚上到湖邊觀天象本來晴朗的夜空突然狂風大作,陰雲密佈,還下起冰雹來。趙匡胤心中十分納悶,鬱郁不解,就召來其弟趙光義。二人述說著往事幕幕,不禁悲從中來,借酒澆愁,喝了許多。趙匡胤讓周圍的人都退去不一會兒,外面的人看見裡面燭光搖曳,聽見斧頭好像在砍什麼的聲音,大家都覺得蹊蹺,但未得命令也不敢前去。後來安靜下來,這時已將近天明。

趙光義走出來悲痛地說:皇帝死了。雖然這種情況來得太過於突然和不解,可是皇帝已死的事實面前,大家畏懼趙光義手中握有的權力,也只能把疑問埋在心中。於是所有人都在迷迷糊糊中為駕崩的皇帝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且昭告天下趙光義繼位。

總之,趙匡胤的皇位旁落於其弟,而並不是按照常理傳位於他的兒子,雖然後世對此猜測頗多,但是都沒有確切的證據來說明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