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出現紅體是怎麼回事,如何預防?

家有狗崽


對蝦紅體可由底部返酸、攝食紅色藻類、攝食枝角類、攝食死蝦、感染細菌病等引起,紅腸現象多為食物顏色或腸道色素擴散引起,紅肝多為細菌病。推斷此病例,為長期天氣不良,水體多鞭毛藻類,晝夜溶氧分層,底部溶氧不足,導致部分小蝦偷死,被同類殘食後引起的細菌病發病過程。

此時池塘裡已經有小蝦偷死,並伴隨細菌病的暴發,所以處理起來比較繁瑣。建議客戶採取以下措施:

連續3天下午使用分解型底改“福地安”1瓶/5畝;

上午潑灑“肝膽易康(龍膽瀉肝散)+敗毒康(黃連解毒散)”1次;

連續3天晚上使用活性氧“氧速保”(活性氧);

內服拌料“優肽(噬菌蛭弧菌)+營養快線(多維電解質)+低聚糖(益生元)”,連續投餵。


寒寒V搞笑


紅體病症狀:紅體病又稱桃拉(T AURA ) 綜合症,由桃拉病毒引起。該病的暴發有以下規律:

一是通常在氣溫驟升或驟降時出現;

二是養殖對蝦的發病時間約為30-60 天;

三是發病的對蝦規格在5-9釐米;

四是發病蝦池水色濃,透明度低,僅在20釐米以內,pH值高於9,氨氮含量則在百萬分之0.5以上。

該病的發生蔓延時間較長,一般較少引起急速的大規模死亡現象,其早期症狀表現為:

對蝦群體常出現環遊現象,蝦體無明顯改變,僅尾扇出現藍色斑點或有少量微小的白色斑點;肉眼分不出肝臟和心臟(正常對蝦肉眼可分清肝臟和心臟),只能看出肝胰臟腫大或變淡紅色;感染該病後2-3天食慾猛增,大觸鬚變紅,肌肉容易變渾濁。後期症狀為:紅須、紅尾、殼軟(與剛蛻殼的軟皮蝦的區別是:這種病蝦的額角仍然是硬的),體色變成茶紅色,不吃食或少量吃食,在水面緩慢遊動,撈離水後死亡。

預防措施:

紅體病主要傳播方式是水平傳播。大部分蝦池在進水後即發現此病,可能是由於海水中有害細菌增多加速了桃拉病的暴發。因此,在預防上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嚴格消毒進池海水,保證堤壩性能良好,並保持池塘較高水位,防止帶病毒的海水向裡滲漏,特別是在周邊海域或池塘已發生病害時,更應實行封閉或半封閉式養殖。

二是有淡水資源的地方應多補充淡水,以抑制病菌數。

三是投餵優質配合飼料,提高對蝦抗應激能力。

四是每10-15 天(特別是在進水換水後)應及時用溴氯海因百萬分之0.5或二溴海因百萬分之0.2全池潑灑,次日早上再用季銨鹽絡合碘百萬分之0.4全池潑灑消毒。

五是在飼料中添加中草藥藥湯。

配方一:

穿心蓮160克,板藍根200克,大青葉200克,五倍子20克,大黃40克,魚腥草20克,大蒜粉40克。

配方二:

菊花160克,板藍根200克,黃連40克,甘草10克。製法:以上兩個配方可任選一方的藥物粉碎過篩(60目)後,混勻用瓶存放。用法與用量:用量為投飼量的4%,把藥粉用水煮沸後再煮3分鐘,待晾乾後添加到飼料中,再用雞蛋或魚肝油包裹投餵,每天傍晚投餵1次,連用4天。

對出現病害的池塘,採用綜合防治方法,標本兼治,為對蝦創造良好的環境。

一是外用

用二溴海因百萬分之0.4全池潑灑,次日早上再用季銨鹽絡合碘百萬分之0.6全池潑灑1次,3天后,潑灑生物製劑或光合細菌。

二是內服

方法一:白對蝦紅體病消毒藥物按投飼量的1.5%—2%添加,每天投餵2次,連用5天;

方法二:大蒜按投飼量的3%打碎成漿添加,每天投餵2次,連用5天;

方法三:加大上述中草藥份量,按投飼量的7%投餵。

三是全天候開增氧機。


汪汪的生活記錄


你好,紅體病症狀:紅體病又稱桃拉(T AURA ) 綜合症,由桃拉病毒引起。該病的暴發有以下規律:

一是通常在氣溫驟升或驟降時出現;

二是養殖對蝦的發病時間約為30-60 天;

三是發病的對蝦規格在5-9釐米;

四是發病蝦池水色濃,透明度低,僅在20釐米以內,pH值高於9,氨氮含量則在百萬分之0.5以上。

該病的發生蔓延時間較長,一般較少引起急速的大規模死亡現象,其早期症狀表現為:

對蝦群體常出現環遊現象,蝦體無明顯改變,僅尾扇出現藍色斑點或有少量微小的白色斑點;肉眼分不出肝臟和心臟(正常對蝦肉眼可分清肝臟和心臟),只能看出肝胰臟腫大或變淡紅色;感染該病後2-3天食慾猛增,大觸鬚變紅,肌肉容易變渾濁。後期症狀為:紅須、紅尾、殼軟(與剛蛻殼的軟皮蝦的區別是:這種病蝦的額角仍然是硬的),體色變成茶紅色,不吃食或少量吃食,在水面緩慢遊動,撈離水後死亡。

預防措施:

紅體病主要傳播方式是水平傳播。大部分蝦池在進水後即發現此病,可能是由於海水中有害細菌增多加速了桃拉病的暴發。因此,在預防上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嚴格消毒進池海水,保證堤壩性能良好,並保持池塘較高水位,防止帶病毒的海水向裡滲漏,特別是在周邊海域或池塘已發生病害時,更應實行封閉或半封閉式養殖。

二是有淡水資源的地方應多補充淡水,以抑制病菌數。

三是投餵優質配合飼料,提高對蝦抗應激能力。

四是每10-15 天(特別是在進水換水後)應及時用溴氯海因百萬分之0.5或二溴海因百萬分之0.2全池潑灑,次日早上再用季銨鹽絡合碘百萬分之0.4全池潑灑消毒。

五是在飼料中添加中草藥藥湯。

配方一:

穿心蓮160克,板藍根200克,大青葉200克,五倍子20克,大黃40克,魚腥草20克,大蒜粉40克。

配方二:

菊花160克,板藍根200克,黃連40克,甘草10克。製法:以上兩個配方可任選一方的藥物粉碎過篩(60目)後,混勻用瓶存放。用法與用量:用量為投飼量的4%,把藥粉用水煮沸後再煮3分鐘,待晾乾後添加到飼料中,再用雞蛋或魚肝油包裹投餵,每天傍晚投餵1次,連用4天。

對出現病害的池塘,採用綜合防治方法,標本兼治,為對蝦創造良好的環境。

一是外用

用二溴海因百萬分之0.4全池潑灑,次日早上再用季銨鹽絡合碘百萬分之0.6全池潑灑1次,3天后,潑灑生物製劑或光合細菌。

二是內服

方法一:白對蝦紅體病消毒藥物按投飼量的1.5%—2%添加,每天投餵2次,連用5天;

方法二:大蒜按投飼量的3%打碎成漿添加,每天投餵2次,連用5天;

方法三:加大上述中草藥份量,按投飼量的7%投餵。

三是全天候開增氧機。


劉雙看三農


    蝦紅體表明其健康狀況出現了問題,輕則影響生長,嚴重的會導致大量死亡,必須重視起來。蝦紅體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以下幾點。 1.應激導致蝦紅體  應激反應會導致蝦的觸鬚、尾扇尖變紅,抵抗力降低,很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從而造成巨大損失。引起蝦應激的因素主要有:天氣突變;水體各項指標如水溫、pH值等突變;大量換水;施藥不當;捕撈行為等。當蝦出現應激性紅體現象時,不要急忙採取措施,防止造成進一步應激反應。一般應激反應較輕的,蝦紅體現象可隨著水質及環境的穩定而消失。 2.中毒導致蝦紅體  水體中亞硝酸鹽、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質過多,可能導致蝦中毒,造成蝦觸鬚、游泳足、尾扇發紅,行動遲緩,甚至引發急性死亡現象。一般在水質較差、有機廢棄物多、水質指標超標的水體中容易發病。防治中毒性紅體病應從改善水質入手。  3.細菌感染導致蝦紅體  細菌性疾病導致的紅體現象也比較常見,其中副溶血弧菌引發的紅體病約佔蝦紅體病的四分之三左右。該病導致的紅體一般游泳足最為明顯,可全身發紅,死亡率很高,且發病後死亡迅速,給養殖業造成嚴重損失。 4.病毒感染導致蝦紅體  桃拉病毒和白斑桿狀病毒是造成蝦紅體的兩大常見病毒,桃拉病死亡速度較慢,受水質等外界因素影響較大,死亡率高於50%;白斑病會在甲殼上形成白點,死亡速度快,致死率高達90%,可通過水生動物等傳播,危害巨大!這兩種病毒造成的紅體病需立即採取相應防治措施,否則會造成鉅額損失。  蝦紅體發生原因較多,需要在發病後根據症狀仔細診斷對症下藥。很多蝦病的發生與水質息息相關,養殖戶平時應做好水質調控,多采用生物措施調節水質(很多化學藥劑會破壞水體生態,造成蝦的應激反應等,建議使用微生物製劑替代或部分替代化學制劑),保證水質穩定,蝦病發生率自然就會降低了!  


佳七


在蝦快速生長髮育的時候,它的身體是會變成粉紅的,一般在春末-整個夏天-大半個秋天都會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