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改院組織專家建言疫情衝擊下產業發展之路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多方面挑戰和衝擊。3月25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召開“疫情衝擊下的產業發展”專家網絡座談會,與會專家圍繞疫情下我國製造業發展、新型產業發展、中小企業發展和產業發展政策選擇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和交流。

中改院组织专家建言疫情冲击下产业发展之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認為,有效應對疫情對製造業的衝擊,關係到國民經濟安全和我國經濟發展全局。疫情給我國製造業帶來巨大沖擊,但也孕育著新的機遇。為此,要加快推動復工復產;採取措施保障出口企業的海外訂單交付能力,特別要保障在全球產業鏈中有重要影響的龍頭企業和關鍵產品生產出口,有效降低供應鏈被替代的風險;要制定應對國際供應鏈中斷的預案;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積極擴大國內需求;同時要促進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和優化營商環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秘書長範恆山指出,要新老基建並重共舉,推動經濟恢復和發展。老基建建設仍然有很大潛力,可以作為推動經濟恢復發展的重要支撐,且同樣需要高科技做支撐,實現傳統基礎設施和現代基礎設施的融合;新老基建的建設應該統籌安排一體推進,新基建的建設應該市場和政府相結合。此外,要把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積極減免負債,提供資金支持,在現有的條件下提供特殊幫助,促進環境優化,強化包括科技在內的公共服務。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當前,我國經濟轉型與經濟結構調整正處於重要階段,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比較突出,疫情對產業發展的衝擊,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的壓力。在這個特定背景下,重在加快推進基於內需的產業結構調整。疫情對經濟增長的衝擊可能是短期的,但對產業結構的影響將是長期的。疫情對產業發展的供給和需求產生雙重衝擊,給產業發展帶來巨大的結構性壓力。為此,要將短期經濟政策刺激與中長期結構調整有機結合。全球供給鏈重塑對產業發展將帶來嚴重衝擊,但對我國基於內需的產業結構調整會形成重大推動力。產業結構調整要以內需為導向,與經濟轉型升級的中長期趨勢相適應。基於內需的產業結構調整是我國產業發展的獨特優勢。產業結構調整需要經濟政策的刺激,但更需要以結構性改革形成新動力、激發新活力。

莫干山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曹文煉建議,與正在研究制定的“十四五”規劃銜接,我國應儘快制定一攬子產業恢復振興規劃。可以重點考慮五個方面的專項規劃:一是發展新基建的專項規劃;二是製造業,鋼鐵、煤炭、化工等產業的振興規劃;三是服務業發展的振興規劃;四是建築業的發展振興規劃;五是海外產業投資發展規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發展部部長趙昌文認為,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要分清輕重緩急,加快重要產業鏈中出口型頭部企業的復工復產。同時,疫情給產業發展帶來分化,例如很多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得到了比較充分的發展,但是還有一類新產業在疫情後可能會面臨困難,比如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產業。因此,對於新產業的發展需要根據分化的特點採取不同辦法。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指出,要科學評估疫情對我國產業鏈安全的影響,分類制定安全預案;要打通“堵點”“痛點”,精準推動產業鏈上重點企業儘快復工復產;要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在全球產業鏈調整重塑中增強我國產業鏈的控制力;要推動產業鏈跨國界依賴向當地要素和消費市場延伸,增強維護產業鏈安全的經濟合理性;要構建國家產業鏈安全防控體系,加強對外商投資併購、中資企業“走出去”的全程監管;要著眼於建設製造強國高標準的要求,制定維護產業鏈安全的長效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長黃群慧認為,要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高度認識中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應對疫情影響的措施。要高度重視我國供應鏈安全,抓住我國率先控制疫情的機會窗口,從戰略上把握供應鏈區域化、本地化、多元化、數字化轉型的新趨勢,提高產業鏈的現代化水平。要對我國供應鏈進行分類管理,針對性地迅速恢復供應鏈和推進供應鏈全球戰略調整。要整合政府、研究機構、企業和行業協會等資源,在採取綜合救助措施的同時,進一步加速建立分重點行業、重點地區供應鏈安全評估與風險預警制度。要通過完善供應鏈金融,提高供應鏈核心企業以及供應鏈平臺的數字化水平,增加我國產業供應鏈彈性,促進供應鏈快速恢復和調整。要積極參與全球價值鏈國際合作與治理,支持我國企業加快走出步伐,保障全球供應鏈節點安全,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

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認為,不能低估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如果說疫情在第一階段是對中國的供給側產生衝擊,即影響生產;在第二階段就很可能是對需求側的衝擊。要有底線思維,要保民生,民生是最重要的產業。同時,要更加重視外貿制度改革。

中制智庫研究院院長新望認為,面對疫情對中國製造的衝擊,要“外傷外治,內傷內治”。政府要幫助中小企業,要救濟失業群體,要啟動新基建。企業要把握未來產業和趨勢。如果應對得當,這場疫情也可能是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催化劑,是中國製造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

京東數科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指出,疫情對經濟造成急速衝擊,要防止短期衝擊造成的中小企業大面積倒閉現象,要加大對企業尤其是出口企業的救助,要有效利用貨幣政策。

據悉,近段時間來,在抗擊疫情背景下,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就“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公共衛生體系治理變革”“疫情衝擊下的經濟全球化”等內外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召開系列專家網絡座談會,產生了廣泛積極影響。未來一段時間,圍繞疫情衝擊下的中國經濟,中改院還將就中長期經濟增長趨勢、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等若干重大問題組織高層次專家學者進行交流研討,發揮智庫作用,積極建言獻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