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繪畫筆法”的國畫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沒有“繪畫筆法”的國畫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沒有“繪畫筆法”的國畫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如果我們說傳統國畫已經到了危機時刻的話,絕對會有人站出來說不!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點。傳統國畫之所以既有自己的面貌又有不同的形態,就是因為它具有包容性。可是包容性縱然再寬泛也不能以消失泯滅自己為代價啊!

中國的傳統國畫從形成了固定的形態以來,歷經上千年的發展,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它的變和不變脈絡。從美學意義上來看,構成它的美的因素始終沒有變,而變化的均是那些不破壞這些因素的內容。所以才形成了傳統國畫美大同小異的形態。請注意,世界任何民族藝術的美都是如此的。這就是油畫就是油畫面貌的美,再變化也能看得出它是油畫,水彩再發展也能看得出水彩特徵的原因。而我們的國畫呢?它的變化可以說從本質上受到了顛覆,到如今已經變得失去了固有之美,變成了只要用毛筆、墨在宣紙上畫就是國畫了,傳統國畫之美變得千瘡百孔面目皆非了。


沒有“繪畫筆法”的國畫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從上世紀初的用西洋科學改造國畫和站在傳統吸納西洋畫開始,傳統國畫原來的主體地位是逐漸被邊緣化的。實際上無論改造也好吸納也好,實質上都是對傳統國畫在進行一種弱化處理。如果說站在傳統上吸納西法是傳統國畫爭取生存的一種開拓,不如說是一種無奈權宜之舉。因為沒有西畫藝術的東漸,難道國畫就停止發展了嗎?而傳統國畫如此作,是因為從表象來說與西畫相比,傳統國畫是處於弱勢的。就是說傳統國畫在市場上很難被人們真正的認同。

到了民國初年,隨著西洋藝術大規模的湧入和赴西洋學西洋藝術學子歸來,國家教育部門在官辦美術專科學校推行西洋美術教育,在美術界推行西洋美術教育成為了主流;而此時傳統國畫教育尚停留在師徒相授階段,從規模上處於了絕對劣勢。這一階段在寫實的西洋藝術和寫實理念得到推廣的時候,傳統國畫正是退守消匿階段。這股西進中退的現象直至今天尚難反轉過來。


沒有“繪畫筆法”的國畫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如今國畫界的普遍從業者基本是從以上所云的學校培養出的人才。這些從業者大都以素描為基礎,能對傳統書法有所造詣,和對傳統國畫筆墨皴法熟練者寥寥。這些佔據主流的從業者,從造型準確角度來說不成問題,但對傳統國畫筆墨應用,卻成為了他們難以逾越的鎖鑰。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在大談傳統的當今會出現兩種風格的作品,一種是依然運用素描的手段處理筆墨關係,一種是模仿傳統筆墨。這就是當今國畫界所秉承的傳統國畫的真實面貌。


國畫中的筆墨雖然是個技術問題,但卻代表了傳統國畫的外在面貌特徵。是國畫不是國畫全憑它來表示。皴擦點染勾勒見筆的意趣,而且是變化了的書法用筆,這看來簡單的用筆實際正是國畫表現外在美的手法,這手法也正是判斷是否是國畫的分水嶺。比如吳冠中先生的水墨畫即使畫得再美,但絕不能說是國畫。因為它不具備國畫筆墨的特質,雖然它一樣有價值。我們翻開傳統那些畫卷,便可看到傳統繪畫用筆的豐富多彩面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傳統筆墨無論什麼形態,絕對沒有描畫出的,都富有書法意味。而這就是當今國畫中所缺乏的。


當今一些國畫作者,雖已意識到了需要運用書法筆意,他們也知道書法筆意的外在形態,但是由於沒有書法功底,只能按照書法用筆的樣子來畫出。畫與書寫是兩個概念,書寫是書法特有的用筆手法,與西畫的用筆不同。書寫的筆要見出功力下特有的書法意趣。所以沒有書法功夫者即使花多大力氣也是達不到的。


傳統國畫不像古典西洋畫那樣寫實,在構圖上也有自己的特點。這些對以西畫打下基礎的畫家來說是很難運用的。國畫創作的現實就明明白白的擺在那裡:或以素描代替筆墨固有表現手法,或按傳統形態描畫,而真正的傳統筆墨和創作理念卻被擱置和邊緣化。那麼,如何能恢復國畫傳統?只有社會審美端正了才是唯一出路。


沒有“繪畫筆法”的國畫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沒有“繪畫筆法”的國畫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沒有“繪畫筆法”的國畫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沒有“繪畫筆法”的國畫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沒有“繪畫筆法”的國畫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沒有“繪畫筆法”的國畫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沒有“繪畫筆法”的國畫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沒有“繪畫筆法”的國畫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沒有“繪畫筆法”的國畫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沒有“繪畫筆法”的國畫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沒有“繪畫筆法”的國畫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沒有“繪畫筆法”的國畫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沒有“繪畫筆法”的國畫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沒有“繪畫筆法”的國畫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沒有“繪畫筆法”的國畫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