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到底有多重要?請堅持看完,可能會引起部分低學歷不適!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至少有兩樣東西,只有擁有它的人才有資格說它不重要,一個是金錢,一個是學歷。

可氣的是,在競爭壓力越大越大的今天,世界上還有一群人在孜孜不倦地哄騙著年輕人:學歷不重要,你沒有也沒關係。更可氣的是,不少年輕人還真信了。

正如霍金之所以是霍金,不是因為他癱瘓了,“比爾蓋茨”們之所以牛逼,也不是因為他們退學了。硬要把低學歷和成功劃上等號,一個是邏輯上的先後順序有問題,一個是統計上的概率分析有問題。

“學歷”到底有多重要?請堅持看完,可能會引起部分低學歷不適!

就像有人拿馬雲和喬布斯為例子馬雲是超低概率事件,況且他當時畢業的院校杭州師範是重點院校;喬布斯已經到考上常青藤名校之後才退學的。

學歷低的人可能會混的很好,但學歷高的人通常不會混的太差。

草根有所成就固然可喜可賀,但是不該用自己沒有普適意義的人生經驗給別人灌毒雞湯。換句話說,也許草根當年努把力上了個985、211,現在遠不止這個成就。說到底這就是個概率問題,個例代表不了整體,馬雲只有一個,喬布斯只有一個,所有拿個例講道理的,都是耍流氓。

1、為什麼有人說讀書無用?

讀書不是取得成功的唯一道路,但跟年輕人吹捧讀書無用的,非蠢即壞。

我們聽多了在小區賣煎餅月入好幾萬、在按摩店打工買了三套房、在紐約賣煎餅果子日進斗金的傳奇故事,可這些故事的主角之所以成功,都是有一技傍身,加上勤勞能吃苦。如果你做不到,那麼讀書或許才是最適合你的道路。

甚至在張雪峰的演講視頻裡,有位主持人出身的嘉賓試圖用“自己公司的員工都不是名校畢業”為例,反駁張雪峰“名校畢業生更好找工作”的觀點。

幸好,張雪峰直截了當地反擊了他:所以說,你不是世界企業500強!

2、就業時學歷重要嗎?

一位嘉賓說:大學生最好的成長方式應該是工作,在不斷的受挫中決定他是考研、出國、還是繼續工作。但張雪峰說:他沒機會。

為什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做個調研,看看每年九十月的秋招、三四月的春招,分別都是什麼樣的企業去專科學校、普通本科、985211高校、清華北大招聘。再問問這些企業分別給畢業生的待遇如何、福利如何、上升空間如何,比一比就懂了。

北京某985、211高校的招聘信息欄,基本上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單位了,工作地點擴大至全國,甚至還有其他高校的招聘。

正如張雪峰所言,如果本科學校不是那麼好、又不通過考研提升學歷的話,想得到一份不錯的工作都是痴人說夢!

就業是一個怪圈,“中國幾乎所有的500強企業都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是他們根本不會招非985/211的學生”。

可能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咪X這樣勸實習生退學、自己公司招人也不看學歷的老闆。但那都是極少數的特例,絕大多數公司奉行的標準是——“學歷不重要,非清北不要”。

3、招聘強調學歷是歧視嗎?

企業對員工的學歷要求跟性別、年齡、地域要求不一樣,不算歧視。

大企業之所以不把學歷要求掛在口上,也是一種迫於社會輿論的“政治正確”。一旦將“重點大學”“985”“211”等標準用白紙黑字明確下來,肯定會有人大罵:你這是學歷歧視!

可大家捫心自問,對學歷有要求是學歷歧視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當你去一家公司應聘的時候,企業的HR根本不認識你,如果同時有15-20個簡歷擺在HR面前,你會以什麼為標準?工作經驗、個人能力、等等,如果大家都是應屆畢業生的話怎麼選?都沒有經驗,而個人能力的標準就是你的學歷。

為什麼呢?因為這代表你前20年的個人能力,是否能通過全國幾百萬人高考脫穎而出去到優秀的學校。而畢業院校的差別就是你前20年個人學習能力的差距。這也是HR最快速辨別一個人能力高低的標準,大概率情況下前20年很努力很優秀的人在步入工作崗位之後也會同樣優秀。

反言之,你連大學都沒考上,憑什麼讓HR相信你入職之後就能比其他985/211的同學做的好呢?

總有人喜歡拿無知當個性,拿沒文化當真性情,自己沒學歷沒成功就算了,還吹捧著“讀書不重要、學歷不重要”,想拉更多人下水。可惜的是,真有人深信不疑。

學歷到底重不重要,相信每個人心裡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是選擇安於現狀還是不斷進步。你需要自己下定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