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書真的醜嗎,為什麼他們敢於PK真正的書法大師?


曽幾何時,醜書一度成為某些人自我炒作的鬧劇。還人說,他們才是真正的書法藝術家,比書協的人寫的字還好看。

不管如何爭論,他們終究寫的是一種醜書,讓人絲豪感覺不到書法的美。

醜書真的醜嗎,為什麼他們敢於PK真正的書法大師?


在書法術語裡,評價書法一般用雅、俗或者格調的高低來評價,或者直接從技法的角度去評價,很少有人直接說美或者醜,簡單的把書法分成兩個部分。

但是有一種書法,你根本無法用雅和俗去形容,它超出了我們的評價範圍,這就是我理解的醜書。

近些年來,關於醜書的討論越來越多,醜書究竟有多麼糟糕,有多麼的害書法、害藝術,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醜書真的醜嗎,為什麼他們敢於PK真正的書法大師?


我認為醜書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在於沒有一定的規則和法度,而是過於空談技巧、空談所謂的虛空理念、藝術高度和個性和創新。

中國文字與西方的文字大不相同,許多都是形體、傳單會意字,這個特點,決定了書法藝術永遠不能像西方那些所謂的藝術一樣,可以甩開任何成規教條,以任何形式、任何面貌出現。

在國外,大到人的行為藝術,小到隨隨便便幾塊磚頭,都可以稱之藝術。但我國的書法永遠不能這樣,不是所有的人拿起筆來隨便塗鴉,胡亂的寫兩下就可以說是書法藝術。

醜書真的醜嗎,為什麼他們敢於PK真正的書法大師?


之前,一堆本來毫無意義,毫無美感可言的塗鴉爛作,經過某些人一番包裝之後,不但堂而皇之的稱其為藝術,還冠以了 “醜書大師”的稱號。

實際上他們根本算不上書法家、藝術家,充其量只是一種行為藝術。

不過話說回,正因為有了這群人的攪局,才會引起人們對書法藝術的關注和思考。

醜書真的醜嗎,為什麼他們敢於PK真正的書法大師?


倘若沒有醜書,書法界應該不會像今天這麼熱鬧,從邵巖的“射墨”和“漁網書法”,再到王冬齡的“亂書”,越來越多的“醜書”大師登臺亮相,除了招來罵聲不斷,也引起了不少人對於書法的反思。

書協主席蘇士澍面對書壇亂象,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有的缺乏理想信念,是非不分,美醜不辨。有的人對創作和作品粗製濫造,弄虛作假。”其實這句話,不只是說的書法,放在很多行業也同樣適用。

醜書真的醜嗎,為什麼他們敢於PK真正的書法大師?


書法傳承至今已有千年,在古代毛筆為主要書寫工具,也只留下了兩王、顏柳張懷、宋四家等數十位書法大家。

古代都沒有醜書嗎?當然不是,只是因為時代的原因,早已被人們所拋棄,未能傳留下來。

而如今,“醜書”能夠成為書壇的一種風氣,也並非是因為它對書法的創新,而是因為它更像一種行為藝術,“醜書”主張拋開漢字的結構,甚至在王冬齡的“亂書”中,我們完全看不到漢字的形態,而像邵巖這種脫離毛筆等書寫工具,用注射器或者漁網等物品來寫書的行為,也完全脫離了書法範疇。

醜書真的醜嗎,為什麼他們敢於PK真正的書法大師?


所以,面對現在的醜書亂像,我們還應該要看清兩種人,一種是想走捷徑,耐不住寂寞的書法愛好者,另一種是在書法界有一定造詣的專業人士,他們在書法水平在遭遇了一定的瓶頸之後,在無法繼續提升自己的水平情況下,希望能引人注意而出名得利。

不管出於何種目的,這兩種人其實都是在傷害傳統書法,我們還是希望這樣的“醜書大師”少一些。不知道你們又是怎麼想的呢,他們真的能夠PK書法大師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