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要可惜六国,统一不好吗?

重启了


我是小心,与你分享。

题主的这个问题就好比现在这么多国家明争暗斗,全球统一不是很好吗?放在当时也是这个道理。

先秦六国,天下乱世,纷纷扰扰,数百年,人们不禁会问,这么残酷的战争,为什么要进行,统一不是更好吗?

起因

造成先秦六国混战的原因还要从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说起。

武王灭商之后,受制于当时天下武力和人文条件,只得继续实行分封制。从三皇五帝开始,就实行分封制,已经实行两千年了。周武王大封诸侯,但周天子也知道,自己所封的诸侯,有朝一日会成为麻烦。所以他马放南山,给天下诸侯做一个表率,让天下无战事,自然就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了。

只可惜,周武王还未来得及对这些诸侯王下手就病了,嗣子年幼,于是周武王让周公作为辅政大臣,辅佐周成王登基。然而正如周武王所担心的,这些诸侯王等周武王一死,就趁机发难。周公披甲上阵,历时三年,终于平息。为了保护周天子的至尊地位,周公作《周礼》。

《周礼》其实就是一个朝贡体系,为的就是依靠礼仪,来约束这些诸侯。

发展

但是让周天子没有想到的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诸侯王实力此消彼长,自己相对于诸侯王,并不能拥有绝对的优势,周天子第一次感到了危机。

为挽救自己的尊严,周天子做了一些列糊涂事:因为齐哀公不敬周朝,周夷王为显示自己的威力,于是称病让各个诸侯王来看自己,却在齐哀公来时,当众将其烹杀。周夷王这样的处理,看似威风八面,其实是在进一步亵渎自己的威权。

周厉王时,王朝甚至不能管控住自己的臣民,“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驱逐,周王朝的威权进一步丧失。

周宣王时,为对抗西戎,他统计户籍,对外征兵。其实这是在想诸侯王示弱,历来周天子征兵是不必统计户数的,因为人民足够多,而这次周天子统计统计户数,是在向天下表明:周朝已无多余的兵力可以征调。周天子的威权丧失殆尽。

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为求身边美女褒姒一笑,竟然戏耍诸侯,来年犬戎来袭,周天子征调诸侯无果,最终被犬戎杀死。各诸侯国这才起兵,击退犬戎,迎立周平王。周平王的天子之位是被诸侯王迎立的,换句话说,是诸侯王承认你是周天子,你才是周天子。周天子此时的威权指数下降为零。

之后周平王东迁洛邑,失去了发展空间,周王朝的实力越来越弱小,不得不看诸侯王的脸色了。

过程

天下纷纷,皆为利来;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当时的天下就是这样,周天子失去权威,天下无主,谁能当这个“主”,谁就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因此,天下间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然而这个“主”是竞争而来,并不是谁给你的。

最后统一全国的,是秦国。可是大家知道吗,秦国最开始,是诸侯王中最弱小的一个,那么秦国是怎么发家的呢?

在公元前771年,秦国是起兵勤王的诸侯国之一。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秦国获函谷关以西的土地。这块地方,是一个可以王霸天下的地方,自古多次改朝换代,都是从这个地方攻破开始的。

结束

结束当然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了,但是统一之后是否就是好呢?结果我们大家都知道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残暴人民,奴役百姓,天下困苦不堪,仅仅15年后,秦朝就被推翻。即便继任的汉朝,也不得不实行郡国并行的国策,稳定住局面再说。

由此看来,六国统一对人民而言并不绝对就是好的。万事万物都要有一个过程,在相关准备工作没有做好之前,不要匆忙进行下一步动作。秦朝就是改革太快,终于自我毁灭。


心说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话不是这么说。

我们可以看看统一六国战争,一共死了多少人。

秦国灭韩国,韩国死亡7万,秦国死亡1万;

秦国灭赵国,长平之战赵国死亡40万,秦国死亡20万,最终决战,赵国死亡10万,秦国死亡6万;

秦国灭燕国,燕国死亡22万,秦国死亡8万;

秦国灭魏国,用大水淹没魏国都城大梁,死亡军民无数,魏国投降,秦军损失轻微;

秦国灭楚国,楚国死亡50万之多,秦国死亡30万。

最终齐国没有抵抗投降,没有损失。

以上只是粗略估算,包括秦国在内,死亡人数超过180万人。

这还只是军人的死亡,平民死亡更是不计其数。

楚国因为战争还出现了大面积的饥荒区,千里不见人烟。

《帝王世纪》说:“计秦及山东六国,戎卒尚有五百余万,推民口数,当尚千余万。及秦兼诸侯,置三十六郡,其所杀伤三分居二。”这里面的意思就是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六国的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二。

也许这个描述有些夸张,但战争造成中国人口巨减是事实。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秦国的统一战争就是灭顶之灾,造成无数人家破人亡。

以长平之战为例,赵国士兵40万人被杀,而赵国总人口才300多万。

这就等于把赵国可以当兵的男人,杀掉了大半。

一时间,赵国全国都是哭声,父母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孩子哭父亲!

这种举国的人间惨剧,相当可怕。


萨沙


其实这个就是伪命题,本来的六国就是一个名称问题,就是一个统一的经济体,一个统一的政治体,本来就是统一的。又何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孔子周游列国就是在各省转转,苏秦给谁打工,商鞅又给谁打工,统一文字更是瞎胡闹,各国文字本来就是统一的,不用在统一了,统一度量衡,更是笑话,度量衡周代就有规定。


923老石油


统一是大趋势,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统一的好处显而易见,不然中国就会分裂成各个独立的小国,不会形成一个强大的帝国,中国的文明也不会一直流传下来!

但是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秦国想要灭掉六国,面对当时情形,六国人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感被激发出来。一方面是出于对本国的热爱,另一方面是因为秦国是虎狼之师,每个国家的人民在与秦的战争中都有无数将士死于秦军的手里,国人痛恨秦军,而且秦法严苛,老百姓也不愿意被秦国统治。

就好比元朝蒙入侵宋朝,满清入关灭亡明朝,都是中华名族的一份子,但是汉名族,还是表现出强烈的抵触反抗情绪!与当时六国面对秦国入侵是一样的,因为秦国在当时六国眼里也是蛮夷!

名族融合,统一是历史大事,站在历史大视角来看是有利的,但深入到特定的日期中,是需要历经无数的磨难,需要无数英雄豪杰流血牺牲才能实现的。


竹杖芒鞋4444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我个人而言,我是觉得统一是一件好事。但是,为什么有人要可惜六国呢?

我想,不在乎以下几点原因。

一、同情弱者的心态。在人的内心深处,总有同情弱者的心态,六国经常被秦国欺负,可怜巴巴,难免有人令人同情。

二、六国名人多。六国中,名人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也很多,比如说,荆轲、廉颇、蔺相如、赵奢、田单、乐毅、屈原、项梁、韩非等,都是六国之人,由于这些人物的个性,使得他们要有很多粉丝,爱屋及乌,也就同情可惜六国,希望六国继续存在。

三、秦国壮大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不怎么光彩的手段,经常出尔反尔,或者搞阴谋。比如张仪欺骗楚怀王,比如使用反间计,比如完璧归赵,等等。令人不齿。


孤舟钓江雪


不能说统一就好,要看统一后这个政权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是幸福的生活,还是痛苦和灾难,秦当时能统一六国,是有他的先进性的,那是秦国的几代皇帝励精图治得来的,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暴政,焚书坑儒,毁灭文化艺术,征调民夫修建万里长城,弄得民不聊生,流离失所,打破六国旧的文字度量衡等,重新制定文字,钱币等等,对百姓进行残酷镇压和剥削,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候统一当然是灾难了,没有了六国时代和平安宁的环境和多种多样的文化生活,后人当然要感叹六国的灭亡了


潇潇风雨竹


经济方面,商鞅变法的基础,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在秦国内统一度量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秦国的经济有很大发展;

政治方面,废除世卿士禄,推行郡县制;奖励军工,提高战斗军事实力;秦王嬴政的政治能力强,重用了一批人才.

文化方面,文字小范围内统一,顺应历史潮流,民众的统一的愿望

秦朝巩固统一的意义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布衣青剑客


一是统一过程中伴有杀戮和鲜血,很残忍,不符合人性;二是传统的同情弱者、悲情意识作怪。


银河投云2019


人们往往同情失败者。君不见刘邦与项羽吗?殊途同归。


劉一千五


因为想象。某些人主观上把秦朝定义“坏”,自然就把对抗秦朝的势力定义为“好”。直接说来,这类人都是思想简单的空想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