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姓劉的建立政權除了劉宋都以漢為國號?

超哥侃古今


中國歷史中,有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期間由劉姓建立、以“漢”為國號的政權共有六個,分別是:1.劉邦建立的漢朝(史分東漢和西漢);2.劉備建立的漢(史稱蜀漢);3.劉淵建立的漢(後改國號為趙);4.劉知遠建立的後漢;5.劉龑(yan)建立的漢(史稱南漢)6.劉崇建立的漢(史稱北漢)。劉姓政權大多以漢為國號應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1.劉邦建立的大漢王朝是繼秦朝後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均達到一流水準,對後世影響深遠,其創立的一系列制度大多為後世所採納和模仿,而剩餘幾個政權實際上均為地方割據勢力,國號的選用亦如此。

2.同為劉姓,從儒家傳統思想的角度分析屬於同宗同族,以此為國號有較強的心裡認同感。

3.封建王朝講究出身和歷史承繼,為尋求政權的合法性和歷史傳承,以同樣的國號彰顯出與眾不同的身份。

4.歷史存在諸多巧合和偶然因素,當然不排除此純屬歷史巧合或開國皇帝的個人喜好等原因導致出現這種情況,就像劉裕建立的南朝宋,並不是以漢國號建國。


蘭州李曉東律師


中國歷史上,由劉氏子孫建立起來的王朝,一共有這麼幾個——

西漢(劉邦)、東漢(劉秀)、蜀漢(劉備)、胡漢/前趙(劉淵)、宋(劉秀)、後漢(劉知遠)、南漢(劉龑)和北漢(劉崇)。

劉邦之所以建國號為漢,是因為他在滅秦後被封為漢王,此後便以“漢”作為國號。而劉秀則是他的直系子孫,自然也要以“漢”為國號。劉備的血統雖然被質疑,但是也一樣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西漢景帝玄孫”,號稱是紹續東漢正統,自然國號還是“漢”。

同樣的道理還發生在和漢族人一點關係沒有、純粹是自己給自己找合理性的匈奴人劉淵身上。他以自己是匈奴單于後人、而匈奴單于又世代和西漢皇室通婚為由,把自己也說成是漢朝的外孫子,他的王朝自然也就定國號為“漢”了。

至於沙陀人劉知遠,就更是和漢朝皇室一點兒邊也挨不上了。他定國號為漢,純粹是發揚了五代時期定國號復古的傳統——李存勖定為唐,石敬瑭就比他還早(定為晉),到了劉知遠乾脆再往前翻兩百年,定為漢得了。而後漢滅亡後,其宗室建立的北漢,自然也就可以視為乞丐版的蜀漢政權了。

至於劉龑建立的南漢,本來不叫這個名字,叫越國。後來大概也是為了和漢朝貼金,才把自己的國號從越改成了漢。

只有劉裕,既不攀龍附鳳,也不往臉上貼金。儘管他的身世據說可以追溯到漢高祖的弟弟楚元王劉交那裡,他卻並不以漢為國號(估計也是覺得旁支繼承名不正言不順),而是以他的封爵“宋”為國號,建國為劉宋。



青言論史


漢朝太強大了,劉姓子孫又多,而且中國人自古的傳統就有攀親戚。

首先得說一下為什麼劉裕作為漢室宗親國號不是漢,反而是宋呢?

劉裕是徐州彭城人,是漢太祖劉邦的弟弟楚元王劉交的後代。因為劉裕並沒有一個先祖做過漢朝皇帝,並不是皇族一系的,而且劉裕的年代離漢朝也不遠,也不容易矇混過關,所以劉裕用漢這個國號並不能服人心。

那劉裕既然是楚元王劉交的後代,為什麼國號不是楚這個大國,反而是宋這個小國呢?這就要扯到劉裕發家了,瞭解東晉歷史的都知道,劉裕掌握朝政之前東晉發生了一場大亂。東晉權臣桓溫之子桓玄叛亂自立逼皇帝禪位,國號為楚,史稱桓楚政權,但最後桓玄被劉裕等人剿滅。

剿滅了東晉叛賊大楚皇帝桓玄的劉裕,再用楚這個國號不是打自己臉?所以劉裕只能想其他國號。劉裕家鄉彭城在成為楚地之前是宋地,所以劉裕北伐後請封爵位就是宋公,最後稱帝國號再沿用爵位。

另外宋其實也不是小國,宋是周天子的賓客,不是周天子的封臣,地位十分的高。

還有種說法宋就是商。王國維認為,宋和商在上古發音接近,故此商也稱宋。武王封武庚,武庚國號依然是商。直到武庚叛亂被誅,周公封微子於商丘,國號未改,即稱“商”,又稱“宋”。可知宋即是商。

然後再說一下,劉姓子孫建立漢國號的原因

東漢:

漢世祖劉秀是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的後代,是漢室宗親,所以劉秀建立的東漢國號也是漢。

季漢:

漢烈祖劉備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的後代,也是漢室宗親,所以國號也是漢。

趙漢:

匈奴人劉淵為了得到漢人們的支持,提升自己的號召力,於是就說自己是漢朝以前和親公主的後代,強行和漢朝攀關係,所以為了名正言順國號也是漢。

後漢(北漢):

五代軍閥劉知遠也認為自己是漢朝繼承者,所以國號也是漢。

南漢:

地處兩廣的南漢國號本來是大越,但皇帝祖籍是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也是自稱大漢子孫,於是改國號為漢。


百勝軍節度使


劉裕,東晉末年的名將,南北朝時期宋朝的開國皇帝,不過有一點很有趣,一般來說,因為漢朝的影響力,大多數劉姓人建立的皇朝都是喜歡建國號為“漢”,而劉裕不單姓劉,還是正宗的漢室宗親,而且他的東晉離東漢並不遠,他為何不復興漢室,而是取了一個“宋”的國號呢?

劉邦之後劉家人都喜歡復興漢室

我們先看看各朝各代那些劉姓人建立的皇朝,劉邦就不用說了,他建立的西漢是第一個以漢為國號的朝代,第二個是劉秀,他是漢朝中興之主,東漢開國皇帝,他直接以西漢繼承人自居,而第三個是劉備,他建立的蜀漢也是以東漢繼承人自居,第四個比較奇特,劉淵,他是匈奴人,但是被賜姓為劉,他在攻打西晉的時候覺得自己和漢室世代通婚,自認漢室繼承人,尊劉邦劉秀劉備為先祖,建立了一個漢朝,不過他侄子的時候就改國號為趙了。

劉裕

第五個就是劉裕了,他建立的皇朝國號是“宋”

第六個是五代時期,劉知遠建立的後漢皇朝,是五代之一。

第七個和第八個也是五代時期,是五代十國中的兩國,北漢和南漢,分別由劉崇和劉龑建立。

此外還有一些劉姓人建立的政權,但是都比較短期就不列入了,但是這些劉姓人建立的皇朝,大都是遵奉劉邦為先祖,自稱復興漢室,或者再建漢朝,為何真正的漢室宗親劉裕反而建立了一個宋朝呢?

劉裕

首先呢,劉裕雖然是漢室宗親,但是他是楚王劉交後裔,楚王劉交是劉邦的弟弟,所以說劉裕並非劉邦的正式子孫,不像劉秀劉備是正宗的劉邦後代,所以他對漢室復興的念頭比較淡薄。

劉備

其次,當時漢朝已經滅亡多年,雖然也有人認為兩晉取代曹魏和漢得國不正,有懷念漢室的呼聲,但是總體上來說,復興漢室的支持者不多,尤其是士族,他們可不願意皇朝像兩漢一樣強勢。

士族是反對漢室的

再次,也是比較重要的,劉裕被封宋王,很多皇朝的習慣就是王爵是什麼封號,朝代就是什麼封號,比如劉邦是漢中王,所以國號漢,曹丕是魏王,所以國號魏,司馬炎是晉王,所以國號晉,劉裕是宋王,就國號為宋。

那麼問題又來了,劉裕為何要了一個宋王的封號呢,要知道劉裕當時是權臣,想要什麼封號還是要看劉裕自己的意見。

要知道劉裕是一個很迷信的人,他相信司馬家還有多少代皇帝,還特意多立了一個皇帝,他要的這個宋其實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實在漢之後各代選擇國號都是從春秋戰國中尋找的,比如曹魏選擇魏是戰國七雄之一,晉朝選擇的晉是春秋霸主,還有孫吳的吳,十六國裡的後秦前燕各國都能從古代找到相應的國號,劉裕選擇的宋也不例外。

而宋代表什麼呢?宋國其實是殷商遺族,原本是商人後代,在周朝滅商後將殷商後人封於此,而劉裕也是漢室遺族,晉國將前朝遺族的劉裕封為宋王不是很合適嗎?而且劉裕看上去也是挺滿意的。

不過,宋這個稱號其實不算很好,宋國在春秋戰國一直是被強國欺負的中等強國,後來趙匡胤建立的兩宋也是如此,就算劉裕這樣的千古名將,建立的宋也命運一般,劉裕北伐差點一統天下,結果中途遇到急事不得不跑回來,功敗垂成,日後劉裕建立的宋國疆土雖大,卻被子孫後代敗了許多,而且內鬥頻繁,最終被齊取代了


讓歷史更有趣


大家好,我是南嶺說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劉姓建立政權自漢高祖劉邦開始,後世劉氏子弟多以此為號,其原因無非就是攀關係,一部分也是因為沒有多少的文化,就知道自家祖上有個漢,乾脆跟著叫得了。

以下具體說說各劉氏政權國號來歷:

東西漢

東西兩漢以及三國時代劉備建立的蜀漢(季漢),一脈相承,均是來自於秦末之後項羽分封諸侯時,漢高祖劉邦的漢王封號。

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四十一縣,都南鄭。

後兩位光武帝劉秀和昭烈帝劉備都是標榜是漢室後裔,自然是繼續以漢為國號。

劉淵之漢

西晉在“八王之亂”後,劉淵等北方部落相繼進入中原,匈奴人劉淵在公元304年建立漢國,其即位之時已說明原因:

“昔漢有天下久長,恩結於民。吾,漢氏之甥,約為兄弟。兄亡弟紹,不亦可乎!”乃建國號曰漢。

總而言之就是把自己當做了漢家人,雖然是“外甥”,其實無外乎就是表明入主中原的合法性。

而後,在公元319年,劉曜改國號為趙,決定摒棄劉淵蹭熱點的行為,因之前為中山王,屬於戰國之趙地,故以此為國號。

群臣奏:“光文始封盧奴伯,陛下又王中山;中山,趙分也,請改國號為趙。

南朝劉宋

劉裕其實是可以以漢為國號的,因為他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後裔。

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漢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後也。

不過劉裕出身寒門,不屑攀附先祖,憑藉自己的雙手打出了天下,有另立門戶的資本,畢竟此時已經沒有“人心思漢”了。

另外由於劉裕原籍為彭城,戰國時屬於宋國,可能是對家鄉的牽絆,劉裕掌握實權後,授意東晉朝廷以宋為封號,之後受禪建立宋朝。

五代之後漢、北漢、南漢

後漢高祖劉知遠,本是沙陀族人,冒姓為劉,稱帝也借用漢家之號。

不過有說法,劉知遠的祖上是漢明帝劉莊後人。

四代祖諱湍,帝有天下,追尊為明元皇帝,廟號文祖,陵曰懿陵。-《舊五代史》


湍為東漢顯宗第八子淮陽王昞之後。-《五代會要》

北漢的建立者劉崇是劉知遠的弟弟,兄終弟及,繼續以漢為國號。

南漢最初的國號為大越,原因應當是其統治區域在秦漢時為南越王之地。

貞明三年,即皇帝位,國號大越,改元曰乾亨。-《新五代史》

第二年,可能是想到自己姓劉,有熱點幹嘛不蹭,於是改國號為漢。

劉豫偽齊

北宋在“靖康之難”後滅亡後,金國扶植傀儡劉豫代為管理先前北宋故土。

而劉豫並沒有以漢為國號,而是齊,原因是他曾在濟南做過知府,戰國時濟南屬於齊國。

自以生景州,守濟南,節制東平,僣位大名。-《宋史》


結語:

隋末唐初,亦有劉武周和劉黑闥蹭漢朝的熱點,僭號為漢。

劉氏政權,除少數不以漢為國號的之外,均是蹭熱點以漢為國號。


南嶺說史


強漢盛唐光耀萬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