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位丁至雲:"北丁南言",票友下海大青衣

自京劇形成以來,天津的演員隊伍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票友成名家,諸如劉趕三、孫菊仙、周春奎、李宗義、童芷苓、丁至雲、齊嘯雲等馳名菊壇的演員,均不是科班出身的梨園子弟,而是從票界湧現出來的佼佼者。

自1956年天津京劇團建立,便擔任頭牌旦角主演兼任副團長職務的丁至雲,也是先在票界大紅大紫,下海作了專業演員後,成為享譽南北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天津有位丁至雲:

丁至雲,出生於1919年,世居天津。自幼愛好京劇,尤其痴迷梅派藝術。但由於父母受舊禮教的影響,阻攔女兒學戲。十幾歲的丁至雲,偷偷跑出去學藝,幾年間竟學會不少戲,隨後加入了天津漁陽國劇社,在名票王庾生、王雲卿、金碧豔等人輔導下,經常票演於京津各地。

1938年,她為深造梅派藝術,經人介紹,有幸向王瑤卿、徐蘭沅(梅蘭芳的琴師)請益,多次與金少山、譚富英、楊寶森、李多奎等名伶和王庾生、包丹庭、從鴻奎、朱作舟等名票合作演出。20來歲即成為享譽京、津、滬等地的名票。

1948年,丁至雲赴上海拜梅蘭芳為師,梅先生在梅花詩屋親自為她說戲。同時,她還得到王少卿、魏蓮芳的指點。

天津有位丁至雲:

1956年天津市京劇團成立後,丁至雲成為與楊寶森合作配戲的頭牌青衣。她嗓音寬亮,唱出腔來圓潤糯甜。她的唸白,抑揚頓挫,句讀分明,韻味醇厚。她主演的《鳳還巢》、《宇宙鋒》、《玉堂春》、《生死恨》、《貴妃醉酒》、《西施》、《穆桂英掛帥》等劇目,颱風凝重大方,表演細膩傳神,深得廣大觀眾好評。

1962年梅蘭芳逝世一週年之際,天津市舉辦梅派劇目專場演出,姜妙香老前輩親自到天津,與丁至雲合演了《奇雙會》、《玉堂春》等梅派名劇。  

正當丁至雲在舞臺上大展才華的時候,一場政治風暴剝奪了她演戲的權利。她被趕到一個街道小廠看自行車,每月工資13元,一下子荒廢了十幾年。

1978年落實政策,她重返劇團。在人生道路上歷經坎坷的丁至雲沒有一句怨言,沒向組織提出任何條件。她唯一的願望是立即投入演出。

  她 拚命地工作,從不知疲倦。在大城市她演,中小城市巡迴她演,農村土臺她也演,只要劇團安排她演,她二話不說,讓演什麼就演什麼,不講任何條件。那幾年,哪一年她演出場次也不少於六七十場。  

天津有位丁至雲:

同行老少敬她藝德兼備,對她無不折服。平日排戲或是赴外地演出,大夥都想給她一些照顧,可她說什麼也不肯接受。劇團外出,她不坐軟席,總是跟大家一樣坐硬座;不住賓館,跟大家一道住在劇場後臺。

一次在營口演出,散戲後,觀眾在劇場外面等候看望她,可就不見她出來,一打聽才知道,她沒有住賓館,而是住在劇場後面一間沒有桌子、椅子,用塊黑布遮擋著窗戶的木工房裡。消息傳出,當地群眾大為感動。  

有一回,劇團即將外出,偏巧丁至雲在行前生了病,她本可以因此不去。可她這根臺柱子若不同去,劇團的業務演出肯定要大受影響。團裡領導徵求她本人意見,她說:“去!”為了在外地有人照顧她生活,女兒劉莉隨團同往。丁至雲有言在先,拒絕劇團一切補助。結果,外出幾十天,她沒有接受劇團一分錢,連女兒的車票、食宿費等所有開支,全部由丁至雲自己掏腰包

當年在天津京劇團每提及丁至雲,大家定會異口同聲地說:“丁老師這人太仁義了。”

天津有位丁至雲:

有一年劇團在大連演出。一天夜裡,丁至雲得了病,在醫院打針、輸液,折騰到天亮才朦朧入睡。可是,當天還有她的全部《宇宙鋒》演出,戲票早已售光。丁至雲明白,如果換人,改戲,每張票要退兩角錢,這不僅給劇場增添麻煩,而且對不起遠道趕來看她演出的知音。於是,她懇求團長無論如何不能改戲碼。團長擔心她的身體,她卻堅決地說:“你放心,我行。”結果,她硬挺著把這場戲圓滿地演了下來散戲後,她就累倒在床上。團裡同志看著她那疲憊不堪的樣子,又心疼又欽佩。

又有一次,劇團在石家莊地區演出。頭一天,夜場由丁至雲主演全部《玉堂春》,次日上午的《四郎探母》,原定由青年演員主演。湊巧,這位演員嗓子失音,登不了臺。當地要求由丁至雲替演。

按劇團計劃,每個點兒演六天,丁至雲演四場,如果再讓她頂替青年演員,她這麼大年紀受得了嗎?劇團領導很為難。丁至雲得知了情況,爽快地說:“行,我頂。”她這一夜只睡了幾個小時的覺,早早起床化妝。當觀眾看到臺上的鐵鏡公主是丁至雲的時候,頓時報以熱烈的掌聲。

那些年劇團在外地演出,有時當地要求丁至雲加演,每場單獨貼補她一百元,她也只演戲,不收錢。她說:“大家同臺演戲,離了誰也演不成,為什麼單給我加錢?”  

  在東北演出,一天兩場戲,演員們體力消耗很大。年輕人上有老下有小,當地伙食費較貴,吃喝很節省。捨不得多花錢,丁至雲心裡疼得慌,她拿出二百元錢,給每人買了一隻燒雞。不久換了臺口,她再次拿了二百多元,給每人買了兩盒罐頭。對此大家表示,戲演不好,對不起丁老師這番心意。

戲曲界時興拜師收徒。丁至雲雖然不收弟子,可是不管是誰,只要找她求學問藝,她總是來者不拒,教學中恨不得把自己所知所會傾囊而授。幾年來,經她指教過的後學,她已記不清有多少 位,有的甚至連名字也叫不上來。學藝者每次登門,她都拿出好煙好茶招待。人們說她是“搭米的廚師”。

可是,誰若是帶著禮物到她家來學藝,她可不答應。有一次,劇團裡的一位青年演員破例給她送去一兜橘子,她真的動了氣。她找到團長說:“年輕人幹什麼都愛比著來,這個頭兒一開,往後可就收不住了。”

1989年丁至雲患了嚴重疾病,不久在醫院逝世,終年70歲。2009年5月22日晚,天津有關部門在中國大戲院舉辦“紀念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丁至雲誕辰90週年京劇演唱會”。梅寶玖、趙慧秋、馬少良、趙鳴華、康萬生、楊乃彭、孟廣祿、張學敏、裘芸、馬小曼等京津名家齊聚津門,趙慧秋則以84歲高齡獻上自拉自唱的《春秋配》,以此紀念自己的舞臺姐妹丁至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