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講解《三字經》102:昔仲尼 師項橐 古聖賢 尚勤學

【原文】

昔仲尼 師項橐 古聖賢 尚勤學

【讀音】

xī zhòng ní 昔仲尼

shī xiàng tuó 師項橐

gǔ shèng xián 古聖賢

shàng qín xué 尚勤學

精細講解《三字經》102:昔仲尼 師項橐 古聖賢 尚勤學


【解釋】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一位好學不倦的人,儘管他已學富五車,卻從不以自己的學問自滿,反而處處向人請教、學習。

當時,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年紀雖小,卻才華橫溢。孔子就曾向他虛心請教,絲毫不以向晚輩學習為恥。

自幼年時起,孔子便立定研究學問的志向,而且終生努力不懈。像孔子這樣偉大的聖賢尚且如此,我們平凡之輩實在應該更加努力才對。

【相關故事】

孔子師項橐

孔子自從遇到神童項橐後,一直還想再見他一面。這天,他們果然又相遇了。

精細講解《三字經》102:昔仲尼 師項橐 古聖賢 尚勤學


孔子來時沒注意,袍子被棘子掛破了。一個弟子很惱火,便對圍觀的人有所指的說:“此地棘子甚多,自幼長刺,大了更惡,實乃無用之材。

”項橐也在其中,一聽便知弦外有音,他問:“先生們,什麼是‘有用之材’?”

孔子說:“諸木之中,唯有四季長青的松柏最好。”

項橐接著問:“松柏確實是有用之材,你能說出松柏為什麼四季長青嗎?”孔子說:“因為松柏木質硬,無孔、心紅。”

項橐接著又問:“那竹子可是心白有孔,為什麼也四季長青?”孔子無言以對。當晚不歡而散,各自休息。

第二天一早,孔子便遣弟子去找項橐交談。去的人回來告訴孔子,項橐和幾個小夥伴們到東邊看日出去了。孔子便親自到村東去找。不一會兒便發現了項橐和另一個小孩兒正在池塘邊爭執著什麼。

於是孔子便湊了過去,只見兩個小孩兒爭得面紅耳赤。那個小孩兒指著太陽說:“你看!你看!早晨它像車輪子,中午就像個盤盂,這不是早晨離我們近,中午離我們遠嗎?”

項橐說:“離我們近必定曬人厲害,可早晨雖大,反而滄滄涼涼;但到了中午卻像火盆烤人,開水燙人呢?”

正當二人相持不下時,孔子來了。他們便請教孔子。孔子哼哼啊啊也沒說出個所以然。這時,有群鵝在池塘哇哇叫著戲水。項橐就問孔子:“鵝的叫聲為什麼這樣大?”

孔子說:“因為它的脖子長。”

項橐說:“蛤蟆、蛙子脖子很短,叫聲也不小。”孔子又吱吱嗚嗚了。

精細講解《三字經》102:昔仲尼 師項橐 古聖賢 尚勤學


項橐誠懇地說:“人們都說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倫綱常,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聖人,怎麼這些事不給俺講清楚呢?”

孔子長嘆一聲,俯下身子對項橐和藹地說:“後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