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行“填坑”,坑塘都填平盖房,老农却说早晚会后悔,为啥?

新大风歌


农村填坑盖房子现象也不是很多,宅基地资源比较富裕的地方农村,没有必要去把坑塘给填平了土再去盖房子。倒也不绝对,有的坑塘所在位置比较稀缺,正好位于一个好位置,比如临街、临公路两边等,我家新房就在主要的乡村公路边上,和公路有落差,但不是坑塘,是打麦场,后来为了和公路保持水平,就花钱买土把它填平了,仅仅买土就花费4千多块。



坑塘位置盖房子地基基础造价太高

在农村,坑塘的作用是什么?主要还是蓄水用的吧。以前农民集体出工挖出来的坑塘,都是有大用的,雨天雨水,干旱天气可以浇灌农田菜园等。在我们老家农村里,我计算了一下,大致上有五六处坑塘,也有几道沟渠,沟渠是用来排泄洪水的,坑塘就是蓄水的。不过去年开始干旱,老家所有的坑塘都见底了,坑塘里面的淤泥都晒干了,失去了蓄水灌溉的功能,但以后雨水充沛的时候,还能排上用场的。

农民把坑塘给填平盖房子了,为啥有老农会说早晚后悔的呢?举个例子,在我们村子南头,就有一个很大的坑塘,修建的时间,应该和建村时间差不多,因为我的爷爷辈时它就存在了。尤其是夏天,村里发大水,水流都会向南,然后通通都流进这个坑塘,然后再由坑塘泄洪,可见坑塘除了蓄水还有排洪的功能。如果农村里把所有的坑塘都给填上了,再有下大雨了,村里的水没地方排放,只能四处横流,到处都是水了。


坑塘位置盖房子要回填硬土

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在坑塘基础上盖房子,根基会不稳。由于填土的原因,坑塘原来所在在以后下雨后会自然的沉降,这个大家都懂,因为雨水的渗透,回填土的位置都会自然沉降的,然后农村人盖的房子,根基处理的也不是太好,那么房屋的地基也会跟着沉降,房屋就会出现下沉、一边倾斜等的危险,时间一长新房子就成了危房。农村人自己盖房子,应该说是知根知底的,坑塘位置建房是会出现沉降现象的,日积月累的,危险就逐渐暴露出来了,但到时候悔之晚矣,花那么多钱在坑塘位置盖房子,到时候可能会鸡飞蛋打两头空。


农村坑塘有污水泄洪功能

在坑塘位置盖房子,不是不可以,如果地理位置好的话。再加上确实是宅基地所在位置,经过处理还是可以盖房子的,但地基一定要处理好,不留隐患。比如可以在地基上打深桩,回填土以后不要急着盖房子,要用浇水的办法让土壤快速沉降,然后再用工具或者压路机来回镇压踏墒,由于农村的坑塘年代久远,我记得听谁说过“万年的坑塘淤泥百丈深”,说的就是坑塘地基不好处理,必须要深挖到硬土层,但是淤泥肯定好多,好深,要清理难度不小。


坑塘位置盖房子住的安心吗

可以想象一下,坑塘淤泥的土质具有流动特性,所以很多建筑工地要打地基,会把坑塘淤泥情走,然后回填硬土,也是有道理的。农村人在坑塘位置盖房子,一般只是回填土,淤泥土埋在下面,这个就像大海行船一样,会不会有颠簸不定的感觉?还有几个弊端,少年已经说了。再说几个,回填坑塘位置盖的房子,室内容易有潮气,要经过很多年才会消失,如果填土不是太高,没有超过村里水流走向的平水线,以后再下大雨还是会流向原来坑塘所在位置,房屋处于雨水包围之中,不敢想象时间长了有啥后果?

农村坑塘盖房子,下来造价不低,要慎之又慎。


农村老俗话


前几天去老家插青走亲戚,亲戚在说,今年准备在老屋前的鱼塘里面修建一套新房子。他家的鱼塘面积,还是非常大的,估计也得有7-8亩的塘。前几年养了一些鱼,但是却没什么收益,而且搞的人也非常的累,后来我们宜昌这边流行养小龙虾。于是,就把鱼塘用挖机改成了小龙虾池。可是,因为技术不到位,小龙虾养的也不好。不过,因为这几天他在外面包小工程赚到了钱,所以决定把鱼塘填上一部分,盖新楼房。

我当时在听到这个想法以后,心里就觉得不怎么好。不过,又说不上来,一般来说大家修建新房都是在老宅基地上修建的。因为老宅基地上的房屋多年了,将地基压了很实在。即使后面做楼房,地基也会比较稳固。

我家的楼房虽然是在老宅基地上修建的,但是因为当时屋场的地势比较低,门前的道路地势高,到了夏天以后,大雨来袭,总是会出现门口积水,导致出行不方便。所以后来在建新房的时候,就在老地基上又倒了混凝土做房屋地基。不过,因为整个房屋有两层半高,重量大,导致地基还是出现了轻微沉降,导致墙体有一些裂痕。由此,再想想填鱼塘修建新房子,就觉得并不是一两好事。

那么,填鱼塘建房子,老人们为什么说早晚会后悔呢?

一、鱼塘底部常年积水,有很深的淤泥,导致地基不够实在,容易出现沉降现象。如果出现了沉降,就会对房屋的主体结构造成影响,甚至导致房屋倾斜。虽然说,很多人在填鱼塘建房子的时候,一定会想到这个事情,但是在现实做房子的时候,地基的夯实并不一定有多大的保障,毕竟农村的小施工队,并没有多精准的仪器,可以测算出地基的承受重量的极限。当人以为足够坚固的时候,实际的土壤会出现无法预料的事。

二、鱼塘原本就是一个容易积水的地理位置,也就说明这个地方的湿气是非常的重的。即使以后我们把地基建的很高,做好了房屋防水,但是在屋子外面的湿气太重,也是不利于居住人的身体的。倘若在修建房子的时候,房屋防水都没搞好,那么整个屋子里面湿气大,就更加不利于人居住了。除了湿气,我们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这个鱼塘的周围的地理位置。因为很多鱼塘的形成是,在这个位置以前有山洪等水来,冲击形成了一个鱼塘。如果在这个位置建新房子,就可能会遇到无法预料的山洪冲击。


我觉得村里的老人觉得填鱼塘建新房子会后悔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上面两个方面。虽然说,现在有非常多的人填鱼塘建房子,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尽量避免在鱼塘上建房。如果实在没其他地方,一定要打牢地基,千万不要马虎。


着迷大乡村


这里说的“填坑”,实际上多半是把村里的鱼塘和蓄水池给填平盖房子了,我们村的两个鱼塘都有了这样的遭遇,老农说早晚后悔,个人是深有体会。


村里鱼塘的命运之变

这事在咱们这还得从80年代开始说起,我们村一共17个生产队,这17个生产队就分成了17个自然村,田地也根据当时生产队负责的区域开始划分到户,大刀阔斧的操作下来,每个自然村村里多少还有一些自留地,也就是没有分下去的,这里就包括鱼塘。

到了90年代,老百姓口袋开始有钱了,那时流行起建平房,我们家的平房就是在91年的时候开始建,而申请用的地,就是当时村里的自留地,改善居住环境是老百姓的大事,在那个年代,外出搞副业回来盖房子成了主流,谁家房子先盖,村里说话都大声了不少。

农村小楼打这开始,如雨后春笋,没过几年,村里的自留地就不够申请了,而鱼塘,成了部分后来人的选择。

这是生产力以及老百姓收入进一步提升的表现,80年代以前,养鱼还有工分,鱼是整个生产队过年改善伙食的重要肉质来源,以后以轮流承包的方式承包给村民,随着小规模鱼塘养殖利润的持续走低,100块钱象征性的一年承包也没人在去接,鱼塘开始荒废。



2000以后,村里三个鱼塘,除了位置偏远的一个荒废鱼塘没有被利用以外,村前村后两个1-2亩宽的鱼塘都被填平,一个建了房子,一个成了村里的活动中心,村里鱼塘就此成了过往云烟。

命运的改变,归根结底是农村富裕的表现,当然这里不排除一些占小便宜的人,以前政.策宽松,家里有合适地不建房,都往自留地和鱼塘上贴,这种情况也是不排除的。

填坑为什么会有早晚后悔一说?

还是从我们村被填坑建的房子来说,主要问题就是低洼容易进水,几乎每年的春天雨水增多,这户人家家里都会进水,水都是从墙角涌出,水量之大,处理起来非常麻烦,房子墙角冒水,居住环境差,填坑后的心情,此时应该是惆怅的。

农村90年代处理平房地基还是比较粗糙的,选好日子,破土施工,地基基本上用的大石头,技术上没有现在成熟,填坑的鱼塘地基不稳,除了进水,房子还出现了地基下沉,墙主体出现裂纹的糟糕情况,同时期的房子到今天还坚挺着,填坑建的房子,早已经搬出去了。


除了当年选择鱼塘填坑建房的住户后悔,对整个村来说,也很可惜,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1、急用水取水困难,村都比较偏远,家里着个小火,都是邻里间互相提个桶就给浇灭了,鱼塘作为蓄水池,功不可没,可现在没了,着火的损害风险系数提高。

2、水资源短缺,村里的饮用水多半从各家自己打的水井里取,我们家的水井是村里最先打最先用潜水泵和手压取水的,早些年鱼塘还在的时候,春天水井的水能溢流出来,如一口小泉水,入冬降雨量减少,潜水泵抽,能供应上整个村,后来鱼塘没了,尽管雨水量没有太大变化,但这几年,一到冬天,水井的水经常不够自家用,没有了鱼塘蓄水,整个村的水资源相比减少了很多。

3、几代人的回忆成了追忆,鱼塘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小时候鱼塘里的泥鳅捉不完,涨水的时候往鱼塘出水口放上鱼篓,第二天睡醒去取,能装满整个鱼篓的泥鳅,那时候,连门口的小水沟都是小鱼小虾,到了今天,一到冬天,整个村干的只剩下泥土,问口的小沟能断流整个冬天,鱼塘没了,这些都成了追忆。



最后总结:鱼塘成追忆,后悔也回不来了,但事物终究还是有两面性,填坑有后悔也有优点,发臭,溺水的问题得以解决,我们更应该向前看。


农人解说


小农人对于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了,下面我就分享下为什么“填塘屋”不能盖,盖了也后悔。

我二哥这些年一直在外面卖水果,常年漂泊,手里攒了一定积蓄,于是就想回村里盖个房子,但回村上申请宅基地的时候,村里就各种理由说没有,二哥几乎天天去找,为什么别的人有,他就没有,最后村委会没招了,就给二哥说:“村里有个小池塘,荒了两年了,正好离你们老谢家近,你要的话就自己填平,随便盖”,二哥看出来实在是没有地方了,也就同意了。

二哥把池塘的水抽干(本身没多少水了),然后找的挖机把里面的淤泥都给清理了一遍,由于是老塘了,里面的淤泥足足有1米后,在所有准备工序都完事之后,二哥就开始备料准备建房了,当时有个老人说,弄地基一定要挖到石头在起地基,要不很容易下沉,可二哥算了算,如果挖到石头最少要5米左右,工程量太大了,于是就把地基加宽增加其稳定性,就这样用时3个月,这个房子建好了,二哥一家也高高兴兴的进入了新房子。

真正的问题在两年后出现了,墙面出现了裂缝,而且自从有了第一个裂缝之后,每到阴天下雨过后,这个裂缝都会慢慢加大,二哥心慌了,赶紧叫家人都搬出去,然后找维修师傅来进行维修,维修师傅说,你这是地基下趁,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固,把房子进行重新加固,但治标不治本,最后还是有危险。二哥听了之后,也是一直后悔为什么当初不把地基好好修理着。

房子不能住还好,二哥常年在这个屋子里住着,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了,后来医生说,这池塘底下有湿气,而且是常年累月的侵入身体,所以身体湿气过重一定会引起很多问题,这二哥气的,直接就不住这个房子了。这就是为什么说住池塘上面盖的房子会后悔的原因,希望对大家以后建房子都能有个参考。


布衣小农人


坑塘填平用来盖房子,把水田沼泽烂泥地填平用来盖房子,这事我们那边镇上很早就开始流行了。最早的,可以追溯到20年前。我读大学时,那学校也是在水塘水田上盖起来的。

水塘水田,填平了用来盖房子,会不会后悔呢?这个关键在看建房子时的技术如何。这个建房子的技术好,房子地基做的好,是完全没问题的,也不会有后悔一说。

就拿我读大学的学校来说吧。地址在广东珠海,那是一个海滨城市,我06年进去那里读书。学校的教学楼,广场,宿舍,有三分一的建筑的地板都已经下沉开裂,不少墙体也是有裂缝的。虽然那些建筑地板看起来很可怕,但是大家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下面的地基是打好的。那学校从开建到现在二十多年了,那些建筑依然如故,看起来可怕但很坚挺。


就拿我镇上那些建在水田和水塘的房子来说吧。早期的房子,大约2002年以前的,那时候镇上还没有打桩机器,大家在水塘建房子时,一般都是请挖机挖很深的坑,然后在坑里用水泥钢筋石子做大水泥墩来做地基的。有的人为了省成本,连钢筋都不用,直接用水泥切石块来做地基。

这么多年过去,那些建的不是很高,只有两层的,到现在还是没问题的,墙体也很好。而那些建了四层的,很多房子都因为墙体开裂而变危房了。

在2007年以后,有打桩机到镇上了,大家在水塘水田建房子时,都会先用水泥柱打桩进去,然后才做地基的。那些打了桩的房子,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依然很牢固,没有一点问题。


所以,在水塘水田上建房子,会不会后悔,关键在于建房子时,桩有没有打好,地基有没有舍得下血本去打稳。只要建筑技术过硬,舍得下成本,就不会有任何问题。在基建狂魔的国家里,在水塘里建房子,那都是小意思了,只要舍得下成本就可以。

那么在水塘里建房子有啥好处和坏处呢?

1:好处。取地下水容易,比那些在半山腰的方便多了。门前有水塘,在消防方面很方便。还可以在水塘里养鱼,水塘边种菜方便等等。

2:坏处也不少。在水塘里建房子,一般湿气比较重。容易滋生蚊虫等。而且离水塘近,有小孩的话,容易出溺水事故等。


像我家乡,属于山地比较多的,现在很多人新建的房子都搬到山下的水塘水田上了。反正大家都这么做,也没见有水后悔的。

至于是否选择在水塘上建房子,就看个人选择了,有弊有利。大家觉得呢?


村哥小凡


现在越来越多有钱人,开始的在农村建房。有的有钱人甚至建的1栋栋的别墅。现在情况已经发生改变,有钱人在农村里面住豪宅,没钱人在城里买房打工。在以前的时候都是有钱人在城里住,没钱人在农村,所以现在已经反过来了,像一些欧美国家也是有钱人,在农村里面住。但是现在农村水电是不让建房子,所以很多人就把那个鱼塘鱼池填起来建房子。坑填塘盖房,老农却说早晚会后悔,这是为什么?

监管不到位

我村子有一个人,他在深圳闯荡了很久,在我们村子也是比较有名气的,也是村子里面最有钱的一个。每次那过年回家的时候,总是说回忆农村的生活。所以他在2018年的时候,把深圳几套房子全部卖掉。安安心心的在农村里面建1栋豪宅。因为他没有水田,他把房子建在一个很低洼的坑塘当中,因为他对建筑不什么懂,所以什么事情都是听包工头说怎样就怎样,在施工的时候因为他在深圳还有生意要做,所以他这栋豪宅借的时候是没有经过什么监管,质量就不是那么的好。2019年10月1号全部建完,元旦全部搬进新房。这一栋豪宅也花了不少钱。时间也过去半年多时间。每次从房子经过的时候,都看到墙壁开裂横梁断裂痕迹,现在他住在新房子里面,他的墙到处开裂,心里也不是滋味。他说后悔当初建房子的时候。如果留下来监管的话,也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

地基没有落到实处。

现在农村水田已经有明确规定是不让建房子的,一些有钱人想去农村生活的,地基就成了大问题,在农村不是你有钱就可以买到水田地基的,所以一些人就选择在一些低洼地带和坑塘地方来盖房子。现在建房子都是包工包料,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是会选择包工的。包工头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偷工减料。特别是下地基的时候,基脚没有落到实处。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下沉和断裂。这就是为什么老农说房子盖在坑塘地方会后悔。但是如果你资金量足,监管到位,严保质量关。房子盖在坑塘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当然干房子在这样的地方和其它地方盖房子成本相差很大。


所以在我们建房子的时候,一定要严把质量关。生在以前农村建房子,因为手里没有多少钱能省则省,所以盖的房子质量都不是很好。有的人把房子建好,马上就把混凝土浇上,也不压土质,时间一久土质就下沉,上面的混凝土也会下沉,这样就容易引起断裂。有的人盖房子,地基都没有挖到硬底,慢慢的地基就会出现下沉出现横梁断裂。


荆楚阳哥


说起这事,我们那里还真不少,我家是周口的我我们村里好多都是填坑的,不是盖房,就是铺路,我家门前也是填的土,140元一车土,然后那条河就特别小了。


不仅我们那里是这样还有旁边的一些村庄,又一个最典型的,那个村庄周围都是河,但是里面没水他们都是用楼板铺路下面都是空的,看着特别不安全,但是那样他们就不用绕路了房子也能盖的宽一些。

国家有规定,房子占地面积都是有记录的有的时候我们不在意,但是真的到时候国家政策一下来,就不一样了。


河流是我们的母亲,现在不说这些,真的有一天下大雨我们出水的地方都没有,那样真的是应了老农的那句你会后悔的。

天都有不测风云,这里面我们那里干旱,所有都是这也样的,还是要留一份底线。


农村见闻解说家


虽然我们村流行的这种填坑行为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但今天我还是想吐槽一下这个事,因为我如今住着的房屋就是题主问题里的填坑平房,早就后悔了,后悔有十几年了。



那些年我们村整体规划,所有的旧房都需要拆掉,然后村里根据拆的房屋一栋顶一个宅基地,把村里房屋建造的整整齐齐,宽宽敞敞,wxzo村子整体往四周扩展,村子周边的一些坑啊,河啊,或者大水湾都被划成了宅基地。

我们家此时住着的房屋就是当年划在宅基地东南角挂着一个坑的位置,当年这样的宅基地村里根据填补深浅以及大小给予一定补偿,村民自己想办法填坑,我们家的房屋和左邻三奶奶家一起找到铲车进行先挖后填的费事工程,挖出来的是里面乱七八糟的东西,然后填起来,填倒是有东西填,因为当时村里划出的宅基地有洼也有高,那些高处的需要落下来,他们落地基需要往外运泥土。

当年村里很多老人说像我们这样的房屋,将来会后悔,但也有人说老人们都是老观念,他们年轻时候盖房子没有水泥,更没有建筑钢筋,所以房屋只能根据地势建在实地上,不敢盖在填起来的坑洼之处。

盖房子的时候挑地基时,我们特意把东南角使劲往下侵了侵,挖了老深,在地基上面扎了钢圈,全部用水泥灌起来,然后房子盖到窗户上时,又扎了一圈钢圈,用水泥灌起来,当时瓦匠师傅说保准结实,不用担心房屋会不牢固。

事实上房屋是在实地上建起来的,只有院墙一角,也就是大门那里是在坑的边缘挂着,后来我们住进了新房,一开始那一两年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几年后的一个夏季,那年的雨特别特别多,到了秋天的时候发现门口大门右边贴着的大理石有裂缝,墙出现一道微小裂缝。

第二年夏天雨季,在门内平房处出现漏雨现象,于是我们找了有经验的建筑工人,人家给看了看后说是大门下面的宅基地下沉了,也就是说当年填起来的地方不够结实,那里下沉了,所以现在我们家门口墙上的裂缝已经很大了,门内平房裂缝也大,每年夏天都会从这里漏雨。

后悔是后悔,但有什么用啊?当年是排着分宅基地,分到谁就需要挨着,三奶奶家里三爷爷当初还是村干部呢。

所以农村老人看到农民们填坑、填水塘用来盖房子,都会摇头说不好,但问题是宅基地由不得我们去挑挑拣拣,需要在盖房子的时候好好处理一下。

文章里的图片是我家房屋那一角,就是宅基地填起来的地方。大家看一看裂缝有多大。


悠然见东山


我觉得填坑利大于弊!所以没什么好后悔的

我老公家这边都是水塘,但是近年来,孩子多的如雨后春笋,所以房子怎么建也不够住!南方水资源丰富,水塘也不用来饮用,都是用来排排污!没了水塘,少了味道,空气都好闻了!

我们北方水少,如果有了水塘冬天结冰,夏天更会去游泳,孩子去玩,很不安全。

而且把地基建高,完全可以住一个万年牢固!

我自己的房子就是建在水塘边,一年长流水,结果淹死了两个3岁的孩子就给把那个水塘找土屯死了……

所以我觉得在一个村里水塘还是尽量少吧!






这个真是这样!小时候,我农村老家,村子里的水塘,都是和村外的河联通的。水库放水,水塘就会来水。雨季,村里的水也能很好的排出去。这几年,村里盖房子,把水塘填的差不多了,水路全堵死了,到雨季的时候,村里也是水漫金山。其他时间水塘就是臭气熏天。记得小时候,门口的水塘是可以洗澡的,还经常下去偷偷的摸鱼,钓鱼“村子里有人承包的,所以得偷偷的”哈哈。现在死水一潭。如果村里能把这些水系修复,让水活起来,那村子的环境就真是山清水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