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中國人啊,不要臉

少數中國人啊,不要臉

少數中國人啊,不要臉

…3411字9圖…

疫區體驗

紅菜薹開成了豔麗花海,而今,花謝了

不可能有更孤獨的狗了。人也是…

▉這恐怖暗夜,是誰在曠野放聲高歌

今天的朋友圈最熱鬧的詞語是:打臉。

啪!啪!啪!啪!啪!某些中國人,據說,一連被摑了5大巴掌。

少数中国人啊,不要脸
少数中国人啊,不要脸少数中国人啊,不要脸
少数中国人啊,不要脸少数中国人啊,不要脸
少数中国人啊,不要脸

作為1990年代的對外漢語教學專業碩士學歷獲得者,我的導師易洪川老師是《漢語大辭典》的編輯,那批編輯依然健在的不多了;易洪川老師發明的易碼檢字法還是《漢語大辭典》的檢字法之一;他又是現今中國漢字看得最多的人(很可能沒有)之一,看到朋友圈關於“打臉”的聲音此起彼伏,忍不住在易洪川老師面前班門弄斧,講講中國人的“臉”了。

少数中国人啊,不要脸

翻遍中國古籍,如果不是後人出於某種目的的偽作,“臉”字的出現是很晚的事情。能找到的與之相關的句段最早是在南朝:

小垂手

蛾眉與臉臉,

見此空愁人。

代蘇屬國婦詩

帛上看未終,

臉下淚如絲。

《小垂手》的作者吳均生於469年,卒於520年,以文字見長,“文體清拔有古氣”,尤其擅長描寫山水景物,開創了“吳均體”,是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深得梁武帝賞識,任侍詔,累升至奉朝請,是別級很高的閒官,大約相當於今天的部級研員或顧問,這領域,連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都是難望其項脊;

《代蘇屬國婦詩》的作者蕭衍生於464年,卒於549年,喜歡文學和史學,又寫又編地就把自己編寫進了竟陵八友的行列,在當時也算是大家,但更多成就是政治和軍事,最終建立了南朝的梁國,死後得美諡“武”,是為梁武帝。

由於歷史過於長久,現在是無法考證《小垂手》與《代蘇屬國婦詩》哪首在前,哪首在後,所以,也不知道“臉”字究竟是誰創造的。

亦無法考證或者有吳均為蕭衍代筆,反之,或者有蕭衍為吳均代筆的可能。沒證據的事情,無論皇帝還是乞丐,在已經進入現代文明的今天我們任何人都沒有特權去妄議,腹議。

從字體流變的角度,“臉”最早的字體形態是隸文,時間是與二位的詩大致吻合,不存在考據學的牴牾,說得通。

現在的中國大陸地區使用的“臉”字是簡化字,來自1964年5月中國文字改革委會員編印的《簡化字總表》,義與音均無變化,就是臉蛋。

在此之前是寫作“臉”的,即繁體字,今天的港澳臺及諸多海外華人都還在使用。所以,要把有些人的“臉”說清楚,還得依繁體字。

少数中国人啊,不要脸

“臉”字有2個偏旁,左邊是偏旁“月”字,同時還是部首,從繁體字到簡體字沒變化 ;右邊偏旁是“僉”字,被簡化成“僉”字了。

不過,儘管我認為所有女性的臉都比天上的月亮好看但這個“臉”字裡面“月”還真的不是天上的月亮,而是“肉”字的變體,以其偏旁造出的字很多,基本覆蓋了人類身體部分64%,25%的是骨骼,剩餘的11%就是毛髮以及遲早會成為排洩物的那些東西。

國外有科學家通過多年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靈魂只有8克。

這是生命科學與精神科學的話題,迴歸正傳說以“月”為偏旁表示肉的的字就太多了,比如說吧,某些國家病入膏肓了的“膏肓”,某些時代最大問題教育缺位的“育”字,某些人狼肝狗肺的“肝”字和“肺”字,某些人要被會歷史戳後脊背的“脊背”,某些人滿腦肥腸的“肥腸”,某些人從胚胎開始就壞了的“胚胎”,某些人的腰和膝蓋都直不起來的“腰”字和“膝”字,某些人腿腳正常卻是行屍走肉的“腿腳”,某些事情是胡搞、某些話是胡說的“胡”字……所指都是身體部位。

剛才我已經說過,天下所有女性的臉都堪比天上的月亮,其實,還真很多字中的偏旁“月”字就是指天上的月亮,比如有、望、朋、朔、朕、期、朝,等等,要麼以月圓月缺為規律,要麼就是在夜晚仰望蒼穹,心懷敬畏或懷揣遠大理想。

這些東西與今天的話題無關,不說了。

很顯然,“臉”字是人類的身體部位,但究竟是哪個部位呢。你還真的未必知道。首先,我要要從右邊偏旁“僉”字說起。

“僉”字的形態最早是以篆文呈現的,如下:

少数中国人啊,不要脸

如果說每個字都是鮮活的,有生命的,都可以比作人類的身體,那麼,“僉”就有3個屬於自己的身體部位,分別是:

少数中国人啊,不要脸

其中,第1個身體部位是命令的“令”字,領袖下達的;第2個身體部分是2張大嘴表示人民群眾在辯論,在爭吵不休;第3個身體部位是“從”字,追隨領袖的意思。

很明顯地可以想像出“僉”的字中故事來:命令正在爭辯的人民群眾趕緊服從命令,趕緊行動起來,做實實在在的事情,比如舉全國之力量抗疫,戰疫。

那麼,好吧,今天的某些人正頻繁使用並且擺地攤明碼標價出售的“臉”字,追根溯源按本質意義來拆分應該是:

臉=肉+僉。

其含義是:

人類最聽話、最能夠服從命令的身體部位。

你猜猜看,能是哪個身體部位呢?

我要提醒的是在人民群眾創造“臉”字的時代,人體與生命科技依然停留在今天的好萊塢電影層面,邪惡力量的代表要讓善良的人們絕對服從,往往會說:

抬起你的臉,看著我的眼睛。

沒錯兒,“臉”字最初還真的不是指今天在朋友圈蜂湧而起的一張張被打得像狗屎苔的臉,而是眼睛。——剛剛我說你們真的未必知道是哪個身體部位的時候,你們應該都在哈哈哈地笑,以為我故弄玄虛,當大家都是0歲小孩看不清有些人的嘴臉,對吧?哈哈。

說回到吳均與蕭衍的詩,正確翻譯也都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以《小垂手》為例應該是:

又長又細的眉毛如蠶蛾的須觸

又長又大的眼睛就像是盛開的杏花

美人啊,一見我內心就生無限的憂愁

可以想見,以吳均與蕭衍在南朝文學界、史學界、官場的地位以及據說尚可的身姿,制度又允許三妻四妾且民風開化,美人是不可能缺的,可究竟是什麼樣的美人讓二位如此動心?追到手沒有?沒人知道。也沒必要知道。但大概可以猜測出:在他們的時代,女性美的標準更多的是眼睛——眼睛折射了心靈。所謂亂世共苦,見枕邊人的真性情。

這是題外話,先解決眼前的問題:

臉=肉+僉。大前提沒任何問題,但你怎麼能夠就此下結論說人類最聽話、最能夠服從命令的身體部位就是眼睛呢?

這又得回到“僉”字。

剛剛說過,“僉”字的最早形態是篆文,眾所周知金文是在篆文前面創造的字形,是篆文的爸爸——那時候,就已有了與“僉”高度相關的“劍”字和“斂”字,即簡體字的“劍”字和“斂”字。金文字形如圖:

“劍”字的左邊偏旁是表示金屬的“金”字,自古沒變化,只是到了篆文時代被移到了右邊,變成了表示刀具的“刂”,俗稱立刀旁,不再是身份的象徵,而是殺戮的利器。這也不不需要詳述。

“劍”字右邊偏旁與“斂”字右上方偏旁是相同的,即“僉”字。xxx檢查組佩戴的尚方寶劍應該是國家領導授予的吧,你見過是什麼樣子嗎?用什麼方式創造財富叫斂財,當斂財方式嚴重違反行規法規的時候斂屍又是什麼的場景,你見過嗎?電視劇裡是見得多了,對吧?

尤其是“斂”字,左邊的偏旁甚至還加了個可以加化會意的東西,大約就是今天給你劃圈兒,又或者是大興牢獄與文字獄,不服從命令將你牢牢約束。對——

僉=約束。

女性的美,男性的瞬間反應如憤怒、奸詐、忠實、善良、虛偽,等等,最終都是通過發自眼睛的——一束光而體現出來的。

說到這裡就類似於初中數學課本說的公理,不需要論證:臉=眼睛。

歷史向前,進入隋唐時代物質生產大發展,所謂盛世同甘,人類慾望的滿足反而更多是肉體以及肉體的延伸,皇帝后宮女性都是10000+,李隆基有了楊美人並不夠啊,還必須得有楊美人的3個姐姐同床共賬才叫快活啊……這話題少兒不宜,不適合繼續說下去了,場景應該比較齷齪。這樣的時代,依然用“臉”字表示眼睛的詩文很少見了,杜牧反而是異類:

至日寄小侄阿宜

頭圓筋骨緊,

兩臉明且光。

更多的是以白居易為代表的審美觀,更喜歡漂亮的臉蛋,尤其是那些豐滿甚至肥腴的美人們,一個個的都擁有肉感十足的雙頰:

吳宮詞

半露胸如雪,

斜回臉似波。

天津橋

眉月晚生神女浦,

臉波春傍窈娘堤。

昭君怨

滿面黃沙滿鬢風,

眉銷殘黛臉銷紅。

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杜牧的出身和日後生活都在社會上層,白居易都在下層,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前者更看重眼睛,後者更看重臉蛋了。但歷史的大趨勢是文化下行,審美觀大眾化,到今天就基本是臉蛋當道了。

眼睛當道也有,但只是個案,比如說此次疫情最美的臉毫無疑問女醫護人員們的,被口罩遮蓋,只剩那美麗的眼睛在傳遞歷史的真相。

疫情是不會經常來的,對吧。

可能大家要問,在“臉”字出現前中國人用什麼表示臉蛋呢?難道那時候的中國人不要臉嗎?非也。那時候用的是“面”,一部《論語》就用了3處,其中,2處是“南面”講君臣道德的,1處是“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意思是,一道牆擋住了視線,所以你什麼都看不到。那時候,大家都還是要臉的,儘管,“中國人”這個詞語還沒出現。

孔老二似乎能穿越時間,來到2020年3月21日。

神哉。

文字編輯|瓷器 插圖|六姑奶奶 視覺設計|採馨

少数中国人啊,不要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