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人民检察院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企业及员工的法律风险提示【民事篇】


1、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劳动法的规定,拒绝执行疫情期间企业用工规定或采取复工复产防控措施的,有什么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劳动法》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案例】2020年2月10日,攀钢重庆钛业公司复工后未严格按照重庆市市疫情管控要求进行管理,发生一起聚集性疫情事件,造成该公司2名员工确诊,1名员工无症状阳性感染,造成131名密切接触员工隔离观察。

检察官建议:虽然人社部最近表示医疗行业以外的行业员工工作期间感染新型冠状肺炎病毒不属于工伤,但是《传染病防治法》和《劳动法》都规定了用人单位对员工劳动期间的安全保障义务,只要员工发生感染,用人单位均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在此,检察机关建议企业:一是在疫情期间招录员工时,增加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体检项目,或加强与员工来源地、员工经常居住地、企业所在地疫情防控单位的联系,对员工提交的没有感染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方面的证明、体检报告等资料认真审查并复印保存,从源头上避免感染人员参与企业复工复产。二是依法与员工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雇佣合同等,及时报送劳动监察部门备案,建立规范完整的员工名册,避免他人利用企业因用工手续不完善问题,以代表员工维权,非本企业的人员假冒企业员工提起劳动争议仲裁、虚假民事诉讼对企业进行敲诈。三是劳动合同、雇佣合同中制定员工如实报告病情、生活轨迹,不传播谣言等诚信条款,对故意隐瞒病情、生活轨迹,或是传播谣言等导致传染企业其他员工、顾客,造成企业停工停产、减工减产等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员工的民事责任。四是企业对员工在非工作时间和非工作场所违反疫情防控等原因被拘留、追究刑事责任或员工突然消失,失去联系等异常情况的,应及时报案或调查清楚情况后,依法作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雇佣合同的通知义务并固定相关证据,谨防被失联员工提起劳动争议仲裁、诉讼时,因通知程序不合法承担责任。五是清理企业员工情况,对没有返岗的员工查清原因并保存相关证据,对不是因不可抗力原因拒绝返岗,长期脱岗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可以通过协商、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提起诉讼等方式解除劳动关系,及时止损。六是根据企业所在地防控政策规定,按时报送企业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的员工信息、缴纳费用,依法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既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突发疫情时的经济压力,也可以避免因违反法律规定被相关职能部门处罚或勒令停工停产导致省小钱吃大亏。七是结合企业实际,加强与工会组织的联系,制定企业疫情防控工作制度,组织员工学习并加强执行检查,对违反企业疫情防控工作制度的员工,依法固定相关证据,以备作为企业扣减员工工资、解除劳动合同、开除等处理决定时有据可查。八是为员工提供如口罩等复工复产必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做好领用防护用品的领用登记。企业为员工提供食宿的,应加强职工宿舍公共区域的日常消毒,进出宿舍人员管理,从正规商家进购食品原料等。

2、企业以非法融资渠道解决复工复产资金困难,有什么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案例】我市威宁县包工头李某某因承揽工程缺乏资金,遂向从事套路贷的蔡某某借款80万元用于周转,李某某实际获得蔡某某借款74万元,借款三年期间,李某某共偿还蔡某某380余万元,但蔡某某仍强迫李某某出具虚假欠条、借条多份并据此提起民事诉讼,将李某某多年苦心经营积累的财产全部据为己有。

检察官提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少企业复工复产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难题。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出台面向复工复产企业的金融服务绿色通道,政府部门也不断加大对复工复产企业的资金帮扶力度。企业资金困难是暂时的,也是短时的。企业面临融资困难时:一是千万不能病急乱投医,贪图便利去借高利贷、套路贷、非法网贷。目前法律准许的民间借贷年利率一般不能超过年息24%,最高不能超出年息36%,个人长期从事盈利性放贷活动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出借人收取“砍头息”违法,“换借条”后形成的虚假债权不受法律保护,非法网贷、套路贷已被作为黑恶犯罪进行打击。如果企业已被上述违法借贷“套牢”,即使法院已经作出生效民事裁判、调解认定合法,公安机关认为属于民事纠纷的情况下,仍可通过向公安机关报案,申请检察机关监督、向纪检监察部门举报等方式予以维权。二是企业如果通过资产置换、增资扩股等方式筹集资金的,尽量聘请律师等专业人士起草、审核合同条款,从合同是否公平合法,是否存在歧义、陷阱等进行反复推敲,签订合同时最好每页要求合同各方签字用印或使用骑缝章,避免合同内容被偷换。如合同履行需要股东大会、股东会、合伙人会议等讨论决定的,应先召开相关会议取得授权后再订立合同,避免因无权签订合同被追究责任。合同履行需要办理变更公司章程、工商登记、采矿许可证、不动产登记等的,可以约定一个较长办理期间,避免因客观原因不能办理变更登记导致违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