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区:“扶贫车间”复工 群众家门口就业

西峰区:“扶贫车间”复工 群众家门口就业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金奉乾 通讯员盘小美

3月18日,庆阳市西峰区什社乡李岭村的庆阳飞花服饰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几名戴着口罩的妇女,正在生产线上赶制工作服,压线合缝、缝制衣兜、安装拉链……

“前段时间听说工厂在招工,我就过来了,在这里主要负责压线、贴衬、熨烫……活不重,收入也算稳定,可以不出远门就能上班挣钱,我觉得挺好。”49岁的魏雪林是文安村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她和丈夫在家料理4亩果园、打零工。今年,在同村妇女的介绍下,魏雪林进入扶贫车间工作,凭借多年的针线功底,她很快熟悉了车间的工作流程。

西峰区:“扶贫车间”复工 群众家门口就业

去年7月份,李岭村与庆阳飞花服饰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服装加工扶贫车间,先期投放电脑缝纫机50台,设有前道、缝制、后道、包装4个流水生产车间,务工人员主要是当地贫困群众,用工人数最多可达35人。扶贫车间采取“党支部+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发展模式,吸纳226户贫困户入股。

“目前车间的工人技术不是很娴熟,大部分属于学徒工,按照计件工资结算,平均每月收入1500至1600元,熟练后可拿到3000至4000元。”庆阳飞花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高稷洲说,去年车间共加工服装2.5万件,加工营业额达到30多万元,支付劳务工资20多万元。

西峰区:“扶贫车间”复工 群众家门口就业

3月12日,扶贫车间开始复工复产。为了确保人员安全,大家上下班按时测量体温,进入车间必须佩戴口罩,车间严格按照复工复产的有关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生产。

“复工第一天就接到订单,目前车间有10名工人,已生产工服1000多件,我们都是订单生产,销路不愁,主要是人员紧缺,现在正在抓紧招工。今年计划将工人数量增加到50人,让更多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扶贫车间厂长齐永林说。

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西峰区积极探索群众增收渠道,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围绕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香包制作等产业建设“扶贫车间”,采取“公司+车间+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拓展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