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有些農村菜品價格,如西紅柿5元一斤,黃瓜8元一斤,是否偏貴?你怎麼看?

GF樓上狐


農村菜品價格是否偏貴要分具體情況來看的:

首先是場地問題。一般來講超市裡面賣的菜就比較貴,而菜市場裡賣的就比較便宜。

其次就是菜的品種。一些反季節的蔬菜品種肯定比較貴,而一些當季的蔬菜就比較便宜。

還有就是產地和運輸問題。

下面我們就來逐一分析:

1 蔬菜賣場跟價格的關係。超市中的蔬菜經過層層分揀,擇優而賣,不僅賣相比較好看,質量也更有保證,但一分錢一分貨,精品自然要賣精品的價錢,加上超市的管理費,人工費,租金都不便宜,所以蔬菜價格會比較高。而農村菜市場是開放性的,除了部分固定攤位外,還有很多的流動攤位,是留給附近的菜農自己拉菜去賣的,而菜農賣的菜因為少了中間商環節,自然價錢要便宜一些。

2 隨著大棚技術的推廣,農村出現了許多種植反季節蔬菜的大棚。因為大棚的建設成本比較高(我們這裡是8000元一畝,還未包括溫控設施)種植的也是一些銷量較好的品種,如西紅柿,黃瓜,菜椒等。種植成本提高了,而且反季節蔬菜一直都是處於一種供不應求的狀態,價錢自然提高了。

3 產地和運輸問題。以我們這裡為例,我們這裡以水果種植為主,平時農活比較忙,大部分家庭的菜地都荒廢了,家裡吃的菜都是到市場上買的,而市場上的菜大部分都是攤販去柳州拉回來賣的,因為柳州郊區有成片的蔬菜種植基地,那裡的批發價格比較便宜,然而來回車費加上人工成本,蔬菜賣到我們手上自然要更貴一些了。

綜上所述,場地,人工,物流成本的上升導致了蔬菜價格的上升。而題主所說的西紅柿5元一斤,黃瓜8元一斤的情況在我們這裡沒有出現過,我們這裡西紅柿基本穩定在2~3元之間,黃瓜3~4元一斤,這還只是現在的價格,再過一兩個月大量蔬菜上市的時候,價錢還要進一步下降。這樣的價格我個人認為還可以接受,畢竟這些年我們農民的收入也在一步步的提高了。





易維星空


當下有些農村菜品價格,如西紅柿5元一斤,黃瓜8元一斤,是否偏貴?本人認為是偏貴了。在本人這個小城鎮,價格是沒有那麼貴的,不知道你是在哪裡,價格如此的貴。

一、自從春節過後,我國的蔬菜價格出現了一波明顯的上漲,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當時正值春節期間,部分菜農放假,新上市的蔬菜較少。同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蔬菜產地的蔬菜運輸不出去,導致了供需兩端的矛盾增大,引起了價格的上漲。

二、天氣因素影響了蔬菜的生長,導致了蔬菜供應減少。前段時間,我國大部分地區出現了連續的低溫陰影天氣,有筆者的所在地區,還下起了冰雹。這糟糕的天氣對菜園裡的菜傷害很大,很多蔬菜被打爛,爛在地裡。低溫陰雨的天氣也造成蔬菜生長緩慢。因此,也導致了市場上的蔬菜供應減少,價格上漲。

三、隨著春分的到來,天氣越來越暖和;同時,疫情也逐步穩定,大部分的省份病例已經清0,連武漢這兩天都令人驚喜的看到了“0”這個吉祥數字,大批的援鄂人員已經逐步的撤離湖北。近兩日,市場價格的“風向標”——豬肉的價格出現了回落,下降的幅度在2~3元。這就是個明顯的信號。社會的秩序正慢慢的恢復,目前各界都在復工復產復學,因此,蔬菜的價格也將有望逐漸的恢復正常。


華南農小白


不同城市就不同的價格,我就不說那麼詳細了,其實貴就貴在運輸線路,人工費,去收西紅柿還要給九八費,樣樣要出錢,其實到菜農手裡就沒幾個錢,我這邊西紅柿才賣三塊一斤,黃瓜也是


果蔬番薯小呂


大家好,我是小芳,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說實話,西紅柿5塊錢一斤,黃瓜8元一斤,這個價格是很貴的。但是這些蔬菜的價格為什麼會這麼高,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中間的物流吧。

現在我家裡就種了西紅柿和黃瓜,我們這裡也是主要種植反季節蔬菜,這幾樣菜也大規模種植,現在西紅柿不到2塊錢,黃瓜也就2.5左右,我說的是批發價,這裡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物流。一種蔬菜從菜農到消費者手中,中間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個環節,再加上人工、包裝,店面等等,這些都是由消費者來最終買單。而菜農辛辛苦苦種的蔬菜,其實也賺不了幾個錢。





齊魯小芳


菜品價格是否貴,與階段下的屬性相關,與市場法則相關,便宜或者貴要看對比的參照物,對比的參照時段。據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的數據,作物君調取了2020年1月1日--2020年3月17日菜籃子產品的價格指數,可以看到在2020年1月31日和2020年2月1日分別達到一個小高峰,至此之後菜籃子產品的價格指數是在下降的,目前整體菜品的價格是呈下降趨勢的。

那麼西紅柿5元一斤,黃瓜8元一斤到底貴不貴呢?咱們來確定幾個具體的情況:

第一 你所處的地方市場上西紅柿和黃瓜的容量是多少

第二 市面上供應的黃瓜和西紅柿的結構佔比是多少,本地直接供應,外地(分鐵路、航空)調撥供應

第三 當地階段的菜品消費分佈範圍是什麼,由於季節、宣傳或其他等原因,西紅柿、黃瓜是否成為家庭主要消費菜品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
粗略的對這三個問題進行思考一下,並對照農業農村部2020年1月份、2月份菜品價格發現,西紅柿最高為7.86元/公斤,合3.93元/斤;黃瓜最高為6.74元/公斤,合3.37元/斤,均比所說價格低,就會心裡有譜菜品到底是否貴了。按照經驗數據來看,不管是什麼樣的情況,這個價格是有點貴了,但要看是個體行為還是普遍現象。如果是個體行為,要看個體提供的西紅柿、黃瓜是否有區別於一般的獨特價值,並且已經構成了品牌溢價。如果是本地的普遍現象,就要深究具體的情況進行探討了。

對於這種情況,作物君認為在農業領域一直很普遍。雖然伴隨著信息技術的提升,農產品的供需通道被擴寬,但是仍舊是有著一條屏障。種植的人說找不到好的銷售渠道,可能贈送或者任其爛掉;買的人說買不到便宜的農產品,這樣造成不均衡,市場法則自動調控,菜品價格就會出現有的便宜,有的很貴。對於社會來說,菜品是每個人日常生活所必須的,對於商業來說,菜品應屬於剛需商品,一方面要保障不會出現過高的價格,讓人生活更便捷、幸福,一方面又要讓從事蔬菜銷售的有一定合理的利潤,能夠維持正常的運營。

最後,作物君想說:價值法則是商品經濟的運行規律。由於供求經常不一致,價格就會高於或低於價值。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作用的表現形式。商品價格和商品價值永遠相等。菜品屬於剛需商品,菜品價格和菜品價值永遠相等。


作物研究院


價格是調解供求矛盾的槓桿,需求量≥供應量時價格漲,需求量≤供應量時價格落。一些地方農村菜品價格高說明當地需求增加,生產不足,貴也很正常,相反有些地方受疫情影響,菜賣不出去影響種植者積極性,影響農村復工復產。還有一些地方一些年份農村菜品價格低的都護不了本,害的種植者哭爹叫娘,哪才叫慘啊,大些的種植戶一賠就是上百萬元。比如:前幾年在甘肅河西地區種植的洋蔥、娃娃菜等,收購價格高時一畝7000~10000元,採販子只量畝數就收購了,價格低時從地裡挖、採下來就連人工費都不夠,只能爛地裡,等下茬再撈本啊。市場就是這樣的,理解就好,用平常心去對待吧!





室靜蘭香


菜是貴了些,但農民種菜也辛苦的,現在物價什麼都在漲價了。


平南九哥


能理解你說的問題。中國南北氣候差異很大。現在北方地區蔬菜沒有上市。即使是暖棚也有的品種沒有成熟。確實價格很高。肯定是偏貴的。現在產區價格一般在一塊錢到兩塊錢之間。作為蔬菜中間的差價太大了。我在河北承德買菠菜4.18一斤。昨天我到了石家莊。10-20塊錢可以買一農用車。農民還賣不出去。這就是地理差異。還有信息差。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問題解決掉,叫菜價透明化。只有種植戶和消費者都得到了實惠才是利國利民。



圍場飛哥


當下農村的菜品價格有的偏貴,這是什麼原因呢?

  • 2020年的開始是一個曲折的開始,我們經歷了一場空前的疫情。在這期間正好趕上了送冬迎春的季節,許多農作物還不能接替,這個時候我們吃的蔬菜大部分都是溫室大棚裡的蔬菜,而這些大棚蔬菜往往都是在河南和山東等地轉運過來的,經過了採摘、包裝、運輸、場地等費用,最後到了每個地方的菜市場或超市,這樣購買時菜價就比往常貴了一些,這也屬於正常現象。

由於西紅柿、黃瓜、茄子這些蔬菜屬於反季節蔬菜,好多綠葉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所以在平常生活中就會出現價格的浮動,這也就不難想象價格貴了。

  • 在農村講究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意思就是可以種一些蔬菜瓜果了,慢慢的就能吃上自己種的新鮮蔬菜,到了蔬菜豐收的季節隨著疏菜市場的調控,菜價自然就便宜了。

努力奔跑的浩


一方面市內大小超市菜和水果超貴,另一方面在農村地頭又出現菜農蔬菜價低也難賣,果農水果爛在樹上也不好賣,這些現家時有發生,這是為什麼?類似這些民生實事,有關部門應該沉下去,找出解決問題的根夲辦法,才能贏得民心,不要浮燥,應付或推委扯皮,解決問超得方案,調查研究很辛苦,但人民是要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