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非全擴招比例大,我要不要考慮一下?

非全:逆襲985的好機會

往年優秀的985高校,在研究生招生中大多數都走推免的路徑了,只有很少的指標通過全國的研究生考試來錄取,大家通過研究生考試考上的機會越來越小,除非極其優秀的。

但是今年不同,211學校,尤其是985高校,在擴招的影響下,擁有了大量的非全日制招生計劃,很多高校可能會勸說過線的同學轉投非全日制。在往年,調劑階段想上985,除非你有絕對的優勢,否則沒有可能。但是今年擴招人數在18.9萬,很多985和211院校都會有調劑需求,為什麼不抓住這個逆襲的機會?

當然,很多人說,我不想上非全日制,就想上全日制。這點可以理解,也支持,只是前提是有絕對的實力能夠一志願全日制上研。對於多數人並沒有這個實力,於是就開始糾結上非全日制還是放棄,上一般學校全日制還是985高校的非全日制。

需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

1. 如果只是追求一張文憑,出身,那麼為什麼不選擇非全日制?非全與全日制,在文憑的意義上,含金量上在逐年追平,你說你是北大的碩士,誰敢說不是?

2. 更重要的是,非全日制相對全日制,學校的標準與要求實際上會低一些,這個學歷的準出門檻相對較低。

當然對於體制內,尤其是公務員與國企的招聘上,往往還有區別,至少現在強調全日制與非全日制,胖嘟覺得這需要權衡,你未來或者最近幾年一定會去國企或者公務員嗎?

在國家宣傳倡導下,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未來區別會越來越小,就如專業碩士與研究學術型碩士一樣,雖然有區別,但在社會認知與使用上區別越來越小,尤其是在講學歷時,沒有任何區別。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藉此逆襲,拿到一個985高校,或者211高校的出身,這個敲門磚對你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非全:學歷與工作經驗兩不誤

目前大學生越來越多,研究生也越來越多,2020年各類大學應屆畢業生預計突破840萬,還不包括留學即將畢業回國的同學,而今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數,也在擴招的形勢下接近百萬人。

在這種背景下,畢業院校和學歷,也是就出身非常重要的同時,同等重要的還有工作經驗。

讀非全日制,恰恰可以在提升學歷的同時,也不影響工作,獲得2-3年的工作經驗,面對真正的社會競爭,就具備了兩個優勢。

當然,如果你真的想做研究,多學一些東西,對於多數人首選還是全日制,這個是沒有爭議的。不過想提醒大家,如果你的本科是渾渾噩噩度過的,研究生階段現在畢業標準越來越嚴苛,同學們也要做好努力刻苦學習的準備。

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的區別

● 1. 報考條件

全日制:碩士報考者無需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經歷。非全日制:看院校及專業要求,有的院校的要求和全日制一樣,有的則要求有工作經驗,或者只限往屆生報考。

● 2. 專業選擇

全日制:全國碩士研究生各招生單位均有招生計劃,專業選擇較多,學碩專碩均可填報。非全日制:主要以專業碩士專業為主,學術型碩士專業也會有少量招生,具體專業招生情況需要參考院校發佈的招生專業目錄。

● 3. 學費

全日制:一般專業的學費在8000元左右,不同專業有所不同。非全日制:學費高於全日制研究生,一般在幾萬元不等。

● 4. 獎勵及住宿

全日制:有各種形式的獎助學金,有宿舍可以住。非全日制:如果是單位委培的,可能會有部分獎學金或者由單位給予報銷學費,如果是自費,則沒有獎助學金。一般沒有宿舍。

● 5. 學位證書

全日制:雙證,有畢業證和學位證。非全日制:雙證,有畢業證和學位證。其中畢業證書中會明確表明"非全日制",而學位證是不會標註學習方式的。

● 6. 上課時間

全日制:脫產形式,正常工作日都要上課。

非全日制:上課時間在平時的晚上和週六日。

多角度評估和選擇

● 1. 考研的目的

如果只是單純地追求一張文憑,鍍金,滿足職業發需求;亦或想積累工作經驗,又想提升自我,推薦非全日制,目前的主要群體來源於在職人員考研。

如果考生想盡快完成學業,或專心於科研考慮直博,考研幫建議報考全日制碩士則更佔優勢,目前的主要群體來源於應屆生考研。

● 2. 報考難度

全日制與非全日制依據國家統一要求,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初試標準一致,但進入複試後,非全日制略低於全日制。如果想撿漏名校學歷,可以考慮非全日制。

● 3. 經濟水平

非全日制學費高於全日制,並且大多數學校未設立獎助學金,且一般不提供住宿。非全日制適合經濟條件相對優越的人。

● 4. 社會認可度問題

雖然整體而言,非全日制的改革畢竟處於初步階段,社會認可度相較於全日制還是略有不足。

● 5. 特殊專業報名條件限制

七種非全日制專業學位: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工程管理、旅遊管理、工程碩士中的項目管理、教育碩士中的教育管理、體育碩士中的競賽組織,這幾個專業對工作年限有一定要求,應屆生不能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