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签约”一窥零部件行业发展新动态

中国汽车报 赵琼

  尽管国内疫情已经出现好转趋势,国际形势却不容乐观,全球汽车产业链和经济形势依旧面临着巨大压力。防疫不松懈,发展不停顿。疫情期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招商不降温,在谈项目不失联,成果相继落地;产业链上的各家企业仍在按战略规划积极有序地推进工作。继“云办公”、“云卖车”、“云发布”后,“云签约”也成为一股潮流。各家企业、各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戴着口罩,远程进行签约的照片将成为这段特殊时期的留念。而通过不同的“云签约”项目,我们也可一窥零部件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从“云签约”一窥零部件行业发展新动态

  招商引资不停歇 完善当地产业链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各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计划依旧在有条不紊地开展。2月25日,合肥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云)签约仪式在合肥市江淮蔚来工厂举行,此次8个签约项目总投资1020亿元。蔚来汽车中国项目落地合肥无疑给签约仪式带来了诸多“流量”,受到各方关注。据了解,蔚来汽车中国总部项目计划融资超过100亿元,其中包括:在合肥成立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建立研发、销售、生产基地,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中国总部运营体系。此次签署的是框架协议,项目的具体细节双方还在洽谈制定中。值得注意的是,总部位于合肥市高新区的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也在其中,涉及到50亿元建设新能源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项目。

  此外,换电重卡也开始在新能源汽车项目中崭露头角。2月28日,根据各方签订的协议,融和电科将携手华菱星马在唐山市曹妃甸区完成换电重卡的车辆制造中心建设,并同期建立租赁运营中心,实现唐山市及其周边区域换电重卡的规模化投放,构建生产、租赁、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垂直产业链发展模式。此举不仅能够帮助政府及运输企业实现车辆“油改电”的节能减排效益及高密度运营场景下经济效益的双提升,还能填补曹妃甸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空白,完善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链。3月10日,重庆市璧山区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拟投资50亿元建设中国长安青山智能传动产业园项目。通过整合国内新能源汽车传动资源,集聚先进技术、研发、管理等生产要素,实现自动变速器的再次革新突破。

  除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外,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招商引资,完善当地汽车产业链。2月28日,柳州市2020年首批招商引资“云签约”项目中,包括了北部生态新区轻量化铝合金压铸汽车零部件项目。2月15日,重庆两江新区也完成了朗贤轻量化汽车部件项目“云签约”,投资6亿元在两江新区建设超强钢热成型智造装备生产线、高真空镁铝压铸智造装备生产线及相关智造装备生产线。

  点评: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纲领性政策,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指明了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拉动经济增长、实现产业转型的当下,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产业链项目成为战略布局的重点,而结合当地工业情况,积极完善汽车产业链条,提升智能制造的水平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通过“屏对屏”的云签约方式,确保疫情期间招商引资“不断档”、“不停步”,即是保证经济运行不掉链,发展不止步。

  外企扩大合资 深耕中国市场

  面对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国外零部件企业正在积极渗透扩张,合资合作不断延伸。3月11日,佛吉亚与长春旭阳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云签约”,双方共同成立了新的合资公司——长春佛吉亚旭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投资总额达1.2亿元,将专注于为整车客户生产、装配、销售汽车显示屏产品,并提供相关售后服务和技术咨询。据了解,佛吉亚与旭阳工业(集团)的合作由来已久。2001年,双方成立了首家合资公司——佛吉亚旭阳座椅公司,并由此扩展至12家工厂,业务领域覆盖汽车座椅、内饰、汽车地毯等。

  3月10日,通过在中国绍兴、上海和德国施韦因富特两国三地进行“云签约”,采埃孚与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合资成立卧龙采埃孚汽车电机有限公司,合资双方计划到2025年总投资达到3.2亿欧元,实现销售收入8.8亿欧元。这家合资公司的总部设立在上虞,产品范围包括应用于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微混混合动力汽车的汽车牵引电机,今年会在塞尔维亚设立分工厂,未来或将在北美建立分工厂。

  点评: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智能网联领域也发展迅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在相关产业的发展上具有显著优势,除了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国家战略及相关政策也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与帮扶作用。种种迹象表明,国外零部件企业正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新四化”核心技术领域加快布局。对于中国零部件企业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新四化”带来的增量市场,中外企业的合作与竞争将同时展开。

  疫情下抓风口 加速项目落地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国家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通知”,让智能化、网联化的“赛道”再次受到瞩目。3月4日,广汽研究院与中科创达宣布成立智能汽车软件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双方将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展开技术研究,进行网联信息娱乐、智能座舱、智能交互、安全驾驶等产品的联合研发。自2016年以来,广汽研究院与中科创达共同打造的网联信息娱乐终端和生态,已广泛应用于广汽传祺GS4、GS8及广汽新能源Aion S等车型。

  3月11日,上海市嘉定区105个重点产业项目进行在线签约,总投资达到了276亿元,包括以中振交通、卡酷思中国为代表的汽车智能化总部项目和研发中心项目。据悉,作为一家为汽车提供减重、降噪、隔音等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卡酷思集团的项目总投资为2.8亿元,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5亿元。此外,上海国际汽车城与专注人工智能驱动的青飞智行(上海)机器人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根据产业定位及发展目标,嘉定区2020年年末力争全区汽车产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

  点评:国家层面对于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已形成高度共识并开始强化协同。汽车“新四化”的黄金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有行业人士表示,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中发挥的作用将尤为关键。无论上文中的广汽集团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还是上海嘉定引进诸多智能网联汽车项目,都是“新四化”浪潮中的涓涓细流。未来会有更多智能网联汽车项目陆续落地,它们将汇成强大合力,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