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的八字军了解多少?

橙子成长记


南宋,1127-1276年。八字军,1127-1133,由南宋军民抗金战争中王彦组建率领的一支部队,因脸上刻上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而出名。

在两宋的交接之际,金兵入境打得宋高宗摸不着头脑,官兵将士也都被打得溃散。但是,有那么滋润中原地区自主组织的义军却多次六天金兵,八字军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逐渐让金兵闻风丧胆!

那么八字军是怎么来的呢?

岳飞当年和八字军的领袖王彦,都属于八字军(当时不叫八字军,是一支起义军),后来因为意见不统一,分道扬镳了。因为王彦觉得要把部队转到太行山和金兵打游击,拖延金兵南下的步伐;而岳飞却觉得部队应该后撤,和政府的正规军走在一起,听政府统一指挥对抗金兵。再后来,岳飞带领一部分人留守宗泽,王彦带领大部分人在太行山上驻守,再脸上刺上了八字,八字军由此诞生。

此时,在河北一带的中原地区有一位叫做梁兴的起义军在后来也加入了八字军,八字军的人数一度到达了十万。

待宋高宗在扬州稳住了脚步后,收编了八字军,从此,八字军开始走向了衰弱。

这里有一个叫做黄潜善的奸臣,把王彦等人给安排上了军政纪律不严肃的罪名(原因大概是因为收编王彦部队后,把王彦等人安排在一个避战部队吃闲饭,所以啊,吃闲饭的人肯定会被人说闲话,咱们还是要勤快一点!)给发配到了非抗金一线,再后来因为八字军和朝廷的另外一支军官部队发生了冲突,王彦辞职,只到病逝。

刘锜,八字军的第二代接班人,打了一场著名的顺昌之战(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再后来刘锜死后,八字军不知所终。在宋金达成了协议(屈辱求全)后,八字军被发配到各地驻守,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八字军辛辛苦苦为皇帝打江山易改换来的却是打压和猜忌,在那个时代当兵真是一个悲剧!




大大江


八字军是在北宋灭亡之后,在金军占领地区燕云十六州(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个州)河北地区人民组织的抗金义军。

由于这支部队的将士都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决心,故称“八字军”。

王彦于建炎元年9月带领7000人部队,度过黄河进攻金国,结果大败,在逃亡期间招收了很多抗金义军,并在岳飞率领下奋勇作战下转败为胜。在河北站稳了脚步。

八字军一度人数超越十万人是一支从义军起步,后来被南宋招安成为官兵的人。末期八字军在刘绮的率领下也打了不少的胜战,特别是顺昌之战以五千精兵大败十万金兵更是以少胜多的奇迹。



茅庐殇情


南宋建炎元年至绍兴三年,也就是公元1127-公元1133,在川陕、河北河南地区活跃那么一只义军,他们的宗旨就是反抗金军,他们勇于作战,建功无数,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那么,就是这样的一只民间队伍,为什么叫八字军呢?原来啊,为了表达保家卫国和奋勇杀敌的决心,这支义军的将士们都在脸上都刺了八个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

这支八字军的首领叫王彦。王彦,字子才,上党人,年轻的时候,性格豪爽,喜欢读兵书学习兵法,一腔热血怀有报国之志。北宋末年,金军大肆南侵,进攻中原,王彦得知之后,固然前往抗金投奔了河北招抚使张所,王彦的军事才能迅速显现出来,出色的能力收到了张所的赏识,任都统制。

王彦(1089年-1139年),南宋抗金名将,字子才,河东上党人

建炎元年,王彦和岳飞张翼等十余名将领,率领近七千的宋军渡过黄河,与金军作战,收复了新乡等失地。很快几万金军又卷土重来,围攻了王彦,最后宋军寡不敌众,撤往太行山。在今天河南辉县聚集了七百散兵,组建了八字军。当然除了八字军以外,太行山上还有其他的几只义军,他们之间相互呼应,共同抗敌,多次痛击了金军。

八字军的势力逐渐扩大,金人为了抓住王彦,不惜重金通缉他,但是王彦毫不惧怕,率军与金军多次交战,威震两河一带。可惜的是,朝廷却一直向金国求和,不准王彦再进攻,让他率部驻守开封。建炎三年,王彦率众前往了川陕投奔了张浚,转战川陕之后,八字军战无不胜,陆续收复多处失地。不幸的是,朝廷的投降派占了上风,他们不希望王彦的出现破坏议和的进程和成果,于是给他安排了个“军政不肃”的罪名。解除了他的军职,让他南归并改知荆南府,八字军则调到了临安,四年后带着愤懑之情,郁郁寡欢得去世了,年仅49岁。一代抗金帅才就此陨落。


西安年货会


一、何为八字军?

八字军是南宋建炎元年至绍兴三年(1127—1133年)在南宋军民抗金战争中由河北招抚司都统制王彦率领的一支部队,而八字军的由来,和他们脸上的八个字有关: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因这八字得名!八字军先后有两任统帅,第一任就是它的创建者,也是抗金名将——王彦,第二任就是笔侠心中的“中兴四将”——刘锜。


八字军有力地牵制了金军的南下

二、八字军的经历

历史上说,八字军的班底,主要是以王彦手下的一帮河北士兵为主,王彦部队当时隶属于河北招抚使张所,同时隶属于张所的,还有另一位抗金名将,更是我们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岳飞!而且岳飞还是王彦的部下。后来,因为张所被南宋投降派给撤职了,导致王彦部就变成了一支无人节制的流浪军。恰逢此时,王彦和岳飞在意见上又不一致。王彦认为应该采取游击战术,将部队转移到太行山,和金军打游击,拖住金军南下的步伐;而岳飞却认为应该将部队后撤,始终和正规军保持在一起,统一号令,抵抗金兵的正面进攻。最后就只有分道扬镳了,王彦带着自己的部队转移到太行山起了义,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正式创建八字军。而岳飞最后带着自己的部队投奔了东京留守宗泽,虽然世人多记得的是岳飞,但大家都知道,岳飞的结局并不是很美好。

岳飞和他的部队

王彦自从将部队转移到太行山后,受到当地人的拥护,特别是梁兴领导的“忠义社”,因为八字军作战勇猛,很多忠义社的将领后来都听八字军指挥,一时间,在太行山区,王彦聚集了十多万人的抗金部队,对金军的后方形成了极大的威胁。而此时,八字军仍然是一支无番号的部队。恰如此时,宋高宗赵构在扬州稳住阵脚后,又开始招纳地方武装,八字军也被宗泽收编。王彦亲自到扬州觐见赵构,力陈北伐事宜,但在奸相黄潜善的力压下,王彦被安排在一支避战部队里面吃闲饭。后来,奉命组织川陕保卫战的张浚(张良之后)看中王彦,将他申请到川陕地区抗金,八字军才再一次派上了大用场。可惜张浚志大才疏,和金军硬碰硬,打输了富平之战,还好名将刘韐的儿子刘子羽和名将吴玠,以及王彦的八字军在接下来的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战役中战胜了金军,川陕才得以保存。川陕保卫战结束后,八字军被先后调往荆南和淮东,奇怪的是:这里都不是抗金一线。也许是八字军曾经有过“匪军”(义军)的背景,朝廷对他们不是很信任,八字军后来又和另一支官军发生械斗,王彦引咎辞职,直到病逝。王彦死后,八字军被拨给刘锜,刘锜这时才独立成军。八字军随刘锜打赢了“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的“顺昌之战”,这是他们的第三次表演。刘锜的威名震彻金国,乃至于1161年,金主完颜亮再次出征南宋分配任务时,竟无一人愿意主动进攻刘锜部。毕竟,谁想去摸老虎屁股呢?

气急败坏的完颜亮亲自率60万金军进攻刘锜部,由于兵力悬殊,刘锜率众退守扬州。可惜天不逢时,刘锜突然身染重病,只好留下侄儿刘泗和部将李横率领部队驻守扬州。

但他这个侄儿可不像他一样有骨气,是个实打实的废物,金军还没打,他就先逃跑了,只留下李横孤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力竭战死。扬州城破,刘锜麾下的八字军也全军覆没。一支身经百战的劲旅转眼覆灭,叫谁不心疼啊,更何况那还是跟随刘锜出生入死的亲兵,刘锜那叫一个伤心啊。没多久,刘锜吐血身亡,南宋的一代传奇名将就此陨落。

刘锜


珍贵影像Pa


民兵组织“八字军”,赤胆忠心保家卫国,助力南宋政权。

北宋末期,北方女真政权强大,宋徽宗欲夺取燕云十六州,联金灭辽,使得宋朝国境直接暴露于金朝的威胁之下。灭辽过程中,金朝发现宋军腐朽虚弱,灭辽不久,金军挥师南下,攻克宋都城汴京(今开封),制造了靖康之耻。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九子赵构建立南宋政权,不断南逃,政府军初期节节败退。

在宋朝沦陷地区,受尽苦难的中原百姓纷纷自发组织起义军抵抗金兵,其中一支民兵所有将士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杀敌决心,故称“八字军”

宋朝政府军刺字是一个惯例,官兵有禁军、厢军、乡兵三种形式。禁军中央直接控制,地位较高,很少出现逃亡,非战况频繁很少刺字,乡兵则是兵农各一的形式,以保卫家长为主,不四处征战,故不刺字。厢军为地方军,鱼龙混杂,逃跑率高,为防止逃跑,厢军基本全刺字。《水浒传》中发配充军,就是补充的厢军。

但民兵这样自发主动在脸上刺字是非常罕见的,足以表明抗金之决心。

八字军先后有两任统帅,第一任是抗金名将——王彦,第二任就是中兴四将之一的刘锜。

八字军作战勇猛,在敌后根据地多次重创金兵,对其后方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八字军的战绩卓越,其他民兵组织自愿听从八字军领导,王彦率领的八字军在太行山聚集成了一支十多万人的抗金中坚力量。

而后,八字军接受宋政府军编制,成为一支正规军,

刘锜统率八字军后,曾率领大军于顺昌与金兀术军展开了一场决战,八字军以少胜多,这场战役也成了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城邑防御战。

八字军成就了王彦、刘锜两位名将,两位名将也成就了八字军。宋高宗和金义和后,八字军再无记载,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你的历史我来评


八字军是南宋建炎元年至绍兴三年(1127—1133年)在南宋军民抗金战争中由河北招抚司都统制王彦率领的一支部队,因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而得名。

八字军最初是太行山区的义军,后编入官军序列,于河南、川陕等地抗击金军,战功卓著。

北宋灭亡后,在金军占领地区,义军纷起抗击金兵。建炎元年九月,王彦率岳飞等十一将7000人北渡黄河,收复新乡(今属河南)后,遭数万金军围攻,因寡不敌众,率部众突围至共城(今河南辉县),联合太行山区两河(即河东、河北,今山西与河北中、南部一带)义军,坚持抗金。所有将士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决心,故称“八字军”。未几,两河忠义民兵首领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等亦率所部19寨10余万人来附,屡挫金军锋锐,声势大振。二年,王彦欲率八字军北取太原,因宋廷向金乞和,不准出兵,王彦及八字军精锐万余人被召之护卫东京(今河南开封)。三年,八字军配合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与金军转战川陕,屡获胜捷(参见川陕之战)。绍兴元年(1131年),在平讨南宋叛军及伪齐军作战中(参见宋攻李成之战),八字军破桑仲、败李忠、擒郭振,收复秦州(治上邦,今甘肃天水)等地。三年二月,金军攻饶凤关(今陕西石泉西),王彦率八字军配合吴玠扼守要隘。金军人披重甲,强行登山,八字军居高临下,凭借险要地势,顽强守卫6昼夜,重创金军(参见饶凤关之战)。旋乘金军北撤,收复金州(治西城,今陕西安康)。八字军起于义军,后转隶为官军,多次击败金军,是南宋初期功绩卓著的一支抗金义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