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楊奇函到張頤武:清華先不仁不義,北大後不知廉恥

上一篇文章 講到我們面對喧囂信息時的基本態度,在面對沒有確切信源的消息時,應該讓消息再飛一會兒,不要一下陷入消息的噪音之中。除了多看世界,多讀書,多長見識外,我們更應該有對他人,對世界的基本的同情心與同理心。

過去一週,我們的關注焦點依舊是在新冠疫情的發展情況,歐美國家的疫情擴散非常迅速,防控壓力也很大,同時國內的疫情有所好轉,目前的主要防控目標已經轉向防止境外輸入病例的擴散。但與此同時,出現了兩個噪音,恰好這兩個噪音的主角分別是清華和北大的畢業生和教授,讓這兩個噪音變得尤其刺耳。

楊奇函嘴上稱著仁義君子,乾的盡是不仁不義之事

如果不是因為《奇葩說》的節目,恐怕也就寥寥幾人知道楊奇函,他在節目中打著順口溜,講著仁義君子,還不斷宣稱著自己清華畢業生的經歷。他也有了近百萬粉絲,即使不說是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起碼給了他更多賺錢的路徑。

然後就在新冠疫情的時候,他公開暗示奇葩說的某人的“不好”,這個“不好”很可能會讓這個某人斷送在大陸的職業生涯。

從楊奇函到張頤武:清華先不仁不義,北大後不知廉恥

這就是真小人之為,他缺失了對他人狀況的基本的同理心的理解,在沒有確實證據,與當時語境考量的情況下,就把自己駕於道德的高地,對他人做著審判。

這種不仁不義之事,別說君子不恥,是人就會不恥。

張頤武又出來叫囂,斯文在茲的北大中文系,真是為有這樣的教授而斯文掃地

也算是國內有名的教授,在中文第一系的北大中文系擔任教授,張頤武還經常到各大衛視參加節目,也算是有頭有臉的教授。

從楊奇函到張頤武:清華先不仁不義,北大後不知廉恥

可是張頤武在發言中盡情展現著自己的“不知廉恥”,這次國內疫情,方方日記成了一個公眾瞭解武漢情況的疏解口,而張頤武在湖北新增確診人數歸零的檔口對方方進行了帶有潑髒水式的質疑,而且他自己還顯得理直氣壯,似乎自己是正義的化身。

在北大中文系的門前立著一塊碑文,上書“斯文在茲”四個字,而張頤武用自己一貫的不知羞恥的言辭讓中文系蒙羞,讓北大這個以“獨立自由”精神著稱的高等學府丟臉。


當然,楊奇函,張頤武只是清華北大的個例,只是因為他們算是公眾人物,他們的這種不仁不義不知羞恥的發言的聲量就會以幾何級別放大,因而連累了他們的母校,將它們的母校“拉下渾水”。

這種小丑式的做派,終會在滾滾歷史中被吹散,但我們更應該反省我們的教育,在中國最好的兩所大學,為什麼隔上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這種不仁不義,不知羞恥的言行?我們應該做些什麼,真正讓我們的教育回到人本主義教育的軌道上,讓一代一代的年輕人成為一個有基本同情理解心,有文明胸懷的大寫的人?

從楊奇函到張頤武:清華先不仁不義,北大後不知廉恥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