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暑期摩旅中国总结(上)


一、摩旅缘起


  这是一次“蓄谋已久”,却准备仓促的远行。是对自己一次挑战,也是交给自己的一份答卷。  我是个不怎么安分的人。青春年少时,即想着骑单车去西藏,后来发现单车太慢了,于是改为摩托。工作之后,心为形役;结婚之后,也难单飞。 前年坐车进藏时,和彦龙兄通话,说后年我们来骑川藏吧。今年,他没空,趁着孩子还没出来,我请了假,冲破各种现实阻碍,彻底放下,成了一个不顾家人与工作的人,远行一趟。

摩旅中国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国总结(上)

  为什么一定要远行,有人说会遇到不一样的自己,有人说为了找到陌生的感动,有人就是为了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和人物...... 是,也不是。对于我,只是觉得,这是我的成长方式,生活方式。人大都是井底之蛙,我不想成为这样的青蛙,于是从来想多了解一些不知道的东西,于是也从不放弃跳出来看一看的可能。所以,旅行的意义,对我而言在于看到另外一种可能,是去不断证实不是仅有想象的过程。

摩旅中国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国总结(上)

  有人说,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好云淡风轻,好潇洒率性的感觉。我觉得是对旅行的误解。因为旅行不仅是去游玩,它是行走在山野之间、百姓之中、坎坷之途,他与大地亲密接触,他与乡土共同呼吸,他与人间烟火同起灭。如此方有人间百态的体验,如此才有酸甜苦辣咸的触动。  更重要的是,旅行,不是冒险,确实是需要准备的。出发前几天,要去哪儿,是西藏还是中原,还没想清楚。至于准备,2015年、2016年带着爱人燕子摩旅江西、安徽诸地,已经把装备和经验都准备得差不离了。  那就出发吧。 二、行程概况

摩旅中国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国总结(上)

  自己一人,还是结伴呢?很巧,出发前些天,加入一个摩友群,有个邵武老乡张小敬邀约一起去西藏。我打算拒绝,因为是一个女司机,怕不靠谱。后看她准备得那么积极,又答应了,因为她是个女司机,很需要个照应。

摩旅中国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国总结(上)

  于是,有了我的第一个目的地——西藏。后来同行到了成都,她家中临时有要事,只得中道而别,然后就自己骑了几天。自己骑的好处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一种信马由缰的感觉。

摩旅中国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国总结(上)

  到了巴塘,和林怀远老师会合,也一起骑了几天,到了拉萨。剩下的路程,就都是一个人的旅程了。但是去哪儿呢?好马不吃回头草,于是选择走青藏离开吧。  到了青海,感觉新疆似乎近在咫尺,于是绕到了第二个目的地乌鲁木齐,去会会两个缘悭一面的好友。乌鲁木齐离家乡太远,考虑到返程里有“中原文化行”的计划,于是折返。过河西,入陇西,到陕西,眉县寻根,呆了几日。然后走关西,到河南,也沉浸了多日。接着从伊洛渊源南下,到荆襄之地,最后往东南归来。  8月8日出发,途径福建-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西藏-青海-新疆-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江西-福建等13省,里程13000多公里,合计55天。途中日记不辍,留下59000字的旅行纪要。

摩旅中国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国总结(上)


三、几点收获
  第一,此行,翻越的大好河山无数:武夷山脉、武陵山脉、横断山脉、念青唐古拉山山脉、唐古拉山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山脉、天山山脉...... 跨过抚河、赣江、洞庭湖、澧水、乌江、长江、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帕隆藏布江、拉萨河、通天河、塔里木河、疏勒河、黄河、渭水、洛水、伊水、汉水、长江、鄱阳湖...... 横穿东南丘陵、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几大地形区。极大满足了我这地理爱好者对山川地形的好奇。

摩旅中国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国总结(上)

  一路上全景式地感受山川、地貌、植被、气候、时空的逐渐变化,如梦如幻,美不胜收,它们似乎可以在一秒钟内全部在脑中清晰且快速地放映一遍,而每一次的回顾都有一份震撼在心间。世界的广大,超乎我们的想象,天地山川的渲染,更比想象的更加奇崛瑰丽。不登高山,不知天高地厚;不涉河海,不知地之广阔邈远。古人云“胸中有丘壑”,恐怕离不开在现实土地上的游历。 我既然没有智能与力量去指点江山,那我就脚踏实地用脚步丈量土地。这份丈量,其实也是心力与脚劲的衡量。王安石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同样是每日醒来,但有心、有力、有目标,并坚韧不拔,一个人可以走得非常远,而非原地打转。

摩旅中国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国总结(上)


第二,此行,游历或到达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湖南岳阳楼、贺龙故居;四川茶马古道、泸定桥;西藏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新疆交河故城;甘肃嘉峪关明长城、张掖大佛寺、张掖西来寺、张掖鼓楼、张掖会馆、武威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武威文庙、雷台汉墓、武威大云寺、兰州黄河铁桥、天水伏羲庙、胡氏民居建筑、玉泉观;陕西西安城墙、大雁塔、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安钟楼、鼓楼、潼关故城;河南丝绸之路古道、虢国墓地、新安函谷关、白马寺、汉魏洛阳故城、北魏孝文帝陵、范仲淹墓、关林、程颐·程颢墓、汝窑遗址;湖北襄阳古城墙、襄阳古隆中、荆州古城墙等处。此外还有李广墓、罗什寺、班超墓、张载祠、邵雍故居等其他文化圣地多处。这一切,也极大地满足了我这个文史爱好者的精神需求。

摩旅中国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国总结(上)

  一路上所走的路,前半程主要以感受自然山水的秀美壮丽为主,后半程,从新疆开始,则是已感受人文历史的博大璀璨为主。在西北及北方,似乎任何一块土地,都值得你匍匐下身子,去倾听他们从遥远的历史深处,迈来的阵阵脚步声,每一个声音,都是引人遐思,动人心魂。这也是,最初目的地想直指这片土地的原因。这些年所学的先秦历史文化,大多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因此,触摸她们如同回到故园认祖归宗一般。那里的历史与文化的厚度,同这片土地的厚度一样,诗经汉赋、唐诗宋词、魏晋风流,从来没有像旅行时那般动人,以至于人也随之诗意盎然了起来。  从这里走出的先贤,他们的精神高度与巍巍华山严严嵩山一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鸠摩罗什、玄奘大师,李广、班超,张载、邵雍、程颐、程颢、阮籍、范仲淹……当我匍匐在他们面前,就如同从千里迢迢赶来拜会他们;当我从他们身上借得一丝光明和向往,就有了他们的一份精神与力量。尤其是在张载墓前的惭愧忧心,在范仲淹墓前的震撼感动,若没有与先贤的精神感应,何来的失声痛哭,涕泪悲泣。我不知这份撼动将如何指引我,并将发生怎样的作用,但我已感觉,我的血液里,有他们的营养,我的呼吸里,有他们的气息。或许,我会是一个载体,在传递一些历史深处的讯息。

摩旅中国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国总结(上)

  第三,每个人的认知,需要不断求证、革新和打破,这个过程就是拓宽认知的边界。好比,即便我看了不少有关西北的书和纪录片,但我对西北的想像,依旧难逃荒漠遍地、缺水荒凉的底色。这固然是一方面。只是当我置身其中,走过他们的千里沃野,穿过他们茂密的树林,舔过他们甘甜的泉水,这里的生命力与热情告诉我,我的理解与想像,原来比他们的土地要贫瘠得多。
  再好比,当时特意走了段崤涵古丝绸之路。心想,再怎么也是一条国际性通道。秦都有驰道这样的“高速公路”了,汉唐的丝绸之路,不是康庄大道,也不至于是崎岖小路了吧。结果坎坷如同天梯,逼仄如同沟渠,古道在岁月的侵蚀中迷失了方向,车辙在石头上撵出狰狞的面目。这份由艰辛而引起的震撼,岂是看看图片文字即能够感触到的。

摩旅中国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国总结(上)

  任何物体,都是一个资讯的载体,这个资讯可能是某种已储存多年的关于人的能量。每每有人到来,他就会悄悄说话,只是有的人听得见;有的人听不见;有的人听见了只觉得依稀模糊,似曾相识;有的人听见了便如同久别重逢,有劫后余生的感慨。  “啊,你还活着!”“是的,大难不死是幸运的,我估计还会活得很久很久。”  “啊,你原来就是传说中的函谷关!”“是的,我守卫在这里已经两千年,你昨天去的那个函谷关本来比我老,可惜被毁了,都是新造的。”  “啊,你原来长这样,书本上不是这么描绘的。”“不管别人怎么说,只要你来看,我就这样。”  “啊,你原来比我想象中的经历了更多故事!”“是的,你看到的,还只是一点点,听我慢慢道来。”  “啊,你的彩绘依旧那么光华,不改本色!”“其实我只是普通的存在,不信你看他们”。   “呃?缂丝不是唐朝才有的?”“兄弟,我是汉朝的。”

摩旅中国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国总结(上)

  对于一个热爱这方文化的人而言,与人文历史遗迹的每一次相遇,都希望是一次久别重逢。可惜自己的积淀太少,这也是为什么当时路过麦积山、敦煌时,我选择檫肩而过。因为我知道,我还没有准备好,我还无法走进她。因此,对于我而言,需要不断做的事情,是不断积累历史文化,唤醒这份记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我与这些历史遗存邂逅时,我可以发现他们,感应他们遥远的叹息,更重要的是可以听懂他在和我说的悄悄话。毕竟,时光宁静而冷漠,他们已沉睡太久,而作为现代人的我,也孤独漂泊了太久。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旅行的好处,在于激活我们对历史的认识与热爱。对于未知的,因为遇到,产生了兴趣;对于已知的,因为证实,有了体认,进一步去了解。

摩旅中国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国总结(上)

· END ·


AD:

摩旅西藏招募ing,详情请见:

《摩旅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