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作家方方和六六?

滄州俠客行


女人坐在家裡的感性和在大庭廣眾之下的撒潑打滾實際上是一碼事,就是太自以為是。



照進心靈的一束光


我想應該是問兩人在本次疫情中的表現吧。


先說六六吧。


據說六六奔赴武漢是為了創作抗疫故事。但她到了武漢之後,居然寫出這樣的話:“幸虧我來了,再不來素材都沒了。”這麼多醫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這麼多武漢人民做出的巨大犧牲,對於她來說竟然只是“素材”,還“幸虧”來了。我不想罵她,因為罵她是對漢語的侮辱。


再說方方。


方方的情況比較複雜一些。因為封城之後創作的《武漢日記》,方方既獲得了極大的讚譽,也收到了巨大的批評。讚揚者謂她是魯迅,批評者卻認為她只是祥林嫂,可謂兩極分化。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看待方方的《武漢日記》呢?我覺得,讚揚者把這日記的意義無限誇大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隔離政策,方方其實和你我一樣,這段時間也一直待在家裡,活動區域最大也就是在小區(文聯大院)內。她的日記的大部分素材,來自她的朋友和公開報道,也不是親眼所見的。我相信方方不會造假,但是給她提供信息的朋友是否可靠,我無法判斷。

但批評者中有很多人,也是為了批評而批評,並不講道理。到目前為止,武漢累計病亡2480例,很多人的親人或者朋友沒有能挺過去。再加上那種緊張氛圍,那段時間對於身處武漢的每一人來說,恐怕身心上的感覺都是負能量居多。所以,方方日記裡所謂的“正能量”少,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實,方方的《武漢日記》只代表本次疫情的一個小側面,是她本人對本次疫情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只是一個樣本,而非全部事實。可惜的是,很多人把方方的日記當成了疫情的全部,並無限加以拔高,要把方方抬到一個很高的位置。殊不知,他們也把方方給抬成了箭靶子。


牛皮社


我覺得方方和方粉們沒什麼用心,俗話說就是有點不懂事,方方讓我想起一件事,在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在工作人員給隔離的人員送的蔬菜中,有人發現送的蘿蔔不新鮮了,於是大聲抱怨,還要想方設法讓這個不新鮮的蘿蔔讓所有人都知道,而有的人理解現狀,理解工作人員的不易,或者湊合吃了,或者不吃也不抱怨,方方就像那個老是抱怨蘿蔔不新鮮的人,她怎麼不想想,在這個大家都艱難的時期,這個蘿蔔送到她手上是多麼不宜,況且,還有那麼多新鮮的蔬菜,她怎麼看不見,她怎麼不說聲謝謝?很多人評價她心理陰暗,我看沒冤枉她。


寨主640


其實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當然普通人和名人說話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作為名人應該有更多的社會擔當和責任。如果你發表一些正能量的文章,就會對他人和社會產生正面的效果。如果你每天發牢騷,每天都揭露社會的陰暗面,就會讓人們對社會產生恐懼和厭惡,如果國家和社會有什麼問題,你應該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而不是抱怨。如果你是中國人,就應該做一些對中國影響好的事。中國幾千年的屈辱,發展到現在真的不容易,所以大家都得珍惜和維護。發表自己的觀點沒有問題,但不要群毆,形成族群對立,撕裂社會。


悔不改


只知道方方大概說過:一個社會的進步不在於它有多少豪華汽車,不在於科技多麼發達云云,而在於對弱勢群體的的平等關注。我覺得這次國家抗擊疫情真正彰顯了不分窮富、不分階層、不分權位高低的平等,讓弱勢群體得到了一摸一樣的救助等等。但是國家沒有40年的經濟、科技、教育、體制、法制等的大幅度發展,你覺得這種平等能實現嗎?缺物資就立刻就補上了,缺錢立刻就撥了捐了,缺醫護立刻就空運去了,要會診就立刻連線了,要健康碼立刻就生成了,要網購一點就到了......我堅信國富民強了才可談真正的平等,我們絕不要六、七十年代酸窮酸窮的平等。


一葉舟之港灣


我只看到方方的文章,看過兩篇後就不想看了,感覺太陰暗。一個作者有表達內心想法的自由,但是當全國疫情出現勝利暑光的時侯,方方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作者還在那裝看不見,沉迷在自己陰暗的世界觀裡,就有很大問題。現階段不指忘方方能說出什麼勵志的話,但至少請閉嘴,否則激起民憤,只能說是她活該。也請她反思自己的作為,如果可能的話,希望她買張機票去歐美隔離一段時間,在當地體驗一下當地的抗疫生活,寫一些歐美抗疫日記,我真的很期待看。


xxj君君


可以丟進垃圾堆裡的日記!

有人對“方方日記”進行了統計:

常用詞彙分為三類:

1、抱怨吐槽類;

2、撕逼類;

3、道聽途說類;

抱怨吐槽類:

政府:87次;死亡+去世:107次;憤怒+失望:17次;

李文亮:39次;封城:79次;

撕逼類:

文革:10次;極左:22次;你們:75次;狗:27次;

道聽途說類:

醫生朋友:116次;醫生朋友說:28次;

醫生朋友告訴:8次;記者說:3次;

看到:151次;聽到:41次;聽說:45次;

好像:15次;大概:27次;可能:92次;

電話:42次;手機:26次。

閉門造車的負能量、博同情的方方日記,我看了兩篇就不堪入目了!無論是武漢,還是國人,國難當頭,唯一的選擇就是堅強、面對!


2006第一場雪


方方風頭正勁,六六粉墨登場。

方方和六六,一個是女人,另一個也是女人;一個是作家,另一個也是作家;一個寫武漢日記,另一個也寫武漢日記。

方方著有長篇小說《烏泥湖年譜》《水在時間之下》《武昌城》《塗自強的個人悲傷》,隨筆集《到廬山看老別墅》《漢口的滄桑往事》,中篇小說《風景》《萬箭穿心》《惟妙惟肖的愛情》等,寫小說是她的強項。

六六素來以言辭鋒利著稱,從《雙面膠》開始,一直到《蝸居》再到《心術》《安家》等,都是電視劇史上最富有話題性的劇集,尤其是在有關婆媳關係、家庭矛盾的話題中,她的鋒利相當吸引人。

方方有句很火的話,就是“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被頻頻引用、傳播而進入大眾視野。

六六也有句很火的話,就是她3月9日在武漢日記中所寫的“幸虧我來了,再不來素材就沒了”。

近期,兩個女人均遭吐槽。

先表方方。

從正月初一開始,方方用寫“日記”的方式,記錄“封城”後的人和事。基本上每天寫一篇“日記”的節奏,至3月11日《一旦走到這一步,你還刪得過來嗎?》共發佈了40多篇6萬多字。微信朋友圈、各種自媒體以及官媒,關於方方日記的分享、點評、褒揚、非議,非常之多。方方可謂出盡了風頭。有人說,如果沒有“武漢日記”,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位原湖北省作協主席、65歲的武漢女作家。

一段時間以來,部分網友認為方方是“唱低調”、無病呻吟、賣弄詞藻,無視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抗疫的溫暖面。網友列舉了方方所講的“史上未有過的悲憤、痛苦和無助的日子。及至今天,雖然不再恐慌,也沒那麼多悲憤,但是人們迎來的卻是難言的鬱悶和焦躁,是遙遙無期的等待”等內容。

不難看出,方方通過“日記”旁敲側擊、指東說西,彷彿她最有“良知”、最有“正義感”;彷彿只是因她的“偉大呼喚”,大家才能最終覺醒,才能戰勝新冠病毒疫情。

有的人認同她,覺得她“敢於說真話”。其實,靜下來想一想,武漢及全國疫情能在這麼短時間內被有效防控,靠的是什麼?靠的是“方方”們的“鍵盤俠”和“嘴炮”嗎?顯然不是,靠的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靠的是我們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靠的是政府高效的指揮調度能力,靠的是千千萬萬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基層幹部以及那些默默付出的工作者。

對於這些,“方方”們看不到,也不願意看到,她們為了博人眼球、快速吸睛,抓住某個不到位細節點,就手舞足蹈起來,好像哥倫布發現世界“新大陸”一樣,接著別有用心寫文無限放大,在那裡冷嘲熱諷,彷彿她越敢指責政府,就越顯得偉大。

再說六六。

3月8日,婦女節這天,新加坡籍編劇、作家六六從上海出發,驅車前往武漢。她身負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到一線尋找能打動自己的人和事,以便於創作時代報告劇《在一起》。

按說這本身是一件值得尊重的好事兒,不過,就在這時,六六卻也因一句“幸虧我來了,再不來素材就沒了”引起了諸多網友的不滿。

把這個“封城”一個多月的城市,一群身心遭受巨大創傷的市民當成筆下的“素材”,平心而論,本身看似沒錯,但時機不對,身份不符。有網友說:“能不能不給創作抹黑,別在大家傷口上撒鹽啊。”有網友說:“沒有起碼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武漢的苦難只不過是六六的‘素材’。”語言或許有些直接,但這樣的語境和氛圍之下,也不無道理。

日記也好,文藝創作也好,不能打著對弱勢群體生存生態關心的旗號消費苦難利用編織的悲情故事來吸引人們的關注、刺激人們的表達慾望,從而為自己的“爆款”文章提供噱頭。更不是往人們本來已疼痛不已的傷口上撒鹽,而是要把對受難者的懷念永遠埋在心裡,更樂觀而堅強地走向明天。

美國“9·11”事件之後,考慮到觀眾心理承受能力,絕大部分電影、電視都不敢輕易觸碰此題材,相關題材的影視作品至今仍然是鳳毛麟角。

尼采有句話: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正在凝視著你。當群體的苦難被公之於眾時,反而更不易被消解,而是被消費!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都應該反映現實、觀照現實,都應該有利於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當下,武漢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向好變化,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但疫情防控任務依然艱鉅繁重,傷痛仍在武漢人的頭頂,街上依舊冷冷清清,人們依舊困在家中,醫院依舊住著病患,方方和六六,還是多創作些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品吧。



浮生寄清風


這位老太太自認為站在道德制高點,眼中只看到別人的不足,指指點點,卻沒用,自己所謂的實力為武漢真正乾點實事,還說自己打了美好的一仗,這得有多惡毒,多缺心眼,這麼慘烈,死那麼多人,你什麼力都沒出,就在那邊搬弄是非,美好,什麼叫美好?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說的就是這種人,太噁心,打仗,你是做了志願者,還是調配的物資,你是出門去社區工作,還是在醫院裡救死扶傷,你打仗了,你為國家付出了什麼?但凡有良知的人,不會說美好二字,你去問問一線工作者,你去問問逆行的白衣天使,他們會說這些是美好嗎?生命慘烈的逝去,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你怎麼敢大言不慚地說美好?你的人性呢?生而為人,請一定要善良


米粒之沙


女人從善,世間多姿。身為兩名文筆流暢,很有影響力的女作家,在武漢暴發怪病,萬眾一心舍小家,為大家,舍自己,為患者的感人淚落之時,不合時宜,不厭其煩地靠拾散落在街頭巷尾的零枝碎葉當素材,連篇累續以日記之名,行陰鬱之實,讓如許身染病毒患者長吁短嘆,信心減低,讓如許奮勇抗毒,忘我做工者情何以堪?作家大凡都有過人情懷,過人智商,過人視角,過人筆力的,可是這次所有的過人之處恰恰選錯了方向,選錯了地方,選錯了時間,選錯了環境,為你倆悲乎哀哉!你倆做了敵人求之不得而中國人十分不爽的事情,好自為之吧。順頌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