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美國陸軍裝甲部隊編制與裝備發展史

二戰美軍裝甲師的發展

坦克起源於一戰時期,那時候各國對於坦克的戰術使用還處於懵懂的狀態,坦克的作用僅僅是用來支援步兵突破敵方塹壕。這個作戰理念一直持續到二戰初,當德軍用裝甲集群橫掃波蘭和法國時,美軍才意識把坦克集中起來使用,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威力。德軍的“閃電戰”讓美軍內部認為,只有組建起來50~60個裝甲師,才能抗衡德軍,才能打贏這一場戰爭。當美軍的裝甲指揮官看到德軍裝甲集群繞過馬奇諾防線直接突入法國內部之後,他們覺的現代戰爭是裝甲部隊的舞臺,依靠裝甲兵團和裝甲師直接突入敵國內部,就能對敵人發動致命性的打擊,常規性的步兵師只需要打個下手,跟在裝甲部隊屁股後面掃蕩就可以了。

二戰時期美國陸軍裝甲部隊編制與裝備發展史

美軍裝甲部隊


1942年5月22日,美國陸軍計劃組建46個裝甲師,裝甲部隊的指揮官們覺的裝甲兵的春天來臨了。他們非常希望裝甲部隊能夠擁有自己的獨立性,不在受制於人,就像陸軍航空隊一樣,擁有自己的兵種司令,可以直接與總參謀長對話,不需要事事都經過總參謀部;如果建立了裝甲兵團和大量的裝甲師,那麼裝甲兵就會由自己負責訓練和發展。同年6月,裝甲兵司令囂張的說:

三三制的師在保衛運輸線,堅守陣地,協助裝甲部隊取得補給和穿越河流、峽谷這類障礙方面有一定作用。在坦克和大炮出現以後,他們就不打頭陣了,永遠不會打頭陣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坦克和火炮時代,步兵師就不能在擔任主力部隊了,步兵師現在可以當做二線部隊,留在後方保衛運輸線、守護陣地,成為裝甲部隊的工兵,替裝甲部隊遇水搭橋,逢山開路,現在的主攻部隊是裝甲部隊。

二戰時期美國陸軍裝甲部隊編制與裝備發展史

謝爾曼坦克


這個裝甲兵司令就是個典型的裝甲兵鼓吹者,當然美軍內部還有跟他們意見相悖的人,麥克奈爾中將此時擔任陸軍地面部隊司令,他跟裝甲兵鼓吹者的看法不同。麥克奈爾中將通過英德在北非的戰鬥,瞭解到坦克也會受到反坦克武器的限制,一枚小小的反坦克地雷就可報廢掉一輛坦克;在通過蘇德戰場上的較量,麥克奈爾中將覺得,隨著戰爭的進行,反坦克武器將會越來越多樣化,前線部隊也會大批量的裝備反坦克武器,這就對裝甲部隊造成了越來越大的壓制性,要解決這些問題,坦克就非常需要步兵的支援,不僅僅需要步兵解決掉對面的反坦克火力,還需要步兵鞏固剛剛打下的陣地。麥克奈爾中將認為,裝甲部隊就類似於冷兵器時代的騎兵,在突破敵軍陣地、追擊敵人擴大戰果時是有用的,對鞏固以及佔領作用卻不大,如果裝甲師中坦克佔的比例太大,步兵太少,反而使得坦克進攻不便,因此有必要增加步兵的比例。

二戰時期美國陸軍裝甲部隊編制與裝備發展史

麥克奈爾中將


在回頭看看1942年計劃建立的46個裝甲師,每個裝甲師有14620人,作戰部隊下轄兩個坦克團合計4848人、一個2389人裝甲步兵團、一個2127人的裝甲炮兵團,剩下的都是輔助部隊;每個團級單位都由三個營單位組成,也就是說每個裝甲師由六個坦克營、三個裝甲步兵營和三個裝甲炮兵營組成。按照麥克奈爾中將的意思,這個編制坦克佔的比例太大,步兵太少,缺乏靈活性,因此就要降低坦克所佔的比例。

因此到了1943年的時候,16個裝甲師中的14個就被縮編了,把團級編制去掉了,原本的坦克營由6個減少到了3個,這樣以來裝甲師的總兵力就減少到了11000人。每個裝甲師有三個坦克營、三個裝甲步兵營、三個裝甲炮兵營。當然這是標準編制,但是在戰時裝甲師可以進行靈活調整,裝甲師的指揮官可以根據作戰需要,從外面臨時調來幾個營,它可以是坦克營,也可以是步兵營和炮兵營,甚至可以把裝甲師擴大兩倍。但是在實際作戰中,幾乎很少有正在待命的營供你調配。而原本由於裝甲師縮編減少下來的三個坦克營,因為步坦協同戰術的需要,這些坦克營都被臨時配屬給步兵師使用了,如果一場戰爭要打很久,那麼相當於這個坦克營屬於步兵師了,這就很尷尬了。美軍原本希望通過縮編裝甲師,來達到調配和作戰時的靈活性,但是卻事與願違,但是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

二戰時期美國陸軍裝甲部隊編制與裝備發展史


在每次進攻作戰的時候,進攻部隊往往只需要一到三個坦克營就足以突破敵軍的陣地,再多就浪費了。而為了保證步坦協同戰術,大多數步兵師中都配屬了一個或者多個坦克營,這樣以來步兵師對於裝甲師的需求減少了,沒必要在繼續組建46個裝甲師了。反而需要更多的步兵師,所以把計劃中要組建的46個裝甲師減少了,最終整個陸軍只保留了16個裝甲師,即使這樣麥克奈爾中將都覺的裝甲師的數量多了。在後續的戰爭中,德軍的閃電戰越來越乏力了,德軍很難在複製戰爭初期的那種“閃電戰”。因為反坦克武器的大量使用,步兵對付坦克的手段越來越多樣化,這就使得陸軍越來越能抵擋坦克的進攻。想要攻破堅固的防線,不僅僅只需要坦克和飛機的突破,更多的需要步兵和炮兵的支援,尤其在敵人配屬了大量的反坦克武器後,坦克的突破效果減半,坦克更多的是成為一個可以移動的超級火炮和空軍一起配合步兵進攻。隨著戰爭的持續,實際戰況越來越論證這個觀點。

二戰時期美國陸軍裝甲部隊編制與裝備發展史

M7自行火炮改裝的維修車


在一戰後期,德軍步兵沒有依靠坦克也能突破協約國軍的某道防線,他們依靠的是突擊群戰術或者又叫做滲透戰術,德軍步兵利用短暫集結起來的炮火猛烈攻擊協約國軍的間隙或者兩個防守部隊之間的結合部,然後利用彈幕推進,由精裝步兵組成的突擊隊迅速突破這個位置,一直往敵軍內部攻擊,然後後續的支援部隊會攻擊這個突破口,儘量擴大戰果,這說明步兵不依靠坦克也能突破敵軍防線。但是在步兵突破之後,往往對面的支援部隊也會迅速趕到,這就導致想進一步擴大戰果有難度,也就是說步兵不缺突破手段,而缺乏擴大戰果的手段,而坦克恰恰是擴大戰果的武器。當突破敵軍防線後,裝甲部隊能夠快速的向前突擊,迫使敵軍潰退,己方的步兵師可以緊跟在裝甲部隊的後面,直到裝甲部隊停止追擊,步兵可以鞏固剛剛打下的陣地。麥克奈爾中將認為,裝甲部隊只需要保證一定的比例就可以了,在歐洲戰場上,一個美軍軍團通常由一個裝甲師和兩個步兵師組成,在德國投降時,在歐洲戰區美軍有15個裝甲師搭配42個步兵師;而在地中海戰區,則只有一個裝甲師,搭配5個步兵師。這個裝甲師的比例足以應付戰爭的需求。

二戰時期美國陸軍裝甲部隊編制與裝備發展史

裝甲部隊


裝甲師編制和裝備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裝甲師都只有3個坦克營,1943年9月,這16個裝甲師中的14個改為3個坦克營,被稱作“輕裝甲師”,但是這個輕字並不是指坦克的輕重,而是指擁有的坦克數量;另外兩個裝甲師保持原編制不變。

一個標準的輕型裝甲師有11000人,主要作戰部隊是三個坦克營,三個裝甲步兵營,三個裝甲炮兵營,一個機械化騎兵營,其餘的是輔助部隊包括裝甲維修營,裝甲工程營,裝甲醫護營;在戰時狀態可以根據作戰任務需求,臨時編入其它的營級單位。每個坦克營包括三個中型坦克連和一個輕型坦克連。每個中型坦克連包括連部加三個中型坦克排,其中連部擁有兩輛謝爾曼坦克,一輛M4/105mm謝爾曼坦克,一輛吉普車,每個坦克排擁有5輛謝爾曼坦克。輕型坦克營包括連部加三個輕型坦克排,連部擁有兩輛M5A1斯圖亞特輕型坦克,一輛吉普車,每個坦克排五輛M5A1輕型坦克。1944年以後,輕型營中的斯特亞特坦克被M24霞飛坦克取代了。另外機械化騎兵偵察營還有20輛輕型坦克

二戰時期美國陸軍裝甲部隊編制與裝備發展史

裝甲部隊


M4謝爾曼坦克主炮有三種口徑,75mm,76mm,105mm;76mm口徑的基本參數:重33650kg,高2.97m,長7.54m,寬3m,越野時速21km,公路最大時速38km,主炮76mm口徑,副武器兩挺7.62mm機槍。M5斯圖亞特輕型坦克,重9500kg,高2.64m,長4.53m,寬2.24m,最大時速43km,主炮37mm口徑,副武器是五挺7.62mm機槍。M24霞飛坦克重18370kg,高2.46m,長5.486m,寬2.95m,最大時速55km,主炮75mm口徑,副武器兩挺7.62mm機槍,一挺12.7mm機槍。

二戰時期美國陸軍裝甲部隊編制與裝備發展史

M7自行火炮


裝甲步兵裝備的是M8斯科特裝甲車和M3半履帶式裝甲運兵車,M3半履帶式裝甲運兵車重8890kg,乘員10人,最大時速64KM,最大行程280km,擁有一挺12.7mm機槍和一挺7.62mm機槍。裝甲炮兵共裝備54輛M7自行火炮,全重約23噸,主武器一門105mm榴彈炮,最大射程11KM,副武器一挺12.7mm機槍,最大時速42KM,越野時速24KM。輕型裝甲師共裝備550輛M3半履帶車,54輛斯科特裝甲車,54輛自行火炮,470挺7.62mm機槍,400挺12.7mm重機槍,30門75mm反坦克炮,30輛M32裝甲維修車,440輛吉普車,以及上面那些坦克。至於潘興坦克,已經是戰爭末尾的時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