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陝西涇陽能成為一個不產茶葉的茶都?告訴你三個原因

說到明清商幫,除了大家熟知的晉商,徽商,還有一個地區的商幫也是赫赫有名,從市場,財力,規模上堪稱三分天下,這就是秦商。

秦商,主要指陝西地區的商幫,主要聚集在陝西涇陽三原等地,堪稱陝西當時的經濟商貿中心。關於秦商,我們今天主要聊聊古代商幫中的支柱產業——茶葉。

為何陝西涇陽能成為一個不產茶葉的茶都?告訴你三個原因

茯茶,不止是茯茶,更是維繫統治的橋樑。

對於秦商來說,憑藉茯茶,一舉壟斷了西部,遠至內蒙、新疆,還有西亞中亞等國。由於茯茶在遊牧民族生活中必不可少,所以有段時間還被官方管制,稱為“陝引”,在與西北少數民族的茶馬交易政策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維繫西北邊疆穩定中充當了戰略物資和對外談判籌碼。

為何陝西涇陽能成為一個不產茶葉的茶都?告訴你三個原因

這裡有個問題就是,陝西涇陽作為當時的經濟商貿中心,地處關中中心位置,最近的茶葉產地遠在陝南,湖南等地。那麼,茯茶到底是如何來的?涇陽不產茶卻為何能成為茶都?涇陽茯茶產業現狀如何?

涇陽茯茶的前世今生

涇陽”之名最早載於《詩經·小雅·六月》:“侵鎬及方,至於涇陽。”今涇陽縣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自古是三輔名區、京畿要地,也是南茶北上必經之地。

因而,從漢代始涇陽就成了“官引茶”到中原的集散地。隋唐時期出現了最早的散狀茯茶。明清時期“陝引”(茯磚茶,磚茶便於保存運輸)製作技藝發展成熟,從湖南安化採購原料,運至涇陽重新加工製作,發酵成有“金花”的磚茶。

為何陝西涇陽能成為一個不產茶葉的茶都?告訴你三個原因


“金花”是啥?一種金花菌落

據說有一位茶商在運輸過程中,不慎將茶葉掉到了涇河中,後來發現這部分茶葉竟然長出了金黃色的斑點,特別地,這種帶“金花”的茶味道獨特,品質優良,廣受喜愛。後來在不斷的摸索中,終於有了成熟的工藝,形成了涇陽茯磚茶這個品牌。

而這個“金花”就指的是因特殊工藝生成的金花菌,堪稱點睛之筆。

為何陝西涇陽能成為一個不產茶葉的茶都?告訴你三個原因


茯茶在發花的過程中要注意溫度、溼度和時間,溫度過高或過低則影響“金花”的產生。

涇陽位於冶峪河和涇河兩河下游之間,南北皆有山,中間地勢低窪,既有關中氣候又有溼地氣候,再加上涇河水是弱鹼性,有利於茯茶“金花”的生長,因此產出了質量較高的茯茶。

茯茶的“茯”字,即來源於這種茶只能在伏天製作。

茯茶產業現狀

在清時期達到頂峰,商戶約百家,總重量大約在25000噸~43000噸,遠銷波斯、俄國等中西亞國家。

為何陝西涇陽能成為一個不產茶葉的茶都?告訴你三個原因

期間,左宗棠擔任陝甘總督時接觸到了茯茶,後在主持改革茶務時制定了《變通茶務章程》改引為票,並在甘肅增設南櫃。這促使茯茶的流通更加便捷,擴大了茯茶產業的發展。

清朝末期以後,軍閥混戰,列強入侵,傳統的商貿經濟在戰火的摧殘下迅速崩潰,茯茶的製作和貿易也隨之迅速走向衰落。

為何陝西涇陽能成為一個不產茶葉的茶都?告訴你三個原因

後來,國家為了降低運輸成本,中央政府將製作磚茶的基地遷移到了茯茶原料產地——湖北安化縣,安化黑茶繼承了茯茶加工製作的方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茶葉市場的不斷擴大,恢復茯茶產業也被陝西當地政府提上日程。

2007年,涇陽茯磚茶工藝恢復試製成功恢復生產,2013年,涇陽茯磚茶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其製作技藝被入選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茯茶小鎮等項目也紛紛上馬。

為何陝西涇陽能成為一個不產茶葉的茶都?告訴你三個原因

當前,涇陽茯茶的主要原料來源於陝南漢中、安康和商洛,這三地的政府部門對陝西茯茶原料的種植非常重視,專門建立了茯茶原料基地。

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品牌還是不夠響亮,在全國不夠知名;茯茶文化發掘不夠深入;茯茶老字號知名品牌、傳統制作技藝、引票、老茶和商號等珍貴遺產未能得到很好的保護與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