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没有几分地的农村该何去何从?

可可带你去旅行


现在的农村空心化越来越严重,大部分年轻人都离开农村老家到城里去打工。农村现在主要的状况有三类人:

第一类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常年住在村子里,有的甚至一辈子也没有出过农村,年龄大约在50岁以上,他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依靠种地和给别人打零工来获得。

第二类是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他们从小在农村长大,父母都是务农出身,后来到城里打工,他们基本没有种过地,将来也应该不会再回到农村种地。他们收入主要是在城里上班挣来的钱。

第三类就是指那些拥有农村户籍,却很早就在城里买了房安了家的“假农民”。

所以如今的农村,“真农民”和“半农民”的数量大约占了百分之八十的份额,剩下的百分二十就是那那些“假农民”了。也就是说现在的农村真农民所占的比例还不到总人数的一半。现在在农民已经不再只是把目光放在土地上了。所以我认为,现在想要依靠种地来养活一家人是很不现实的事情,绝大部分人都选择出去打工了。有时候遇上遇上干旱少雨可能本钱都种不回来。所以综合上述而言,大家都不愿意种地了,农村荒凉的土地只会越来越多。









阿松vlogl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经历了从文化大革命,土地改革,到改革开放,再到21世纪新农村等多个阶段,见证了农村五十多年以来的发展和改变!我的老家在农村乡下,属于山村,在2000年以前,这里的人们几乎大多都是以种地为生,平均每家每户可以有五六亩地,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到了城里去打工,农村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像我们这边,原本有一百多口的村子,现在只剩下十几个留守老人,甚至有的村子只有一个独居老人,常年生活在这里,孩子们全部在外面,并且这些老人也基本没有了劳动力,家家户户都是种着一亩三分地,种点菜而已!大部分的地都在慌着!所以即使说能分到的地多一点,又能怎样呢?还是在慌着!还有就是现在物价越来越贵,气候变暖,天不下雨,农作物收成也不好,很多时候收的粮食还不够化肥前,所以现在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尤其在农村乡下,很多时候浇地施肥收割并不方便,还是靠最传统的人工收割!费时费力,耽误的功夫还不够现在年轻人在城里打工一天挣得多!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想改善目前这种农村的经济现状,就需要年轻人的回归,通过互联网新技术新思路引导农民发家致富,在农业方便,开始搞集体作业,一些小的地块能合并的就合并!不能合并的可以种植一些生长期较长的农作物!




老顽童的乡村生活


我家地处湖北中部的江汉平原,去年分地,每人也只合不到一亩地了!

何去何从?

作为七零后的一辈人,其实早在二十年前就没种地了,都是从少年时学个手艺后一直在外地打工。如今孩子都奔三了!村里的地绝大多数郄承包给六十岁左右和六十岁以上的人们在种!


巧夺天工993


我家是农村的,却实分田一个人才有几分田,种田跟本不能解决就基本的问题,虽有吃的不至于挨饿,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小孩的读书问题,一年将近两万的学费该如何去办。我们也没资本去做生意。所以我家都是老公负责赚钱,我负责带三小孩。


江西的云南人


对这个问题我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咱来算一下几分地的收入,一亩地种麦子估计能收1000斤左右,玉米能收1200到1300斤左右,但是不值钱啊都是8..9毛钱一斤或1块钱一斤根本卖不到钱。一年种2茬庄稼到年底一亩地估计能挣个1000元左右更别说几分地了,地越少利润越少。既然种地不挣钱咱的地又少那咱农民该怎么办呢,下面咱来说一说。

第一打工,咱可以出去打工啊,现在工人工资都还可以有技术的收入更乐观,没技术咱可以吃苦啊,比在家种地强。咱的地可以包出去或者种上树都还有收入的。

第二种地,咱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想出去的那也有出路,现在国家支持土地流转。村里出去打工的人多了难免有闲着的土地或者有不想种地的咱就可以流转过来形成规模,种地只要规模大了成本就下来了。你耕地,化肥,种植可以自己买农机到时候平均下来每亩地的成本就小了利润就大了,你几十亩上百亩你算算也能挣到钱。

第三养殖,听说国家对农村养殖的扶持也很大咱还可以养殖呀,养猪,喂牛,喂鱼,肉鸡或蛋鸡,收入应该还可以。

第四创新,咱可以打开思维抛开传统的种地养殖,去思考分析一下新兴的行业。比如农村电商、经济合作社、农家乐旅游、农村养老、婚丧嫁娶的服务酒席、三农经纪人等等。我觉得这都是很有前景的行业,前提是你要懂这些行业不能盲目的去干。

最后我个人觉得,只要咱肯努力肯脚踏实地的去干不管去打工去外面发展还是在农村发展都能有很不错的生活。


勤奋的劳工


首先要更正一下,现在政策是不准占用耕地建房的,我就是农村的,现在村里也基本没有新的宅基地。有建房也不过是,拆了旧房,再在原来的宅基地上盖新房。有占用耕地的现象也是好多年前的事了。至于人均几分地,倒是事实。不过现在在家种地的都是上点岁数的人,有的是在外打工,一收一种回来,完事立马就又外出打工,有的是留守老人带着孙子孙女,捎带种地,至于开支,如果不带晚辈的花销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当然,除了看病和家里意外大的开支。

我的家乡在豫西伏牛山下,落后贫瘠,没有什么出路。祖祖辈辈就靠几分田地生存,我长大以后虽然解决了温饱,却依然没有改变贫穷的面貌。0几年的时候有的读书走出了家乡,更多的人确是南下打工去了。从那以后,村里的面貌才有了一些变化,人们有了比种地高几倍的收入,开始盖平房,起楼房。家家都有了摩托车,手机也悄然兴起。这样的变化虽然和田地不挨边,可是我们都是这片土地养大的。父辈还依然耕种着那片田地,那几年随着一代人的长大,宅基地增加了,田地也减少了。除了老人还关心田地的情况,年轻人大多要么去更好的地方打工,要么自己创业,谁在乎地里那点收入。

这几年,农村的变化更大,路修成了柏油路,连路灯都安了,基本家家有小车,什么电器都很齐全。吃喝拉撒和城镇没有什么区别了,大小超市到处都是。由于南水北调干渠从我们那里过,占用了不少耕地,所以村里田地更少了,可是常年在外拼搏的年轻人谁关心这些,谁也没想着从地里刨出多少钱来。

今年过年回家,宅基地确权了,接下来土地也要确权,政策上要入市,可以抵押贷款,可以交易。反正国家也想着办法让农村经济活跃起来,让有想法的人有条件回乡创业,成效还有待见证。现实的情况不尽如人意,大多无论打工的或在外创业挣到钱的人们,都争着到城镇买房置业,谁还留恋着这片没什么前途的土地?

过春节时也是归心似箭,可是短暂的相聚后,又各奔东西,难掩心里的失落,心里总问,那还是小时欢乐无忧的家乡吗?清明回去,村里更是了无人烟。偶尔能看见有老人再喂孙子吃饭,夕阳下有狗在懒洋洋得吐着舌头。路边是一望无边绿油油的麦田,散发着甜丝丝的清香。






高钢钢


在我县里田都不算多,都市人圴七分左右,上亩的地方是极少。我们虽然种田种了很久,但到底一亩有收入多少呢?

我们就在这里算一下,在农村算大丰收的亩产1000斤,低产的800到900斤左右。在农村收稻谷那个价格,都是在130到150一百上下。就拿最高的价格来算,那就是亩产1500元。现在算下成本,每亩稻谷种30块,梨田做秧地柴油要8块,除草剂10元,杂交种催芽心,秧苗期的需要施肥两次30块左右,打穷两次10块。

在生长期间需要肥料;复合肥和尿尿素为主,一季下来250块左右,其实农药方面,那杀虫剂叶面肥,一般要三四次,除草剂一次,农药大概就要200。抽水50块一毛亩,收收割70块一亩。

加起来就有600到700块一亩成本了,这其中还没有包括包括人工费用低产价格低,而且还要保证风调雨顺。收入除去成本的话,根本都没剩下多少。

在农村就耕田的话,三餐都成问题。

要想更好的生活,靠家里的自有田是不可能的。只有只有走出去工作,养植或者自己做生意才行。






w中国正能量


农村人多地少是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随着国家土地确权政策的实施,添人不添地的情况是目前的国情。但这种情况不会影响农村人的生活,因为我国目前是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大国,劳务输出,走出去打工是农村人主要的收入来源,特别是安徽,河南等一些劳务输出的大省,务工人员的收入要占农村人收入的百分之八十。

再说随着物价的暴涨,种子,化肥,农药,耕种,收割也是水涨船高,但粮价一直是原地踏步,有时还下滑,保守估算一下,种一亩小麦的成本也不低干500至600元,再加上人工成本,辛辛苦苦一年所剩无几,如遇到天灾也会血本无归,所以说农村靠地养家糊口是没有保障的。

只要一个身体健康的人,能够认清形势,端正态度,出门在外脚踏实地的苦干实干。他的生活就会过的幸福快乐!土地再少也不影响你人生的精彩。






笑看夕阳


我国走城镇化道路,就是要把农民从人均不足一亩多地农村解放出来,走工业化的富国之路!鼓励农民进城安家置业,鼓励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免费让农民参加各种培训,都是引导农民摆脱对二分地的束缚,从农民过渡到市民,想方设法给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其收入,当有稳定的收入时买房安家城镇享受城市各种便利,把农村零散的土地集中管理种植,便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富国强民!








爱笛生919


你好,人均没有几分地的农村孩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在目前来看现在的农村切实是人多地少,还有加上十多年来农村没有田地调整的情况下,成带了很多偏差和不平等的问题。

不过现在的农村人,并不担心在家没田耕没地种,

因为现在的社会只有不断的发展,农村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生活去了,留在家里田地如今也只是一片芳草!

我们这边山里的农村如果你想在家种地的话,也不怕没田耕地种,只有你种完田,耕不完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