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那些牛叉的跨界大學者,每個姓氏都有牛人①

自古以來,

學科跨界而且均有所成的天才層出不窮,

百家姓前100大姓中,

幾乎每個姓氏都有這類牛叉的先祖。

讓我們來看看他們跨界跨得如何不可思議。


歷史上那些牛叉的跨界大學者,每個姓氏都有牛人①

1、智商情商冠絕古今的蘇頌

蘇頌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廈門市同安區)人。北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天文學家、天文機械製造家、藥物學家、詩人。聰慧好學,博學多能,精通經史九流、百家之說,對於算法、地誌、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也很有研究。蘇頌的智商、情商冠絕古今,他一生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由基層小吏一直做到了宰相,為官六十年。

他編寫的《圖經本草》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圖本草書,在藥物學上有重大價值,對生物學、礦物學、冶金技術也有貢獻,還最早最詳盡地記載了灰吹法煉銀。他同時也是高產詩人,《蘇魏公文集》收錄他創作的詩歌587首,其中一首長律多達1400字,空前絕後。

蘇頌領導製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錶擒縱器的先河。所著的《新儀象法要》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機械圖紙。他被稱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


歷史上那些牛叉的跨界大學者,每個姓氏都有牛人①

2、科學全才沈括

沈括(1031年—1095年),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時期我國偉大的科學家。宋神宗時參與王安石領導的熙寧變法,也曾駐守邊境,帶兵抵禦西夏。

沈括博學善文,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對數學、天文、方誌、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沈括的著述有22種155卷。除《夢溪筆談》 外,還有綜合性文集《長興集》《志懷錄》《清夜錄》,醫藥著作《良方》《蘇沈良方》 ,科學著作《渾儀議》《浮漏議》《景表議》《熙寧奉元歷》《圩田五說》《萬春圩圖記》《天下郡縣圖》《南郊式》《諸敕格式》《營陣法》,音樂類著作《樂論》《樂律》《樂器圖》等。


歷史上那些牛叉的跨界大學者,每個姓氏都有牛人①

3、一代大學者王國維

王國維(公元1877-1927年),浙江省海寧人,集史學家、文學家、美學家、考古學家、詞學家、金石學家和翻譯理論家於一身,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他的著作多達六十餘種,批校的古籍超過200種,代表作有《人間詞話》、《靜安文集》、《觀堂集林》等。

王國維在詞曲戲劇、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和創新。他在甲骨學、簡牘學、敦煌學上有卓有成效的探索,被公認為是這些新學術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他接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研究哲學與美學,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是近代中國最早運用西方哲學、美學、文學觀點和方法剖析評論中國古典文學的開風氣者。


歷史上那些牛叉的跨界大學者,每個姓氏都有牛人①

4、最不講究吃穿的皇帝蕭衍

梁武帝蕭衍,是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的建立者,是中國古代最不講究吃穿即最節儉的皇帝,在位時間四十八年,為南朝皇帝之最。

蕭衍有多方面才能和貢獻,學術上,以經學、史學的研究最為卓著,並創立了“三教同源說”,在中國古代佛教思想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尚吃素就源於他。詩文上,他是“竟陵八友”之一,現存詩歌有80多首。音樂上,他創制了許多新歌和不少頌揚佛教的歌曲,曾創制準音器四具,豐富了我國傳統器樂的表現能力。在書法、繪畫上,他是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與陶弘景探討書法的對話被整理為《與梁武帝論書啟》,成為書法史上的經典典籍之一。他還是歷史上第一個大力推崇王羲之書法成就的帝王,留下的《觀鍾繇書法十二意》、《草書狀》、《古今書人優劣評》等四部書法理論著作,是歷代書法理論典籍中的精品。


歷史上那些牛叉的跨界大學者,每個姓氏都有牛人①

5、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梁啟超

梁啟超(1873年~1929年), 廣東新會人。一生留下了1400多萬字的著作,被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少有的能在退出政治舞臺後仍能在學術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他發明的新文體介乎於古文和白話文之間,使得士子們和普通百姓都樂於接受。梁啟超還是中國第一個在文章中用到“中華民族”一詞的人。他從日文漢字中吸收了很多新詞,像現在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政治,經濟,科技,組織,幹部”等詞彙,皆始於他。

梁啟超集政治家、學者、作家於一身,留下的1400餘萬字著作,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史學、哲學、法學、社會經濟學、新聞學等諸多領域的學術研究。

梁啟超在戊戌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後先後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並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

戊戌變法失敗後,與康有為一起流亡日本,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繼續推廣“詩界革命”,批判以往那種詩中運用新名詞以表新意的做法。


歷史上那些牛叉的跨界大學者,每個姓氏都有牛人①

6、“木聖”張衡

張衡(公元78-139年),南陽(今河南南陽市)人,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楊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

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等,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被後人譽為“木聖”。他的著作有天文學《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算罔論》,文學作品《二京賦》、《思玄賦》、《歸田賦》等。

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歷史上那些牛叉的跨界大學者,每個姓氏都有牛人①

7、國學巨匠羅振玉

羅振玉(公元1866-1940年),江蘇淮安人,中國近代農學家、教育家、考古學家、金石學家、敦煌學家、目錄學家、校勘學家、古文字學家,中國現代農學的開拓者,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奠基人。

羅振玉參與開拓中國的現代農學,保存內閣大庫明清檔案,從事甲骨文字的研究與傳播,整理敦煌文卷,開展漢晉木簡考究,倡導古明器研究,對中國科學、文化、學術頗有貢獻。

羅振玉善書法,是開創以甲骨文入書者之一。他一生著作頗豐,達189種,校刊書籍642種,同時對校勘學、目錄學、姓氏學、宗教學也多有建樹並有著述留傳後世。

羅振玉以他的博學,先後培養了容庚、商承祚、柯昌濟、關百益、孫寶田及他的兒子羅福葆、羅福頤等人,使之成為中國近代史上大有建樹的專家。


歷史上那些牛叉的跨界大學者,每個姓氏都有牛人①

8、中國思想啟蒙之父黃宗羲

黃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學者稱梨洲先生,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明末清初著名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黃宗羲與弟黃宗炎、黃宗會號稱“浙東三黃”。明末多參與社會活動和詩社,明亡後參與抗清,兵敗後隱居。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

黃宗羲學問極博,著述涉及史學、經學、地理、律歷、數學、詩文等,著有50餘種共300多卷,其中重要的有《明儒學案》《宋元學案》《明夷待訪錄》《孟子師說》等。他創造了中國史學上的新體裁“學案體”,以學派分類的方式介紹一定時代的學術史,後來成為編寫中國古代學術史的主要方式。


歷史上那些牛叉的跨界大學者,每個姓氏都有牛人①

9、一代大家趙孟頫

趙孟頫(公元1254-1322年),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末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學者。趙孟頫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逝後獲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

他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畫,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書法上,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歷史上那些牛叉的跨界大學者,每個姓氏都有牛人①

10、南朝大學者何承天

何承天(公元370-447年),東海郯(今山東臨沂市蘭陵縣)人,東晉末年至南北朝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天文學家、音樂家,著有《達性論》、《報應問》《與宗居士書》、《答顏光祿》等。

何承天官至廷尉、國子學博士,對於天文歷算、史學都有研究。曾奏改的《元嘉歷》在我國天文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論周天度數和兩極距離對後世曆法有貢獻。兼通音律,擅長弈棋,發明一種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熟知歷代朝典,曾奉命撰修《宋書》,書未成而卒。

他利用當時科學上的成就對佛教進行了多方面的批判。在形神問題上宣揚無神論,批判“神不滅”的唯心主義理論,反對因果報應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