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徐州模式”讓千萬徐州人受益!

投入約18.8億元

佔地面積約220畝

……

這種“徐州模式”讓千萬徐州人受益!

“項目建成投產後,日處理入廠生活垃圾能力可達到4000噸,服務範圍基本覆蓋徐州市大部分城區,能夠很好地滿足城市未來發展的需要。”近日,在位於徐州市銅山區大彭鎮的徐州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施工現場,項目總指揮張忠民介紹道。

徐州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是徐州“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項目。

這種“徐州模式”讓千萬徐州人受益!

徐州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施工現場

“無廢城市”並非沒有廢物的城市,而是通過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實現綠色發展和綠色生活。

2019年4月底,徐州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11+5”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是江蘇省唯一一個試點。近一年來,徐州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且充滿“徐州”特色。

這種“徐州模式”讓千萬徐州人受益!


加強組織領導


凝聚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的“徐州實踐”

2019年5月21日,徐州“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啟動儀式舉行,“無廢城市”建設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指揮部,將建設試點作為“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各縣(市)區、各有關部門都成立了專門機構、安排專人負責,形成了分工明確、權責明晰、協同推動的工作格局。

按照生態環境部對徐州提出的“放眼全國大局、樹立世界眼光”的要求,徐州委託清華大學編制了《徐州“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經過多次調研、多輪修改,形成了一個有高度、有力度、有特色的實施方案。


這種“徐州模式”讓千萬徐州人受益!


“《徐州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致力從徐州實際出發,結合徐州市情,體現徐州特色,確保實施路徑精準、指標設計科學、項目編排合理,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徐州實踐。”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方案》還要求各縣(市)區“一地一亮點、一地一特色”,充分論證自選指標,多方徵求意見,最終確定宕口和礦山修復示範工程數量、工程機械環保裝備製造產值、固廢產生量密集型產業佔比、固廢智慧監管平臺、鉛酸蓄電池回收利用率、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細化一般工業固廢分類體系等7項指標作為自選指標,充分展示徐州固廢處理的地方特色。

與此同時,徐州堅持統籌化推動,高層次構建組織體系。著力構建“高位推動、上下聯動、部門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體系。在市場主體方面,支持市屬國有企業新盛集團打造循環經濟產業園,從要素、資金等方面給予扶持,與光大環保、為海集團等固廢處理先進企業開展戰略合作。

根據《實施方案》,試點期間,徐州將落實75項重點工程,初步形成支撐“無廢城市”創建的29項制度體系、21項技術體系和22項市場體系。

徐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位於銅山區大彭鎮,由新盛集團全資子公司徐州新盛綠源循環經濟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投資建設及運營管理。園區按照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循環經濟產業示範區的目標,通過規模化環保產業鏈發展實踐,實現固體廢物、物質能量循環再利用。園區(起步區)整體規劃面積約2365畝,首批擬建設14個項目,其中產業項目8個,除已經運營的餐廚垃圾處理廠和在建的第二垃圾焚燒廠外,其餘6個項目正在開展前期準備工作。


目前徐州第二垃圾焚燒發電廠冷卻塔和煙囪已經封頂,各項工程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


這種“徐州模式”讓千萬徐州人受益!

3月4日,徐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銅山分局發佈的徐資規銅掛告字[2020]1號(經營性) 成交結果公佈。徐州循環經濟產業園內的2號地塊——11號地塊10個地塊全部底價成交。


這種“徐州模式”讓千萬徐州人受益!

這種“徐州模式”讓千萬徐州人受益!

這10個項目都是圍繞著循環產業園的產業類型和發展模式,目標都是實現各類廢舊產品的回收再利用,對拉動了當地的經濟增長,緩解了當地居民的就業問題,對循環經濟的發展,對徐州循環產業園的形成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狠抓關鍵環節


著力打造“無廢城市”建設的“徐州模式”

每天早晨6點,國鼎盛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餐廚垃圾收運車就來到各餐館門前,開始收運餐廚垃圾。滿載垃圾的收運車駛回徐州市餐廚垃圾處理廠後,餐廚垃圾會經過機器初分選,剔除掉混雜在其中的紙張、桌布等其他垃圾,然後經過粉碎、沉澱等工序預處理過後,泔水就被分成油脂、沼液和固渣。

在環保車間,沼液經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淨化後用來發電。沼液進行脫氧處理達到相應排汙標準後,排入市政管網。而在生物柴油製取車間,處理過的油脂進入酯化反應罐,經酯化反應、蒸餾脫純等工藝產出生物柴油,產生的甲醇則經過脫純精餾。

這一過程,就是廚餘垃圾處理的“徐州模式”,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這種“徐州模式”讓千萬徐州人受益!

廚餘垃圾進入預處理車間,自動倒入卸料池

近幾年,徐州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固廢資源化利用等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等綜合領域成果頗豐,類似這樣的“徐州模式”還有很多:

  • 在“無廢城市”的試點建設中,徐州就著力依託這些前期紮實的工作基礎和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延展形成“傳統資源枯竭型城市全產業鏈減廢模式”“農作物秸稈還田及收儲用一體多元化利用模式”“再造綠水青山提升綜合效益的礦山生態修復模式”3項成熟創新模式;
  • 同時,探索形成“工業源危險廢物’閉環式’全覆蓋監管模式”“推進固廢協同處置壯大新產業,帶動高質量綠色發展模式”“‘以智管廢’的智慧平臺構建精細化統籌管理模式”3項新創新模式。

“這樣,我們就形成了’3+3’的無廢城市建設模式。”據瞭解,徐州將利用這種“3+3”模式,推動“無廢城市”試點建設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為全國“無廢城市”建設提供有益探索和典型示範。

培育“無廢文化”


讓綠色發展深入徐州人心

經過了近一年的努力,有關“無廢城市”各項工作按下“快進鍵”。記者從徐州市無廢辦瞭解到,目前徐州開展生態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的工業園區數量,開展綠色礦山建設的礦山數量,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等12項指標目前已完成。此外,徐州還編制了“生態修復三年行動計劃”,以及推進“山水林田湖礦村城”綜合整治。而在加快推進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方面,徐州首批11個項目部分落地建設,第二期規劃已經通過評審。此外,徐州還積極推廣徐工集團“綠色再製造”、新春興公司廢舊鉛酸蓄電池“綠色循環”、花廳公司“負能釀造”等模式。

但“無廢城市”建設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在創建過程中,徐州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諸多困難,亟待解決,特別是如何讓綠色發展深入人心。

這種“徐州模式”讓千萬徐州人受益!

“就像一次性紙杯不能用,這個看起來最簡單的政策,推行起來也有困難。老百姓都知道這麼做有好處,但卻普遍難以接受。”徐州市無廢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造成這一情況是因為人們的認知觀念還沒有轉變過來,而要改變這點,需要長期的宣傳引導。為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同時也是“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的重要內容,徐州從今年1月份開起無廢機關”的創建。不到2個月時間,各機關單位在培育“無廢文化”和綠色辦公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變。

“現在,大家都能堅持履行著’無廢機關’公約,從雙面打印到節約辦公用水用電,尤其在辦公自動化推廣這塊,我們還開發了政務協同管理系統,實現公文流轉和事項督辦電子化,從源頭上減少了辦公用紙量。”市住建局辦公室副主任權威告訴記者。

但“無廢文化”推廣,僅靠公約,顯然是不夠的。“在大力培育綠色產業、綠色金融和綠色試點的同時,還需要相關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市無廢辦負責人在採訪中指出,徐州堅持法治化保障,突出抓好地方性法規制定,《徐州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徐州市工業固體廢物管理條例》等相繼出臺,涵蓋各固廢品種、全流程處置與循環利用的地方性法規體系正在建立健全。

什麼是“無廢城市”?

“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也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

201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

2019年4月30日,生態環境部公佈11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

11個試點城市為:廣東省深圳市、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安徽省銅陵市、山東省威海市、重慶市(主城區)、浙江省紹興市、海南省三亞市、河南省許昌市、江蘇省徐州市、遼寧省盤錦市、青海省西寧市。

與此同時,河北雄安新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新天津生態城、福建省光澤縣、江西省瑞金市作為特例,參照“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一併推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