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听的古典音乐?

缘130613111


音乐也是需要听众二次创作的。如果听着音乐,脑海里呈现出相应的画面,或者心里涌现出相应的情绪,你就会深深沉浸在这个音乐里。这就叫共鸣,这就是陶醉的感觉。

我不相信在没有共鸣时我们就能去夸赞某个曲调,某首乐曲。如果仅用“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等水词来形容一首乐曲,那就太肤浅了。因为你根本没有跟作者产生共鸣,也就无法理解这段音乐的含义。所以我真的不推荐在不了解某首古典乐曲的背景时去“硬听”。那真的是暴敛天物。

因此,对于流传至今的所有古典音乐,只要你能了解他的诞生背景,能理解当时作者在何种心态下爆发出的创作灵感的话,任何一首乐曲都会让你陶醉。

如果西方古典音乐了解起来比较难的话,那就听听中国音乐吧。因为文化的传承,我们会比较容易的了解音乐的背景与含义。

比如说《二泉映月》。对于一个旧社会的盲人,生活是多么的艰辛,我们应该可以想象。阿炳历尽沧桑,夜晚独自坐在泉边,把一生的心酸都融入到一首《二泉映月》里,这是多么的心酸,那个曲调怎么能不如泣如诉呢?怎么能不拨动我们内心那根柔弱的琴弦呢。

小泽征尔说《二泉映月》应该跪着听。这是共鸣的力量。我喜欢夜深人静时,把自己关在屋里,关掉所有的灯静静地听《二泉映月》,一定会让我泪流满面。



县东巷


维尔瓦第:四季(美妙的旋律,个人尤其喜欢winter那一章)


巴赫:bwv578小赋格(个人最喜欢的赋格),D大调托卡塔和赋格(恢弘大气结构严谨)。适应了巴赫的复调风格后可以尝试接触他的哥德堡变奏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


莫扎特:第40交响曲第一乐章(曾被国内某流行乐团拿来改编成流行曲。。),第20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的第一和第二乐章,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著名的命运的敲门声),第六交响曲“田园”全曲(可能是贝多芬最通俗的交响乐,全曲充满美妙愉快的旋律),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曾被莎拉布莱曼改编成歌曲)

钢琴奏鸣曲中的第8号“悲怆”第三乐章,第14号“月光”第一乐章,第17号“暴风雨”第三乐章,第21号“黎明”第一乐章,第23号“热情”第三乐章

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第二乐章,可能是贝多芬写过的最优美动听的柔板乐章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全曲


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全曲


肖邦:夜曲全集,“英雄”波兰舞曲,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和第二乐章,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全曲(强烈推荐!三个乐章都好听到爆!),第二交响曲第三乐章,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18变奏


然后说一个古典吉他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第二乐章,那个著名的柔板旋律已经名垂青史,还成为Aranjuez这个小镇的标志,那里大街小巷都在放着这首协奏曲


抱着星星睡教教


第一,《今夜无人入睡》

几乎没人不知道这首音乐,意大利歌曲家帕瓦罗蒂的版本更是经典之作。这首音乐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图兰朵》歌剧中的一个选段,从歌曲名字也能看出是一部讲述爱情故事的作品。图兰朵是一名美丽漂亮的公主,而一个王子深深的爱上了她。

在一系列故事之后,王子唱出了这首曲子(帕瓦罗蒂演唱),希望公主能猜出他的身份。旋律优美,非常值得单曲循环,也可以尝试在洗澡的时候放一放这首音乐,非常有感觉。

第二,《菩提树》

这首音乐是舒伯特创作的,虽然对于普通人来说,他的名声不如贝多芬、莫扎特那么响亮,但舒伯特的音乐也具有极大的价值。而这首音乐就是代表作之一。菩提,佛教的用语,寄托美好的祝福。所以这首音乐也是讲述了一个人对菩提树许愿,希望自己平安、快乐的故事。

音乐的时间不长,因为是一整套音乐作品中的一个片段,但旋律非常动听,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非常细腻的表达出了这个人的心理波动,在结构、逻辑星等方面也非常的严谨,是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

第三,《芬兰颂》

古典音乐产生和发展的时期正是西方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战乱不断,所以产生了很多具有爱国情怀的音乐,而西贝柳斯的这首《芬兰颂》就是其中优秀的作品之一。当时作者的祖国芬兰受到了沙皇俄国的侵略和压迫,人民生活困难,家国不再。

军人拿起枪炮、文人拿起手中笔,而作为音乐家的西贝柳斯,创作出了这首《芬兰颂》,作为他反抗沙俄统治的武器,也因为此,西贝柳斯是芬兰音乐界的著名人物。

此外,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也建议听听其他音乐家的音乐,如柏辽兹、舒伯特、拉威尔、勃拉姆斯等等。


在下千城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冯·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 1827年),在波恩渡过他人生最初的22年。贝多芬的父亲是宫廷合唱队的男高音歌手,一直试图让贝多芬成为像莫扎特一样的神童,但却从未有莫扎特父亲那样的耐心引导,与之截然相反的行为是常常在自己醉酒后斥责贝多芬。对贝多芬来说,从一开始,人生就像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11岁时,贝多芬跟随当地一位宫廷管风琴师聂费(C.G.Neefe,1748年- 1798年)系统地学习音乐。聂费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思想激进、观念新异,不仅在音乐方面以创新精神教育贝多芬,同时将自己的思想、知识和品质也传授给他。1787年春天,17岁的贝多芬在维也纳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巨匠莫扎特,莫扎特对他的才华给予肯定。当时贝多芬非常希望能留在维也纳跟随莫扎特学习,但因为母亲病重,他又回到了波恩,此后肩负起养家的重担。

图5.3.1 贝多芬

1792年,22岁的贝多芬来到了他心中“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音乐之都维也纳。贝多芬跟随海顿学习,后又跟萨列里等人学习。凭着自己出色的钢琴演奏技术,贝多芬很快赢得了李希诺夫斯基亲王等贵族的青睐。亲王把他请到家里,每年给他六百弗洛林的津贴。从此,贝多芬一边求学,一边步入了上层社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贝多芬的音乐演奏和创作都逐渐显示出自己的个性。这个时期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等作品中宏伟的结构、优美的旋律、罕见的节奏和力度上的大幅度变化,都标志着他在与旧的艺术框架决裂。

1798年左右,贝多芬患了耳疾,这对他是个致命的打击。爱情的失意、耳聋的折磨、精神的痛苦,使贝多芬恐惧、悲愤,绝望渐渐袭上他的心头。在一个悲凉的秋日,他在维也纳近郊的一个小村庄海利塔施塔特村写下了一份遗嘱。但为了心中的音乐,贝多芬最终坚定地走出了困境,这是他对生命价值认识上的重大飞跃,成为他在以后的25年中创造辉煌的巨大动力。重新迸发的激情与活力使贝多芬又投入到创作之中,他把自己的创作理解为巨大的行动力量,而他创作的目的只有一个:“使人类的精神迸出火花!”一部又一部流芳百世的作品问世了:《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钢琴奏鸣曲“热情”、《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等等。

贝多芬晚年更多地沉浸在对人生、宗教的思考之中,继续追寻着自由平等博爱的人生信念。他一生无妻室儿女,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身旁。但下葬时却极其隆重,维也纳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数以万计的人群护送着他的棺柩缓缓前行……


厚德扬善文化小馆


又到了甩歌单的时候了么,


分享PurionPurion创建的歌单「宫廷风舞曲|古典艺术与音乐的共舞」: http://music.163.com/playlist/931736525/62696289/?userid=135823370 (来自@网易云音乐)


桃胡儿


你点的都太一般了,约翰.施特劳斯好听的园舞曲有的是,舒伯特的小夜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里的四个小天鹅,军队进行曲,杜鹃园舞曲,维也纳森林园舞曲,春之声园舞曲,拉德斯基进行曲,蓝色多瑙河……


黎民49


孟德爾逊: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4号。Felix.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Violin.Concerto.in.E.minor.OP.64.一热情的中庸快板.二行板.三不快的快板~活泼的快板。


手机用户崔永方


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朗朗演奏的就很好。

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濴濙


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别人提供只做参考。我最喜欢勃拉姆斯四交响曲,自己多听就找到答案。


音乐随想


首推马勒作品,勃拉姆斯,布鲁克纳,西贝柳斯,德沃夏克,斯美塔娜,理查得斯特劳斯,萧斯塔科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柴可夫斯基等等全集都值得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