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國鼎盛時有多強?擊垮燕國,讓周天子封王,趙武靈王寢食難安

三家分晉,田氏代齊,戰國時代到來,大國之間的兼併戰爭更加激烈,產生了齊楚秦魏趙燕韓七個強國,被後世稱為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之外的小國,隨時都有被滅的可能,而地處燕南趙北的中山國,在這戰火紛飛的年代,卻一度強大起來。

鼎盛時期的中山國,曾經擊垮燕國,拓地數百里,讓周天子冊封為王,讓一代梟雄趙武靈王寢食難安。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國度?我們一起揭開中山國神秘的面紗。


中山國鼎盛時有多強?擊垮燕國,讓周天子封王,趙武靈王寢食難安


經歷“鳳凰涅磐,浴火重生”的中山國

三家分晉後,魏國在魏文侯魏斯的帶領下,重用賢才,率先進行變法,魏國迅速強大起來。魏國四處征伐,開疆拓土,春秋時期被晉國壓制的中山國,成為魏國的下一個目標。

中山武公去世後,新繼任的中山桓公年紀尚小,魏文侯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時機,派遣樂羊統率大軍,借道趙國向中山發起進攻。

君幼國小實力有限的中山國,怎麼打得過當時實力強大的魏國?中山人雖然經過三年的頑強抵抗,最終還是被魏國所滅。

魏文侯欲殘中山。常莊談謂趙襄子曰:“魏並中山,必無趙矣。公何不請公子傾以為正妻,因封之中山,是中山復立也。”——《戰國策》


中山國鼎盛時有多強?擊垮燕國,讓周天子封王,趙武靈王寢食難安


但是二十年後,中原風雲突變,魏國霸主地位動搖,蟄伏已久的中山桓公明白,復國的機會來了,他帶領著中山人掀起反抗魏國統治的鬥爭。

魏國忙於中原爭霸戰爭,無暇北顧,中山人成功實現復國的願望。

有過亡國之痛的中山桓公,更加明白如何建設復國後的中山國,讓中山國迅速強大起來,才能避免被再次滅亡的悲劇。

復國後的中山桓公,在地勢險要的地方建立新的都城——靈壽,並在邊境修起長城,提高中山國的防禦能力。

《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成侯六年(公元前369年),中山築長城。”

桓公重視農業發展,向中原列國學習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為中山國制定了完善的制度。飽經磨難的中山國,實現了“鳳凰涅磐,浴火重生”,開始了迅速崛起。


中山國鼎盛時有多強?擊垮燕國,讓周天子封王,趙武靈王寢食難安


迅速崛起的中山國,實現稱王

中山桓公主動學習中原文化,白狄建立起的中山迅速融入華夏文明。中山國經過桓公、成公兩代人的發展,在中山王舋時期,實力達到巔峰。

強大起來的中山國,得到其他諸侯的注意。公元前323年,魏國將領公孫衍發起一項倡議,希望千乘之國的中山國,能與萬乘之國的韓、趙、燕結成聯盟,並一起稱王,共同對抗強大的秦國和齊國。這一倡議離不開中山國的實力

當齊國得知一直依附齊國的中山國要稱王,曾經的小弟要與自己平起平坐,而且還要和對手結成聯盟,齊王大怒。

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後持。齊謂趙、魏曰:“寡人羞與中山併為主,願與大國伐之,以廢其王。”——《戰國策》


中山國鼎盛時有多強?擊垮燕國,讓周天子封王,趙武靈王寢食難安

不過,中山謀臣張登,說服了齊王:“如果齊國不讓中山國稱王,實際上是把中山國向趙、魏那邊趕;齊國不如同意中山稱王,繼續保持與中山的友好關係,讓趙、魏和中山對立。”齊王被說服,同意了中山稱王。

中山之君遣之齊。見嬰子曰:“臣聞君欲廢中山之王,將與趙、魏伐之,過矣。以中山之小,而三國伐之,中山雖益廢王,猶且聽也。且中山恐,必為趙、魏廢其王而務附焉。是君為趙、魏驅羊也,非齊之利也。豈若中山廢其王而事齊哉?”

田嬰曰:“奈何?”張登曰:“今君召中山,與之遇而許之王,中山必喜而絕趙、魏。趙、魏怒而攻中山,中山急而為君難其王,則中山必恐,為君廢王事齊。彼患亡其國,是君廢其王而亡其國,賢於為趙、魏驅羊也。”田嬰曰:“諾。”——《戰國策》


中山國鼎盛時有多強?擊垮燕國,讓周天子封王,趙武靈王寢食難安


齊王難道僅僅因為中山謀臣的幾句話就轉變態度嗎?其實,主要還是中山國經過幾代人的發展,已經有了相當的實力,雖非萬乘,亦有9千乘,中山國成為戰國七雄之間重要的砝碼,直接影響著幾大諸侯國之間的實力對比,成為諸侯們爭相拉攏的對象。

中山國不同於其他諸侯國,因為中山是由白狄後裔建立的國家,一直不被華夏文明的周王室和諸侯們所認同,其地位還不如早期的秦國。

中山國得到其他諸侯的支持,得到周天子的冊封,南面稱王,等於得到了中原文明的承認。一方面說明中山國主動學習中原文化、融合到華夏文明中;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中山國自身的實力。


中山國鼎盛時有多強?擊垮燕國,讓周天子封王,趙武靈王寢食難安


擊垮燕國,讓趙武靈王寢食難安

稱王后的中山國,不滿足於稱王的稱號,開始走向對外擴張的道路。

公元前320年,燕王噲即位,任用子之為相,並把燕國所有事務全都交給子之。四年以後,竟然把國君之位讓給子之,自己卻跪拜稱臣。

這一違背常理的事件,讓噲的太子非常惱火。子之即位不久,燕國大亂,中山王舋終於看到對外擴張的機會。

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於子之。——《史記·燕召公世家》


中山國鼎盛時有多強?擊垮燕國,讓周天子封王,趙武靈王寢食難安


燕國大亂後,齊國趁機進攻燕國。中山王舋也以“正君臣之位”為名,派相幫司馬賙(司馬遷所說的司馬熹)率領中山大軍討伐燕國。

因為燕國內部大亂,再加上和齊國聯手,中山大軍很快就大獲全勝,中山拓地數百里,版圖得到極大擴張,國力進一步上升。

中山國就像一顆釘子一樣插進趙國版圖,把趙國攔腰折斷,南北不相連,中山國的迅速崛起,更是讓趙國的趙武靈王寢食難安。

如果說中山國原來對趙國只是一種隱患,那麼伐燕之後的中山國,則是趙國的腹心之患,成為趙國實實在在的威脅。


中山國鼎盛時有多強?擊垮燕國,讓周天子封王,趙武靈王寢食難安


鑄鼎刻功,鼎盛一時

進入戰國時期,作為千乘小國的中山國,能夠打敗萬乘之國的燕國,這是戰國時代少有的事情。司馬賙伐燕歸來,中山王舋特意到靈壽城外親自迎接。

伐燕的勝利讓中山王舋志得意滿,他打算把中山人的這種榮耀永久的記錄下來。於是,中山王舋讓相邦司馬賙親自主持,鑄造青銅大鼎。

鼎,在夏商周時期有著特殊的意義,象徵著國家和權力,周王朝的九鼎,更是象徵著天下九州。楚王問鼎中原,秦武王舉鼎,都是對最高權力的挑戰。

中山王舋把從燕國繳獲的兵器鑄成國之重器,其目的不言而喻。鑄鼎,對當時的中山國來說,意義非凡。


中山國鼎盛時有多強?擊垮燕國,讓周天子封王,趙武靈王寢食難安


青銅大鼎鑄造完成後,中山王舋命人在鼎上銘刻文字,記錄中山人伐燕勝利的榮耀和功績,並把中山家族的譜系銘刻在青銅大鼎上,對中山人世代國君歌功頌德。對伐燕功不可沒的相邦司馬賙,也被銘刻在大鼎上,流傳後世。

中山王鐵足銅鼎的銘文說:“今吾老賙,親率三軍之眾,以徵不義之邦。奮俘振鐸,闢啟封疆,方數百里,列城數十,克敵大邦”。

伐燕的勝利,讓中原各大國紛紛刮目相看,周天子派人前來祝賀,各諸侯大國也紛紛遞來國書,曾經被人鄙夷的中山國,瞬間成為眾人矚目的國度。


中山國鼎盛時有多強?擊垮燕國,讓周天子封王,趙武靈王寢食難安


作為一個由外族白狄建立的千乘之國中山國,能在群雄環伺、兼併戰爭愈演愈烈的戰國時代成功復國,並一度戰勝周邊的萬乘之國,拓地數百里,實屬不易。這其中,離不開中山國對先進的華夏文明的學習。

《戰國策·秦策三》且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趙獨擅之

正是積極的學習中原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積極吸納中原各國的人才(如相邦司馬賙,幾朝元老,對中山國的強盛功不可沒),中山國才能不斷髮展壯大,在激烈碰撞的戰國時代,與戰國七雄並駕齊驅,被不少歷史學者稱為戰國第八雄。


中山國鼎盛時有多強?擊垮燕國,讓周天子封王,趙武靈王寢食難安


你們認為中山國配得上戰國第八雄稱號嗎?

歡迎大家積極評論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喜歡歷史的朋友隨手關注,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參考文獻:

《史記》,

《戰國策》,

《左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