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戰疫”群英譜之城管先鋒(十五)

李惠蘭:城管之家“戰疫”忙

“你這幾天一定很想兒子吧?”“是的,我有好久沒見到他了……”一句話沒說完,就已哽咽。

3月23日14時30分,筆者採訪李惠蘭時,一個最為平常的問題,卻擊中了一個女人最柔軟的內心。

42歲的李惠蘭是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龍泉街城管執法中隊教導員,自2月14日進駐隔離點以來,一次沒回過家。23日當天碰巧是她和兒子、老母親等親人約定的“城管之家”團聚之日。23日晚7時許,李惠蘭回到家,“兒子緊緊地抱著我,媽媽高興得說不出話來。”


武漢“戰疫”群英譜之城管先鋒(十五)

李惠蘭(左二)與媽媽嫂子弟弟弟媳等親人團聚

●瞞著母親兄長“出征”

武漢“封城”後的1月26日,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龍泉街開始進入“戰時狀態”,禁止人員隨意流動、嚴禁車輛通行。

李惠蘭與16歲歲的兒子商量要上前線“戰疫”,沒想到兒子很支持媽媽的工作,也很理解她併為她自豪。幾箱泡麵、幾十個雞蛋,就是她留給兒子的所有補給。不僅如此,她還做了一件“狠心”的事,“一個口罩我都沒有留給孩子,他不用出門,就不需要。”李惠蘭說,當時李惠蘭所居住的小區物業人員一天只發一個口罩,考慮到物業工作人員要參與小區疫情防控,需要做好防護,她把口罩都捐給了小區物業。

將兒子獨自安頓在家,自己提著簡單的行李直接住進中隊。“住在中隊可以節約上下班的兩個多小時,如果遇到突發事件我可以隨時處理。”李惠蘭說。

“今日體溫36.2℃,媽媽您要注意安全。”李惠蘭幾乎每天早上都會收到兒子報平安的微信,她也同樣會在微信中簡短回覆兒子,有時短得只有兩個字甚至一個字,“好的”、“好”,“沒時間打電話,沒時間回覆更多,正好讓兒子學會自立。”

武漢“戰疫”群英譜之城管先鋒(十五)

李惠蘭3月22日、23日與兒子的對話

李惠蘭是個單親媽媽,她和已經上高一的兒子約定,“不要告訴外婆,也不要告訴舅舅”。紙包不住火,一個多月沒回家,74歲的老母親還是知道了李惠蘭上火線“戰疫”的行動。“肯定要去。”老母親沒有責怪她、只是擔心她的安危。


武漢“戰疫”群英譜之城管先鋒(十五)

李惠蘭在隔離酒店工作

●每天工作13小時直到隔離點“清零”

2月7日,龍泉街出現首個疑似病例,街道急需開闢隔離點。“我是黨員,也是中隊教導員,不容猶豫,我得上。”李惠蘭主動請戰,進入隔離點工作。在隔離點,李惠蘭每天負責隔離點的臺賬、報表及28間房的消殺,還要負責被隔離人員和工作人員的三餐分類、送達,以及他們生活物資統計、網上團購等。還有一項,就是和另一位同事積極為被隔離人員進行心理疏導。“每天從早上7點多就開始工作了,到晚上8點才能結束”。


武漢“戰疫”群英譜之城管先鋒(十五)

李惠蘭在隔離酒店院內消殺作業

該處隔離點主要住的是輕症患者,最多時有60多人隔離。很多人猝不及防就住進來了,很多人連日常用品都沒有帶齊。有一個家庭上至老人下至嬰孩全被隔離,孩子的尿不溼都沒來得及帶。針對此類病人,李惠蘭和同事們就要負責統計他們的物品需求並幫忙購買,幾乎成了“快遞小哥”。有個懷孕30多周的孕婦,患有孕期疾病和糖尿病,血壓血糖都不正常,不願住隔離酒店,李惠蘭與同事們經常去關心她,並單獨為她定製了一日三餐,大家都把這名孕婦當“特保”對象。

有的病人,對治療沒有信心,內心恐懼。還有的病人,感到孤獨無助,很焦慮。像這樣的病人,李惠蘭和同事,還得經常找他們聊天,告訴他們疫情形勢,讓他們充滿信心,過濾掉他們的負面情緒,相互鼓勵,讓他們配合醫護人員治療。


武漢“戰疫”群英譜之城管先鋒(十五)

李惠蘭對隔離酒店內部進行消殺作業

●一門6城管5人在“疫線

目前疫情雖然好轉,但小區還未“解封”,只有重症病人、復廠復工、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及志願者四類人可以出小區。所以還有很多卡點需要值守,而部分商鋪被允許按照規定有序恢復營業,因此中隊防控任務很重,缺人手。

在隔離點“清零”後,李惠蘭經醫學檢測身體健康。於是她又申請歸隊,加入日常防控。

23日李惠蘭回家與親人團聚,補吃了一頓團年飯。她說,老母親以前就是城管,弟弟、弟媳、嫂子及侄子也都從事城管工作,其中嫂子、弟弟、弟媳是“江夏城管”,自己和侄子是“高新城管”。疫情期間,除退休的母親坐鎮在家,其他5個城管全都在“疫線”戰鬥,大家都希望疫情早日結束,活力武漢重返巔峰。

武漢“戰疫”群英譜之城管先鋒(十五)

龍泉街城管執法中隊教導員李惠蘭,日常工作中與隊員談心

(通訊員 金嬋 潘婷 曾楊 編輯 中華)


———————————————————————————————————————


剛為雲南醫療隊100多人做完送行保障,又要調度車輛為上海、安徽兩支70餘人的醫療隊做送行保障。3月24日剛一上班,劉建文坐在辦公室內,手機就不停作響。他作為江漢區交通運輸的“保衛官”,當初他從機場接回了援漢醫療隊,如今他希望用最好的車送這些英雄的醫療隊離漢,而調度車輛保障出行成了他責無旁貸的任務,事實上,從3月17日起,他就開始了這項工作。

劉建文是江漢城管運管科科長,也是江漢區防疫指揮部交通運輸保障組成員。截至目前他已經保障了江漢區20支醫療隊、2000餘名醫護人員順利踏上回家的路。


武漢“戰疫”群英譜之城管先鋒(十五)

劉建文現場安排車輛保障醫護人員踏上回家旅程

騎著單車,他跨江從武昌的家中,來到漢口的單位,吃住在辦公室。哪裡有需要,車輪就開到哪裡,24小時的全天守候,只為戰勝疫情。

2月3日,武漢決定搶建幾座方艙醫院,救治更多的病患。

當晚6時,夜幕降臨。位於漢口解放大道的武展方艙,是全市首批方艙醫院,要求務必在2月5日晚10時許,開始收治病人。

命令就是責任,時間就是生命。

“人歇車不歇,全力將物資搶運回來。”劉建文的手機打得發燙, 26臺大貨車、15臺平板車,連夜奔向漢川、仙桃、江夏等地。

隨後,他向局領導彙報,再調400多名城管隊員,局裡十分支持,很快集結到位,等物資運到,立即卸載。

車輛滿載床鋪和消殺物資,一輛接著一輛回來,又一輛接著一輛卸空。

螞蟻搬家式的36個小時過去了,5日早上6點,建方艙物資全部到位,兄弟區的幾百名城管隊員接力將設施進行安裝。

14個多小時後,第一批700餘名病患走進了防艙,接受治療。

疫情之下,僅用50個小時,建成一座方艙醫院,這一奇蹟的背後,是無數人的默默奉獻。

武漢“戰疫”群英譜之城管先鋒(十五)

劉建文在辦公室調度交通保障

●貼心服務 安全接回5100名援漢醫護

武漢有難,八方援手。

疫情發生後,全國的醫護人員不分晝夜,源源不斷增援武漢,救治病患。

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醫療團隊,不僅人來了,還帶來了口罩、防護服和一些醫療器械。

“一定要及時、安全地將他們及行李、物資,安全順利接到指定酒店。”劉建文對60臺公交司機和接送人員一一囑咐。

2月13日,從白天到凌晨,劉建文一共接回新疆等7地的11支援漢醫療隊,人數1118名。

當天下午3時,劉建文趕到天河機場,與醫療隊領隊無縫對接,人員、物資及車輛酒店,一個不漏。

14日凌晨一點,新疆建設兵團醫療隊,接送人員忙活到凌晨3時50分,將他們安頓好後,這才返回。展現了武漢人的熱情周到和好客。

14日,劉建文又調動24臺公交車,將援漢醫療隊送到援助的隔離點,熟悉情況,儘快投入治病救人中。

截至目前,劉建文充分調動各類車輛,接回5100名醫護人員,沒有發生一次讓援漢醫護人員滯留機場和火車站的現象。

醫護人員上下班,劉建文也作了詳細的安排,“我們考慮周到一點,細緻一些,就會讓他們多休息一點,舒適一點,讓他們能夠全身心投入戰鬥。”

不僅如此,為了保證商超供應,他還安排車輛接送商超員工,確保市民食品供給。

此事說起容易,做起來卻難,這得益於什麼?原來,劉建文參加去年10月在武漢舉辦的世界軍運會的外賓接送任務,“有了這樣的經驗,接送醫護人員,就會有條不紊。”

武漢“戰疫”群英譜之城管先鋒(十五)

劉建文在機場與隊員們一同接送醫護人員

●細心安排 為居民送醫送藥送菜

面對疫情,全民一心,武漢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隨著“戰疫”打響,由離漢通道關閉到小區封閉管理,一度影響了居民正常的看病就醫和買菜。

“儘可能滿足居民的需求,把黨和政府的關心送到居民心坎上。”劉建文說,江漢區調動了626臺的士,隨時聽從市民召喚。

一些的哥的姐剛開始有些顧慮,怕被傳染,劉建文兩招消除了他們的恐懼。

“你們接送的,是未感染的普通市民。”劉建文解釋說,即使接送疑似人員,作好防護,問題不大。

為此,他又敦促出租車公司,搞好的哥們的生活和住宿,對的士做好消殺。如此一來,600多位的哥,沒有一位當逃兵。

的士穿街走巷,為居民送醫送菜送藥,深受大家歡迎。

46歲的陳萬青是華昌公司一名黨員的哥。2月13日這天,他和往常一樣在江漢區新華家園社區待命。上午11點接到社區任務,送一位年近七旬老人去買藥。

老人上車後,便焦急地對陳萬青說,家中僅剩四個口罩了,問了三家藥店都說沒有貨,以後出門買菜、買藥都成問題,說到此處老人聲音哽咽起來。

陳萬青心裡很不是滋味,連忙從副駕駛室收納盒裡,拿出妻子早上為他準備的一摞口罩遞給老人,老人非常感激,連忙問多少錢,陳萬青開玩笑的說,“要錢就不給您了”。

2月1日清晨6時40分,的哥呂明忠來到服務的漢興街華安里社區,這已是他連續第九天送社區需要透析的居民去醫院。

與這兩位的哥一樣乾的,在江漢區有626位,他們的活計,都是劉建文與社區派的,每出車一次,劉建文都要發一個派車單。

據不完全統計,離漢通道關閉以後,出租車為居民送菜不少於1500人次,送藥的有1700人次,接送透析人員800人次。

一透析居民感慨地說,是這些政府派來的便民車,讓他們在如此重大的疫情面前,還能夠安心治病,他相信“武漢一定能贏。”

武漢“戰疫”群英譜之城管先鋒(十五)

城管隊員與醫護人員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