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离家去部队当兵,是什么心情?

潇洒平凡人


去当兵,家在城市是一片平原,见个山挺稀罕。等到去当兵,坐了火车,快到驻地的时候就看见山连山,山套山,山外有山,山里还是山。这下可好,成山里人了,去里边玩儿,进了山沟子见到部队大门,标准的配置对联是,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走了不远,见一操场上面放的一溜的炮。操场金那头有个大礼堂,门前立着毛主席像。进了那个礼堂的门儿,整面墙的红底子馏金大字,为建设强大的人民炮兵而奋斗。版面巨大,字体苍劲,很是震撼了。操场的一侧有个管理台,上面有也写着草书对联,刚去当兵认得上一行。春风杨柳万千条,,,下面就不认识了,天天看,整整认了三年,到了第4年快退伍的时候才认出下联来,那是,六亿神州尽舜尧。学习真不容易,认这7个字花了我4年的时间。


华来士1969


我是杨恒,2014年入伍77133部队2016年退伍

当我得知自己已经被录取,第二天就要兵员转运,当天家里来了很多人,许久不联系的姑婆,奶奶和外婆,叔叔阿姨都赶着回来为我送行,那一天很骄傲,每个人口中都是对自己的祝福,当天晚上一夜无眠,脑子里面想的都是如何报效祖国如何打击日本人,如何去成为兵王,第二天全家送我到了武装部,把衣服脱了换上军装那分钟我觉得自己好帅,好骄傲,在全家的目光中我上了车,车上大家欢声笑语,可是车门一关仿佛知道2年内自己回不来家了,都哭了,大家都哭了,什么梦想,什么成长,最重要的无非是家人,那时候很想下车去抱一抱奶奶外婆,奶奶一直跟着车走了很100米,我哭了100米,或许这就是断乳期,一个游子离家远游对家的不舍


宜居昆明


那年那月那日(1996年12月18日),我首次离开家第一次远行,穿着崭新的军装,踏上从军的路程,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想起前不久,邻居们刚知道我要当兵消息时都替我高兴,见到我就主动跟我打招呼,拉着我的手,祝福的话说的没完没了;而我当时也是很是“显摆”,穿着崭新的军装到处“招摇过市”,很是威风,一见到人夸,心理就美滋滋的。

更不用说我父母了,他们每天笑容满面,合不拢嘴,像年轻了十岁,我们家每天都像在过春节,家里人来人往,正是应证了那句话: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而那天我真要走时,我背着背包路过他们家门口,父母帮我拿着行李,邻居阿姨们都走出家门来送我。与前几天开心不同,当时没有多少人替我高兴,只是一个劲地抹泪。她们看着我长大,知道我从未出过远门,一个农村娃又没见过什么世面,一出门就走那么远,人生地不熟,能习惯吗?她们送了又送,走了又走......

隔壁的陈奶奶更是拉着我的手就不松开了,连说:“二仔(我在家排行老二)到了部队后,多听首长的话,自己要照顾好自己,想吃啥,就写信告诉我们,我们给你寄过去;想家时,就让你爸妈到部队去看你......”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了。

听了这些话,我是万般不舍,甚至产生了错觉,好像是生离死别一般。本来我对即将去的全新部队就很忐忑,原本之前每天做梦都盼着去部队的我,却在要去的前一天晚上失眠了。

一晚上我想了很多:部队究竟什么样子,新兵连到底有多苦,新兵班长会对我好吗?老兵会欺侮我吗?尤其是我能考上军校吗,假如我考不上军校,混不出个名堂来,当几年“大头兵”回来那不就全完了吗?那又怎么面对我的父母与家乡亲朋友好友?

那天,两公里不到的路,我们却走了一个多小时。走着走着,我总感觉有点孤注一掷的感觉,我想起那句话:既然自己选择的路,就是爬也爬下来。顿时像是悲从心起,想起《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现在想来,上面这一切真是多么幼稚可笑。天道酬勤,上天都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到了部队后,我一个农村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当班长、入党、上军校、当干部,现在也转业了,期间还把村里几个孩子也带出来当兵,他们中的有一个也像我一样考上军校,现在还在部队当连长。

所以,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好男儿就是要当兵!


窗外的白杨


我是七六年入伍到武警部队。在高寒地区训练基地军事训练后分配消防兵,又经过二十余天的消防基本功练习,结束了新兵集训分配到嫩江草原某县中队。我牢记了一辈子是阴历腊月二十三。按照中国人民的传统习惯为过小年,座了一天的汽车晚上天黑时到达中队,一路上看到冬雪下的草地一望无边,荒无人烟连一棵树都没有,只有大风刮起白雪纷飞,把我这个从省城入伍的人心一下凉了半截。

晚上8点多钟到达中队,老兵们热情的欢迎我们的到来,食堂早已准备好饭菜大家边吃边简单介绍一下,我分配到一班同时也认识了中队领导和班长。一天座车的奔波劳累我们很快的进入梦乡,突然感觉有人叫我睁眼一看大家全都在穿衣服,耳朵里听到警报和扩音喇叭值班员的喊话声,“炸药厂起火,全部出动,所有人戴好防毒面具”。我一下从床上跳起赶紧着装跟着大家向车库跑去。蹬车后心跳加速面部紧张。消防车开着警报飞快的速度向火场行驶。由于我国与苏联之间矛盾结束的后期,很多地方都有造地雷手榴弹的工厂,虽然停止生产但存放着大批的炸药,出事地点在县城外有10几公里,土公路高低不平十分难行。战士们都不说话车内空气十分紧张,这时队长看了一下司机说:“慢点”。队长是乘座一号车,它一慢整个车队都慢了下来。大家都不明白一向以动作快来要求大家的队长今天怎么了?时间不长一道亮光闪过一声巨响我们的耳朵里什么也听不到了,队长大喊一声:“低头”。我们都手抱着头盔弯下腰来。就感觉象下了大冰泡子一样,叮当作响汽车风挡玻璃破碎的声音。爆炸声震耳欲聋一波连着一波,一浪高过一浪,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火药味道和泥土的味道,我们那还有时间戴上面具,呼吸困难感觉世界末日已经到来。等爆炸声音小点了我们睁眼一看半边天都红了。随着队长的一声:“给我上”,汽车冲向前去,我们利用一个被气浪推倒在地上的大水灌立即组织灭火救援。我看到生产车间房顶没有了,四处没有一人,后来知道打更的人一看起火后打完电话报完火警就有多大劲使多大劲跑了。到处一边狼迹有一台拖拉机也爆出十几米,部分房子倒塌。

事后上级调查人员认为我们队长的处理方式非常正确,减少了人员的伤亡,保护了我们的战士的宝贵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也逃过一劫难。所以每到小年这一天我都要吃点好饭,全家人座一起听我讲那古老的故事。妻子也告诉孩子听你爸又讲一篇,庆祝我的纪念日。我的队长现在一个自治县退休养老。谢谢🙏鼓励我的网友老师让我写一些军旅生涯的故事。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悠闲的蜗牛86777788


我是2006年12月份高中毕业过后,到部队当兵的,到了河南铁军部队。今天在这里讲一下当初我当兵时候的感受吧,说实话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时候我都记忆犹新,我在部队的时候是怎么熬过来的,也可以说是怎么熟悉融入到部队这个大家庭的。

2016年高中毕业,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没有考上你想的大学,后面就放弃了继续读大专的想法,主动跟父母讲,去当兵闯一下,自己到部队看能不能闯出一番天地,这也许是自己可能在验血过后想给自己找一个出路的想法,父母同意了我的想法,后面就在9月份开始托关系找人,想把我弄到部队去当兵,应该在2000年左右当兵的人都知道,去部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说白了那个时候的部队,特别是武装部和那些接兵干部,都还不是那么纯洁。我也不例外,政审和身体条件都通过了,然而还是给了接兵干部送兵干部红包。

由于那个时候的我们不像现在的小孩子,一到寒暑假都会出去旅游,走过了很多地方,然而,我那个时候基本上没有出过远门,没有走出过我的家乡四川,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12月18号我这一辈子都记得非常清楚的日子,坐上了火车,一直走了一天两夜才到达了河南,我也才知道我是到河南去当兵。对于一个从来没有离开家的18岁,孩子来家还是比较孤独的,到了部队过后,由于南风和北风的天气差距还是很不适应,特别是部队的管理,我所在的部队又称之为铁军部队,绿色监狱,训练特别辛苦,那个时候和很多新兵一样,整天都是汇报思想,整天都是思想教育,天哪,这种日子过了三个月,所以说新兵三个月都是熬过来的,后面就慢慢熟悉了,慢慢融入了军营,也就在部队干了两年,自己觉得在部队没有多大的前途,所以在2008年12月份就退伍了,当然那个时候转士官也是可以的,还是需要钱,应该在那个时候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吧。

当然部队给了我很多,让我从一个年少无知的青年转变成了社会责任感比较强,还有适应社会比较强的一个,小伙子,回到地方过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还找到了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当然这一切都是在部队学到的,一些性格品性方面的事情。





贵娱圈


个人真实经历:征兵过完体检后通常都是等电话,过不过都不知道,就在家等电话给你打电话了就是过了的,不给你打电话就等明年再来吧。我体检完等了十来天整个过程期待...失望...纠结...兴奋,经历过的自然懂,看着一起报名的同学走完了。我是当地最后一批走的当天上午通知下午去武装部领服装,第二天一大早就走。


去部队那天用了五种交通工具,先是做做中吧到市汽车站和本市同批次新兵集合,然后做大巴到省会长沙再转绿皮火车到武汉火车站,再转高铁到汉口。最后部队队列车接到营区,那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没有想象中的一群人列队欢迎仪式。下车吃了碗面条新兵连长就把我们分配给各个班长。住的是大排房,九十来平米住了三十多号人各种鼾声、蝉鸣和梦话声夹杂在一起。第一天晚上躺在床上我很晚才睡着,当时还感叹湖北蚊子相比家乡蚊子咬人格外痛。


早上五点半,大家就陆陆续续的起床了。都在地上抢地方叠被子。排房里、走廊上、会议室、都有。出奇的安静,因为班长排长还在睡觉。我刚去不会叠自己埋着头捣鼓半天,最后班长起来三下五除二就给我叠好了,没错第一天班长给我叠的被子【酷】。到六点大家已经在列队准备集合出早操了,因为早操要检查军容风纪我才借了个指甲刀把指甲剪了,这时班长发现我鞋带是交叉(没看错系鞋带都有讲究),这是时间已经快来不急了马上就集合了,这是蹦出两个我不认识的人蹲在我面前一人一只脚开始快速的拆开鞋带改成一字形,我当时特别感动。好在赶在集合前完成了,后来有一回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为集体了荣誉,我们是一个集体。这是部队给我上的第一课,

集体荣誉


要说第一次离家到部队当兵有什么心情主要还得看人,你想去当兵被选上了自然高兴,不想当兵被选上了心情可想而知。


酒馆打烊


我是1997年12入伍,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有时做梦也会梦见。


离家乡。我的父母和我到县城借宿在一亲戚家,送我当兵。凌晨四点坐汽车从县城出发。12月的凌晨,气温已降到零下。我穿着武装部发的棉袄、棉鞋,登上汽车,我就转身向车窗外,在晨幕中寻找我爸妈的身影,终于在人群中看到了他们,但他们看不到我。我的泪水刷地,第一次模糊了双眼,车厢内也开始有了抽泣的声音,最后渐渐地陷入了沉寂。

到军营。坐汽车到市里转乘火车,到北京换乘火车,再到梅河口换乘,最后到了部队驻地辽源火车站。我第一次离开家到2000公里以外的大东北,看到了白雪皑皑,有点兴奋。接兵干部带着我们步行6公里,终于经过长途跋涉到了营院。班长把我接到宿舍,我看看宿舍的摆设,透过窗户看到室外沙土地和远处散落的村庄,我有种莫名的忧伤。





练军事。训练场在部队炮场,班长带着我们,队列、体能、战术等科目陆续展开。东北的冬天,室外温度零下20来度,在训练时,耳朵冻得生疼,快要结冰了,回到宿舍,大家都靠在暖气片旁,让耳朵回热,能听到耳朵咯吱咯吱声音,像冰开化的声音。使我庆幸的是,我多年的鼻炎,在极度低温条件下,有了明显的好转。


兵心说事


我是高中一毕业就去当兵了,得知自己被批准入伍是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自己的愿望得到实现,因为当时我考大学够大专线,那时候已经没有包分配了,加上家是农村,条件不好,通过上大学跳出农门的希望不大,就算上了大专,也不一定有好工作,就想去当兵,找一条出路。还好被批准入伍,所以心情比较高兴。

担心的是,我这个人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加上当兵前有邻居当兵回来的,说在部队要有眼力见,会说话,要给班长端茶倒水洗衣服,抢着干活,部队怎么艰苦等,因为一直上学,活没干过多少,怕去了适应不了,所以担心。

但是去部队后,感觉挺不错,除了训练比较苦以外,其他的都还好,所以思想很稳定,第二年就考了军校~~




杨树皮砍大刀


每当提起第一次离家到部队的那段日子,我就感到莫名的内疚和心痛。

95年我从镇上的一所中学考入南昌某军队院校。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整整让全家人激动了很久很久,毕竟在农村能考上军校是个光宗耀祖的事。

那个时候交通很不方便,加上我没有出过远门,父母决定送我去报到。

我的家在苏北农村,8月28号的早晨,太阳还没出来,父母特意选了个吉时6:08分,我们带着大包小包从家里出发,到镇上大概四公里,是父亲请邻居开着手扶拖拉机送我们过去的。看得出来父母的心情特别的好。而对于我,既感到兴奋又觉得很伤感,兴奋的是我终于上了大学,憧憬着往后的美好生活,伤感的事,这一离家就要一年的时间,第一年寒假要实习,回不了家。

半个小时左右我们到达了镇上,上了一辆开往南京的普通的长途汽车。车上坐满了到南京去的人们,走道里堆着大大小小的装满东西的纸箱、蛇皮袋,有的还把鸡、鸭带上了车。这里浓浓的汗腥味夹杂着家禽粪便味,让人作恶。

那时候还没有高速公路,汽车走的是普通的公路,一路颠簸,加上炎热的天气,让我的情绪降到了极点,原本兴奋的心情荡然无存。和大多数的人们一样,父亲和母亲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额头的汗水沿着脸颊往下淌。

经过近5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汽车驶入了南京长途汽车站。父母和我都是第一次来到南京这座大城市,下了车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只是跟着人流往出站口方向走。

担心赶不上南京至南昌的火车,我们顾不上吃午饭,叫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带着大包小包往火车站赶。

等我们买到火车票的时候,已经是将近中午12:00,火车发车的时间是下午1:30。看到时间还有余,这个时候我才感到饥肠辘辘。母亲拉着我们进入了火车站广场上的一家小饭店,饭店门面不大,进入里面也十分地凌乱,七八张小饭桌已经坐满了吃饭的人。

趁着等座位的档儿,母亲与饭店老板娘拉起了家常。老板娘是个四十出头的妇女,操着一口地道的苏北口音。见是同乡,仿佛让我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找到了依靠。隐约听见母亲对老板娘说,我们这是送儿子去上军校,说话间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和骄傲。

吃完饭已将近一点钟,我们又匆匆忙忙地往火车检票口奔,连问带猜,好不容易找到检票口检了票。跟着人群挤上了一辆绿皮火车,现在才知道那个时候还没有动车和高铁,乘坐火车都是那种绿色的普通客车。

时值学校开学季,坐着的站着的人群挤满了车厢。我和父母都是第一次坐火车,因此感到十分地好奇。下午我们边看着两边的风景边聊着天,时间过得很快。到了晚上特别是下半夜的时候才是寂寞难熬的时间。这个时候,车厢里的人们大都入睡,倚得倚,趴得趴,还有得干脆躺在了过道上,只听见车厢壁上转着头呼呼作响的摇头风扇。

母亲胃一直不好,长时间的乘车让她十分难受,时而靠在父亲肩膀上,时而趴在小桌板上,后来,父亲干脆从随身包里拿出了一张报纸铺在了小桌板下让母亲躺着。而这一夜父亲一直没有入睡。

就这样我们熬过了难忘的一夜。

第二天早晨6点多的时候,列车终于到达了南昌火车站。当我们走出出站口的时候,学院已经派出接站干部和接站车辆在等候。

之前,参加军校体检的时候,考官也叮嘱我们,军校有严明的纪律,一般情况下亲属不要来队。当我从父母手中接过大包小包的时候,内心深处真得很想让父母陪我到我即将生活四年的军校去看一看,也歇一歇。但一想起考官的话,我立马打消了这个念头。提着包头也不回地上了接站车。

登上接站车后,只见父母依然站在原地朝我挥着手。

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没有文化,目不识丁,也没有出过远门,后来,父母是怎么买的返程票,怎么一路转车回到的家,我一直不忍心去问,也无颜去问。

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快五年了,每每想起送我上军校的一幕,我的内心就充满着无限的悔意和歉意!


半知舍


三十多年前当兵到军营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时是充满了兴奋,好奇和期待。

那时候我们许多人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大多数人都没有坐过火车。我也是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由于保密的原因,我们不知道要到哪儿去,不知道军营在哪里,更不知道部队是干什么的?

乘了三天两夜的火车,大家都是盯着车窗外面,看看外面与家乡有什么不同。快到部队的时候,带兵干部在火车上要我们换穿棉衣、棉裤,戴上皮帽子,很是诧异。要知道我们出发时还穿着衬衣呢!

我们是夜间到的部队,第一次住进了窑洞,好奇的打量了好久。天亮后,大家才发现到了大山里边,军营就座落在半山腰上。这对我们生长在平原,没有见过山的人来说,真的是又兴奋又新鲜。初入军营,一切都是好奇的,快乐的!

但这种快乐的生活并没有几天,随着新训的展开,对大家的考验也随之而来了!

训练是艰苦的。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灯是没有休息时间的,中午被用来加班练习单兵动作,晚上是学习条令,夜间还时不时来个紧急集合,累得大家叫苦不迭。

环境是恶劣的。部队驻地冬天气温最低达零下30多度,如果不小心手摸到了铁器,立马会扯下块皮来。洗衣服不是晒干的而是冻干的。每天在零下几十度的寒冷中训练,不叫苦是不可能的。

最难过的是吃不饱。新兵连人多饭量大,炊事班总是做不够吃的。我们那时是每个班为单位把饭打回来吃,常常是吃了第一碗就没有了。营区连个小卖部也没有,想买点东西吃也不能,吃不饱就只能忍着。

那段时间是最难熬的,心情是沮丧的。有的后悔当兵了,有的闹起了情绪。

过了元旦,新兵正式佩戴领章,帽徽(我们那时还是三点红),这时候大家已经适应了新训生活,心情又快乐了起来,开始忙着照相给家人朋友寄戎装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