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一般都移不动,那古人怎么背井离乡呢?

用户4192763935581


当年我背井离乡,村里人再没有喝一口水。

“井”的确背不动,但是古人离开家乡的时候,也不能背着井,你走了,把村子里的井背走了,留下的村民怎么办?做人不能太自私,不是?

其实这个成语里的这个“背”,不念(bēi),而是(bèi),是个多音字。

我们知道,字随音走,既然念(bèi),就是离开的意思,和背(bēi)东西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而且这个“井”,是个多义字,①指井田②指一种户籍编制,八人为一井③指水井,供人取水的地方。

在这个成语里,这个井,既不是井田,也不是水井,而是指户籍编制,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乡”或“村”。

所以,这个“背井”指的就是离开家乡的意思,背井和离乡是一个意思。

成语里这种意思一样的两个词,构成并列关系的还有很多。

比如:安身立命,安家落户,温文尔雅,异曲同工……

只要知道一个词的意思,另一个词的意思也就能猜测出了。


烟花三月09


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见面。

背井离乡是一句成语,意思是离开家乡到外地讨生活。

此背非背东西的背,而是指朝向,即人的后背,比如背水一战,指的就是后背临近河水布阵。

此井也不是喝水的井,而是指农田,有一个词语叫阡陌纵横,就是指土地被东西和南北走向的田埂划成了一块一块像井字型的农田,所以井字代指农田。

自古中华文明就是农业文明,人们每天需要面朝着农田耕耘,所以可用面井来形容不曾离开家乡,虽然从未有面井这一词组。

一旦离开家乡到了外地,那也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农田了,所以用背井来形容离开了家乡,有的成语并没有典故,而是人们平时的口头用语,背井离乡就是后一句对前一句的直白解释,也可看作前一句对后一句的形容。

此成语最早出自元.贾仲的《对玉梳》,对成语我们不能望文生意,也不能张冠李戴,不然会闹成图中所示的背井离乡的笑话。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中国词语博大精深,很多时候明明一个很正经的词但就是很容易让产生误会(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现代人脑洞太大了,总是能给出不一样的解释)。

例如这里就把好好的一个“背井离乡”解释称背着井离开家乡,虽然大家都知道“背井离乡”的意思是离开家乡到外地打拼,但这并不影响大家用它来写段子。例如,“当年我独自一人北漂,背井离乡,从此乡亲们再也没喝过井水。”这无伤大雅,反正大家都知道这只是在开玩笑,而且现在类似的段子还有很多,例如“他哭着夺门而出,从此家里再也没有了门”、“心狠手辣的我添了下手指,被辣哭了”等等。

当然把这些成语用来开玩笑没什么关系,但千万不能把段子里的意思当成词语本来的意思,否则这就是对文化的一种侮辱,毕竟这些传承上千年的词语都是老祖宗们智慧的体现,我们可以在无聊的时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却不能遗忘。

所以如果再次遇到这种把成语当编进段子里的事情,最好还是去查一下词语本来的意思。


楼盘网


我来说说我的理解吧!主要说说这个“井”字,也许是我出生在小山村,所以小时候见过一种工具,说工具也不太准确,就是用木头制作的一个井字型的东西,背在背上,能放很多东西!那个工具有个特点,就是井字一样有两条长腿,累了可以靠着点就能放着歇息。所以,我觉得其实就是背着东西离开家长。


芳华正好


呵呵,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故土难离。年龄大一点的人背井离乡总是要带一些房前屋后的泥土,我以前也不明白。年轻人就无所谓,六十年代为了防备美国人的原子弹,沿海一代的工厂企业都內迁到云贵川一代,举家內迁老的老小的小。老人刚到新地方水土不服,老中医告诉病人写信回老家邮寄老家房前屋后的泥土泡水喝。后来老年人喝了老家泥土泡的水,没有几天就康复了。估计,这和背井离乡有关系吧。


原上草131818803


背井离乡是吧?看来题主既不知道“背”是读第4声的,也不知道旧时代即将离开家乡的人的风俗习惯,就是今天的“仪式感”。小时候我听过说老爸离开老家时的情景,临行时我祖母让我老爸喝了一瓢家门口井里的水。农村那时候根本没有自来水,吃水靠江河溪流和井水,有井的地方就有人家,取水时当然是面对着井。离别家乡时是背对着井,井在背后越来越远直至消失不见。我老爸就是这么说“背井离乡”的。不过“背井离乡”的“井”指的并不是水井,而是古代的“井田制”,以8家为一井,“井”指的是田亩庄稼,有田地就有家园。城市里“市井”的“井”也是划分居民区的一种方式。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都必须要有水源,水井随处可见。年代久了,“背井离乡”的“井”习惯的就是水井了


立志成虫


背井离乡是大家熟知的成语,李白名诗《静夜思》就是最升华的释怀。

海外华侨背井离乡,随身携带家乡一拧土。

背井离乡是离开家乡到很远的地方去谋生,很多时候不得意而为之。

背井:人与井两者之间的离开,而不是井在身上背负离开。








白云3498


哈,又是个望文生义的奇葩问题,井能移动吗?

背井离乡是一个成语,人们常常不求甚解的胡乱解释。就像“新婚燕尔”“穷不走水,富不涉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成语,人们的理解与它们的本义,都是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

所谓水井,就是在缺水的地方,人们在地下挖个洞,汇聚涓涓细流成为井水,供人饮用。用现在的话说,水井是个杠杠的“不动产”,岂能移动呀。

水井移不动,那古人怎么说背井离乡呢?

这句成语和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井田制有关。井字,最早出于《孟子·滕文公上》:

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译成白话就是说,古代以八家为井,四周是私田,中间是公田,各家一起耕种,由此,井字引申为人的家乡。

背字好理解,就是背部背对,引申为背叛和离开的意思。

可见,背井和离乡是一个意思,这个成语是双词叠加同义重复,就是人离开家乡,闯荡江湖,四海为家的意思。

题主说“井一般都移不动”,错了,不是“一般”,是根本移不动,除了把井填了埋了毁了,谁也移不动背不走。同样的道理,谁能把自己的家乡移动?不管是背井离乡功成名就的大佬,还是闯荡江湖讨生活的打工仔,谁都无法移动自己的家乡。

这次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数百上千万我国民众背井离乡蜗居异地几十天,人们焦虑不安,都希望早日战胜疫情解封归乡。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怀着一份对故乡的眷恋。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叶落归根,衣锦还乡及回乡探亲,是游子们的最大心愿。

所以,背井离乡这个成语,和水井没有半毛关系,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背走,只是一句人们离开家乡的代名词而已。


白话石说


背井离乡这个词谁都懂,如果古人都退着走泪流滿面别离家乡,可能就没有那么重的负担。


长河546


背井离乡是背后的背,不是背东西的背,此题不成立。

我谈一下个人对这个成语的理解,井内是水,水是生命之源,更是生物生命之根。是家乡亲情,乡情,土地恋情生发之源泉。背井离乡,在人们出现生存之危时,是万不得己而为之的无奈之举,所以背井离乡是与天灾人祸相伴相随的。

现代人用背井离乡这个成语和古人用这个成语有本质不同,背井离乡消灾避祸的成分己很小了。大多都是用来表达人们为了争取更幸福的生活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境界。随着人类命运体的推进,背井离乡这个词会失去它的含义,新的语言就会替代,这是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