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反抗與自由:《湯姆叔叔的小屋》中女奴的命運與精神

《湯姆叔叔的小屋》一書是美國女作家哈麗特.比徹.斯陀

夫人描寫美國南方黑人奴隸悲慘生活的一部小說。而書中的湯姆叔叔就是斯陀夫人筆下的黑人奴隸代表,她向讀者展示了當時的黑人奴隸是如何受到奴隸主和奴隸販子的壓榨與摧殘。

悲劇、反抗與自由:《湯姆叔叔的小屋》中女奴的命運與精神

哈麗特.比徹.斯陀夫人

當然,除了書中代表性人物湯姆叔叔外,我們不得不認識兩個重要的女性形象:伊麗莎和凱西這兩位女性在小說中的悲慘命運以及反抗精神。正因為心中一直秉持著這樣的精神,讓她們最後得到了自由和團圓。所以,書中兩位女奴的事蹟告訴我們,如果命運不公,那麼唯有咬緊牙關對命運做出反抗,而最後她們的團圓就是對反抗行動最好的回報。

伊麗莎的悲慘命運和反抗精神

沒有哪個母親是不疼愛自己的孩子的,哪怕她們是女奴,即使當時的每個女奴都幾乎經歷過自己的孩子被販賣的事情,但她們都為自己的孩子都做過抗爭,奴隸制不會磨滅每個女人天生的母性。

伊麗莎這個角色在小說的開頭就出場了,海利作為奴隸販子看到伊麗莎的那一刻就開始打她的注意,他對伊麗莎的主人謝爾比先生說,伊麗莎這樣“一等一的貨色”可以讓他們大賺一筆,在這些人眼裡女奴就是用來交易的貨物。

悲劇、反抗與自由:《湯姆叔叔的小屋》中女奴的命運與精神

伊麗莎和孩子

當伊麗莎聽到海利建議謝爾比先生賣掉她兒子的談話時,“她的心臟猛烈的跳動著,越想越害怕,下意識的把孩子緊緊抱在懷裡”。而下一刻,當她確認自己的孩子會被賣掉後,“她面色蒼白,渾身抖動,眼睛無神,雙唇緊閉,與平日溫柔害羞的判若兩人.....沒有一滴淚水滴在枕頭上,在這絕境裡,心中的淚水已經不復存在了—心只在流血,無聲的向外流。”

這時候的伊麗莎是絕望的,但如果誰要搶走自己的孩子,她必定會以最激烈的方式來反抗。在短暫的悲傷過後,為了孩子,她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反抗精神。

一方面,她背棄了一直以來疼愛她的謝爾比夫人,離開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另一方面,受到平等、博愛的基督教思想影響,在母愛的驅使下帶著孩子踏上逃亡之路。這兩種反應就是對殘酷的奴隸制度做出最大的反抗。

當海利帶人追到俄亥俄河邊的時候“追兵就在她身後,這時候的她已經想不出任何辦法,只能在絕望中大叫一聲用盡所有力氣縱身一跳,跨過河裡湍急的水流,不可思議地跨到何種遠處的冰塊上。這是冒死的一跳—只有在一個母親處在完全的絕望中才有勇氣這樣跳”。


只有處在絕望中的母親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才會做出這樣危險的舉動,而這一切都只是希望能夠解救自己的孩子。斯陀夫人在最後一章《尾聲》中寫道:

“伊麗莎的性情也是根據現實生活而描述出來的,有一些傳奇色彩和悲劇性的故事情節也都有事實可循,而那位母親踩著浮冰度過俄亥俄河的故事是眾人皆知的事情。”

事實上斯陀夫人書中的伊麗莎的故事是以真實人物作為原型,當然書中並沒有說這位原型人物是誰,但這本就是奴隸制度下女奴們的生活現狀。伊麗莎的悲慘命運和反抗精神大大刺激了當時美國統治下的黑人奴隸們。

凱西的自我救贖與反抗

凱西是《湯姆叔叔的小屋》書中另一位重要的女性角色,但她的性格和以及自我救贖的方式和伊麗莎不一樣,凱西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全身充滿傲氣的人。

書中寫到:“歲月給她留下的每條皺紋和她的每個表情都表現出強烈的自尊和自傲,目光中流露的是深深的傷痛和凝結的像黑夜一般的痛苦,這表情是這麼絕望、這麼持久,和她的身體語言所表現出來的自傲與滿不在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凱西的母親是一個女奴,但她的白人父親卻非常疼愛她,並沒有把她當成奴隸對待,因此她的童年跟其他姐妹一樣充滿了快樂。可這些美好的童年在她的父親去世後,一切都被改變。

悲劇、反抗與自由:《湯姆叔叔的小屋》中女奴的命運與精神

童年的凱西

雖然凱西是主人的女人,但依舊沒有自由,因為她母親的身份畢竟是女奴,所以在她的父親去世後,凱西的悲慘命運也就此開始。從她受到了不幸的愛情和失去孩子的折磨,到後來落到雷格里手裡時,更是受到雷格里精神和肉體的嚴重摺磨。

在長期和折磨已經各種不幸後,凱西開始展露出她頑強的反抗精神。她認為《聖經》並不能給她一條自我救贖的路,她說無論是《聖經》還是法律,對她來說都沒有任何作用,唯一的道路只能自己走下去。在進行反抗的時候,凱西曾說:“我沒有一天不被這些魔鬼折磨,我善良的本性早已丟失,我會盡快的把這些惡棍送到地獄去。”

凱西口中的惡棍不僅僅是那些把自己當成貨物一樣買賣的奴隸販子,還有那個曾許諾給她幸福轉而卻賣掉她和她的孩子的那個男人。這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麼凱西不相信《聖經》的自我救贖道路和法律,她認為只有自己才能夠懲罰那些惡棍,她不會像湯姆那樣等待天國的降臨,而是靠自己的反抗奪回自由。

與伊麗莎的反抗之路不同的是,伊麗莎是因為孩子即將被賣掉,母性光輝的驅使下爆發出強烈的反抗意識。而凱西則是天生的反抗者,因為她的童年過得很幸福,所以當突然失去這一切的時候,她無法忍受現在的生活,特別是面對失去孩子和受到雷格里無盡折磨後,她的反抗慾望愈來愈強烈。

因此當雷格里把年輕的艾米麗帶回家時,她看到這個只有十五歲的孩子時立刻就產生了同情,因為她想到了自己的女兒,或許這個時候自己的女兒也在遭受跟艾米麗一樣的痛苦,她不能再等了。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自古以來,無論是男權社會還是當時的黑人奴隸制度,從基本原因出發是因為女人在社會中處於從屬地位。而作為受到男權社會和奴隸制度的黑人女僕們來說,她們的命運更為悲慘。

男權社會時,女性是從屬地位,她們成為了奴隸主玩弄的對象,凱西就是一個被自己心愛的男人誘惑後直接賣給別人的人。而伊麗莎在奴隸制度下,更是沒有任何的自由,她活下去的目的只是為了吃飽和自己的兒子,凱西和伊麗莎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就是她們的孩子,而一旦這根精神支柱被剝奪,那麼就會產生強烈的反抗。

奴隸販子們認為黑人奴隸只是為了能夠吃飽而活下去,忍受著各種折磨和摧殘。當然,他們也相信這個世界上的女人都有母愛,可是他們還是殘忍將母親和孩子分開。女奴們被剝奪了孩子,她們無法陪自己的孩子長大,失去了做母親的權力。

悲劇、反抗與自由:《湯姆叔叔的小屋》中女奴的命運與精神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在經歷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摺磨後,凱西和伊麗莎都選擇了奮起反抗,追尋自己的自由,而最後的也證明了反抗才會得到她們所要的回報。她們自由了,伊麗莎保護了自己的孩子,獲得自由;凱西在自我救贖的過程中拯救了艾米麗,雖然艾米麗並非她親生,但已經把她當成自己的女兒。

總結

雖然這本書沒有指明伊麗莎和凱西母女的大團圓在奴隸制度下的結局是否真實,但歷史上確實有她們的原型,這是一種為求自由和反抗的精神,被斯陀夫人以書本形勢描寫的出來。

悲劇、反抗與自由:《湯姆叔叔的小屋》中女奴的命運與精神

美國南部黑人奴隸

斯陀夫人用她的見聞塑造了凱西和伊麗莎母女的形象,其目的就是希望從女性角度喚起女性的自由和反抗意識,為在男權社會和奴隸制度雙重壓迫下遭受悲慘折磨的女奴們指出一條自由的道路。

書中兩位女奴悲慘命運是表達了斯陀夫人自身對奴隸制度的痛恨,但她們的反抗精神和美好結局恰恰刺激了那些千百萬還在遭受奴隸制度壓迫和折磨的女奴們,希望這些女奴能夠為了自己的自由而奮起反抗。

  • 雖然《湯姆叔叔的小屋》這本從開頭到中間部分,都在訴述湯姆和黑人奴隸的悲慘命運,但兩位重要女性角色的大團圓結局,為寒冬一般的奴隸社會環境,帶來了些許暖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