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賊和墓主人鬥智鬥勇,聊聊歷史上盜墓和防盜的那些事兒

昨天有個粉絲私信說,喜歡看旭哥寫關於古墓方面的文章,粉絲的肯定和鼓勵,是旭哥持續創作的最大動力。

旭哥是考古愛好者,性子急,寫文章也是不喜歡說廢話,總是開門見山,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歷史上盜墓和防盜的那些事兒。


盜墓賊和墓主人鬥智鬥勇,聊聊歷史上盜墓和防盜的那些事兒

明十三陵


先說說盜墓的起源

在原始社會,人們夢到已經死去的親人,覺得很神秘,認為是親人在給自己託夢,人死了,只是肉體的消亡,靈魂仍然生活在另一個世界,這就是“靈魂不滅”的觀念。

貪婪是人類的本性,生前的榮華富貴,死了也要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享受,這叫“事死如事生”。

有了“靈魂不滅”和“事死如事生”作為理論指導,厚葬的風氣一發不可收拾,說來也奇怪,古人在厚葬這件事情上,不分國內國外,認識出奇的一致。

有供給,自然就會有需求,這是市場的一條基本規律,雖然挖人祖墳自古以來就是折陽壽的行當,但耐不住墓中珍寶的誘惑,一些夢想一夜暴富的人就開始幹起了盜墓的勾當。

像乾陵,據說陪葬的珍寶就有五百噸,還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想想都讓人心動。

歷史上第一個盜墓賊是誰呢?

寶雞益門二號春秋墓的主人,極有可能就是歷史上最早的盜墓賊之一,這位盜墓賊將從秦公一號大墓盜出來的寶貝給自己做了陪葬品。

也就是說,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有職業的盜墓賊了。

盜墓賊出現之後,古代的王侯貴胄們為了防止死後的墓葬被盜,都絞盡腦汁的想出過什麼高招呢?


盜墓賊和墓主人鬥智鬥勇,聊聊歷史上盜墓和防盜的那些事兒

秦公一號大墓


首先登場的是流沙墓

2005年,考古部門在河南上蔡縣郭莊村,搶救性挖掘了一座戰國時期的楚國貴族大墓,這座大墓就是典型的流沙墓。

流沙墓的原理非常簡單,就是在墓穴的頂部和四周填入大量流動性非常強的黃沙,厚度通常達到十幾米以上,黃沙用量多達幾十噸,通常還在沙子中埋入邊角鋒利的石頭,當盜墓賊將盜洞打到流沙層時,四周的流沙便會填充盜洞,除非將所有流沙挖光,否則盜洞永遠打不到墓室,而且隨時還有可能被流沙中的石頭砸死。


盜墓賊和墓主人鬥智鬥勇,聊聊歷史上盜墓和防盜的那些事兒

流沙墓結構圖


有毒藥肯定會有解藥,有人能想到設置流沙墓,自然有人就能找到破解之道。

目前在湖北、陝西一帶發現了八座流沙墓,也有盜墓賊在此送了命,但無一例外都被盜掘一空,郭莊楚墓也有盜墓賊成功得手,還是得說,高手就是高手。

前幾年有一部電視劇叫《墓道》,宋若虛的師傅已經給大家說了一種破解流沙墓的辦法,叫做鷂子翻身。

流沙墓的四周和頂部填充流沙,墓室底部就是流沙墓的命門,盜墓賊可以先找到流沙層的外圍,在遠離流沙層的地方,打一個深度超過流沙厚度的盜洞,然後再向墓室的方向打盜洞,就可以完美的避過流沙了,將盜洞打到墓室的位置,從墓室的底部進入墓室。

這是宋若虛的辦法,旭哥再給大家說說另一個辦法,叫竹木巷道法,從遠端開始,打一個橫向的盜洞,然後為了防止流沙坍塌,用竹板架設巷道,每前進一點,就要架設一段巷道,一步步打穿墓室。

流沙墓工程量十分浩大,最終也沒有起到防盜的作用,在漢代之後,基本上就被拋棄了。


盜墓賊和墓主人鬥智鬥勇,聊聊歷史上盜墓和防盜的那些事兒

竹木巷道架設的盜洞


疑冢、疑棺、墓中墓

這三種辦法其實是一個意思,真真假假,迷惑盜墓賊,在盜墓題材的小說中見到過不少,現實中是否存在呢?

疑冢,就是弄一個假墓。

大家肯定都聽過曹操設置七十二疑冢的事情,後來證實所謂的七十二疑冢,是北齊的皇族墓地。

大名鼎鼎的馬王堆,《湖南通志》也記載,“馬王疑冢,在縣東南五里,楚王馬殷築”。但最後證實並不是疑冢,而是實實在在的西漢大墓。

考古部門也從來沒有發現過疑冢,可見疑冢在真實的歷史上並不存在,想想也有道理,耗費大力氣設置疑冢,只能讓盜墓賊白來一趟,並不能保證真正的墓葬不被發現。

疑棺和墓中墓倒是真正存在的,代價小,還確實能起到一定的防盜作用。

郭莊楚墓就在流沙的下方設置了一具疑棺,而真正的棺槨在疑棺的下方;2013年,在青海發現的一座貴族墓葬,墓室裡也是放置了疑棺,墓主人真正的棺槨放在墓室北面的一間密室裡。

墓中墓,就是在一座大墓的再建造一座大墓,比如唐代的人在一座漢代大墓裡建造自己的墓葬,這種方式不太地道,但現實中確實是存在的。

上世紀90年代,考古部門在西安馬家灣渭河北岸,發現了一座西漢古墓,先後發現了十七個盜洞,墓室裡啥都沒剩下,考古隊員們正要撤離時,一個經驗非常豐富的隊員覺得墓室東面的牆壁有些奇怪,便用鏟子一通搗騰,最終隔壁還有一間墓室,竟然是一座唐代大墓,保存完好,雖然有十七撥盜墓賊進來,卻沒有一人發現,差點也騙過了考古隊。


盜墓賊和墓主人鬥智鬥勇,聊聊歷史上盜墓和防盜的那些事兒

郭莊楚墓


秦漢時期,深築墓穴

《漢舊儀》中有一段關於修建秦始皇陵的記載,李斯向秦始皇報告,陵墓已經挖的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樣,秦始皇聽後,便下令再挖三百丈為止。

今天的考古探測發現,秦陵地宮就在封土之下,距離地面35米深的地方,雖然沒有史書上記載的那麼誇張,但和戰國之前的墓葬相比,深太多了。

漢代帝陵地上封土高十二丈,地宮深十三丈,已經成為定製,一般的貴族墓葬深度也在十幾米。

秦漢時期為何要將墓葬挖的這麼深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防盜,秦漢時期的墓葬形式都是豎穴土坑墓,要盜墓,就要在地面上打盜洞到墓室,如果將墓室建的足夠深,盜墓賊要盜墓的難度顯然非常大。

反過來,盜墓賊也會想,能把墓室建的這麼深,肯定非富即貴,寶貝少不了,多費些功夫也是值得的,反而,越是深的墓葬,越成為了盜墓賊的首要目標。

所以呢,漢墓成為了盜墓的重災區,有漢墓“十墓九空”之說。


盜墓賊和墓主人鬥智鬥勇,聊聊歷史上盜墓和防盜的那些事兒

漢宣帝杜陵


唐代以山為陵

唐代帝王選擇以山為陵,有兩個重要目的;

一個是,以山嶽雄偉的氣勢,來體現帝王的宏大氣魄,這是人工修築的封土堆難以企及的,在氣勢上將咸陽塬上的漢代帝陵牢牢壓住。

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防盜,將懸宮建在山腹中,四周均是堅硬的岩石,明顯更加安全。

從最終的結果來看,以山為陵完全不能擋住盜墓賊,唐朝末年,天下大亂,耀州節度使溫韜大肆盜掘唐十八陵,只有乾陵倖免於難,其它十七座帝陵均遭盜掘。

同樣是以山為陵,乾陵為何能保存完好?

第一個來盜掘乾陵的人是黃巢,可惜挖錯了地方,在梁山主峰的西面挖掉了半座山,也沒有找到地宮,這時官兵追趕過來,黃巢不得不放棄盜掘乾陵,至今在乾陵留下了一條“黃巢溝。”

第二個來的人正是溫韜,說來也奇怪,只要溫韜一帶人上山,便狂風大作,電閃雷鳴,一下山就風平浪靜,豔陽高照,就這樣反覆了好幾回,溫韜被活活嚇跑了。

第三個是軍閥頭子孫連仲,以演習為幌子,動用一個師的兵力盜掘乾陵,用大炮轟、炸藥炸,也沒能炸開乾陵。

可見,乾陵沒有被盜,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和以山為陵沒有半毛錢關係。


盜墓賊和墓主人鬥智鬥勇,聊聊歷史上盜墓和防盜的那些事兒

乾陵


說說防盜機關

在影視劇裡,古墓中最常見的機關就是弓弩,當盜墓賊進入墓內觸動機關後,弓弩就會自動發射,射殺盜墓賊,在《史記》中也有關於秦始皇陵防盜機關的記載,“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

目前考古挖掘的古代大墓中,還沒有發現“弓弩”這種防盜工具,當然不能排除秦始皇陵中設置了“機弩”,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便是有,經過幾百年的腐化,也一定發揮不了作用了。

還有人說,為了防盜,墓內設置有毒氣,一旦盜墓賊進入,吸入毒氣,就會被毒死。

從目前的考古來看,只有秦始皇陵的地宮中存在大量的水銀,但其作用很可能不是用來防盜的,而是以流動的水銀來營造江河湖海。

為什麼還有人進入古墓後被毒死呢?

實際上,古墓內是有可能自然存在有毒氣體的,墓室內環境密閉,屍體腐爛後,空氣無法流通,形成有毒氣體;另外,墓室內長期封閉,沒有氧氣,盜墓賊也有可能窒息而死。

所以呀,盜墓賊在進入古墓前,都要放一隻大公雞進去,就是看有沒有毒氣,或者氧氣是否充足。

從目前的考古挖掘來看,古墓內確實存在一種神秘的防盜工具,它不是用來殺傷盜墓賊,而是讓盜墓賊無法進入墓室。

這種防盜工具就是自來石。


盜墓賊和墓主人鬥智鬥勇,聊聊歷史上盜墓和防盜的那些事兒

自來石


所謂自來石,就是地宮石門之後挖一石槽,一長形板狀石立於其上,待地宮大門封閉後,立於槽中的自來石便會呈斜狀自動插入兩扇門的縫隙之間,門就會被從裡面頂住,外人基本不可能從門外推開石門。

從已經挖掘的帝陵來看,著名的南越王墓和明萬曆皇帝的定陵,都是用自來石封堵地宮大門。

自來石,盜墓賊是如何破解的呢?

有一種工具叫拐釘鑰匙,它是一種一端有長柄,而另一端為半圈形的金屬器物。開啟地宮大門的時候,先將拐釘從門縫當中伸入,再將半圈形的部分套在自來石上面,再握住拐釘的柄部,然後將自來石緩緩的抬起,與此同時要順力推動地宮大門,一直到這個自來石豎立在地面上為止,這樣,隨著推動地宮大門,自來石就會被推開,地宮大門也就被推開了。


盜墓賊和墓主人鬥智鬥勇,聊聊歷史上盜墓和防盜的那些事兒

開啟自來石示意圖



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明白了,天下根本沒有盜不了的墓,在盜墓賊和墓主人鬥智鬥勇的這場戰鬥中,墓主人根本不可能贏。

可能有人會說,旭哥文章開篇就說了,厚葬之風盛行是盜墓賊出現的原因,如果不厚葬,實行薄葬,是不是就能避免死後墓葬被盜了?

關鍵是,你說自己是薄葬,盜墓賊能相信嗎?

曹操說自己是薄葬,李世民也說自己是薄葬,不一樣被盜的底朝天嘛!

怎樣才能做到真正防盜呢,一句話,就是讓盜墓賊找不到。

早在戰國時代,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堪輿學理論,秦孝公的兒子樗裡疾,就被尊為相地術的祖師爺。古人認為,一塊上佳的墓地,能保佑子孫興旺發達,也能讓自己屍身不腐,靈魂不滅。

因此,古人對於對選擇墓地十分看重,完全遵循堪輿學理論去尋找合適的位置,修建墓地。

盜墓賊也深諳此道,正是用這套理論來尋找墓地的,一個盜墓高手必定是一個堪輿學大師,能不一找一個準嗎。

如果反其道而行,選擇墓地時,不遵循堪輿學理論呢?

西安有名的李靜訓墓正是這樣,歷經一千多年,墓主人的安寧從來沒有受到盜墓賊的打攪。

李靜訓墓建在長安城內,而且在地面上沒有起封土,還在上面修建了一棟建築。

古人既沒有在城內修墓的傳統,更沒有在墓上修建建築物的做法,就是再高明的盜墓賊,也找不到李靜訓墓。

可見,有時候,反其道而行,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