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救治战疫录:“加减乘除”终为零!

3月26日,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最后一批治愈患者回家。43天,1000多个小时鏖战,这段不平凡的“清零”之路,再一次见证中国精神、龙江力量。

重症救治战疫录:“加减乘除”终为零!

疫情初期,患者“高龄”、气候“高寒”、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这些因素让黑龙江省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尽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成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成立,是黑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一招、制胜一招。从2月12日收治首批患者,到3月26日最后一批患者回家,惊心动魄的43天里,这些白衣逆行者用“加减乘除”法,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医线”战疫录,记者也采访到参与战“疫”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几位重量级专家。

“加”砝码

“群”起攻之

集结最强队伍啃“硬骨头”

疫情来势汹汹,2月11日,黑龙江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召开视频例会,要集中省内专家和优质医疗资源,集中救治重患和危重患。不到24小时,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改造完成,一辆辆救护车在晨曦与夜色交替中呼啸往来,白衣天使与死神在这里展开惊心动魄的较量。

重症救治战疫录:“加减乘除”终为零!

“集中专家,集中资源,这样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在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成立之初,作为省重症救治专家领导小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张学如此说道。但打硬仗、啃硬骨头,集结最“硬核”队伍是攻城拔寨之关键。

疫情就是命令,来自全省13家医院的600多名医务人员火速集结于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他们并肩作战向重症救治发起总攻。事实证明,通过对患者进行分层诊治、多学科MDT会诊,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里救治了全省大部分重症及危重症患者,降低了重症和危重症的病死率。

“附属医院群力院区共救治重症患者61人,经过近40天的连续奋战,我们实现了重症患者清零目标。”这些喜人的数字承载的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专业水平,张学说,不仅如此,哈医大重症、感染和呼吸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成立了专家组,指导省内多家医院开展救治工作,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坚决打赢这场与病毒之间的全民战役。

重症救治战疫录:“加减乘除”终为零!

重症救治战疫录:“加减乘除”终为零!

“减”重症

打好救治组合拳

实现患者零死亡

冠肺炎没有特效药,但并非束手无策”,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组长、哈医大一院院长于凯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始终持着谨慎的乐观态度。

重症救治战疫录:“加减乘除”终为零!

那患者如何治愈的?尤其是重症病人怎么闯关?对于这个最棘手问题,于凯江提到了三个关键词“分层”“精准”“个性化”,也就是通过密切的监测,为患者提供支持性的治疗,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国家将新冠肺炎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症、危重症。我们把重症又分为重1、重2、危V、危T、危M五种类型,进行分层治疗、精准施策,提供个体化的监测、治疗和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撑过最艰难的时期。”

“每个患者平均进行6次CT检查,可以想象每一次的操作会带来多大的风险,但正是这些有风险的检查,我们才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改变。”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对重症病人治疗中,气道开放是重点中的难点,但医护人员没有退缩,于凯江说,正是凭着一丝不苟的态度,才把一个个患者从死亡线上夺回来。

重症救治战疫录:“加减乘除”终为零!

重症救治战疫录:“加减乘除”终为零!

新冠肺炎是一个新的疾病,于凯江和治疗团队积极应用新的医疗设备,努力尝试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一个多月以来,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为5名患者进行了生物治疗,为24名患者进行了康复期血浆治疗,为27名患者进行了免疫吸附治疗。欣喜的是,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救治中心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实现零死亡和医护人员的零感染。

“乘”合力

集聚全国“最强大脑”

为阻击战出谋划策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6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临危受命,担任省新冠肺炎治愈攻坚专家组组长。

重症救治战疫录:“加减乘除”终为零!

与病毒较量,比的是谁效率更高,带领团队研究抗击新冠病毒新药之外,与国内专家学者沟通信息,掌握疫情研究最新成果,是杨宝峰院士每天必修课。黑龙江省地处祖国北疆,天气寒冷,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多,他曾多次连线钟南山、李兰娟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黑龙江病亡率情况作科学分析、出谋划策。

钟南山院士在了解到黑龙江重症治疗需要相关设备,他亲自牵线,帮助联系了一家企业向黑龙江捐赠50台氢氧雾化机,分配给省内各医疗机构。“雪中送炭,它可以纠正重症病人的缺氧状态,防止转为危重症,因为危重症病人长期时间缺氧有发展为呼吸衰竭的可能,逆转的机会就比较少”,杨宝峰说,氢氧气雾化机有助于新冠肺炎患者治疗,特别是轻型和普通型患者。

重症救治战疫录:“加减乘除”终为零!

杨宝峰院士告诉记者,省新冠肺炎治愈攻坚团队与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沟通,集聚全国“最强大脑”,讨论防控策略和治疗方案,让最新有效的治疗经验和方法为我所用。

“除”源头

扼住病毒“咽喉”

百余位专家临危受命

“只要有1个病毒携带者,就很可能会传染2到3个人,这2到3个人,每人再传染2到3个人的话,感染人数就会呈几何基数增长。”疫情初期,黑龙江省除外源输入病例外,内源扩散主要是家庭聚集性病例,找到传染源及密切接触者,成为当务之急。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孙殿军要做的就是在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将零星记忆碎片拼成完成链条,尽早清空传染源。

重症救治战疫录:“加减乘除”终为零!

为守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黑龙江省紧急成立了由100名专家组成的“黑龙江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孙殿军临危受命担任组长,组成一群逆行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福尔摩斯”。新冠肺炎疫情让“流调”这个词走进大众视野,它是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简称,但工作难度却超乎想象。“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必须分秒必争!”孙殿军说,一切为了将病毒感染人群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源头的寻找以及他的密切接触者是比较困难的”,孙殿军说,更有一些人拒绝透露外出史,甚至故意隐瞒轨迹,多少个奔波不眠之夜,并没有消磨这群“猎捕人”的斗志,利用大数据系统和专业流调技巧,尽可能找到发病的源头和密切的接触者,“我们必须要严把输入关,防止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功亏一篑”。

重症救治战疫录:“加减乘除”终为零!

与时间竞速,与病魔赛跑,被誉为“病毒侦探”的他们,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黑龙江省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短板得到及时弥补,达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预期目标。

“清零”并不意味着结束

大战还在继续

大考还将进行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