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延期,蒙牛损失了多少?


近日,据新华社消息,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疫情影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4日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达成一致,东京奥运会确定将推迟至2021年举办,最晚不超过2021年夏天。这也将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第一届被推迟的奥运会。

东京奥运会延期,蒙牛损失了多少?


奥运会被推迟,受影响最大的除了日本经济之外,莫过于各大品牌赞助商了!众所周知,每届奥运会赛场都是各大品牌赞助商们角逐市场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赛场下,品牌赞助商们的宣传无处不在,冲击着消费者的视觉体验。

-1-

首次成奥运TOP赞助商就被叫停,懵了

在奥运会的TOP赞助商赛场上,蒙牛还是一位“新玩家”。2019年6月,国际奥组委宣布与可口可乐、蒙牛三方签署了历史上首份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协议,这份协议将非酒精饮料和乳制品两个类别打包为一个新的联合品类,蒙牛就此成为TOP赞助商。

东京奥运会延期,蒙牛损失了多少?


蒙牛还未来得及庆贺此次“曲线救国”的胜利,就因突如其来的全球疫情而被打断,这让蒙牛有点懵。毕竟斥巨资才获得的入场券,在即将使用的前夕被叫停,任谁都会有些懵吧!

让我们来看看,蒙牛为了这张入场券究竟付出了多少投入。据媒体报道,此次蒙牛入局奥运会全球赞助商,不仅花费了15亿美元的赞助费,同时还付出了更多的代价。据估计,蒙牛此次签订的赞助合同价值高达30亿美元。

当然,作为奥运会全球赞助商,获得入场券只是第一步。想要在国际“赛道”上崭露头角,获得更高、更密集的曝光率,宣传推广的投入将是重中之重,这将关乎整场奥运营销是否能够成功。按照国际体育营销惯例,后期的宣传推广费用将超过前期投入的三倍。那么,这就表示,对于“新晋玩家”蒙牛来说,后期投入将高达45亿以上美元。

-2-

一场“豪赌”的代价

纵观蒙牛近年来的营收情况,就可以看出为了这场“豪赌”,蒙牛究竟付出了什么样的高额代价。

东京奥运会延期,蒙牛损失了多少?


根据其财报显示,自2004年上市至2018年,蒙牛全部利润总额约25.48亿美元。2018年蒙牛全年营收约400亿人民币,利润率为30.43亿人民币。而根据今日蒙牛发布的2019最新财报显示,2019年蒙牛营业收入达790.3亿人民币,利润达41亿元人民币,约5.77亿美元。

对比参与奥运会“豪赌”的费用,整体策划下来,蒙牛几乎压上了近10年的所有盈利。可谓是,孤注一掷。

-3-

为何蒙牛“钟情”国际体育赛事投入

相信大家对2018年的俄罗斯世界杯还记忆犹新,在无数个观战的不眠之夜,穿插着极为洗脑的蒙牛广告语:“我是里奥梅西......”。

当时,蒙牛在花费了3.3亿人民币的赞助费后,又陆续投入了高达20亿人民币的营销费用,其中就包括请当时身价最高的足球明星梅西的来拍摄宣传片。真可谓是,一顿操作猛如虎!

东京奥运会延期,蒙牛损失了多少?


不过,那次的高额投入,让蒙牛也收获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2018年世界杯前夕蒙牛的股价就高达29.80港元/股,累计上涨了38.60%,市值增加了325.9亿港元,约41.5亿美元,这是其赞助俄罗斯世界杯费用的83倍!

蒙牛CEO卢敏放表示,对于蒙牛来说,参与国际赛事是走向世界的商业机遇,更是向全球展现中国乳业的重要机会。

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营销战略上大获全胜,使得蒙牛开始“钟情”于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投入,所以即使面对高达15亿美元的东京奥运会赞助费,蒙牛也毫不犹豫地选择入局其中。

-4-

巨额投入或将成泡沫?

随着东京奥运会延期的消息被证实,那么随之而来的将是各大赞助品牌的战略布局与调整。这对于斥巨资投入奥运营销的蒙牛来说,既定的市场计划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将会面临大的变动,这对蒙牛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与此同时,伴随东京奥运会延期,蒙牛面临的还将有资金方面的压力,因为前期的投入产出比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变现。

另一方面,我们仔细观察此次蒙牛“曲线救国”的细节,不难发现:蒙牛与可口可乐联合入局,所在的却是非酒精饮料和乳制品两个类别打包为一个新的联合品类,这对于蒙牛自身乳品品牌的定位和消费者认知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不过,作为奥运营销本身来说,本就是品牌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打响品牌的机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产品品质,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具保障性。此外,奥运营销也是品牌企业长远布局的重要一环,更多侧重的是品牌长期的市场影响力。

此次蒙牛的战略虽因奥运会延期或将做出调整,但是对于品牌在国际市场宣传的长性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将更加有利于蒙牛在更长时间内持续向全球消费者传达和强化品牌,增加蒙牛在全球的市场竞争力。这将在未来,使蒙牛在与“老对手”伊利的国内乳品市场争夺战中,提高竞争能力。

后记:虽然斥巨资的奥运营销有利于蒙牛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有效提高了品牌国际影响力。但作为一家乳品企业,加大研发的资金投入,不断升级产品品质,把消费者需求放在第一位,才是站稳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