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天领域的成就都有什么?

13409831063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首先是发射载人飞船,具备空地往返的能力,其次便是掌握相应的空间活动技术,如太空行走、空间交会对接,并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可以说前两步都在为最后的一步进行铺垫,便是建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我前我国也正出于第三步的阶段。

中国这么多年来所取得的航天成就已经广为人知,而我想说的是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对国民的探索意识的成就。美国在五六十年前就已经登上月球去往火星,促使对外探索的这些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人民意识的促使。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坐在家里看着电视里神舟 5 号的升天,并不仅仅意味着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更重要的在于对祖国下一代探索太空的启发。这些年我国航天领域的发展,向我们打开了太空的探索之门,我们这群 90后 00后的孩子开始对太空有着强烈的向往,这也是我国航天领域继续取得成就的源泉。中国航天领域的成就,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未来民族之林的推进器!


不加布丁


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1964年6月,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腾空而起。

2.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3.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4.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5.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6.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7. 2011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实“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8. 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完成首次交会对接。

拓展资料:

分类

按航天器探索、开发和利用的对象划分,航天包括环绕地球的运行、飞往月球的航行、飞往行星及其卫星的航行、星际航行(行星际航行、恒星际航行)。

按航天器与探索、开发和利用对象的关系或位置划分,航天飞行方式包括飞越(从天体近旁飞过)、绕飞(环绕天体飞行)、着陆(降落在天体上面)、返回(脱离天体、重返地球)。

如今,航天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科学技术领域,对国家和国际的政治、经济、军事与社会生活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科技知识小常识


感谢您的提问。

我国航空航天领域自从建国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我从一下几个方面家简单概述一下:

首先就是我国经过不懈努力,自主研发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了多次卫星的发射任务,并且为国外提供发射服务,虽然前两天的长征七号发射失利,但是我对此充满信心,科研允许失败,剩下的就是努力。

其次,我国自主研制发射了各种型号的卫星,气象卫星、北斗系列导航卫星、对地观察遥感卫星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第三,从2003年起,我国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实验,其中杨利伟成为第一个飞入太空的中国人,翟志刚成为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中国人。

最后,在月球探测方面,我国先后两次发射了嫦娥系列月球探测仪,成功对月球表面进行了探测,在不久的将来,我相信会登上月球。

中国航空航天在不断的进步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搞发明


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1964年6月,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腾空而起。

2.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3.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4.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5.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6.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7. 2011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实“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8. 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完成首次交会对接。



青城HUISTAR


技术方面中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较多的经验和科研力量

还有比较多的经费(手动滑稽)

成就也是有的,比如月球车,北斗卫星等等,不久以后也可能会进行载人登月。

但是差距也是有的

中国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

推力是10524千牛

而他们的猎鹰重型嘛。。。

22344千牛!!!

想想这玩意有多可怕!

两个中国最吊的火箭绑起来

再绑半个长征2号。。

还有!!!

中国的火箭目前还是一次性的

用完是这样:



而SpaceX现有的技术




(回收一级火箭)

(当然,目前的成功率还不是很高)

但是他们的这项技术使航天发射的经济性大大提高,比如用相同的钱发射同级别火箭

我们发射一次

他们可能发射两次,甚至三次(保守估计)

而且,他们是与NASA有着深入合作的

NASA多厉害我就不在这里说了,想深入了解的童鞋自行百度吧

所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而且目前中国的航天技术,并没有引起美国的担忧(至少还没有像冷战一样的美苏竞赛)

说明他们的手里还有更吓人的玩意儿。。。

最后插上几句我的感想吧

现在长征七号改发射失利了,只能说明它不够成熟,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坏事变成好事,通过克服此次困难让相关火箭变得更为可靠,也让新一代火箭技术能够尽快成熟起来。“失败是成功之母”,长征五号的那次失败让中国“胖五”完成了蜕变,长征七号改的失利也是一样的,无非就是再练两年内功,让中国火箭技术可靠性再上一个台阶,把坏事变成好事。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航天确实在短期内快速发展了起来

但是要能够看清现实,我们还是与美国有差距的,并且这个差距还不小

在心中还是要有竞争的意识的。

再最后

致敬中国航天工作者


铜锣湾周星星


中国航天虽然比西方国家起步较晚,但是在经历了6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下面就分别从运载火箭、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方面介绍一下主要的成就和里程碑。

载人航天篇

神舟五号 - 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

2003年,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标志着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在航天发展事业上迈上了新台阶。为了让航天员有更多的活动空间,神舟五号搭载的实验仪器较少,主要任务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此外,在火箭发射中还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为后续的载人航天任务做了充分的安全技术验证。


中国航天员一哥杨利伟

神舟七号 - 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

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此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出舱(太空行走)活动,进行出舱活动的相关技术验证,同时还开展了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执行出舱任务的是航天员翟志刚,他穿着中国的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回收了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


航天员翟志刚太空行走

这次任务最大的装备亮点,就属这个“飞天”舱外航天服了。它总重120公斤,价值约3000万人民币。由于非常重,需要另外一个人帮忙才能穿上。它是基于俄式航天服研发的,里面可以提供氧气、气压、电源和通讯等设备。由于要在绝对真空的外太空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可以想见它里面的技术含量得有多高了。


“飞天”舱外航天服

神舟八号 - 交会对接

2011年,神州八号成功实现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航天即将进入空间站时代。空间站是航天员执行航天任务的太空驿站,可以容纳多名航天员居住长达数月时间。除了搭建空间站本身需要依靠交会对接技术,将类似“天宫一号”的多个太空舱拼接起来,在给空间站运送航天员和补寄物资的时候同样要依靠交会对接技术。这次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及航天器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在2016年的神舟十一号任务中,搭载两名航天员的飞船成功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这一次,航天员在这个组合的小型空间站上中期驻留了一个月的时间。


自神舟五号以来,中国先后总共将11名14人次航天员送上太空,其中有2名女航天员。成功攻克了天地往返、太空行走、交会对接、组合体控制、航天员中期驻留等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了完整的载人航天体系。在今年2020,新一代的载人实验飞船又将启程,继续续写中国载人航天的华丽篇章。


运载火箭篇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具备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卫星及载人飞船的运载能力(低轨14吨,太阳同步轨道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它起步于上个世纪60年代,在近60年的发展迭代中,陆续完成了329次航天发射任务,发射成功率高达95%,是全世界最安全的运载火箭系列。甚至在1996年10月到2009年4月,还创下了连续成功发射75次的世界记录。


目前在役的型号有13个,分别是长征2号丙/丁/F、长征3号甲/乙/丙、长征4号乙/丙、长征5号、长征6号、长征7号、长征7号甲和长征11号。另有长征5号乙、长征6号甲/X、长征8号、长征11号甲5个型号在研,长征九号1个型号在论证中。今年将要首飞的长征5号乙备受瞩目,因为它是我国现有低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它的起飞重量为837.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大于22吨,它将为我国全面建设航天空间站拉开序幕。


尽管3月16号,长征7号甲的首飞失败,但这只是长征路上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并不会给整个中国航天事业造成多大的影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依然是全世界航天发射的主心骨。中国已经连续两年的全年航天发射数目居世界第一,去年的34次就占了全世界航天发射次数的三分之一。而今年2020,因为多个重大航天项目的同时启动(包括探月、探火、载人飞船、北斗导航卫星等),发射次数有望突破40次,达到历史新高。


长征运载火箭发射现场

卫星篇

“东方红一号”卫星 - 首颗卫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得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5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当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东方红一号”直径1米,重173千克,设计寿命为20天,最终在轨运行28后,因为电池能量耗尽就停止往地球发送信号了。但是因为其轨道高度高,受到的大气阻力小,直到50年后的今天,它还在轨道上飞行着。


东方红一号当时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不过,最让国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可以通过收音机听到卫星在工作期间不停播放的《东方红》歌曲了。此外,为了便于地面观测,工程师们把卫星设计成一个由72面体组成的球体,当卫星转动时,不同角度的球面可以产生一闪一闪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很容易观测到了。


在“东方红一号”卫星之后,中国陆续自主研发并成功发射了具有各种功能的卫星,包括通讯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风云气象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北斗导航卫星了。


北斗导航卫星将为中国构建起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将是继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就在上周,北斗3号系统的第29颗卫星,也是北斗系统的第54颗卫星成功发射。按照计划,北斗3号系统的卫星数量达到30颗,整个导航系统就能完全建成,覆盖全球实现组网。



深空探测篇

嫦娥探月工程

中国从2004年开始立项并实施嫦娥探月工程,将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绕”就是发射探测卫星环绕月球进行遥感探测,“落”是发射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近距离勘测月球表面,“回”是从月球表面采集土壤、岩石样本送回到地球。目前,探月工程已经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今年2020,中国将发射嫦娥五号,开展第三阶段任务 。


嫦娥探月工程三个阶段:绕、落、回

玉兔号月球车

前面两个阶段的探月任务硕果累累:

  • 完成首幅月球地质剖面图,展现了月球表面以下330米深度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岩石——月球玄武岩。
  • 完成首次天体普查,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的阻挡,进行天文观测非常清晰和便利。因此科学家们利用月基光学望远镜,给月球北极上方区域的天体做了一次科学普查。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紫外波段对天体进行观测。
  • 首次证明月球没有水,同样是利用月基光学望远镜,科学家们测量了月球地表层以上水的含量,这是有史以来最低也是最准确的一次测量。这个测量明确证明了月球上是没有水的。
  • 首次获得地球等离子体层图像,利用装载在着陆器上的紫外相机,科学家们观测了地球周围的等离子体层,为空间太阳风暴的预报提供了大量数据。这是全球首个从月球表面获得的地球等离子体层图像。

火星探测

今年2020,火星探测任务也将拉开序幕!其实早在2011年,中国就曾计划搭载俄罗斯的运载火箭,往火星发射一个探测器-“萤火一号”。但是因为当时的火箭发射失败,导致那次的火星探测任务夭折。今年,中国计划使用自己的长征运载火箭再次往火星发射一颗探测器,并在火星表面软着陆,开启中国深空探测领域的新篇章。


前沿科技馆


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1. 1964年6月,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腾空而起。

2.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3.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4.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5.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6.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7. 2011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实“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8. 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完成首次交会对接。


生于种花家何其荣幸


我希望长篇垒述,登月,空间站,北斗都是最需要的,要想不挨打就必须自己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