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诗,真的有必要吗?

李会民律师


“要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诗,真的有必要吗?”,从这个问题的语气来看,题主对这件事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我的回答是,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必要。

在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之际,来自日本的防控新冠肺炎捐赠物资到达中国,包装上写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一善举,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其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更是引发了热议。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诗经》三百零五篇开启了中国诗歌的源头,历经发展到唐代更是达到一个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涌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批大诗人,仅《全唐诗》就收录有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首。



古诗文诵读是中国重要的教育传统和教育手段,事涉一生的文化积淀、文学素养形成。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尤其是李白、杜甫、王维等大家的五言七言律诗、绝句,脍炙人口、意味隽永,多读多积累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素养。苏轼有诗:“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就强调了读书读诗对提升良好气质的重要性。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更是对学生进行古诗文教育的启蒙教材,有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中国语文教育非常重视古诗文阅读和欣赏。从小学一年级始,每一册语文课本中都收录了不少古诗文。可以说,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在读诗背诗中开始的,而且小学生背过的诗文终生难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些内容长期积累浸润,渗透进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形成中国人独有的儒雅气质。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回归,中高考中古诗文比重持续加大,诗文诵读、领悟、欣赏,以及中国诗文中特有的意象、意境等审美境界,都需要大量读诗、背诗,反复吟咏,自然成诵,欣赏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所以说,趁孩子年龄小,记忆力好,一定让孩子多读多背多积累,会是一件终生受益的事。


盛世华章润天下


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我记得儿童时候死记硬背的能力比长大之后要强,儿童时候背古诗虽然不懂古诗意思但背熟也不是很难。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接触到背过的古诗就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而且知识的积累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文学素养的提高依赖于大量的阅读浏览和记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汇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小时候老师就强制我们背古诗,当时很不理解且痛苦背不会,现在回想起来非常感谢老师当时的做法。小时候背古诗对我在文学素养提高方面有很大帮助。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铸剑为锄应有日,前途莫遣寸心灰。这些优美的古诗词句,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使我们热爱文学,更让我们热爱生活。



中格风


没有必要!!!我反对!!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一天背一首古诗完全没有必要。

有人说为以后打基础,那你以后再打不行吗?这么小的孩子是玩的时候,长身体的时候,天天背诵古诗,自己也不理解,毫无意义。

有人喜欢古诗可以当成特长没有必要人人都背古诗。

背诵古诗不能发展经济,不能发展科学技术,也不能把南海的美国舰队赶走!

背诵古诗能强国吗?有人说这是民族文化要继承,我也没反对,有人喜欢肯定会继承不会失传,没必要从小学一年级就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有点过了!如果说文化的话,那么甲骨文也是文化,难道也都学吗?

一年级小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有什么意义?就算是你以后长大了,古诗都倒背如流了又能怎么样?无非就是在别人面前找机会背诵几句,装出一副有文化的样子。你就没想过这让对方多难受?

古文古诗可以继承,把这个任务交给喜欢的人。没必要人人都背诵,甚至从小学一年级就每天背诵一首古诗,难道这就是天天喊的减负吗?



Corey教育分享


背诗书虽好,但要有目的性选择,不要为了背书而背书。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名族,古人给我们留下不少瑰宝。背古诗有几个好处:

  1. 有助于记忆力的增强。13岁前的孩童记忆力正在迅猛发展,必要的背诵可以锻炼记忆力的提升。
  2. 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虽然孩子不能理解古诗中的意境,不大懂里面诗人寄托的情感,可死记硬背后是长久难忘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见多事物思考能力提升后,在诗词潜移默化下会有所触动,有所感悟。
  3. 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中国地理辽阔,民族众多,风俗习惯一一不同,在诗人不同情感寄托描述下的风光感动人心,一幅幅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画面映入眼帘。
  4. 增强自信。有一项比他人突出的技能可以获得其他小朋友的喜欢羡慕,自己则会有成就感优越感,这种正反馈能促进孩子更加努力学习,加强这项技能。


背古诗的益处有这些,不要为了背书而背书。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孩子本身特点,年龄小的孩子通常控制不了自己玩心,集中不好注意力精神,这时如果硬要孩子背那嚼不烂的,估计他们的厌恶心理会上来,这样太得不偿失了。应从易出发,挑选朗朗上口的诗歌,不一定会写这首诗,能背出来即可。父母应该多陪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有助于加强沟通加深情感,父母也可以给孩子说说古诗的来源,意境,深意,加强孩子的想象。


七月花香与书


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明确目的和方法或行为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方法是我们为了实现某个目的所做出的具体行为,在提问中很明确,您困惑学校要求:“要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诗”如果只评论这个具体方法,我们会产生很多分歧。在讨论这个方法或行为是否有必要前,我们先分析一下学校的目的?

以前看过一篇报道,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从小表现出超常的数学才能,刚上中学一年就把中学几年的数学都学完了。有人建议他去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知识,他父亲不同意,他父亲是一位大学数学教授,他对杨振宁提出的要求是花几年的时间去学中国古典文学,后来杨振宁先生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古典文学对他的熏陶,认为这种熏陶对他的科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尝试反推教育部或者学校的目的,他们认为: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中国古典诗歌浓缩了我们母语的精华,以其特有的节奏感,韵律,美观性等特质,从古至今散发着迷人而高贵的气质。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强,非常适合做古典文学启蒙教育。

我本人非常认可这个目的。温家宝总理的古诗文修养非常让人津津乐道,他在每一次重大的记者招待会中都会信手拈来一些诗句,为他清晰、严谨的讲话,增添深情而动人的色彩——文化修养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本事,它还是完善的思维方式。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以唐诗宋词为主的古典诗歌,我觉得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

了解了这个目的后,我们在看“学校要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诗”这个具体方法,我相信学校的初衷是好的,希望通过长期背诵古诗来熏陶孩子。如果孩子喜欢或不排斥,我们家长应该配合学校的要求。可如果孩子强烈排斥背诵古诗以至于影响他的学习兴趣呢?这时,我们只能引导孩子,而不能以完成学校要求来强迫孩子。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经常忘记了目的和手段的区别。强制只会让孩子产生对立反感情绪,长此以往不仅违背了我们的初衷,还扼杀了孩子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先行者成长在线


我觉得问题可以再修改一下时间限制会更合理,要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背咏古诗词,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古诗词,是我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但记录了我们历代古人的事件,更是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字字精炼。而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有的格律。

以古体诗为例: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和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由此古人做诗,需要遵守如此严谨的格式要求。抛去古板不变的格式的缺陷,另一方面这也是古诗的魅力。对于孩子感受汉子有着更系统的影响。即使他再背咏的时候不懂。那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

其次,古诗行文凝练。字字斟酌。有个关于“推敲”的典故可以举例:

“推敲"一词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诗作 :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轶事传说: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详细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

由此可见,古人作诗不是简单随意的使用汉字,每一首诗的汉字都是经过诗人对天地自然等事物感悟,加以自己的所学整理成诗句。每个字都是恰到好处的使用。

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早早的背咏古诗词是很有益的事情。之所以不建议一天一首的原因,就是不想叫孩子压力太大,产生厌烦心理。

以上。


王孙易音


要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诗,真的有必要吗?

回答是肯定的,真的有必要。

首先,小学生是一个人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最佳时间。这时候,他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体系还没有形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好与坏,美与丑,一切都是懵懂的。所以,要求每天背诵一首古诗,不仅仅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还可以增强和锻炼记忆力,借助古诗的内容,对思想,对艺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扩大了知识面,对今后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包罗万象,有对人,对事,对社会的深刻认识,也有对情,对景,对生活的各种有意境的描写,包含了古人几百年的思想结晶,所谓“书以道事 ,诗以达意”,是陶冶情操,培养想象力,教育学生的宝贵精神食粮!

最后,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从小一点一滴积累而成,能够坚持每天背诵一首古诗,好处多多,坚持下来,作用是巨大的!

谢谢!


老神在在


感谢提问!

我觉得有必要,因为:

  • 孩子的记忆力是越小越好,越小越容易记住;
  • 文化课上语文课本里都会涉及到诗词背诵,早点儿背诵,以后课本里的很多诗词就都见过,不用再背诵了,有利于树立自信,喜欢语文课。(从小妈妈就让我背了很多诗词,我在语文课上很自信,语文成绩也很好);
  • 其实每天背诗并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更多的是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积累,对以后的写作,谈吐都有影响,甚至是文化素养都有影响;
  • 诗词里有很多人生哲理,背诗有助于明理。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啦!


有译思


(1)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2)

作为中国人,

背古诗,

长知识,

从小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很有必要,

但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得当,

不能让中华民族的青少年过早承受背古诗的身心负担;

背古诗背得快乐,

背得开心,

背得健康,

才是目的。

(3)

中华民族青少年,

是新时代的小主人;

引导小孩背古诗,

要兼顾小孩动手动脑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不能单纯为背古诗而背古诗,

要引导孩子做古文化和新时代的小主人。


王白石12345


个人觉得有必要。

1.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古诗词比一般的儿歌等更有意境和画面感,孩子长时间背诵古诗词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2.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诗歌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上下五千年的诗情画意对孩子来说是很好的一种熏陶;

3.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诗歌涉及的知识面和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能扩大孩子的知识视野;

4.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诗歌理解,句子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用法,都是随处可见的,孩子常积累,日后学习古诗词定能轻松不少;

5.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父母对孩子进行引导,或一起背诵,想象理解诗中情感和画面意境,一起交流,效果显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