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剧了,或者是说,以往看过同类题材的剧,却很少看到如此表达方式的

全剧给人的感觉,用一句话来形容,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新剧《一个都不能少》,名字很熟悉,内容很新颖。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以前总觉得央视播的都是高大上,主旋律作品略有些曲高和寡,和群众的口味有距离。现在的选剧变了,比以前更懂观众。尤其是,最近选播的电视剧不仅贴合百姓的共情感,还兼具考虑到了年轻观众的审美。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作为农村题材,该剧是国家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所表现的内容很明确,意在突出当代农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这部题材听上去很“主旋律”的电视剧,再加上这个是脱贫攻坚戏,本以为是“高冷正剧”,但是没想到这部剧既有政策又有剧情,却跟我们想象的同类作品完全不同。要不是跟着老爸看剧才注意到,否则就会错过这台意外的爆款。所以才要推荐一下这套生动写实,而且严肃活泼的《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以往的同类剧集,我们大多会看到村民埋头苦干,在政策引导下走向富裕的主线故事。


但《一个都不能少》却并非如此,甚至可以说该剧是“反着来”:政策引导是作为线索,主观能动性交给了角色来把控,因为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聚焦在我国西部地区两个相邻却差异极大的村落内外。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丹霞村在村支书赵百川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当地最富裕的村落,从蔬菜大棚、有机农业到旅游业如火如荼,可谓羡煞旁人。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与之对应的就是焉支村,别的不说,“地利”这一条就够呛。


因为村落地理环境的问题,地质灾害严重,导致焉支村贫困的帽子一直摘不下来,村支书夏宝生鞠躬尽瘁,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村主任刘东桥的一句话就很说明问题:“你看他们(丹霞村),什么种子扔在地里就长,而我们的地,浇水施肥都不长!”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就是这样的极端对比,让两个村之间产生了逐渐产生了隔阂,说白了就是积怨已久,至于原因嘛,非常简单,就是那种“总有刁民想害朕”的想法作祟。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丹霞村觉得焉支村的人都是懒汉,而焉支村则觉得对方为富不仁。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这样的冲突在前两集被刻画的淋漓尽致,原本在吸引游客的盛典上,焉支村的太平鼓项目打头阵,结果当天遇到了老问题——山体滑坡。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村支书夏宝生带人去救灾,这厢丹霞村村支书赵百川见对方没人来,结果自己带着本村人就上了,事后焉支村村支书认为对方故意抢自己饭碗。


而随后村民发现丹霞村的人将农药蔬菜冒充有机蔬菜, 随手点了个举报,也够赵百川喝一壶的了。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就是这样的设定,用我们常见的描述手段,叫做“欢喜冤家”,其实见怪不怪,爱情片、喜剧片里很常见,但放置在扶贫题材、主旋律剧中,就这意料之外的少见了。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所以这就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新颖之处,在扶贫、脱贫致富的大主题下,将角色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角色矛盾关系成为推动故事的主线,用双方不同的个性刻画,来突出致富的主题。说白了,这是对该剧故事娱乐化、年轻化的包装,让内容更加接地气,拉近了主旋律作品与观众的距离。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比如赵百川有意照顾焉支村的凤姨,却因此与女儿赵梦势同水火。


而刘东桥与丁香情投意合,却因为二者属于各自不同的村落,而被双方家人反对来往,这条支线,简直是农村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非常符合青年观众审美。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接下来的“并村”,也是该剧的故事核心之一,焉支村原本就打算迁村,可惜一场地质灾害打破了所有的部署,在危险环境下的村民找到新的居所迫在眉睫。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而唯一能够承受焉支村村民落户的就是丹霞村,但该剧的规划住房是留给引进高级人才备用的。这样一来就产生了该剧最为激烈的冲突,双方村民都不同意并村,用村支书的话来形容:


“我们俩村30多年没有来往了,连通婚都没有,硬把两对冤家给绑在一块,就是矛盾栓矛盾了。”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这个“矛盾栓矛盾”太深刻了,也是该剧突出之处。其实双方并没有什么个人恩怨,完全是多年的误会积怨所致,而在积怨的背后,反映的是世俗与传统之间的冲突。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比如焉支村村主任希望依靠种植葡萄等经济作物来脱贫,却遭遇了部分村民反对,因为大家多年来一直种庄稼,不愿意改变耕作方式。


另一边丹霞村村支书则希望大力发展旅游业,也遭遇了质疑,他们认为农民就要务农为主,搞旅游就是“不务正业”。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有道是“枯木不成林”,而如何处理“并村”之后的双方的相处问题,是这部剧最有意思,也是最有看点的地方。两个村子的恩怨,导致合并之后更加明显。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比如住房问题,焉支村村支书夏宝生为了照顾本村即将生孩子的蒋大嗓夫妇,把自己的房子暂时让给对方住。


面对后者生完孩子之后迟迟不肯搬走,夏宝生认为自己是干部,可以吃点亏,但他的行为却遭到丹霞村村支书赵百川的反对,他觉得夏宝生这是助长村民惰性,赵百川给出的方式是,他拿自己的房子跟蒋大嗓换,前提是让对方带着狐朋狗友跟大家一起去学文化,学技术。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所以,这就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有趣之处,对双方不同角色的心态和行为进行塑造,不是正派和反派的对立,而是矛盾双方的统一体,描写的非常自然,且接地气。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只有这样,在不同冲突中循序渐进,才使得双方在摩擦中,逐渐建立统一战线,共同走向富裕。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本剧的导演白永成,之前导演过大受好评的《苦乐村官》,《一个都不能少》是其操刀的第二部反映“精准脱贫”和“乡村致富”的作品,此剧名的出处来源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指导方针,与张艺谋那部同名作品并无关系,二者的共同体点,就是拥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都是表现农村题材的故事,主题也都涉及的扶贫致富这样严肃的主题,但视角都是独辟蹊径,就拿本剧来说,从欢喜冤家带相互合作,从对立到融合,反映的是传统与世俗,突出的是时代趋势以及共同致富的励志主题,让人想起了当年《李双双》《咱们的牛百岁》等经典农村题材作品。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两位村支书,一个风风火火、一个雷厉风行,两人在合作中的斗嘴,像极了传统相声中捧哏与逗哏的组合,喜剧效果那是杠杠的。此外,还有刘东桥、蒋大嗓、凤姨、付鹏等生动的村民形象,生动的情节和角色,从冲突到融合,朴实无华舒缓如诗,细腻的故事和角色又让人印象深刻。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这一切都让该剧真实可信,在如今浮华的影视剧市场上,这套《一个都不能少》堪称 “现实与浪漫融合、寓教于乐”的典范创作样板,犹如一道清流,沁人心脾。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看腻了那些美颜十级、娱乐无限的偶像爱情剧,不妨试试这部生动写实,而且严肃活泼的《一个都不能少》,有父辈们的喜爱的题材,也有年轻观众心水的表现方式,难怪该剧收视率位列第一,全家一块追剧,就是你了!

《一个都不能少》能把30年的冤家撮合一起,今年致富就靠这部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