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恐懼情緒源自於哪裡?劇本創作該如何調度觀影人的恐懼?

恐懼是人心深處最本質的情緒,人性中與生俱來深入骨髓的陰寒。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因恐懼而起,即便是人人趨之若鶩、大肆讚美、傾慕嚮往的“愛情”,也不過是恐懼使然——恐懼孤獨,恐懼生無可戀……

《尋夢環遊記》這部電影戳人淚點、讓人感動的地方表面看是親情,實際上是人內心對孤獨的恐懼。哪怕死了也希望與別人的關聯不會斷裂、消失。

如果留神觀察四周,你就會發現,在空氣中彌散著的最強烈的味道是恐懼。人無論怎樣都生活在某方面的恐懼之中。

恐懼有著原始的根基,是人為了適應這個世界而具有的本能反應,是人面對危險時進行防禦或逃跑的預警機制,是人趨利避害、賴以維持生存和繁衍的能力。

我們的恐懼情緒源自於哪裡?劇本創作該如何調度觀影人的恐懼?

它來自人類某個時期的記憶:一場所有生命都參與的戰鬥,殺與被殺,吃與被吃。這戰鬥在現今人的潛意識裡仍然存在,在夢中折磨著人。

時至今日,它雖已演化成政治的、經濟的和社會的遊戲和競爭,但人的本能還是嗅到了其中的血腥味。

人們如今仍然害怕站在高處,害怕大型食肉動物、黑夜、血、陌生人、深水,害怕被群體排斥,獨自一人。像恐蜘蛛、恐蛇等也都是原始時代留給人們的後遺症。

未知與未見也會帶給人恐懼。比如,對黑夜的恐懼就是人們對未知事物恐懼的放大。黑暗召來了人們想象中的妖魔鬼怪,人們感到恐懼。而當一切處於光明之中變得可知可見的時候,恐懼就消失了。

我們的恐懼情緒源自於哪裡?劇本創作該如何調度觀影人的恐懼?

人們對死亡的恐懼也是因為未知,所以連帶的,人們也恐懼墓地、棺木、屍體、鬼魂、骷髏。

在驚悚片中,觀眾對反派人物知道得越多,這個人物所能帶來的恐懼感就越少。試想,一個邪惡、嗜殺成性的強姦殺人犯對著鏡頭喋喋不休地講述自己內心的希望和夢想,這還能讓觀眾有多少恐懼?

《七宗罪》(美國,1995)。那個殺人犯一直神龍見首不見尾,直到最後才露面。在這樣一種未知、未見的情境中,觀眾的想象力起作用了,毫無疑問地感受到了恐懼。

世上有些奇特之事只能任憑人們猜想。未知與未見通常是恐怖片、驚悚片的制勝法寶。

自己的無能為力也會讓人恐懼。

我們的恐懼情緒源自於哪裡?劇本創作該如何調度觀影人的恐懼?

當你知道會發生什麼而完全無力阻止的時候,當你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景卻無力實施的時候,恐懼就來了。

除了上述這些之外,在人的內心還深藏著自幼年時累積起來的恐懼。害怕孤獨,害怕被遺棄、被拋棄的種子在那時就已經埋下。

兒童由於弱小,需要大人處處加以保護。但無論大人怎麼做,都有顧及不到的地方,恐懼往往就在不經意間觸發了。儘管長大後,當初那些讓他恐懼的具體事情早已被淡忘了,但這種恐懼的感受卻定格於他的記憶中,沉入他的潛意識,蟄伏在他靈魂的深處,支配著他做這做那。對此,他自己都不清楚。

比如,父母對子女不由自主地貶抑、責備,其實是來自他們對自己無能、無力的恐懼。他們是把自己身上的無能、無力投射給了孩子,讓孩子擔起了這個“不好”。

我們的恐懼情緒源自於哪裡?劇本創作該如何調度觀影人的恐懼?

人們通常都會這樣:通過取笑、欺騙、虐待、冷淡和大大小小的各種殘忍對待別人來驅除恐懼,釋放壓力,然後再給自己這些行為找出理由來使自己看起來永遠是正確的。

事實上,人唯一的恐懼,就是不敢面對自己。在電影《恐怖遊輪》(英國、澳大利亞,2009)中,女主人公回來殺死了自己。她無法接受自己。

很多時候人們無法抑制內心的種種情緒,向親人發火,向家人抱怨,唯獨在陌生人面前戰戰兢兢。

幾乎所有的情緒都是恐懼的變身。憤怒或抱怨,不過是人們被自己心中那徹底的黑暗嚇壞了……

如果你把情緒的最底層挖出來,就會發現人類十之八九的情緒都是偽裝的,都是為了掩蓋潛在最底層的不想告人的恐懼!

我們的恐懼情緒源自於哪裡?劇本創作該如何調度觀影人的恐懼?

如果你掌握了一個人心中的恐懼,你就主宰了這個人

在電影《V字仇殺隊》(美國、英國、德國,2005)中,那個極權政府的首相舒特勒就是通過製造恐怖來蠱惑民眾、控制民眾的。這個獨裁者的上臺正是利用了民眾的恐懼心理。

他刻意製造恐怖活動,再打出對付恐怖主義的旗號贏得民眾的支持,實現了極權。他對同性戀者進行迫害,對民眾進行監聽監視,實行宵禁,進行藥物控制……

在獨裁極權統治下的恐怖中,民眾思想被禁錮,集體失聲。在這裡,恐懼成了維繫政權的工具。女主人公艾維就是一個面對恐懼的民眾的縮影。心中有恐懼必然會有弱點,很容易被獨裁者利用。

同樣,如果你掌握了觀眾心中的恐懼,你也就主宰了觀眾

我們的恐懼情緒源自於哪裡?劇本創作該如何調度觀影人的恐懼?

著手創作,最迫切的任務是研究人類的基本恐懼:被遺棄在外的恐懼,碌碌無為的恐懼,以及由這些恐懼衍生的人生毫無價值的恐懼……

它們觸及了人內心深處的黑暗。

當你在電影中通過無間境遇激發觀眾的恐懼情緒時,他們潛意識中的那些過往的缺失與壓抑、不快與痛苦隨之就被喚醒了。幾乎所有的無間境遇都可以引發觀眾心底的恐懼。

很有意思的是,雖然恐懼的情緒是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但是人們卻非常喜歡看各種題材的恐怖電影。原因其實很簡單:人們會在對恐懼的旁觀和虛擬體驗中,獲得對恐懼的釋放並得到解脫。

本文摘自劉立春著《在觀眾靈魂深處編碼——電影編劇實操手冊》第一部分:戲劇性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