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磨礪 自然之美——麥積山石窟


千年磨礪 自然之美——麥積山石窟

如果您想要了解古代東方的藝術,佛教藝術將是一座無法繞開的高大殿堂,如果您想要欣賞古代東方的雕塑,佛教石窟則是最適宜的尋寶之地。

當佛教沿著絲綢之路從印度傳入中國,也在路途中留下了數個美麗的石窟。在絲路甘肅段的東西兩端,各有一座最精美絕倫的佛教石窟,西面的石窟用它的壁畫傳遞著來自異域的熱情和幻想,它叫做敦煌。

東面的石窟用鬼斧神工的洞窟和絕妙的泥塑雕像,詮釋著古代工匠對美的獨特看法。這座經歷亂,地震,改朝換代和文化變遷,在1600年的自然侵蝕中得以倖存的石窟就是“麥積山石窟”,它也被今天的人們稱作“東方雕塑陳列館”。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45公里的小隴山之中,因其形如農家積麥之狀而得名。其山體垂直高度為142米,而麥積山石窟群就開鑿於距地面二三十米到七八十米的懸崖絕壁之上,窟龕之間層層相疊, 密如蜂房.它自東晉十六國後秦(公元384-417年)始鑿,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共12個朝代,1600多年的不斷開鑿與重修,至今共保存大小洞窟221個,雕塑作品3938件,大小造像10632身,壁畫1000餘平方米,館藏文物及藝術品1000餘件。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同屬大型石窟。

它之所以聞名遐邇,彌足珍貴,主要體現在它所特有的,為其它石窟寺所缺乏的幾大特點。

第一、麥積山石窟保存至今的10632身造像中,絕大部分是泥塑。這是因為麥積山的石質屬於第三紀紅色砂礫岩,岩石結構鬆散粗糙,不宜精雕細琢,所以也就因地制宜採用泥塑。

千年磨礪 自然之美——麥積山石窟

133窟 釋迦會子


千年磨礪 自然之美——麥積山石窟

44窟 主佛

第二、麥積山石窟的泥塑作品具有強烈的文化延續性。自後秦開窟,直到明清,作品沒有間斷。無論是早期典型的西域風格還是北魏秀骨清像的中原風格、到西魏的臉頰略圓、北周的方中求圓、隋唐的豐滿圓潤、宋的寫實,再到明清略顯呆板等特點,在麥積山石窟中您都可以感受到。

千年磨礪 自然之美——麥積山石窟

102窟 脅侍菩薩


第三、麥積山泥塑作品散發出了濃郁的民族化、本土化等特點,具有強烈的人格化、世俗化的傾向。下面我們通過一組造像來說明:

在麥積山石窟121號洞窟中有一組名為“竊竊私語”的泥塑精品。這是一組脅侍菩薩與弟子的泥塑,身軀修長,面容清秀,上身微微前傾,頭略略低俯,雙眉微揚,嘴角上翹,笑容可掬,尤其是看到弟子的這雙半開半合的手時,會讓您禁不住聯想:他們在做什麼呢?是不是在很投入地聽佛講經,在聽到精彩之處,忍不住要拍手叫絕的那一瞬間?或者是兩個年紀相仿的年輕人,像彼此遇見知音一樣,頭碰頭,肩並肩,相互依偎,交頭接耳地在一起“竊竊私語”,互訴心曲。整組造像,人物組合巧妙,塑造技藝高超,形象生動逼真,極富生活情趣,堪稱是北魏彩塑中的精品之作。

千年磨礪 自然之美——麥積山石窟

121窟 竊竊私語

通過這一組造像我們不難發現,不同於其它石窟更多的表現佛國人物的莊重肅穆,這裡的塑像更加充滿生活情趣、充滿普通人的情感,甚至於透露出七情六慾的眾生相。一組組的雕塑造像,好似一幅幅立體的、生動的歷史畫卷,使我們能夠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麥積山石窟的藝術魅力。

第四、麥積山是一座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密切結合、渾然一體的藝術殿堂。由於地處南北分水嶺之北側,因此地理環境具有南北過渡地帶的特點,南方的秀麗嫵媚和北方的雄渾豪壯的自然景色兼而有之。石窟周邊風景秀麗,四季分明。

春天,遍山蔥綠,山花爛漫。盛夏時節,一片蒼翠,涼風習習。秋風吹過,落葉鋪金,充滿了詩情畫意。而進入了冬天,每逢大雪飄過,好似“千樹萬樹梨花開”,一派銀裝素裹。石窟因風景而增色,風景因石窟而聞名,這正是春有花簇麥積,夏有煙雨麥積,秋有色染麥積,冬有雪落麥積,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卷。


千年磨礪 自然之美——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 春


千年磨礪 自然之美——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 夏


千年磨礪 自然之美——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 秋


千年磨礪 自然之美——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 冬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有著對美的不懈追求,也有著不同時代不同的美學取向和標準。先秦人在《詩經》中讚美過高大健康的“頎人”;曹植詠歎過“翩若驚鴻,碗若遊“龍”的洛神,漢代樂府詩中欣賞過“口如含朱丹,指如削蔥根”劉蘭芝,唐人盛讚過豐滿的楊玉環,宋代以後崇尚理學。文學作品帶領我們從詩詞歌賦中經歷美的歷程,而石窟造像帶領我們尋找美的足跡。


版權歸“麥積山石窟社會教育部”所有,盜版必究。 歡迎分享文章,轉載請註明“麥積山石窟社會教育部”版權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