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分析師煉成記:若有志成為大佬,必須做好基本面研究


頂級分析師煉成記:若有志成為大佬,必須做好基本面研究

幾年來,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分析師如何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價值。作為一個商業機構的研究團隊,我們一方面要為公司帶來價值,這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另一方面是讓客戶儘量盈利,這是最基本的商業倫理。不管我們能否做到做好,但是至少要盡最大的努力。我們也一直在為公司和客戶的雙贏而努力。


精確預測的不可能

就行情而言,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精確預測資產價格的運行軌跡。以歷史經驗來看,在100次的預測中,成功率達到60%就已經相當高了。價格方向的預判還相對簡單一些,幅度的判斷和精確點位的判斷似乎是不可能的。雖然精確預測是不可能的,但是的確有長期穩定盈利的投資者。這至少能夠說明行情預測與交易是兩個不同的範疇。

有一部分投資者,把大量的時間用於行情的研究,而不是交易的研究。先有個預測,然後基於預測去做交易,錯了就虧大錢,對了就賺點錢。這不是一個好的方式。

完全沒有預測,就做交易,這個問題更大。因為做交易之前,總要有個看法,有個判斷。即使是程序化交易,那也是內置了人的交易思想。這種預測可能不是針對價格的方向,而是基於某種經驗總結對行情運行規律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預測。

精確預測是不可能的,但是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做交易,並能夠持續穩定的獲利。像現在股票市場投資,牛市賺大錢,熊市虧大錢,長期來看跑不贏理財產品收益率的交易行為實在是沒啥意思的。


槓桿與持續穩定盈利的重要性

期貨投資最難的是槓桿。很多投資者總是惋惜的說,行情看對了,卻虧了錢,或者只賺了很少的錢。出現這種情況,多是槓桿沒有用好,或者說沒有用對。什麼時候放槓桿,什麼時候加槓桿,什麼時候減槓桿,這是相當重要的一門學問。期貨投資者,可能終其一生都在不斷改進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槓桿的背後是人性的貪婪與恐懼。人性的修煉可能是利用好槓桿的第一步工作,也是不斷要進行的工作。投資起始,我們或許可以滿倉做幾次,但若次次都滿倉,那結果可想而知,稍有概率與統計知識的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從投資歷史來看,黑天鵝事件出現的頻率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高。大範圍的金融危機在最近30年裡出現了好幾次,就連百年曆史的雷曼兄弟都倒閉了。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倒閉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槓桿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應抱有敬畏之心。

說到這,我們不得不談及價值選擇的問題。有些投資者,不想天長地久,只想曾經擁有。有些投資者,想持續穩定的盈利。我們本能地迴避了過把癮就死的方式,而一直致力於研究如何能持續穩定的盈利。要求不高,在100萬起始資金的量級,每年盈利20%左右,在1000萬資金量級,每年盈利15%左右,在1億資金量級每年盈利10%左右。每年翻倍的盈利是很難長期持續的。因此,從一開始養成好的交易訴求和交易習慣是至關重要的。賺該賺的錢,放棄不該賺的錢。如果交易起始就培養了一堆不好的交易習慣,那在未來某一天可能要承擔不可承受的困境。

若交易是一種職業,怎麼樣強調持續穩定盈利都不為過。若交易僅僅是拿一點小錢用來休閒,怎麼做那是基於效用理論,應該是怎麼做都無所謂。一個擁有千萬資產的人,不會為了買一個蘋果還是十個蘋果而糾結。


需要強調週期

拋開投資的週期談投資策略是不可取的。強調的調字,裡面含有“周”這個字,很有意思的。這充分證明了時間的價值。就拿現在的行情來說,若投資週期是10年,現在不放槓桿買幾手豆油,當然是一個很好的策略,但若投資週期是1天,放10倍槓桿買豆油,可能就要了命。1000萬的資金,上證指數5000點左右先100萬買指數基金,若跌到3000點追加200萬資金,萬一跌到2000點再追加300萬資金,未來十年極大概率會獲得不菲的利潤,但是如果此時一下全部投進去或者滿倉做多股指期貨,那可能是傻子才這麼幹。

在交易之前,一筆單子下進去之前,需要定義自己的投資週期,這非常重要。基於此,我們在提供策略報告,總是反覆強調策略的週期,生怕投資者誤解。


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如果非要問交易中什麼東西是第一位的,我們的回答是,首先要活著。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一筆交易都不能出現致命的虧損。關於此點,我們這個團隊有著深刻的記憶與思考。參加大商所十大投研團隊比賽,我們已經積累了5年的經驗。結論是,只要我們詳細制定了交易策略,並且嚴格執行了止損策略,三個月週期裡,我們總是能獲得10%以上的收益,而一旦為了博取更高的排名,放棄了制定的止損策略,就會出現重大的失誤。

交易就像戰爭。一個將軍最重要的可能就是保持自己的兵力。兵都沒了,還打什麼仗。毛澤東的論持久論,確實是戰略上的傑作。

在十筆交易中,哪怕是9次虧損,但虧的錢加一起也不超過自己總資金的10%,只要有一次的盈利超過20%,我們就成功了。何況,在有專業基本面判斷能力的情況下,加上嫻熟的技術分析,把勝率下降到40%以下,也是不太容易的。

不要輕易開倉,開倉了,錯了,就立即止損,對了,就堅定持有,這是基本的原則。雖然很難做到,但我們要努力做到,至少要往這個方向努力。


出場

會進場的是徒弟,會出場的是師父。這應該是投資界的至理名言了。

出場的規則是依據投資者性格而定的,是一個個性化的東西,不能一概而論。在有盈利的時候,要時刻思考我們什麼時候離場。

我們要了解自己,特別是自己人性的優點與缺點,然後根據自己的性格,建立一套相對嚴密的出場規則。

一個大的原則可能是適可而止。就像李嘉誠告訴他兒子的,如果一筆生意你理所應當分七分,那麼你就要六分,或者五分。這不是原話,大致是這個意思。


資金的規模

做投資,小資金,技術分析就足夠了。做一個跟隨者,就能夠完成最初的原始積累。

小資金,不用考慮自己的投資行為對市場的影響,也不用怎麼考慮流動性問題,包括進場對價格的衝擊以及出場的難易程度。

大資金,則完全不同了。簡單地,100億的資金,國內期貨市場單個商品品種根本就容不下。進場,可能找不到那麼大的對手盤。出場,可能都出不來。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大資金離場時,價格瞬間能漲跌超過2%。左側建倉還好一些,右側建倉可能就把價格拉飛了。

資金大到一定程度,考慮的點就非常的多。基本面的分析就變得極為重要。交易帶有極強的博弈性質,沒有哪個大佬願意暴露自己的頭寸。一旦暴露了,就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事情。就此點而言,我們比較難理解為什麼很多投資者花大量的時間去分析每個期貨公司席位某一個品種持倉的變動。沒有哪個大佬會傻到把鉅額的倉位暴露在一個特定的席位上,除非他有額外的其他目的。

資金規模問題是個大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大佬們最後都開始全球交易,也是為什麼股指期貨市場異常火爆。砸進去5個億,沒啥感覺,大佬要的就是這種感覺。

就我們個人而言,若有志於成為一個頂級的大佬,那麼從一開始就要致力於基本面的研究。若僅僅是小富即安,每年從這個市場拿點錢花,技術分析就足夠用了。


分析師的選擇

不區分服務的對象,是分析師迷茫綜合症的核心原因。由於沒有清晰的服務對象,分析師提供的產品看上去總是那麼似是而非。交易員,或者說投資者多是相當的不滿意。不能站在交易的角度考慮問題,而是站在自己臆想的角度思考問題,這當然是有問題的。說的嚴重一點,這叫不尊重投資者。

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一個團隊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一個人、一個團隊是不可能服務所有類別的投資者的。即使精力超常,能做的也相當有限。觀察每個期貨公司的席位,一個品種總是多空都有。有時,一個期貨公司席位既是第一大空頭,又是第一大多頭。這個公司的分析師若想讓所有的投資者都獲利,顯然是一個笑話。

給需要提供服務的投資者提供服務。這分很多層次,也有很多內容。可以提供基本面的情況,也可以提供個人對行情的看法,也可以協助投資者制定策略。總而言之,投資者需要啥,就提供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

還有一個角色,也是相當重要的,就是把自己假想成交易參與者,為投資者提供極為細緻地可操作的策略。最佳的,或許還是,先與客戶溝通,瞭解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盈利目標等,然後利用自己的專業能力,讓客戶盈利。

有關分析師的價值與該怎麼工作,一百人就有一百個看法,就像波浪理論數浪那樣,千人千浪。不管如何理解,滿足公司的要求,滿足客戶的要求總是沒有錯的。公司給了工資,就提供所要求的服務,這是職業道德。客戶間接養活了分析師,滿足客戶的需求,天經地義。


交易不是生活的全部

不管業餘的投資者,還是專業的投資者,交易都不是生活的全部。交易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生活不僅僅是交易。

很多人,為了賺錢,痴迷於交易,極端者獻上了年輕的生命,這真的很可惜。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對子女的責任,對社會的貢獻,這些東西遠比交易重要。

抱著一顆平凡的心去交易,得之不喜,失之不憂。若交易嚴重影響了生活的質量,那就應該減少投入的資金,降低交易的頻率。

生命有限,慾望無限,金錢無限,把握好度,人生必將多姿多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