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從中西文化交融見導演的平衡能力及啟發


在外面受了氣,你表達不出來的話,心裡面就會醞釀一個要反抗的情緒。這個反抗不是言語的反抗或者是行為的反抗,而是要做出什麼東西來。於我來講就是電影,我用它來說話。--------李安 @一瓣心香一瓣

九十年代初期,李安執導了父親系列三部曲電影:《推手》、《喜宴》、《飲食男女》。其中,《飲食男女》把中國烹調藝術帶入家庭和情感的戲劇之中,不僅增加了可視性,而且展現了東方文化迷人的魅力。影片獲得了第七屆臺北電影獎優秀作品獎,第三十九屆亞太電影展最佳作品、最佳剪輯獎,第七十七屆大衛格里菲斯獎最佳外語片獎,名列1994年臺灣十佳華語片第一名。

電影故事梗概:老朱是一位臺北市宗師級別大廚,鰥居多年獨自帶大了三個性格迥異的女兒。在這個傳統的中國式的父權家庭裡,一直沿襲著週末共同家宴的傳統。家宴成了故事情節的爆發點,三女兒家寧未婚先孕,二女兒想逃離家庭去投資買房被騙,大女兒家珍破解愛的壓抑抓牢自己的真愛,後來是老父親宣佈黃昏忘年戀。從每次的家宴中,看到了朱家人裂變出幾個小家庭過程中,每個人的婚戀態度,體會到他們情感壓抑後爆發的必然性。這部電影涉獵到現代生活方式和西方觀念對中華文化的衝擊,以及中國人對中華文化的守望。


《飲食男女》從中西文化交融見導演的平衡能力及啟發

朱父在家宴上宣佈和錦榮的婚戀

李安父系三部曲中,都能看到父親的影子。下面我會分析《飲食男女》中,父親與傳統中國文化中的父親的共性與差異;還會分析影片中明線與暗線婚戀觀所代表的社會群體;再和大家一起賞析該片音樂的效果;最後一部分,我會談到這部電影中西文化碰撞的現實針對性和啟發。

1、影片通過父親的影子所要表達中西文化交融的必然性。

導演李安的成長深受父親的影響,這成就他的父系三部曲。《飲食男女》中父親和三姐妹的轉變,即是中西文化交融的過程,也是李安內心渴望自由、想擺脫父親壓力情緒的釋放。

01、影片中的父親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父親既有共性又存在著差異。

父親身為大酒店國宴級別的大廚,是家庭絕對的權威,他獨自把三個女兒養大成人,三個女兒和老爸都需要解決婚姻問題。父親嚴肅、不拘言笑少言寡語,他的嚴厲給女兒以壓抑的情緒。二女兒願意去擁抱父親的老友溫伯,也不願去擁抱父親。

父親和女兒之間都壓抑著情感,在這個家裡沒有正常表達情感的交流。但是,父親卻對她們體貼入微,女兒成年了還會給她們洗衣褲。

現實生活中,李安當中學校長的父親,有著傳統的儒家思想,治家有古風,教子及其嚴格,逢年過節還要行跪拜禮,因此李安從小受到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對父親的畏懼深入骨髓。父親的人生信條就是男人要擔當起社會及家庭的責任,他對李安講的最多人生道理就是:你要像個男人!

影片中的父親和傳統的中國文化中的父親的共同點:父親是家庭的權威,地位至高無上,性格內斂、深沉、嚴肅,具有奉獻與犧牲精神。在現實生活中,寡言少語,與子女少有溝通和交流造成隔閡和矛盾。隱忍、專制、慈愛、身體力行地表達對孩子的愛,以教訓和講道理的方式對待子女。

然而,影片中的父親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父親在共性之外,又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從電影中我們可以看見,刻板面孔下的父親,隨著女兒相繼成為大人以後,他主動向中國傳統文化挑戰,暗中追求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他追求的對象居然是大女兒的同學錦榮,他在女兒們那裡失去的被依賴的感覺,在錦榮那裡找到了。這段忘年黃昏戀帶給大家巨大的震驚。

李安塑造的父親郎叔形象是一位既有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又敢於挑戰傳統和突破自己,勇敢地追求自己幸福和自由的父親,有著中西文化交融的特性,這正是李安心目中理想的父親形象。

02、渴望追求個性自由的西方文化精髓,所以執著於中西文化“父親”的塑造。

李安藝術專科畢業後,由於找不到工作只好去美國學習導演和戲劇,在那裡他開始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和思想。李安受父親傳統思想的影響,始終保持著壓抑和謙卑的個性,以至於同學們都說他是一個只看著你笑的好人。

他在美國求學期間,個性得到了自由發揮,在學業上由於愛好編導專業,開始專研劇本創作,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成績。在學業上的進步和成績,嚐到了個性解放的甜頭。

李安來自於父親的中國傳統的思想教育,無形中對他形成巨大的影響和壓力,他在受到約束的同時渴望有釋放的空間和途徑。他渴望追求個性自由的西方文化精髓,所以執著於中西文化“父親”的塑造。

中西文化結合,使李安電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飲食男女》影片的色彩和人物的性格塑造,都給人以壓抑的感覺,這和他成長中受到父親的影響是分不開的,性格中的內斂和壓抑,在影片中得到充分體現。

他想衝破壓力,所以,在影片中他塑造的父親的形象上有所突破,把郎叔的形象塑造成敢於追求個性解放的形象,郎叔的這段忘年黃昏戀,這在傳統中國文化裡是難以突破的籬藩。

李安受到中西文化的教育,形成他的平衡特能力。他能從父權的壓力與自己的追求中找到最合適的路,能消解中西方文化完全不同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如他自己所說,無論前方的工作多有難度,他總能找到自己的路。講究中庸之道的李安,離不開他的生活哲學與他的人生思考。


《飲食男女》從中西文化交融見導演的平衡能力及啟發

大廚朱父

2、從影片中明線與暗線的婚戀者所代表的社會群體,看他們中西文化思想的碰撞

01、父親的婚戀是暗線,最後的點睛劇情充分說明父親的婚戀觀已經突破中國傳統文化的桎梏

郎叔代表的群體是喪偶或離異的老年人,黃昏戀加忘年戀。郎叔喪妻鰥居多年,退休後,眼看著女兒都長大成人,一個個地將要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他對自己的我晚年生活也有打算。影片並未挑明父親的戀愛經過,但有臺詞做了暗示。郎叔頑皮地和好友溫伯說: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好聲音不在耳朵,好滋味不在嘴巴,至於好女人嘛,嘿,不知道在哪哦。“

老朋友溫叔的去世,女兒終歸要離去,使郎叔心理上要擺脫壓抑情緒,隱忍了多年後,郎叔枯樹逢春,開花結果。在宣佈婚訊的時候說:

我這一輩子怎麼做,也不能像做菜一樣,把所有的材料都集中起來才下鍋,當然,吃到嘴裡是酸甜苦辣,各嘗各的味。

整部電影最大的衝擊點,在郎叔宣佈和從美國回來的錦榮的婚戀,以及錦榮懷上了郎叔的孩子。導演寓意在於人都有追求個性解放的權利,中西文化交融是人的最佳狀態。遇到了從美國回來的錦榮,郎叔才敢於邁出追求個人幸福再婚的這一步,郎叔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響。


《飲食男女》從中西文化交融見導演的平衡能力及啟發

朱父和錦榮的忘年戀震驚大家

02、三姊妹的婚戀是明線,從臺詞中見她們中西文化的交融

大女兒家珍是大齡女青年的代表,她是個基督徒,性格內向而壓抑,矜持的她該戀愛的年齡卻只能單相思。媽媽去世後一直想成為媽媽的替身,擔當起家庭責任,整天和爸爸一樣扳著臉,與妹妹無交流溝通。後來在外界的影響下,改變了性情,強吻心儀對象,破繭成蝶與體育老師成婚,在宣佈婚訊的時候聲稱:“他就在門外,我們來不及了!”家珍問;"姐,他不是基督徒啊,你怎麼肯嫁給他啊?“賈珍答覆:”他會是的。”

這寓意人生經歷在於變化的哲理,她要把丈夫培養成西方宗教的信徒,並牢牢地掌握著家庭的主控權,這是個被西方宗教主宰的家庭。

二女兒家倩學歷高,人漂亮,在國際航空公司擔任要職,工作體面,是個十足的美麗女強人。“長這麼漂亮幹什麼,給人追啊?”這是溫伯伯給二女兒家倩的評價。

家倩被有老婆的上司玩曖昧後拋棄了。

“之所以還在一起,因為我們都太忙,沒空去離婚。”

“我們還是做朋友吧。”這些話居然騙了職場女強人家倩。

戀愛不順利的家倩是父親最看好的人,她從小喜歡的是烹飪。爸爸不讓她學烹飪,把她逼成學有所成的女強人。她一心想搬出這個家,於是貿然去買房子,結果被騙血本無歸。

最想離開家庭的她,最終也沒離開家庭。投資和感情都被騙的家倩,迴歸到家庭成為傳承父親烹飪手藝的人。意味著朱家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守望與傳承。

搶了閨蜜男友的三女兒家寧,是情竇初開的小女生,代表典型的利己主義。遇到閨蜜的男朋友是自己喜歡的類型,就花心思勾搭到手。在大姐和二姐都還沒有著落的時候,自己就迫不及待地未婚先孕了。管你大姐二姐多麼恨嫁,我先溜之大吉。不擇手段抓住機會尋找自己的幸福,搶了閨蜜男友,閨蜜也沒得做了,她是個性過度解放的利己者。

三個女兒的婚戀,是父女關係變化的過程,女兒們成年後,想逃離父親的管束,得到自己的自由和幸福。這是三個女兒想擺脫傳統文化的桎梏,追求西方文化提倡的自由。

從李安的個人成長曆史來看,作為具有中國傳統思想的人,接受西方文化的薰陶,取長補短才能發揮出人的最大潛力。《飲食男女》之所以能在國際上有如此的轟動效應,得了那麼多的大獎,正是他對中西文化完美的平衡。


《飲食男女》從中西文化交融見導演的平衡能力及啟發

三姐妹:家珍、家倩、家寧

3、該片音樂渲染情緒對敘事所起到的輔助效果

音樂作為電影視聽語言的重要元素,在《飲食男女》中有著突出的表現和奇妙的效果。

01、烘托氣氛,強調中國文化的音樂元素。

二胡和揚琴演奏的中國風的民族音樂,配上開篇老朱那行雲流水的做飯技巧,更是無數老饕豔慕的經典,雖然,我們明知道做菜的不是主演郎雄,也甘之若飴!歡快跳躍的節奏演繹了老朱作為大廚的從容自如和為女兒們做家宴的喜悅心情。民族音樂和中式大餐的製作過程,突顯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氛圍。影片的這段開場戲,無論是攝影、音樂還是剪輯都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值得反覆咀嚼和品味,就像導演李安自己說《飲食男女》一樣:就好比紅燒肉,要細細品味。

02、刻畫人物內心情感和心情的音樂。

家珍的出場就是從一段音樂切入,家珍坐在公交車上,帶著耳機,一段變調的宗教音樂似乎暗示著她內心的壓抑和動盪。

她一直生活在自己感情受傷的幻想中,自己渴望愛情卻編了個理由讓自己逃脫愛情。直到體育老師周明道像一縷陽光一樣出現在她的世界。他把家珍的封閉世界打開了一扇窗戶。

在下班路上,周明道停下摩托車和她說話,她摘下耳機聽他說話。摘下耳機寓意她開始傾聽外面的世界,敞開了自己的心扉。

音樂在影片中的作用,可以有讚美的功效,也可以起著表達信仰和立場的作用。影片開頭的音樂的作用,表達了對中國傳統美食、父親高超烹飪技術和給女兒們做佳餚的歡心的讚美。家珍戴著耳機聽的音樂是西方宗教唱經歌,說明家珍的思想意識是被西方宗教影響的,說明她的宗教信仰。取下耳機是她解除與周圍環境隔絕,說明她內心的封閉和壓抑開始解封。


《飲食男女》從中西文化交融見導演的平衡能力及啟發

中國傳統家庭朱家的家宴

4、影片中中西文化碰撞的現實針對性和帶給我們的啟發

影片中父親在兒女們長大成人後,勇敢地追求和女兒同輩份的從美國回來的錦榮,在退休的年齡生育了二婚小孩,長期味覺失靈的狀況也得到改觀,過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著同樣面臨孤獨的老年人:

  • 有很多老年人,失去了老伴,但迫於輿論壓力和子女的干預,不敢尋找自己的晚年伴侶,晚年生活過的不愉快。
  • 有的老年人為了排解晚年生活的孤獨,只好掩人耳目地去找保姆,有的被不良保姆騙取錢財,成為受害者。

在我看來,老年人有追求自己晚年幸福生活的權力和自由,做為子女不應該橫加干涉。子女再孝順,給予的錢物再多,也沒有身邊有個老伴來得實在和舒心。

總結: 《飲食男女》無疑是李安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它不僅在主題上實現了“完美的破壞、傳承與重建”的完整表達,更在視聽語言的運用上十分細膩純熟,做到了多種元素的綜合平衡,闡明新時代,中西文化交融的必然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