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分享」無食桑葚 淺論李安導演及《飲食男女》

李安,導演界一個特別的存在。從前期的《推手》、《喜宴》、《飲食男女》家庭三部曲到後來的《臥虎藏龍》、《斷背山》等,李安導演與眾不同的風格使得他從華語電影界當初低迷的市場與萎靡的人氣中脫穎而出。當他人問起李安的風格時,他這樣回答:“我導戲並沒有固定風格,風格,是讓

有風格的人去擔心的。”正因為這份別具一格的信心與篤定,使李安導演自成一派。用李安自己的話說,他就是為電影而生的——“打從在孃胎裡開

始,母親就懷著我一路啃甘蔗,一路看電影,直到把我生出來。”

異國戀、同性戀、黃昏戀、未婚先孕、大齡剩女……這些複雜而令人尷尬的話題,偏偏李安敢於去觸碰,並勇於去探尋,繼而樂於去展現。他拋開傳統的教條與方式,摒棄沉重的反思與斥責,用一種舒緩從容,不溫不火的方式構建出一個個極富戲劇性的“家”的故事,因真實而貼近生活,因簡潔而直入人心。既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又對美國文化有所切身體會的李安,在一部部別具匠心的電影中,通過講述中國傳統意識中的“家”在現代生存背景下重塑而產生的掙扎與抗爭,痛苦與失落,來表達對傳統文化在文明轉型期生存狀態的關注。這種關注,將“烹調”、“書法”等這些具有鮮明特徵的因素展現出來,使觀眾在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同時,產生一種源於內心深處的洶湧澎湃的共鳴。

從《推手》到《喜宴》再到《飲食男女》,同作為“三部曲”所屬,都通過對當時文化環境的展現,呈現出一種家庭的聚散離合與自身的物慾本性之間微妙的聯繫。而《飲食男女》作為“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更是令人讚歎不已。如我,便反覆多次才略有所懂,在唏噓自己所知太過淺薄的同時又不禁感慨於李安導演的別具匠心。

在《飲食男女》影片開始,老朱熟練地掌勺下廚,一系列動作都看得出老朱手法的老練。這時,電話打入,並未告訴觀眾電話那端是誰。通過老朱所說:“今天不說,要等到哪天說呢?”令觀眾猜測電話那端之人定與老朱關係匪淺。不得不說,這個“關子”李安導演賣得實在巧妙。影片中情節結構的精妙之處比比皆是,尤其是在最後,所有人都以為老朱與梁伯母情投意合時,老朱卻扔出平地一聲雷,早已與錦榮“暗渡陳倉”。這時觀眾才恍然大悟。原來那通電話,來自錦榮。出乎意料,卻不知為何鬆了一口氣。反觀《推手》中,兩位老人雖然最終走到了一起,但卻始終遮遮掩掩,在道德觀念的忌諱下不敢坦然面對觀眾,更因為兒女們的撮合而難堪並惱羞成怒。我們太執著於規範與約束,是李安導演用他獨特的思維方式讓每個人得以釋放。這種處處可見的“李安式”設想,體現了李安自身所說“對中國文化的一點祝福”。老朱,不僅僅代表一個父親,更代表著一種被束縛被捆綁的特質。他的跨越,更是一種突圍。

每週日的晚餐,是“例行的公事”,也是這個家庭情感維繫的依託。食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在李安所制精緻的托盤下,不僅僅是豐盛的美味佳餚,更是潛伏著的強烈的飢餓感。對食物的渴望,衍生成為蠢蠢欲動的慾望。先前古板孤僻的大女兒朱家珍,張揚時髦的二女兒朱家倩,活潑率性的三女兒朱家寧,都將自己內心的“猛虎”從籠中放出。朱家珍勇敢地追求所愛,一反常態,曾經為了陪伴父親而撒謊的她還是找到了她的“信徒”。朱家倩,時尚漂亮,本以為她是最先尋得歸宿的那個,卻堪堪留到了最後。最先宣佈離開的是她,可最終獨守那方老院的也是她。這樣的反差也體現在三女兒朱家寧身上,年紀最小的她本應該是最後離開的那個,卻成為了第一人,並且已經懷有身孕。這樣巨大的反差,讓觀眾始料未及,不得不說,李安導演實在太“狡猾”對人物的塑造也太用心。這種用心,在《推手》與《喜宴》中也有顯而易見的體現。在《推手》中,朱老是一個嚴而不威,年老孤獨,在兒子的新家略顯多餘,於是乾脆一走了之,而走也不是辦法,最終造成兒與媳的矛盾。兒子的位置顯得有些尷尬,其關係處理的本可樂融融,誰奈事不遂人願,文化差異竟然可以讓翁媳彼此難以相容。美國媳婦在這部影片中顯得有些可憐,且不論對於中國文化的喜歡程度,既嫁為人婦、相夫教子,但卻因為不懂英文卻處處需要體現威信的父親的干擾,連唯一的愛好——寫作都被幹擾,連唯一的兒子都被老夫霸住,灌輸中國文化。在《喜宴》中,5位主角每一個都有很立體的形象,每個人的內心都是複雜的。李安導演總有辦法把這些部分都有條有理的表現出來,一點點地描繪,然而故事並不拖沓,故事本身輕輕地划過去,令人流連忘返。鮮明而獨立的角色,展現不同狀態下的反思與思考,也揭示著文化間的差異與無奈。他的電影,滿足人們對完整人物的期待,又讓人明白,一個精彩人物的一瞬,足以替代完整。

李安,總是太過“狡詐”,明明白白地將真相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卻又看不出。《飲食男女》中,太多的 伏筆被我們所忽視,反覆觀看多次,仍得細細揣摩。第一次聚餐時,老朱對面為朱家倩,正面拍攝朱家倩,暗喻朱家倩的“主導性”位置,也為之後朱家倩獨自留在老院中埋下伏筆。有一個鏡頭中老朱家中懸掛著已去世的朱家倩母親的黑白相片,朱家倩與其十分相像,昭示著朱家倩今後在老院中類似於“女主人”的存在。大女兒朱家珍在聽到野貓的叫聲時心煩意亂,意味著朱家珍內心的動搖與渴望,為後來她的改變以及與體育老師的相戀埋下伏筆。在影片1小時零49秒時,則更是令人稱奇,此時為第二次聚餐,鏡頭前景為窗框,老朱、家珍、家倩都被框在同一窗框內,朱家寧卻被排除在窗框外,暗示著家寧即將搬出老院。與之有異曲同工之處的是,在最後一次聚餐時,老朱即次說出實情之前,所有人都以為老朱將宣佈與梁伯母的事情時,鏡頭前的窗框卻將老朱與錦榮框在一起,坦坦蕩蕩地道出真相。如此多的伏筆,若非多次細究實在難以發現。每個細節都如此巧妙,充滿著鋪墊與合理性,簡直令人拍案稱奇。

從情節、細節及人物塑造都可看出李安導演非凡的實力,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臺詞也常常別有深意。鍾國倫對家寧說:“你有沒有愛過一個恨你的人,每天都想著怎樣讓你痛苦。”令多少觀眾想起過去。聚餐時老朱被電話叫走時匆忙留下一句:“蒸籠裡還有蟹粉湯包,要吃的時候再上桌。”我們總是太過急切,急於走向結果,急於追尋未來,卻忘記一句老話:心急難以吃到熱豆腐。蟹粉湯包,吃的時候再上桌,滋味才會剛剛好。老朱與老溫在廚房聊天時,老朱說:“就像做菜,菜上桌了,卻一點胃口都沒有了。”正如我們,心心念唸的事物,等到真正擁有了,卻發現再難有當初一樣的喜愛與心境。在影片23分4秒時,老朱說道:“飲食男女,人之大欲。”恍然大悟,飲、食、男、女,人之大欲所存焉。影片35分49秒,家寧對鍾國倫說:“你只是在可憐你自己。”一如前些日子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一句話:“不論你做多少事,真正感動的,只有你自己。”太過殘忍,卻也太真實。還有一處也難掩深意,家珍與家倩敞開心扉談論過去,家珍說:“我把盤子打破了。”家倩說:“沒關係。”短短兩句,已將往日不快盡數抹去。真可謂字字珠璣。

李安曾說:“做影片的時候,我常常在推底線,我會扯開看看,下面還有什麼,這是我的好奇心。道德的基本標準我都很清楚,儘量體現在做人上面。我在做電影的時候發現,那些都是最表面的東西。藝術就是要衝破道德底線看看下面是什麼東西,讓大家共同討論,共鳴。”值得慶幸的是,李安做到了,並將之詮釋地酣暢淋漓。他苦撐待變求翻身,除了有打不死的精神,更有選擇方向的智慧。他通過《推手》、《喜宴》與《飲食男女》,向我們展現了一種深刻的絕望,以及中西方文化在空間的的驟然變換和時間的悄然變遷中所產生的衝突與碰撞。

「電影分享」無食桑葚 淺論李安導演及《飲食男女》

這是他,李安,不動聲色的講訴,難以言喻的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