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利寧:果蔬分揀中心+農技服務中心,實現產銷一體服務!

今天在這裡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主題——分揀中心產銷一體打通農技服務中心農資零售。

主要通過五個方面跟大家做介紹:第一,由一個點引發的產業思考,第二,初級農產品的產供銷鏈條,第三,重構零售商核心競爭力,第四,解讀一個典型案例,第五,就幾句話跟大家溝通。

由一個點引發的產業思考

及地象限包含兩部分業務,一個是新光農資,主要做區域性業務代理,一個是及地良品,以農產品的供應鏈業務為核心。新光農資是及地象限董事長於新光起步時創立的企業,到目前為止有15年的時間。最近幾年,公司都在穩步增長,但能夠明顯感覺到增速放緩。

所以,最近兩年,公司一直在做優化性的調整,包括優化客戶結構,如何去開發一些大的客戶;優化產品資源,完善自身的運營服務;優化團隊結構。到2017年,有好多零售商夥伴給我們提出:能不能解決農產品銷售的問題?零售商反饋,如果這個問題能解決,那零售業務開展起來會更容易,我們從這個時候開始涉足農產品流通領域的研究。

一直到2018年底,公司篩選了多個作物,最終選定了青島當地的小番茄品種——釜山88,作為我們農產品回收業務的一個切入點。從那時開始,公司創立自己的業務模型,啟動了公司的第二曲線。

於利寧:果蔬分揀中心+農技服務中心,實現產銷一體服務!


對於我們公司來講,第一曲線是農資業務,我們需要做的是強化管理、精細化運營、穩定增長。第二曲線農產品業務是能給公司帶來未來發展的創新業務,是公司接下來核心的運營點。自從啟動了農產品回收之後,我們明顯感受到了農產品業務對農資業務的拉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的突破性進展上。

第一個方面,非常明顯的,信任關係快速建立。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對於新農戶的開展,我們經常做的一個工作是,下地走訪——發現問題——給出對應解決方案——切入農資產品,一般銷售路徑是這樣的。但是這裡的信任關係起到了關鍵作用,如果信任關係沒有建立,即便產品再管用,用戶也不會採納,很多零售商朋友都有這方面的感受。

但是有了農產品回收就不一樣了,首先,我們要回收果子,農戶對於品質的好壞是要負責任的。我們會給他們提供一些優化、改進的方案,如果方案用得好,信任關係會馬上升溫。這樣,我們跟種植戶之間縮短了信任關係建立的過程,有利於農資業務的快速開展。

第二個突破性的變化就是,角色發生了轉換,實現了業務倒逼。每個種植戶都有自己的思路跟想法,他們其實是不容易改變的。角色轉變就是,農戶不再是甲方,回收的農產品是甲方,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引導農戶去做一些正確動作,比如保障品質和口感,需要農戶選擇菌肥、有機肥,這樣會實現業務上的倒逼,有利於作物產業發展。

我們涉足了種植端的技術服務業務包括農資銷售,同時我們涉足了農產品的回收業務。

初級農產品的產供銷鏈條是怎麼樣的?

初級農產品的供應鏈條是由三部分組成的,種植端、供應鏈端、流通端。我們先看種植端,種植端的定位就是初級農產品的產出,這裡涉及到的業務有種苗、農機農具設施、農業生產資料、技術服務;對於農產品流通的定位就是商品化的流通,農產品流通綜合來講主要涉及到四種流通途徑,(最基礎最核心的)各級批發市場,商超跟生鮮連鎖店,貨品來源是產地直採、批發市場,入倉類生鮮電商,如盒馬生鮮、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一件代發類生鮮電商,B2B,B2C的電商平臺、以及微商等,需要具備發快遞功能。

看完種植端跟流通端,供應鏈端是非常核心的動作。

很多人認為,種植端跟流通端是可以直接對接的,其實這裡面是存在問題的。供應鏈最簡單的呈現是代辦的形式,代辦是組織了種植端的貨源,給到了對應流通端的客戶。他們做的基礎性的動作就是初級商品化。供應鏈的核心職能完成的是初級農產品的商品化輸出,從散落的地頭產品變成商品,可以理解為就是一個加工處理廠。

我們“認為”的農產品流通,種植端到流通端,環節的缺失,忽略了供應鏈的價值。供應鏈就是農產品的初級加工輸出。

供應鏈拆分開來看,主要涉及到以下幾部分:加工分揀場地,標準化處理中心(產品分級、糖度分級、殘次果分級等)、冷庫、包裝定製(不同渠道對包裝要求是不一樣的、品牌文案輸出。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是渠道適配性。

種植端、供應鏈端、流通端,很多轉型到農產品流通的農資零售夥伴來說,中間之所以業務開展不順暢,核心原因是忽略了供應鏈的價值。

對一些農資夥伴來說,不是說你有貨源,有渠道,就可以銷售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很重要。

該如何打造供應鏈體系?

於利寧:果蔬分揀中心+農技服務中心,實現產銷一體服務!


說到供應鏈體系打造,有一個工作是我們農資人的優勢,就是種植端的品控。這是最近兩年被提出來的,尤其是一些對品質高要求的平臺。之前的品控管理更多的是在供應鏈端,種植端的品控對大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食品安全的要求,其次,包括規格分級,能不能從種植端提前做一些工作,通過調理營養能否使規格更標準,能否降低殘次率、壞果率,能否提升糖度?這些都是種植端的品控管理。做好種植端品控管理,對農產品品質是更上一層樓的。而這一點對於農資行業的夥伴來說,是非常有優勢的。

供應鏈體系打造主要包括這幾部分,首先是貨源管理體系,不同品類貨源管理是不一樣的,不同區域操作方式也不一樣。以品類來看,同樣是鮮果,小番茄跟草莓就不一樣。小番茄耐儲性好一些,貨量彈性大。但是草莓就需要當天進當天出。不同區域用戶分類習慣不一樣。根絕針對不同的品類,當地不同的習慣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貨源管理體系,貨源管理體系主要保障兩點工作:供應量、採收的品控。

再者,車間管理體系,即貨品從入庫到出庫整個過程的管理。不同的產品涉及到的內容不一樣。以小番茄為例,小番茄入庫的第一個工作,上分揀線進行分級處理,再進行加工,不同渠道採用不同包裝方案。還包括物料準備等輔助流程。

第三,渠道管理體系,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需求標準,包括品規、包裝方案、快遞、是否入倉、有沒有賬期等,這些都是渠道管理。

第四,物流管理體系。走線下的都需要物流管理體系。

第五,內容輸出體系,這個工作是傳統代辦所不具備的。一般是電商或者平臺渠道有這方面的需求。需要供應鏈來支撐這方面的功能,包括素材、文案、包裝方案等的準備。

第六,售後保障體系,不同平臺對售後標準是不一樣的,需要做區分處理。

接下來,我們來探討渠道的適配度問題。對大部分人來說,做產銷對接時,對渠道的訴求是很強烈的。但是我們一定要弄明白,不同的渠道標準不同,我們的支撐能力夠不夠是非常關鍵的。比如葡萄類的,是電商一件代發非常難做的東西。主力不應該放在這個渠道上,應該放在適合線下的渠道。

這裡重要一點提的是供應鏈支撐能力,有沒有能力支撐渠道的需求,而不是過來的渠道都做,要有取捨。

重構零售商核心競爭力

於利寧:果蔬分揀中心+農技服務中心,實現產銷一體服務!


針對農資層面,技術服務中心做了哪些工作?

這裡我們有幾個體系,第一,會員體系。現在零售商對農戶的管理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需要一個系統來進行體系化管理,首先要知道,要運營好這個技術服務中心/零售店,要知道有多少會員農戶,有多少種植面積,農資方面的投入,用藥習慣等進行分析處理,同時這個會員管理體系,除了涉及到會員管理外還包括產品管理、農事管理等,這樣對零售店的運營把握會非常準;第二,產品資源體系,對零售商要求的一個點是豐富:針對一個作物,同時要求具備營養、質保的管理能力,還要有殺手鐧,品質過硬;第三,店面管理體系,這個是我們參考先正達的管理體系,讓賣店井井有條,農資不能是髒亂差的代名詞;

第四,店面的服務運營體系,這裡涉及到收益的核心所在,是非常細分的,包括下棚次數、技術服務、農民會次數、直播系統應用等,除了這些常規動作,還要打贏幾場關鍵戰役,抓重點服務;第五,產銷拉動體系,對我們的幫助非常明顯。

以上梳理了技術服務中心涉及到的業務模塊,需要針對每個模塊進行精細化運營。

從一個案例展開

於利寧:果蔬分揀中心+農技服務中心,實現產銷一體服務!


2019年,我們重點操作了5款產品,小番茄、草莓、櫻桃、桃、梨。草莓、釜山88小番茄是我們重點操作的品類,小番茄(基本實現全年供應)、草莓(12月-5月)能持續供應半年以上,對產銷一體化有非常好的幫助,是我們重點操作的。

去年是我們做櫻桃的第一年,我們接了盒馬鮮生的訂單,露天美早櫻桃,我們給盒馬生鮮報價28,最後幹賠了,賠的核心原因在於出殘率,根據盒馬標準,我們的果實出殘率超過了65%,這是個非常可怕的數據。所以,農產品的標準化對於我們來說任重道遠,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從現在開始非常力推種植端品控,在種植端做好一些工作,採收、分選這些地方做了品控之後,出殘率一定會降得比較低,這對於完善產地端標準化、渠道對接有非常大的幫助。

於利寧:果蔬分揀中心+農技服務中心,實現產銷一體服務!

以小番茄為例,解釋一下我們是怎麼玩的?

釜山88是去年我們操作的第一個品類。釜山88小番茄的特點:甜度高,穩定期10-13個糖度;口感好,番茄香味濃;皮薄;釜山88具備這些比較好的賣點。

對於這個產品我們的定位:年輕、愛時尚、營養健康不發胖;口感型番茄:好吃停不下

最後我們給他做了一個SLOGAN:輕卡路里吮指櫻桃番茄,大膽嗨、放肆吃。

定位做完之後,我們在種植端做了一些工作,即種植端品控。種植端品控不是僅僅賣農藥、賣肥料,要深入參與到種植管理過程中,引入好的管理方式,同時配備相應的方案。我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種植服務商。核心競爭力是以技術服務為抓手,以優質的農資產品為解決方案,切入種植端進行品控管理。具體的戰術開展包括每天不低於4次的下棚走訪;每兩週一次的技術培訓會;關鍵節點的“大型戰役”;從果實發現問題後的服務倒逼。

在供應鏈端,我們也做了幾個關鍵動作,包括實現了標準化的分級、內容文案輸出、不同渠道匹配的商品輸出。嗨番小番茄的包裝加起來有十來個,滿足各種渠道的要求。

幾個話題的探討

以上介紹了小番茄整個鏈條,放在最後有幾個話題跟大家探討一下,第一,種植與回收關係的把握,作為零售商夥伴來說,一定要知道,農資與農產品是兩套完全不同的體系,需要分開來看。好多從農資轉型做農產品沒有做成功的,核心原因就是用農資的思維做農產品。

第二個話題,疫情之下零售業務的開展。疫情前期對我們的影響也是挺大的,尤其是農產品出現了短暫性的滯銷,種植戶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當時我們我們通過各種方案以及各種渠道的開發,比如社區團購業務、社區新零售,開展業務自救,在困難面前,一方面考驗大家快速調整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考驗大家的基本功,做好基礎工作仍然是工作核心。你是不是把基礎動作做到位了?是不是每天都下棚走訪?是不是針對病蟲害學習瞭解相關的解決方案?

第三句,想說的是腳下有泥,心中有光。這話我覺得適用於所有的農資人。我的感受更為深刻,我是個非典型的農資人,做了7年互聯網,後來到農產品流通,在中國農批呆了兩年,到後來接觸農資行業。我們也在創新模型,從之前的賣農資到方案銷售轉換到了為了種好,我們應該提供什麼樣的方案?這是一個方向性的變化,現在給自己的定位是種好與賣好結合。我們現在一定要看到,農業是非常有未來的行業,我們要做的就是腳下有泥,心中有光。

直播互動環節

於利寧:果蔬分揀中心+農技服務中心,實現產銷一體服務!


主持人劉千里:很多農資零售商想做農產品板塊業務,但是不知道從何著手?如何從無到有啟動農產品業務?及地象限的模式是否具有普遍借鑑意義?

於利寧:這也是目前大家面臨的通用性的問題,我覺得是非常具有可複製性的。對於要轉型的經銷商、零售商,要做農產品只需要做幾個動作,第一,要選擇品類,不同品類的渠道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小番茄做線上比草莓做線上就容易。草莓做線上,章姬草莓比紅顏草莓壓力更大。首先,大家要知道針對哪個品類做農產品開發。

第二,考驗的是貨源組織能力,是基於產品本身,而不是基於農戶本身。尤其是零售商、經銷商要轉型做農產品一定要謹記的。我們是基於產品本身而不是農戶本身。為什麼這麼說?很多農資人會犯的錯誤,這個農戶用了我的農資,農產品不是很好,但我也給他收購了,這就是基於農戶去做的判斷,而不是基於產品做的判斷。基於產品做判斷,我們要好貨給好價,差貨給差價甚至不收購。

第三,是否具備加工分揀能力。包括場地的大小、設備等。我們需要針對不同的渠道瞭解客戶需求。

以上這三點梳理完之後,就可以著手做渠道對接了。渠道獲取方式是多元化的,手裡沒有渠道不是最難的問題,最難的問題是你具不具備優質貨源的組織能力,是否具備供應鏈支撐能力,如果這兩個準備好,好多渠道會自己找過來的。

當我們在不斷完善自己的供應鏈體系的時候,會有越來多的渠道來找我們合作。

當你把供應鏈支撐能力做好,種植端品控做好的時候,農產品流通板塊順勢也就起來了。

主持人劉千里:農資跟農產品要不要捆綁?運作起來該如何把握兩者關係?

於利寧:農資零售與農產品回收既有結合又有割裂的,做捆綁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

以小番茄為例,當時當地的小番茄有個客戶北京新發地,在一個村裡成立合作社,農戶給他供貨,跟農戶簽署協議,種植好之後按照協議價回收。協議簽署完之後發生了一個問題:採收回來的產品品質非常差,核心原因在於合同約束裡只約束了採收價格,沒有對品質提出一定的要求。導致農戶就會追求產量,會造成品質下降,這就是捆綁造成的問題。

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好這種關係,第一,不給種植戶承諾:你用了我的技術方案就回收果品。這裡有個核心問題:我們自身的解決方案一定要讓種植戶產生信任。讓種植戶覺得我們是專業的,流通端也能做,這時候信任關係就很強。

主持人劉千里:針對這兩年實際的操作,我們啟動農產品業務對接,對農資銷售的拉動是怎樣的?

於利寧:啟動農產品對農資的拉動還是比較明顯的。以小番茄為例,經常會有農戶把他們的果送到加工分揀中心,很多農戶把他的小番茄送過來之後,我們的技術老師會對農戶的果進行指導,順勢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來緩解甚至解決問題,這樣的情況下,種植戶會馬上採取你的方案。目前,我們服務的小番茄大棚有400多個,去年是第一年做,營收接近100萬。

我們現在針對一個作物基本配備分揀中心2人,技術服務中心2人。目前,我們投建4個加工分揀中心,4個技術服務中心,覆蓋的作物小番茄、草莓、桃、梨、櫻桃。

農產品推薦環節:

在直播現場,主持人對於利寧老師團隊操作的農產品——甜瓜、小番茄做了推介。

於利寧:果蔬分揀中心+農技服務中心,實現產銷一體服務!

經歷了130天生長的馬連莊甜瓜

於利寧:果蔬分揀中心+農技服務中心,實現產銷一體服務!


一個漂洋過海後植根於北緯37°膠東半島的吮指櫻桃小番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